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撰、劉瑾補輯
《神應經》~ 腫脹部
腫脹部
1. 腫脹部
渾身浮腫:曲池,合谷,三里,內庭,行間,三陰交
水腫:列缺,腕骨,合谷,間使,陽陵,陰谷,三里,曲泉,解谿,陷谷,復溜,公孫,厲兌,衝陽,陰陵,胃俞,水分,神闕
四肢浮腫: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門,三里,三陰交
風浮身腫:解谿
腫,水氣脹滿:復溜,神闕
水脹肋滿:陰陵泉
遍身腫滿食不化:腎俞(百壯)
皼脹:復溜,公孫,中封,太白,水分
消癉:太谿
傷飽身黃:章門
紅癉:百會,曲池,合谷,三里,委中
黃疸:百勞,腕骨,三里,湧良,中脘,膏肓,大陵,勞宮,太谿,中封,然谷,太衝復溜,脾俞
白話文:
【全身水腫狀況】可參考的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內庭穴、行間穴、三陰交穴。
【水腫情況】可考慮的穴位包括:列缺穴、腕骨穴、合谷穴、間使穴、陽陵泉穴、陰谷穴、足三里穴、曲泉穴、解谿穴、陷谷穴、復溜穴、公孫穴、厲兌穴、衝陽穴、陰陵泉穴、胃俞穴、水分穴、神闕穴。
【四肢水腫】可考慮的穴位有:曲池穴、通裏穴、合谷穴、中渚穴、液門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風邪引起的身體浮腫】可用的穴位是:解谿穴。
【因水氣導致的脹滿浮腫】可考慮的穴位有:復溜穴、神闕穴。
【水氣脹滿至肋部】可考慮的穴位是:陰陵泉穴。
【全身浮腫且消化不良】可考慮的穴位是:腎俞穴。(此處“百壯”可能指的是針灸或艾灸的次數)
【皼脹情況】可考慮的穴位有:復溜穴、公孫穴、中封穴、太白穴、水分穴。
【消癉情況】可考慮的穴位是:太谿穴。
【過飽後身體發黃】可考慮的穴位是:章門穴。
【紅癉情況】可考慮的穴位有:百會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委中穴。
【黃疸情況】可考慮的穴位有:百勞穴、腕骨穴、足三里穴、湧良穴(湧泉穴)、中脘穴、膏肓穴、大陵穴、勞宮穴、太谿穴、中封穴、然谷穴、太衝穴、復溜穴、脾俞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