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應經》~ 補瀉手法 (1)
補瀉手法 (1)
1. 補瀉手法
臣瑾曰:夫針灸有劫病之功者,在於手法而已。倘穴不得其真,功罔奏矣;穴得真矣,補瀉不得其道,亦徒然矣。
宏綱先生有曰:世俗所謂補瀉之法,補者,以大指向外;瀉者,以大指向內,此謬之甚矣。世醫之所謂瀉,針法之所謂補也;其補者,針法之所謂瀉也。孰不知補瀉之法,體之左,有左補瀉之法;右,有右補瀉之法,隨氣血所行而治之。不合其理,孰為其治?又曰:《素問》內言針而不灸,灸而不針。
庸醫針而復灸,灸而復針。後之醫者不明軒歧之道,針而復灸,灸而復針者有之。孰不知書中所言某穴在某處,或針幾分,灸幾壯。此言若用針,當用幾分;若用灸,當灸幾壯。謂其穴灸者不可復針,針者不可復灸。今之醫者,凡灸必先灸三壯,乃用針,復灸數壯謂之透,火艾之說是,不識書中之意,不明軒歧之旨,深可慨也。傳曰:愚而好自用,良有以也。
昔宏綱先生亦常言,惟腹上用針,隨灸數壯,以固其穴亦可,他處忌之,不可以一例用之。此醫家權變之說也,不可不知。
白話文:
我謹慎地說,針灸之所以能迅速療病,關鍵就在於操作的手法。如果穴位定位不準確,那麼效果就不會顯現;即使穴位找對了,但若補瀉手法使用不當,同樣也是枉然。
宏綱先生曾提到:世俗所認為的補瀉手法,以為向外推是補,向內拉是瀉,這觀唸完全錯誤。事實上,世俗所謂的瀉法,在針灸學中應是補法;而他們所說的補法,則是針灸中的瀉法。然而補瀉手法不只是如此,身體的左側有專屬的補瀉法,右側亦同,需根據氣血運行狀況來調整治療方式。如果不瞭解這些原理,如何能進行有效的治療呢?另外,《黃帝內經》中提及,針與灸應分開使用,不能針灸並用。
然而,許多庸醫卻是針灸交替使用,完全不懂得軒岐之術的真正意涵。事實上,書中提到的某個穴位在某位置,針刺深度或是艾灸次數,是指如果選擇針刺,該使用多深;若選用灸法,該灸多少次。意思就是,若已使用灸法,就不要再針刺同一穴;反之亦然。然而現代醫生,往往先灸三次再針,針完再灸,稱之為透火艾,這種做法忽略了書中的真正含義,未能理解軒岐之術的核心精神,令人感慨。
古訓說:愚蠢的人偏愛自行其是,是有道理的。過去宏綱先生也常說,唯有腹部可以先灸再針,以鞏固穴道,其他部位則不宜如此,不能一概而論。這是醫學上的臨時應變方法,必須瞭解。
2. 瀉訣直說
臣瑾曰:宏綱先生授曰:取穴即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針於穴上,令患人咳嗽一聲,隨咳納針至分寸。候數穴針畢,停少時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針,細細動搖進退,搓捻其針如手顫之狀,謂之「催氣」。約行五、六次,覺針下氣緊。卻用瀉法,如針左邊,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針,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後,以針頭輕提往左轉。
如有數針,候依此法俱轉畢。仍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針,卻用食指連搓三下,謂之「飛」。仍輕提往左轉,略退針半分許,謂之「三飛一退」。依此法行至五、六次,覺針下沉緊是氣至極矣,再輕提往左轉一、二次。如針右邊,以左手大指食指持針,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後,依前法連搓三下,輕提針頭往右轉,是針右邊瀉法。欲出針時,令病人咳一聲,隨咳出針,此謂之瀉法也。
白話文:
我謹慎地說,這是宏綱先生所教授的:當確定穴位位置無誤後,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在穴位上,右手則將針放置在穴位上方,讓患者咳嗽一聲,在咳嗽的瞬間將針刺入到適當深度。等到所有穴位都針刺完畢後,稍作等待,然後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針,細微地搖晃、進退,搓捻針身,就像手在顫抖一樣,這個動作稱為「催氣」。大概做五、六次後,會感覺到針下的氣感更緊密。
接著使用「瀉法」,如果針在身體的左側,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針,大拇指往前,食指往後,輕輕提起針頭往左旋轉。如果有多根針,依照同樣的方法,全部轉完。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針,用食指搓捻三次,這稱為「飛」,再輕輕提起針頭往左旋轉,稍微退出針半分左右,這稱為「三飛一退」。依照這種方法做五、六次,感覺到針下沉緊,表示氣已達到極點,再輕輕提起針頭往左旋轉一、二次。
如果針在身體的右側,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針,大拇指往前,食指往後,依照之前的方法搓捻三次,輕輕提起針頭往右旋轉,這就是右側的「瀉法」。在要拔針的時候,讓病人咳嗽一聲,隨著咳嗽的瞬間把針拔出,這就是所謂的「瀉法」。
3. 補訣直說
臣瑾曰:昔宏綱先生授曰:凡人有疾,皆邪氣所湊,雖病人瘦弱,不可專行補法。《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患赤目等疾,明見其為邪熱所致,可專行瀉法。其餘諸疾,只宜平補平瀉。須先瀉後補,謂之先瀉其邪,後補真氣。此乃先生不傳之秘訣也。如人有疾,依前法針,用手法催氣、取氣,瀉之既畢,卻行補法。
令病人吸氣一口,隨吸轉針,如針左邊,捻針頭轉向右邊,以我之右手大指食指持針,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後,仍捻針深入一、二分,使真氣深入肌肉之分。如針右邊,捻針頭轉向左邊,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針,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後,仍捻針深入一、二分。如有數穴,依此法行之即畢,停少時,卻用手指於針頭上輕彈三下,如此三次。
仍用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針,以大指連搓三下(謂之「飛」),將針深進一、二分,以針頭轉向左邊,謂之「一進三飛」。依此法行至五、六次,覺針下沉緊,或針下氣熱,是氣至足矣。令病人吸氣一口,隨吸出針,急以手按其穴,此謂之補法也。
白話文:
我謹慎地表示,過去宏綱先生曾經教導我:任何人的疾病,都是因為邪氣聚集在身體裡,就算病人身體虛弱,也不能單純地使用補身的方法。古書上曾說:「邪氣所在的地方,那裡的正氣必定已虛弱。」比如說,如果有人眼睛紅腫,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因為邪熱導致的,這種情況就可以專門進行排除邪氣的方法。對於其他的疾病,則應當採取溫和的補身和排邪方法。必須要先排邪,再補身,這叫做先排除邪氣,再補充正氣。這是先生從不輕易透露的祕訣。
假設有人生病,按照上述的方法進行治療,使用手法催動氣血,取氣,完成排邪之後,再進行補身。讓病人深吸一口氣,在吸氣的同時轉動針,如果針在左邊,就將針頭向右邊轉,由我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握著針,食指在前,大拇指在後,再轉動針深入一、兩分,讓真氣深入到肌肉層。如果針在右邊,就將針頭向左邊轉,由我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著針,食指在前,大拇指在後,再轉動針深入一、兩分。如果有幾個穴位,都按照這個方法進行。稍作停留,然後用手在針頭上輕輕敲擊三次,重複三次。
再由我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著針,大拇指搓三下(這叫做「飛」),將針深入一、兩分,將針頭轉向左邊,這叫做「一進三飛」。按照這個方法做五、六次,感覺針沉入肉中,或者針下的氣血變得熱烈,這就是氣已經充足了。讓病人深吸一口氣,隨著吸氣拔出針,立刻用手按住針孔,這就是所謂的補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