《秘傳眼科龍木論》~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三·木部
麒麟竭,味甘鹹平有毒。小破積血。日華子。此藥性急。亦不可多使。
龍腦,味辛苦微寒。一云溫平無毒。主明目。去目赤膚。海藥謹按陶弘景雲。主內外障眼。又有蒼龍腦。用點眼則有傷。切宜擇用。
枳殼,味苦酸。微寒無毒。止風痛。日華子。除風明目。及肺氣。食醫心鏡。用枳殼一兩。杵末。如茶法煎用。明目。
秦皮,味苦。微寒。大寒無毒。去風除熱。目中青翳白膜。可作湯洗目。藥性主明目。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不止淚。秦皮一升。水煎澄清。冷洗赤眼極效。外臺秘要。治赤眼及睛上瘡。秦皮一兩。清水一升。於白碗內浸。春夏一食時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仰臥。點所患眼。仍洗從大眥中滿眼著。微痛不畏。良久三五飯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著不過兩日瘥。又治眼因赤瘥後翳暈。秦皮一兩。切。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澄清漬目中。
沒藥,味苦平無毒。主目中翳暈痛。膚赤。
五倍子,味苦酸平無毒。療肺臟風。博濟方。治風毒上攻眼目。腫癢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瞼眥赤爛。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驅風散。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同杵末。每服二錢。水二盞。銅石器內煎及一盞。澄滓熱淋洗。留滓。二服又依前淋洗。大能明目去澀癢。
密蒙花,味甘平。微寒無毒。主青盲。膚翳赤澀。眵多淚。消目中赤脈。及疳氣攻眼。
訶梨勒,味苦溫無毒。圖經取其核。入白蜜研注目中。治風赤澀痛神效。
石南,味辛苦中有毒。能逐諸風。
鉤藤,微寒無毒。
突厥白,味苦。
槐木,千金方。療肝赤眼。取槐木枝如馬鞭大。長二尺作一段。齊頭。麻油一匙。置銅缽中。且使童子一人以其木研之。至瞑。令仰臥。以塗向眼眥。日三度瘥。又方。明目黑髮。取槐子於牛膽中漬陰乾。百日食後吞槐子一枚。十日身輕。三十日白髮黑。百日內通神。食醫心鏡明目方。嫩槐葉一斤。蒸如造炙肝。取葉研末。如茶法煎。呷之。
牡荊木,肘後方。療目卒痛。燒荊木出黃汁。敷之。
雞舌香,抱朴子用此香入黃連乳汁煎。治目中病。
苦竹,孫真人食忌。治目中赤眥痛如刺。不得開。肝實熱所致。或生障翳。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綿裹入竹瀝內浸一宿。以點目中數度。令熱淚出。凡葉竹皆可煎湯飲之。蓋竹葉能生膽上膏。
白話文:
三·木部
麒麟竭:味甘鹹性平,有毒。能少量破除瘀積血。藥性急,不可多用。
龍腦:味辛苦微寒,或說溫平無毒。能明目,去除目赤腫痛。 陶弘景記載其能治療內外眼疾。但有蒼龍腦,點眼則有害,需謹慎選擇。
枳殼:味苦酸微寒,無毒。能止風痛,明目,除風邪,以及肺氣。 用法:取枳殼一兩,搗成粉末,像泡茶一樣煎服,能明目。
秦皮:味苦微寒或大寒,無毒。能祛風除熱,治療目中青翳白膜。可煎湯洗眼,主治明目,去除肝臟久熱引起的兩眼赤腫疼痛,以及風邪引起的流淚不止。用法:秦皮一升,水煎取澄清液,冷敷赤眼效果極佳。治療赤眼及眼瞼瘡:秦皮一兩,清水一升,浸泡在白碗裡,春夏需浸泡至少一頓飯時間,觀察到碧綠色析出,用筷子沾取藥液,病人仰臥,滴入患眼,再將藥液清洗整個眼部。微痛無礙。持續數小時,再側臥,瀝去藥液。每日十次,一般兩天即可痊癒。 另可治療赤眼痊癒後的翳膜:秦皮一兩切片,水一升五合,煮至七合,澄清後滴入眼中。
沒藥:味苦性平,無毒。主治目中翳膜疼痛、眼部皮膚紅腫。
五倍子:味苦酸性平,無毒。能治療肺臟風邪。治療風毒侵犯眼目,引起腫痛、澀痛難忍,或眼瞼赤爛,翳膜瘀血侵犯眼球等症狀,效果顯著。用法: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共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水二盞,用銅器煎至一盞,取澄清液熱敷,保留藥渣。服用兩次後,再次用藥渣熱敷,能有效明目,去除澀癢。
密蒙花:味甘性平微寒,無毒。主治青盲、眼瞼內外膜混濁、眼紅澀痛、眼屎多、流淚等症狀,能消除目中紅血絲,以及疳氣引起的目疾。
訶梨勒:味苦性溫,無毒。取其核仁,加入蜂蜜研磨後點入眼中,治療風邪引起的赤眼、澀痛,效果顯著。
石南:味辛苦,有毒。能驅除各種風邪。
鉤藤:性微寒,無毒。
突厥白:味苦。
槐木:能治療肝火引起的赤眼。用法:取槐樹枝,如馬鞭粗細,長二尺一段,削平,加入麻油一匙,置於銅缽中,讓童子研磨至眼皮發沉,令病人仰臥,將藥膏塗抹在眼眶周圍,每日三次,直至痊癒。另有一方,能明目烏髮:將槐樹果實浸泡在牛膽汁中陰乾,一百天後,飯後服用一顆,十天後身體輕鬆,三十天白髮變黑,一百天內精神煥發。 另有明目方:嫩槐葉一斤,蒸煮後研磨成粉,像泡茶一樣煎服。
牡荊木:能治療眼睛突然疼痛。將牡荊木燒出黃色汁液,敷於患處。
雞舌香:與黃連、乳汁煎服,治療眼疾。
苦竹:能治療眼部赤腫疼痛如針刺般,睜不開眼,為肝火實熱所致,或生有障翳。用法: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用棉花包裹後浸入竹瀝中一夜,然後多次點入眼中,使熱淚流出。各種竹葉均可煎湯服用,竹葉能滋養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