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撰、劉瑾補輯

《神應經》~ 腫脹部

回本書目錄

腫脹部

1. 腫脹部

渾身浮腫:曲池,合谷,三里,內庭,行間,三陰交

水腫:列缺,腕骨,合谷,間使,陽陵,陰谷,三里,曲泉,解谿,陷谷,復溜,公孫,厲兌,衝陽,陰陵,胃俞,水分,神闕

白話文:

水腫:

  1. 列缺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手背側。

  2. 腕骨穴:在手腕關節掌側,靠近拇指的一端。

  3.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第2掌骨橈側。

  4. 間使穴:在手上,第二、三掌骨之間,手背側。

  5. 陽陵穴:在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

  6. 陰谷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踝後方,跟腱與脛骨之間。

  7. 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穴直下3寸,腓骨前緣旁開1寸。

  8. 曲泉穴:在膝蓋窩橫紋中點,股四頭肌肌腱內側。

  9. 解谿穴:在腳踝內側,內踝尖後方凹陷處。

  10. 陷谷穴:在小腿外側,腓骨頭下方凹陷處。

  11. 復溜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踝後下方,跟腱與脛骨之間。

  12. 公孫穴:在腳背上,第一、二蹠骨結合部近端。

  13. 厲兌穴:在足背,第一、二趾間縫,趾蹼緣。

  14. 衝陽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前下肌肌腹上。

  15. 陰陵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後緣上3寸。

  16. 胃俞穴: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17. 水分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踝後緣,跟腱與脛骨之間。

  18. 神闕穴:在腹部,肚臍中心。

四肢浮腫: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門,三里,三陰交

風浮身腫:解谿

腫,水氣脹滿:復溜,神闕

水脹肋滿:陰陵泉

遍身腫滿食不化:腎俞(百壯)

皼脹:復溜,公孫,中封,太白,水分

消癉:太谿

傷飽身黃:章門

紅癉:百會,曲池,合谷,三里,委中

黃疸:百勞,腕骨,三里,湧良,中脘,膏肓,大陵,勞宮,太谿,中封,然谷,太衝復溜,脾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