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撰、劉瑾補輯

《神應經》~ 痹厥部

回本書目錄

痹厥部

1. 痹厥部

風痹:尺澤,陽輔

積癖痰痹:膈俞

寒厥:太淵,液門

痿厥:丘墟

屍厥如死及不知人事:灸厲兌(三壯)

身寒痹:曲池,列缺,環跳,風市,委中,商丘,中封,臨泣

厥逆:陽輔,臨泣,章門。如脈厥,灸間使,或針復溜。

屍厥:列缺,中衝,金門,大都,內庭,厲兌,隱白,大敦

四肢厥:尺澤,小海,支溝,前谷,三里,三陰交,曲泉,照海,太谿,內庭,行間,大都

白話文:

[病症部門: 痹症和厥症]

風濕性關節炎:可治療的穴位為尺澤穴和陽輔穴。

由積累癖好與痰濕引起的痹症:可治療的穴位為膈俞穴。

冷厥:可治療的穴位為太淵穴和液門穴。

痿厥:可治療的穴位為丘墟穴。

類似死亡或失去意識的屍厥症狀:可用灸法在厲兌穴進行治療,灸三次。

身體寒冷和痹痛:可治療的穴位為曲池穴、列缺穴、環跳穴、風市穴、委中穴、商丘穴、中封穴和臨泣穴。

厥症:可治療的穴位為陽輔穴、臨泣穴和章門穴。如果是由脈絡問題導致的厥症,可用灸法在間使穴進行治療,或者針刺復溜穴。

屍厥:可治療的穴位為列缺穴、中衝穴、金門穴、大都穴、內庭穴、厲兌穴、隱白穴和大敦穴。

四肢厥冷:可治療的穴位為尺澤穴、小海穴、支溝穴、前谷穴、三里穴、三陰交穴、曲泉穴、照海穴、太谿穴、內庭穴、行間穴和大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