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機啟微》~ 附錄 (2)
附錄 (2)
1. 論內障外障
《龍木論》曰:眼疾有七十二般內障,二十三候外障,四十九候病狀,一一不同。據其疾狀,認識既不差錯,治療少有所憑。
謹按:諸候詳見本論。然內障為黑水神光昏翳,外障則有翳膜者是。今論中雖見諸候,而所用藥多本風熱,故並略云。然內障有因於痰熱氣鬱、血熱陽陷、陰虛脫營所致,種種病因,皆略之不議。況外障之翳,有起於內眥、外眥、睛上、睛下、睛中,當視其翳色從何絡而來。
如東垣治例:魏邦彥夫人目翳,從下而上,病自陽明來也。綠非五色之正,殆肺腎合而為病也。乃就畫家以墨調膩粉合成色,諦視之,與翳色同矣。肺腎為病者無疑,乃瀉肺腎之邪,而以入陽明之藥為之使。既效,而他日復病作者三。其所從來之經,與翳色各異。因詢此必經絡不調,目病未已,問之果然。
如所論治之,疾遂不作。若此憑其色,究其所兼所本之因,處治而不愈者,蓋邪蘊日久而實,元氣陰氣不足所致也。當以王道論治庶可。但世俗不能守此理,遂致失明者矣。悲夫!
白話文:
根據《龍木論》所述,眼睛疾病可分為七十二種內障,二十三種外障,以及四十九種不同的病狀,每種病狀都獨特不同。根據疾病的表現,只要能正確辨識,治療就能有所依憑。
仔細研究,各種外內障的詳細症狀在本論中都有描述。內障主要影響的是眼中的黑水神光,造成混濁不清;而外障則是眼中有翳膜遮蔽視線。雖然論述中列舉了各種症狀,但大多數治療方法都基於風熱原理,因此這裡只做簡要說明。
內障的形成可能由痰熱氣鬱、血熱陽陷、陰虛脫營等多種原因引起,但這些病因在這裡不深入討論。對於外障的翳,其起源可能來自內眥、外眥、睛上、睛下、睛中等部位,應觀察翳色從何經絡出現。
例如,東垣醫生曾治療魏邦彥夫人的目翳,從下向上發展,這表示病源出自陽明經。綠色並非常規的五色之一,這可能是肺腎兩臟聯手導致的病症。他參考畫家調色的方法,用墨和膩粉混合,發現顏色與病人眼中的翳色一致,因此確定是肺腎問題。於是,他使用能瀉肺腎之邪的藥物,並配以能進入陽明經的藥物作為輔助。治療有效,但後來她又有三次發病,每次的經絡和翳色都不同。進一步詢問後,確定這是因為經絡不調,眼睛的病還未完全康復。
根據這種方法治療,她的病情再沒有復發。如果根據顏色判斷,並找出根本病因,但治療仍無效,可能是因為邪氣長期積累,導致體內正氣和陰氣不足。這時,應採用全面調理的方法治療。但社會上很多人無法堅持這種治療原則,最終導致失明,這真是令人惋惜!
2. 論瞳子散大
東垣曰:瞳子散大者,由食辛熱之物太甚故也。所謂辛主散,熱則助火,上乘於腦中,其精故散,精散則視物亦散大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者也。今視物不真,則精衰矣。蓋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經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手少陰足厥陰所主風熱,連目系,邪入中人,各從其類。
故循此道而來攻,頭目腫悶而瞳子散大,皆血虛陰弱故也。當除風熱,涼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氣,則愈矣。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瞳孔散大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食用辛辣及熱性食物過多所導致。辛辣的食物有散發的特性,熱性食物容易助長火氣,這股火氣上升到腦部,影響到眼睛的精氣,使得精氣散失,進而導致看東西時,物體也會顯得散大。
精明,指的是眼睛能清楚地看到萬物的能力。現在看東西不清楚,就表示眼精的精氣已經衰退了。因為火氣和氣血是不能同時存在的,經典中提到:強烈的火氣會消耗氣血,使氣血散失。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主管的風熱,連接到眼睛,當邪氣侵入人體,會根據邪氣的種類進入相應的經絡。
因此,邪氣循著這條路徑攻擊,導致頭痛、眼睛腫脹悶痛,以及瞳孔散大,這些都是血虛和陰氣弱的表現。治療方式應該是去除風熱,冷卻血液並滋補血液,收斂散失的氣,這樣就能痊癒。
3. 論倒睫赤爛
東垣曰:夫眼生倒睫拳毛者,兩目緊急,皮縮之所致也。蓋內復熱,則陰氣外行,當去其內熱併火邪,眼皮緩則眼毛立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針鋒立愈。
目眶歲久赤爛,俗呼為赤瞎是也。當以三稜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而愈。
按:以上所論,可謂深達病情。然是證亦多是血熱陰虛火動所致。蓋血所以滋經脈、養毛髮者也。故當外治以瀉其瘀熱,內治以杜絕其源可也。
白話文:
[討論倒睫赤爛問題]
東垣先生說:眼睛長出倒生的睫毛和捲曲的毛髮,通常是因為雙眼肌肉緊繃,眼皮收縮所導致的。這通常是由於體內過熱,使得陰氣往體外流動。應當去除體內的熱氣和火氣,一旦眼皮放鬆,睫毛就會恢復正常位置,角膜上的混濁物也會消失。使用手術方法將內瞼往外拉,隨即用三稜針放血,以左手指甲對著針頭方向,馬上就能痊癒。
如果眼睛周圍長時間紅腫腐爛,民間常稱之為「赤瞎」。這種情況,應該使用三稜針刺在眼睛周圍,以排除濕熱,疾病就能得到治療。
根據以上所述,可以說是深入地理解了病情。然而,這種症狀也常常是由於血液過熱、陰虛火旺所引發的。血液本來就是滋養經脈和毛髮的,因此,治療時應當從外部清除瘀熱,內部則應切斷病源,這樣纔能有效治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病情請尋求專業醫生診斷治療。
4. 論目不能遠視為陰氣不足
東垣曰:能遠視不能近視者,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也,乃氣虛而血盛也。血盛者,陰火有餘;氣虛者,氣弱也。此老人桑榆之象也。能近視不能遠視者,陽氣有餘,陰氣不足也,乃血虛氣盛。血虛氣盛者,皆火有餘,元氣不足。火者,元氣、穀氣、真氣之賊也。元氣來也徐而和,細細如線;邪氣來也緊而強,如巨川之水不可遏。
謹按:陽氣者,猶日火也;陰氣者,金水也。先儒所謂金水內明而外暗,日火內暗而外明者也。然人目眼,備臟腑五行精華,相資而神明,故能視,即此理之常也。雖經曰目得血而能視,殊不言氣者,蓋血得氣為水火之交,而能神明之也。否則陰虛不能遠視,陽乏不能視近,是為老人桑榆之漸。然學者於目病能求諸此,則思過半矣。
白話文:
【對於看不清遠處是因為陰氣不足的探討】
東垣先生說:能看清遠處但看不清近處的人,這是因為身體的陽氣不足,陰氣過剩,也就是氣力虛弱而血液過多的現象。血液過多表示陰火過旺,氣力虛弱表示氣力不足。這正是老年人精力衰退的象徵。反之,能看清近處卻看不清遠處的人,是因為陽氣過剩,陰氣不足,也就是血液不足但氣力旺盛。血液不足氣力旺盛的人,都表示火氣過旺,元氣不足。火氣會消耗元氣、穀氣以及真氣。元氣來臨時緩慢而平和,像細線一般;邪氣來臨時卻強烈且迅速,像大河的水無法阻擋。
仔細分析:陽氣就像太陽和火一樣;陰氣就像金屬和水一樣。過去的學者所說的金水在內明亮在外昏暗,太陽和火在內昏暗在外明亮,就是這個道理。然而人的眼睛,包含了臟腑五行的精華,相互支持才能產生視覺,所以能看見東西,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雖然經典上說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東西,但並未提及氣的作用,其實血液得到氣的支援,就形成了水火交融的狀態,才能產生清晰的視覺。否則,如果陰氣不足,就無法看清楚遠處;陽氣不足,就無法看清楚近處,這正是老年人精力逐漸衰退的表現。然而,如果學者對於眼睛的疾病能夠從這方面去研究,那麼對於理解疾病的原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5. 論目疾分三因
陳無擇云:病者喜怒不節,憂思兼併,致臟氣不平,鬱而生涎,隨氣上厥,逢腦之虛,侵淫眼系,蔭注於目,輕則昏澀,重則障翳,眵淚胬肉,白膜瞞睛,皆內所因。或數冒風寒,不避暑濕,邪中於項,乘虛循系,以入於腦,故生外翳,醫論中所謂青風、綠風、紫風、黑風、赤風、白風、白翳、黃翳等,隨八風所中,變生諸症,皆外所因。
或嗜欲不節,飲食無時,生食五辛,熱啖炙煿,馳騁田獵,冒涉煙塵,勞動外情,喪明之本,皆不內外因治之。
按:論中所言致證之因,至為詳悉。惜乎其方多本於風熱,及水臟陽虛處治而未備,學者當自為通變矣。
白話文:
陳無擇表示:患者情緒起伏不定,如過度喜悅、憤怒,抑或憂慮、思慮過度,導致體內臟腑之氣失衡,進而產生痰涎,這些痰涎隨著氣血上升,遇到腦部虛弱之時,便會侵害眼周組織,並影響到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輕微的可能只是視物模糊,嚴重的則可能形成障蔽視線的翳障,甚至出現眼屎、胬肉、白膜覆蓋眼球等症狀,這些都屬於內在因素造成的。
或者,有些人頻繁地遭受風寒,又不注意防護,使得暑濕之邪趁虛而入,經由頸項部位順著神經系統侵入腦部,進而影響眼睛,引發外在的翳障。在醫學理論中,有所謂的青風、綠風、紫風、黑風、赤風、白風、白翳、黃翳等病症,這些都是根據八種不同的風邪影響,產生的各種不同症狀,屬於外在因素引起的。
再者,若一個人縱慾無度,飲食無規律,常吃辛辣生冷食物,愛好燒烤油炸,酷愛田園狩獵,經常暴露於煙塵之中,這些外在情感的勞累,都是導致視力衰退的根本原因,這些也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總結來說,文中對導致眼疾的原因描述得非常詳細。可惜的是,大多數的治療方法側重於風熱和水臟陽虛,但對於其他方面的處理並未涵蓋全面,學者應自行尋求更廣泛的治療策略與變化。
6. 論偷針眼
巢氏曰:凡眼內眥頭忽結成疱,三五日間,便生膿汁,世呼為偷針。此由熱氣客在眥間,熱摶於津液所成。但其勢輕者,小小結聚,汁潰熱歇乃瘥。
謹按:世傳眼眥初生小疱,視其背上,即有細紅點如瘡,以針刺破,眼時即瘥,故名偷針,實解太陽經結熱也。人每試之有驗。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經絡,其諸名實,所過者多矣。
白話文:
巢氏說:凡是眼睛內角突然長出小腫包,大約三到五天後,就會產生膿汁,世人稱之為「偷針」。這是由於熱氣滯留在眼內角區域,導致津液受熱而形成。但若病情較輕,僅會有小範圍的聚集,待膿汁排出、熱度消退後就會好轉。
根據古籍記載:當眼內角剛開始長出小腫包時,觀察其背後,會看到像傷口般的細小紅點,用針刺破它,眼睛很快就會康復,因此被命名為「偷針」,實際上是解決了太陽經脈的熱結問題。人們嘗試這種方法,往往能得到證實有效。然而,巢氏僅說明瞭病因,卻未進一步區分經絡影響,對於各種病名的實際情況,他可能錯過了許多。
7. 先哲治驗
東垣云:戊申六月,徐總管患眼疾,上眼皮下出黑白翳二點,隱澀難開,兩目緊縮而不痛,兩寸脈細緊,按之洪大而無力,乃足太陽膀胱為命門相火煎熬,逆行作寒水翳,及寒膜遮睛,呵欠,善悲健忘,嚏噴眵淚,時淚下,面赤而白,能食,大便難,小便數而欠,氣上而喘,以撥雲湯治之。
論瞳子散大並方論,戊戌冬初,李叔和至西京,朋友待之以豬肉煎餅,同蒜醋食之,後復飲酒太醉,臥於暖坑。翌日病眼,兩瞳子散大於黃睛,視物無的,以小為大,以短為長,卒然見非常之處,行步踏空,多求醫療,而莫之愈。至己亥春,求治於先師,曰:《內經》有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又云:筋骨氣血之精而為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又瞳子黑眼法於陰。今瞳子散大者,由食辛熱之物過多故也。所謂辛主散,熱則助火,上乘於腦中,其精故散。精散則視物亦散大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者也。今視物不真,則精衰矣。蓋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經云:壯火食氣,壯火散氣。手少陰足厥陰所主風熱,連目系,邪之中人,各從其類,故循此道而來攻。頭目腫悶而瞳子散大,皆血虛陰弱故也。當除風熱,涼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氣,則愈矣,滋陰地黃丸。《內經》云: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酸收之。以黃連、黃芩大苦寒,除邪氣之盛為君;當歸身辛溫,生熟地黃苦甘寒,養血涼血為臣;五味子酸寒,體輕浮上,收瞳子之散大,人參、甘草、地骨皮、天門冬、枳殼苦甘寒,瀉熱補氣為佐;柴胡引用為使也。忌食辛辣物而助火邪,及食寒冷物損胃氣,藥不能上行也。
〔丹溪〕:一壯年人早起,忽視物不見,就睡片時,略見而不明,食減倦甚,脈緩大,重按則散而無力,意其受濕所致。詢之,果臥濕地半月。遂以白朮為君,黃耆、茯苓、陳皮為臣,附子為使,十餘帖而愈。
〔丹溪〕:一老人忽盲,他無所苦,予以大虛治之,急煎人參膏二斤。服二日,一醫與磁石藥,予曰:今夜死矣。果然。
〔丹溪〕:一人形實,好飲熱酒,忽目盲脈澀,此熱酒所傷,胃氣汙濁之血,死其內而然。以蘇木作湯,調人參末,服二日,鼻及兩掌皆紫黑。予曰:滯血行矣。以四物加蘇木、桃仁、紅花、陳皮煎,調人參末服,數日而愈。(以上治驗三條見《丹溪纂要》)
謙甫云:郎中張子敬,年六十七歲,病眼目昏暗,微黑色,皮膚不澤,六脈弦細而無力。一日出視治眼二方,問予曰:可服否?予曰:此二方以黃連大苦之藥為君,諸風藥為使,且人年五十,膽汁減而目不明。《內經》云:土位之主,其瀉以苦,諸風藥亦能瀉土。人年七十,脾胃虛而皮肉枯,重瀉其土,使脾胃虛而不能營運榮衛之氣,滋養元氣,胃氣不能上行,隔氣吐食諸病生矣。又況年高衰弱,此藥不服可也。
只宜慎言語,節飲食,懲忿窒欲,此不治之治也。子敬以明年春,除關西路按察使,三年致仕回還,精神清勝,脈遂平和,此不可妄服寒涼之劑也。《內經》云:征伐無過,是謂太惑,解之可也。
海藏妻侄女形肥,笄年時得目疾,每月或二月一發,發則紅腫難開,如此者三年,服除風散熱等劑,左目反有頑翳,從銳眥遮瞳人,右目亦有翳,從下而上。經云:從內走外者,少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予謂此少陽陽明二經有積滯也。脈短滑而實,晨則似短。潔古云:短為有積滯遏抑臟腑,宜下之。
遂用溫白丸,減川芎、附子三之二,多加龍膽草、黃連,如東垣五積法,從二丸加起,每日加一丸;如至大利,然後減丸;又從二丸加起,忽一日,於利中下黑血塊若干,如黑豆大而硬堅,從此漸痊,而翳盡去。(見《醫學綱目》)
樓全善先生曰: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疼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藥點之反疼者,亦神效。蓋目珠者,連目本,又各系屬厥陰之經也。夜甚及用苦寒藥點之反甚者,夜與寒亦陰故也。丹溪云:夏枯草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其草三四月開花,遇夏至陰生則枯。蓋稟純陽之氣也。至哉斯言。
故治厥陰目疼如神者,以陽治陰也。予男至夜目珠及連眉稜骨作疼,頭半邊腫痛,用黃連膏點之,反大痛,百藥不效;灸厥陰少陽,疼隨止,半日又作;又灸又止,月餘;遂以夏枯草二兩,香附末二兩,甘草四錢,同為細末,每服一錢半,用清茶調服,下咽則疼減大半,至四五日良愈。
一男子六十餘歲,所患與前證皆同,但黑睛有白翳二點,諸藥不效,亦以此藥與東垣選奇湯,加四物湯,及黃連煎,間服,並灸厥陰少陽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