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維德

《原機啟微》~ 卷之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

1. 君臣佐使逆從反正說

君為主,臣為輔,佐為助,使為用,置方之原也。逆則攻,從則順,反則異,正則宜,治病之法也。必熱必寒,必散必收者,君之主也。不宣不明,不授不行者,臣之輔也。能受能令,能合能力者,佐之助也。或擊或發,或劫或開者,使之用也。破寒必熱,逐熱必寒,去燥必濡,除濕必泄者,逆則攻也。

白話文:

君藥為主藥,臣藥為輔藥,佐藥為幫助藥物,使藥為應用藥,這是製定方劑的原則。與病情相反的用藥為攻,順應病情的用藥為順,與病情相反的方法為異,與病情相應的方法為宜,這是治療疾病的方法。一定發熱的藥,必定是發寒的藥,一定疏散的藥,必定是收斂的藥,這是君藥的作用。不宣導就弄不清楚,不傳授就不會實行,這是臣藥的作用。能夠接受命令,能夠協調配合,能夠結合運用,這是佐藥的作用。或攻或發,或劫或開,這是使藥的作用。治療寒症必須使用熱藥,治療熱症必須使用寒藥,治療燥症必須使用潤藥,治療濕症必須使用泄藥,這是逆則攻的作用。

治驚須平,治損須溫,治留須收,治堅須潰者,從則順也。熱病用寒藥,而導寒攻熱者必熱。陽明病發熱,大便硬者,大承氣湯,酒製大黃熱服之類也。寒病用熱藥,而導熱去寒者必寒。少陰病下利,服附子乾薑不止者,白通湯加人尿、豬膽之類也。塞病用通藥,而導通除塞者必寒。

白話文:

治療驚恐症需要平復,治療損傷需要溫暖,治療停留需要收斂,治療堅硬需要潰散,這都是順應了病情的發展變化。熱病用寒藥,而導熱攻熱的人一定會熱。陽明病發熱,大便乾燥的人,可以用大承氣湯、酒製大黃熱服之類的藥物。寒病用熱藥,而導熱去寒的人一定會寒。少陰病腹瀉,服用附子、乾薑等藥物不止的人,可以用白通湯加人尿、豬膽之類的藥物。塞病用通藥,而導通除塞的人一定會寒。

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之類也。通病用塞藥,而導塞止通者必通。太陽中風下利,心下痞硬者,十棗湯之類也。反則異也。治遠以大,治近以小,治主以緩,治客以急,正則宜也。《至真要大論》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白話文:

  1. 胸部滿悶、煩躁不安,小便不利的人,可以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之類的藥物來治療。一般來說,治療疾病時需要使用塞藥,但如果想要導通用來塞藥的藥物,那麼就必須要使用通藥。

  2. 太陽中風導致下利,心下痞硬的人,可以使用十棗湯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反則異也。治療遠處的疾病應該使用大劑量的藥物,治療近處的疾病應該使用小劑量的藥物,治療主要的疾病應該使用緩和的藥物,治療客邪的疾病應該使用急性的藥物,這纔是正確的方法。《至真要大論》中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濕,或耎或堅。所以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故味之薄者,為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鹹平是也。氣之厚者,為陽中之陽,氣厚則熱,辛甘濕熱是也。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涼是也。味之厚者,為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鹹寒是也。

白話文:

六個要素可以收或是散佈,或是快或是慢,或是乾燥或是潮濕,或是堅硬或是柔軟。因此,使它們成為順暢的流動,調整其氣,使它平和。因此,味道淡薄的,是陰中的陽,味道淡薄就能通行,酸、苦、鹹、平是這樣的。氣濃厚的,是陽中的陽,氣濃厚就熱,辛、甘、濕、熱是這樣的。氣淡薄的,是陽中的陰,氣淡薄就能發散,辛、甘、淡、平、寒、涼是這樣的。味道濃厚的,是陰中的陰,味道濃厚就能泄瀉,酸、苦、鹹、寒是這樣的。

《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故置方治病如後。

白話文:

《易經》說:相同的聲音會互相呼應,相同的氣味會互相吸引,水流向潮濕的地方,火靠近乾燥的地方,雲跟隨著龍而行,風跟隨著老虎而起。聖人出現,萬物都來朝拜。本性來自於天的東西親近上方,本性來自於地的東西親近下方,所以每樣東西都依照自己的類別來聚集。因此,制定治病的方法就像以下所述。

2. 附方

芍藥清肝散,治眵多眊矂,緊澀羞明,赤脈貫睛,臟腑秘結者。

白朮川芎防風(各三分),甘草(炙),荊芥(各二分半),桔梗羌活(各三分),芍藥(二分半)柴胡(二分),前胡薄荷黃芩(各二分半),山梔,知母(各二分),滑石石膏(各三分),大黃(四分),芒硝(三分半)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以白術、川芎、防風、生甘草、荊芥、桔梗、羌活、芍藥、柴胡、前胡、薄荷、黃芩、山梔、知母、滑石、石膏、大黃、芒硝和黨參、茯苓組成,具有補氣健脾、祛濕化痰、清熱瀉火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濕痰內阻,症見脘腹脹滿,食少吐瀉,肢體倦怠,心悸失眠,舌苔白膩,脈弱。

共十八味,統㕮咀。都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後熱服。

上為方,治淫熱反克而作也。風熱不制之病,熱甚大便硬者,從權用之。蓋苦寒之藥也,苦寒敗胃,故先以白朮之甘溫,甘草之甘平,主胃氣為君;次以川芎、防風、荊芥、桔梗、羌活之辛溫,升散清利為臣;又以芍藥、前胡、柴胡之微苦,薄荷、黃芩、山梔之微苦寒,且導且攻為佐;終以知母、滑石、石膏之苦寒,大黃、芒硝之大苦寒,祛逐淫熱為使。大便不硬者,減大黃、芒硝,此逆則攻之治法也。

白話文:

這首方劑是治療淫熱反克而致病的。對於風熱不制之病,熱甚大便硬者,可以權宜使用。因為此方藥性苦寒,而苦寒傷胃,所以先用白朮的甘溫,甘草的甘平,為主藥來調補胃氣;其次用川芎、防風、荊芥、桔梗、羌活的辛溫,以升散清利之功為輔臣;又用芍藥、前胡、柴胡的微苦,薄荷、黃芩、山梔的微苦寒,來疏通和攻破邪氣,為佐藥;最後用知母、滑石、石膏的苦寒,大黃、芒硝的大苦寒,來祛除淫熱,為使藥。如果大便不硬,則減去大黃、芒硝。此方是遵循逆則攻之的治療法則。

大熱服者,反治也。

通氣利中丸,治證上同。

白朮(一兩),白芷,羌活(各半兩),黃芩,滑石(取末另入,各一兩半),大黃(二兩半),牽牛(取末,一兩半)

白話文:

白朮(30克),白芷,羌活(各15克),黃芩,滑石(磨成細末後另外放入,各45克),大黃(75克),牽牛(磨成細末,15克)

除滑石、牽牛,另研極細末外,余合為細末,入上藥和勻,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食後臨睡,茶湯送下。

白話文:

除去滑石、牽牛子,另外研磨成細細的粉末,其餘的藥材全部合成細粉末,與上記の藥物混合均勻,滴入水做成丸劑,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到一百丸,飯後睡前半小時,用茶水送服。

上方,以白朮苦甘溫,除胃中熱為君;白芷辛溫解利,羌活苦甘平微溫,通利諸節為臣;黃芩微苦寒,療熱滋化,滑石甘寒,滑利小便,以分清濁為佐;大黃苦寒,通大便,瀉諸實熱,牽牛苦寒,一說味辛,利大便,除風毒為使,逆攻之法也。風熱不制之病,熱甚而大便硬者,亦可兼用。

白話文:

上方,選擇了白朮,它具有苦、甘、溫三種藥性,能夠清除胃中的熱氣,故為君藥;白芷具有辛、溫兩種藥性,有利於解利;羌活具有苦、甘、平、微溫四種藥性,能夠通利諸節,故為臣藥;黃芩略帶苦、寒兩種藥性,能夠治療熱證,滋化陰液;滑石具有甘、寒兩種藥性,能夠滑利小便,起到分清濁的作用,故為佐藥;大黃具有苦、寒兩種藥性,能夠通大便,瀉除諸實熱;牽牛也具有苦、寒兩種藥性,一說為辛味,能夠利大便,消除風毒,故為使藥。這是逆攻治療的方法。如果風熱之證沒有得到控制,熱勢很盛而導致大便硬結,也可以兼用此方。

然牽牛有毒,非神農藥,今與大黃並用者,取其性猛烈而快也。大抵不宜久用,久用傷元氣,蓋從權之藥也,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但是牽牛有毒,不是神農氏記錄的藥物,如今和(大黃)一起使用,是取其性情猛烈而見效快的作用。總的來說不宜長期使用,長期使用會傷害人體元氣,它是不得已時才使用的藥物。需要根據(病人的)虛實(症候)加減用量。

黃連天花粉丸,治同前。

黃連(一兩),天花粉(四兩),菊花,川芎,薄荷(各一兩),連翹(二兩),黃芩,梔子(各四兩),黃柏(六兩)

白話文:

  • 黃連(60公克)

  • 天花粉(240公克)

  • 菊花、川芎、薄荷(各60公克)

  • 連翹(120公克)

  • 黃芩、梔子(各240公克)

  • 黃柏(360公克)

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食後臨睡茶湯下。

上方,為淫熱反克,臟腑不秘結者作也。風熱不制之病,稍熱者亦可服。以黃連、天花粉之苦寒為君;菊花之苦甘平為臣;川芎之辛溫,薄荷之辛苦為佐;連翹、黃芩之苦微寒,黃柏、梔子之苦寒為使。合之則除熱清利,治目赤腫痛。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為那些被淫熱反克、臟腑不祕結的人設計的。對於風熱不制之病,稍熱的人也可以服用。以黃連和天花粉的苦寒之性為君藥;以菊花的苦甘平和性為臣藥;以川芎的辛溫之性和薄荷的辛苦之性為佐藥;以連翹和黃芩的苦微寒之性和黃柏和梔子的苦寒之性為使藥。這些藥物合在一起可以除熱、清利、治療眼睛紅腫疼痛。

黃連爐甘石散,治眼眶破爛,畏日羞明。余治上同。

爐甘石(一斤),黃連(四兩),龍腦(量入)

先以爐甘石置巨火中,煅通紅為度,另以黃連用水一碗,瓷器盛貯,納黃連於水內,卻以通紅爐甘石淬七次,就以所貯瓷器置日中曬乾,然後同黃連研為細末。欲用時,以一二兩再研極細,旋量入龍腦,每用少許,井花水調如稠糊,臨睡以箸頭蘸敷破爛處。不破爛者,點眼內眥銳眥尤佳。不宜使入眼內。

白話文:

首先將爐甘石放在強火中煅燒,直到通紅為止。另取黃連,用一碗水盛裝在瓷器中,將黃連放入水中。然後用通紅的爐甘石淬七次。把盛裝黃連的瓷器放在太陽底下曬乾。之後將黃連和爐甘石研磨成細末。使用時,再研磨一到兩錢的藥末,然後加入少量的龍腦。每次使用少許,用井花水調和成稠糊狀。在睡覺前,用筷子頭沾取藥糊塗抹在破爛的傷口處。對於沒有破爛處的傷口,點在眼角或眼尾處效果最佳。注意不要將藥糊弄進眼睛裡。

上方,以爐甘石收濕除爛為君;黃連苦寒為佐;龍腦去熱毒為使。諸目病者俱可用。病宜者治病,不宜者無害也。奇經客邪之病,量加朴硝泡湯,滴眼瘀肉黃赤脂上。

白話文:

上方,以爐甘石的收濕除爛特性作為君藥;黃連的苦寒特性作為佐藥;龍腦的去熱毒特性作為使藥。各種眼睛疾病都可以使用。病情得宜的時候就可以治癒疾病,病情沒有問題的時候也沒有傷害。奇經受到外邪侵犯的疾病,可以適當加入朴硝泡製的湯劑,滴在眼睛瘀肉黃赤脂上。

龍腦黃連膏,治目中赤脈如火,溜熱炙人。余治上同。

黃連(半斤),龍腦(一錢)

先銼黃連令碎,以水三大碗,貯瓷器內,入黃連於中,用文武火慢熬成大半碗,濾去滓,入薄瓷碗內,重湯頓成膏半盞許,龍腦以一錢為率,用則旋量入之,以箸頭點入眼內,不拘時。

白話文:

  1. 首先將黃連磨成細末,用三大碗水,倒入瓷器內,放入黃連,用文火和武火交替慢熬,熬成大半碗,

  2. 濾去渣滓,倒入薄瓷碗內,再用沸水頓煮,直到熬成半盞膏狀,

  3. 龍腦以一錢為標準,使用時旋轉量入,用箸頭點入眼內,不限時間。

上方,以黃連治目痛、解諸毒為君,龍腦去熱毒為臣,乃君臣藥也。諸目痛者,俱宜用。

蕤仁春雪膏,治紅赤羞明,眊矂癢痛,沙澀。

白話文:

蕤仁春雪膏,用於治療眼睛紅赤畏光、眼皮浮腫疼痛、沙澀等症狀。

蕤仁(去油,四錢),龍腦(五分)

先以蕤仁研細,入龍腦和勻,用生好真蜜一錢二分,再研調勻,每用箸頭點內眥銳眥。

上方,以龍腦除熱毒為君,生蜜解毒和百藥為臣,蕤仁去暴熱、治目痛為使,此藥與黃連爐甘石散、龍腦黃連膏子並用。

白話文:

在上方的藥方中,龍腦是君藥,它可以清除熱毒;生蜜是臣藥,它可以解毒和調和百藥;蕤仁是使藥,它可以去除暴熱,治療目痛。這個藥方可以與黃連爐甘石散、龍腦黃連膏子一起使用。

㗜鼻碧雲散,治腫脹紅赤,昏暗羞明,隱澀疼痛,風癢鼻塞,頭痛腦酸,外翳攀睛,訶子稠黏。

白話文:

碧雲散,治療腫脹發紅,昏暗畏光,微痛,風疹鼻塞,頭痛腦脹,翳膜遮蓋眼睛,訶子分泌物稠黏。

鵝不食草(二錢),青黛,川芎(各一錢)

為細末。先噙水滿口,每用如米許,㗜入鼻內,以淚出為度,不拘時候。

上方,以鵝不食草解毒為君;青黛去熱為佐;川芎大辛,除邪破留為使,升透之藥也。大抵如開鍋蓋法,常欲使邪毒不閉,令有出路。然力少而銳,㗜之隨效,宜常㗜以聚其力,諸目病俱可用。

白話文:

上方:以鵝不吃草的解毒功效為君藥;青黛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為佐藥;川芎辛味強烈,可以驅邪破瘀,為使藥,升發祛邪的藥物。總體來說,這個藥方的作用就像打開鍋蓋一樣,一直讓邪毒不閉塞,使邪毒有出路。但這個藥方的藥力較弱而銳利,見效快,但容易散失,因此需要經常服用以聚集藥力,可以治療各種眼科疾病。

羌活勝風湯,治眵多眊矂,緊澀羞明,赤脈貫睛,頭痛鼻塞,腫脹涕淚,腦巔沉重,眉骨痠疼,外翳如雲霧、絲縷、秤星、螺蓋。

白話文:

羌活勝風湯,專治眼疾,表現為經常流淚、眼瞼緊澀畏光、眼球布滿紅色血脈、頭痛鼻塞、面部腫脹流淚、頭部沉重、眉骨 痠痛,眼睛表面有如雲霧、絲線、星狀物或螺蓋狀的外翳。

白朮(五分),枳殼,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桔梗,薄荷(各四分),荊芥,甘草(各三分),柴胡(七分),黃芩(五分)

白話文:

  1. 白朮(50克)

  2. 枳殼(40克)

  3. 羌活(40克)

  4. 川芎(40克)

  5. 白芷(40克)

  6. 獨活(40克)

  7. 防風(40克)

  8. 前胡(40克)

  9. 桔梗(40克)

  10. 薄荷(40克)

  11. 荊芥(30克)

  12. 甘草(30克)

  13. 柴胡(100克)

  14. 黃芩(50克)

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去滓熱服。

上方,為風熱不制而作也。夫竅不利者,皆脾胃不足之證。故先以白朮、枳殼調治胃氣為君;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諸治風藥,皆主升發為臣;桔梗除寒熱,薄荷、荊芥清利上焦,甘草和百藥為佐;柴胡解熱,行少陽厥陰經,黃芩療上熱,主目中赤腫為使。又治傷寒愈後之病。

白話文:

上方是治療風熱不制所引起的疾病。凡是竅穴閉塞不通的症狀,皆為脾胃虛弱的證據。所以先用白朮和枳殼來調治胃氣,是君藥;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這些治療風邪的藥物,都是以升發為主的臣藥;桔梗可以去除寒熱,薄荷和荊芥可以清利小腸的肺和心,甘草可以調和百藥,是佐藥;柴胡可以退熱,運行肝膽經和腎經,黃芩可以治療上火的症狀,主治眼睛紅腫,是使藥。此外,此方還可治療傷寒愈後之病。

熱服者,熱性炎上,令在上散,不令流下也。生翳者,隨翳所見經絡加藥。翳凡自內眥而出者,加蔓荊子治太陽經,加蒼朮去小腸膀胱之濕,內眥者,手太陽足太陽之屬也。自銳眥而入客主人斜下者,皆用龍膽草,為膽草味苦,與膽味合,少加人參,益三焦之氣,加藁本,乃太陽經風藥,銳眥客主人者,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之屬也。凡自目系而下者,倍加柴胡行肝氣,加黃連瀉心火,目系者,足厥陰手少陰之屬也。

白話文:

熱服熱性發炎,把熱性散發上頭,不讓它向下流。生翳的,跟著翳的經絡,再加減方藥,翳凡是從眼角內側出來的,加蔓荊子治療太陽經,加蒼朮能去除小腸和膀胱的濕氣。眼角內側的,就是手太陽經和足太陽經的範圍。翳如果從眼角外側向內侵入,發於兩側手足經的,都要用龍膽草治療,因為龍膽草是苦的,與膽的口味相符,再稍微加入人參,來補益三焦之氣,再加減藁本,它是太陽經的風藥,眼角外側發的,就是足少陽經、手少陽經和手太陽經的範圍。凡是翳在眼睛下方的,就再加倍柴胡疏通肝氣,加黃連瀉掉心臟的火熱,眼睛的下方,就是足厥陰經和手少陰經的範圍。

自抵過而上者,加木通導小腸中熱,五味子酸以收斂,抵過者,手太陽之屬也。

白話文:

從抵過穴超出的部分,加用木通來疏通小腸中的熱氣,五味子酸味而能收斂,抵過穴,屬於手太陽經的穴位。

杏仁龍膽草泡散,治風上攻,眊矂赤癢。

龍膽草,當歸尾,黃連,滑石(另研取末),杏仁(去皮尖),赤芍藥(各一錢)

白話文:

龍膽草、當歸尾、黃連、滑石(另研取末)、杏仁(去皮尖)、赤芍藥(各五公克)

白沸湯泡頓蘸洗,冷熱任意,不拘時候。

又方,以龍膽草、黃連苦寒去熱毒為君,當歸尾行血,杏仁潤燥為佐,滑石甘寒泄氣,赤芍藥苦酸除癢為使。惟風癢者可用。

白話文:

另一種治療皮膚病的藥方,以龍膽草和黃連作為君藥,它們性味苦寒,可以清熱解毒。當歸尾作為佐藥,可以活血行血。杏仁作為佐藥,可以潤燥。滑石性味甘寒,可以泄風熱。赤芍藥性味苦酸,可以止癢。這個藥方適用於風癢的皮膚病。

柴胡復生湯,治紅赤羞明,淚多眵少,腦巔沉重,睛珠痛應太陽,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敢久視,久視則痠疼,翳陷下,所陷者或圓或方,或長或短,如縷如錐如鑿。

白話文:

柴胡復生湯,用於治療以下症狀,眼中有紅色血絲且畏光,容易流淚且少有分泌物,頭痛,眼珠疼痛且與太陽穴相關,眼睫毛無力,經常想要閉上眼睛,不敢長時間注視,長時間注視則會感到痠痛,視力模糊且視線模糊,模糊的地方可能為圓形、方形、長形或短形,可能像細線、錐子或鑿子。

藁本,川芎(各三分半),白芍藥(四分),蔓荊子,羌活,獨活,白芷(各三分半),柴胡(六分),炙草,薄荷,桔梗(各四分),五味子(二十粒),蒼朮,茯苓,黃芩(各五分)

白話文:

藁本、川芎(各 10.5 克),白芍藥(12 克),蔓荊子、羌活、獨活、白芷(各 10.5 克),柴胡(18 克),炙甘草、薄荷、桔梗(各 12 克),五味子(20 顆),蒼朮、茯苓、黃芩(各 15 克)。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熱服。

上方,以藁本、蔓荊子為君,升發陽氣也;川芎、白芍藥、羌活、獨活、白芷、柴胡為臣,和血補血療風,行厥陰經也;甘草、五味子為佐,為協諸藥斂藏氣也;薄荷、桔梗、蒼朮、茯苓、黃芩為使,為清利除熱去濕,分上下,實脾胃二土,療目中赤腫也。此病起自七情五賊、勞役飢飽,故使生意下陷,不能上升。

白話文:

上面使用藁本、蔓荊子作為君藥,它們可以升發陽氣;川芎、白芍藥、羌活、獨活、白芷、柴胡作為臣藥,可以活血補血、治療風寒,並且沿著厥陰經運行;甘草、五味子作為佐藥,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斂藏精氣;薄荷、桔梗、蒼朮、茯苓、黃芩作為使藥,可以清利熱毒、去除濕氣,分別作用於身體上下,充實脾胃二土,治療眼中的紅腫。這種疾病起因於七情五賊、勞役飢飽,所以導致生機下降,不能上升。

今主以群隊升發,輔以和血補血,導入本經,助以相協收斂,用以清利除熱,實脾胃,如此為治,理可推也。睛珠痛甚者,當歸養榮湯主之。

白話文:

現在主要以補血藥和升發藥一起使用,並輔以和血補血的藥物,導入本經,再用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加以輔助,用以清利除熱,補益脾胃,這樣治療,是合理的。眼睛珠子疼痛厲害的,當歸養榮湯主治。

當歸養榮湯,治睛珠痛甚不可忍。余治並同上。

防風,白芷(各七分半),白芍藥,熟地,當歸,川芎(各一錢),羌活(七分半)

白話文:

防風、白芷(各 15 公克),白芍藥、熟地、當歸、川芎(各 3 公克),羌活(15 公克)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熱服。

上方,以七情五賊、勞役飢飽重傷脾胃。脾胃者,多血多氣之所。脾胃受傷,則血亦病。血養睛,睛珠屬腎,今生意已不升發,又復血虛不能養睛,故睛痛甚不可忍。以防風升發生意,白芷解利,引入胃經為君;白芍藥止痛益氣,通血承接上下為臣;熟地黃補腎水真陰為佐;當歸、川芎。行血補血,羌活除風,引入少陰經為使。

白話文:

因為七情五賊、勞役飢餓肚子飽滿等因素,嚴重損傷脾胃。脾胃是多血多氣之處。脾胃受傷,則血也生病。血液滋養眼睛,眼珠屬於腎,如今脾胃功能已不升發,又復血液虛弱不能滋養眼睛,所以眼睛疼痛得很厲害,難以忍受。用防風升發生機,白芷解毒利氣,引入手經為君藥;白芍藥止痛補氣,調和血脈,上下相承為臣藥;熟地黃補益腎水真陰為佐藥;當歸、川芎,行血補血,羌活祛風,引入手少陰經為使藥。

血為邪勝,睛珠痛者,及亡血過多之病,俱宜服也。服此藥後,睛痛雖除,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減者,助陽活血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血被邪氣所戰勝,眼睛珠子疼痛,以及失血過多的疾病,都應該服用。服用此藥後,眼睛疼痛雖然消失,但眼睫毛無力,經常想閉上眼睛而沒有減少,這時就服用助陽活血湯來治療。

助陽活血湯,治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余治同上。

黃耆,炙草,當歸(各五分),白芷,蔓荊子(各四分),防風(五分),升麻,柴胡(各七分)

白話文:

黃耆、炙草、當歸(各五錢),白芷、蔓荊子(各四錢),防風(五錢),升麻、柴胡(各七錢)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上方,以黃耆治虛勞,甘草補元氣為君;當歸和血補血為臣;白芷、蔓荊子、防風。主療風升陽氣為佐;升麻導入足陽明足太陰脾胃,柴胡引至足厥陰肝經為使。心火乘金,水衰反制者,亦宜服也。有熱者,兼服黃連羊肝丸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中,以黃耆來治療虛勞,甘草來補元氣,這兩種藥是君藥;當歸具有補血和活血的作用,是臣藥;白芷、蔓荊子、防風這三種藥主治風陽上逆,是佐藥;升麻可以引導藥力進入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柴胡可以引導藥力進入足厥陰肝經,這兩種藥是使藥。這個藥方適用於心火旺盛,水氣虛衰,反過來剋制心火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治療有熱症的患者,但這種情況下需要同時服用黃連羊肝丸。

黃連羊肝丸,治目中赤脈紅甚,眵多。余治同上。

黃連(一兩),白羯羊肝(一個)

先以黃連研為細末,將羊肝以竹刀刮下如糊,除去筋膜,入擂盆中,研細,入黃連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茶清湯下。

白話文:

  1. 首先將黃連研磨成細末。

  2. 用竹刀將羊肝刮成糊狀,去除筋膜。

  3. 將羊肝糊放入擂盆中,研磨細膩。

  4. 加入黃連末,混合均勻。

  5. 將混合物搓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

  6. 每次服用三五十丸,逐漸增加劑量至七八十丸。

  7. 用清茶或湯水送服。

上方,以黃連除熱毒明目為君;以羊肝肝與肝合引入肝經為使。不用鐵與刀者,忌鐵器也。金剋木,肝乃木也。一有金氣,肝則畏而不受。蓋專治肝經之藥,非與群隊者比也。肝受邪者,並皆治之。睛痛者,加當歸。

白話文:

中藥方劑的上方,以黃連清熱解毒明目為君藥;以羊肝和肝相合,引導藥物進入肝經為臣藥。不用鐵器和刀具,是因為忌諱鐵器。金屬剋制木,肝臟屬於木。只要有一點金屬,肝臟就會畏懼而不吸收藥物。這是因為專門治療肝經的藥物,與其他藥物不同,肝臟受邪氣侵襲,則一併治療。如果眼睛疼痛,則加入當歸即可。

決明益陰丸,治畏日惡火,沙澀難開,眵淚俱多,久病亦不痊者,並皆療之。余治同上。

白話文:

決明益陰丸,可以治療畏懼陽光、害怕火、眼睛乾澀難以睜開、流淚增多的症狀,即使是長期的病症也能夠治療。我的治療方法與上面相同。

羌活,獨活(各五錢),黃連(酒製,一兩),防風(五錢),黃芩(一兩),歸尾(酒製),五味子(各五錢),石決明(煅,三錢),草決明(一兩),甘草(炙,五錢),黃柏,知母(各一兩)

白話文:

羌活、獨活(各三十分公克),黃連(用酒炮製,六十分公克),防風(三十分公克),黃芩(六十分公克),歸尾(用酒炮製)、五味子(各三十分公克),石決明(用火煅過,十八公克),草決明(六十分公克),甘草(用火炙過,三十分公克),黃柏、知母(各六十分公克)

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茶湯下。

上方,以羌活、獨活升清陽為君;黃連去熱毒,當歸尾行血,五味子收斂為臣;石決明明目磨障,草決明益腎療盲,防風散滯祛風,黃芩去目中赤腫為佐;甘草協和諸藥,黃柏助腎水,知母瀉相火為使。此蓋益水抑火之藥也。內急外弛之病,並皆服之。

白話文:

上方:用羌活、獨活升散清陽作為君藥;黃連清熱解毒,當歸尾活血通絡,五味子斂肺滋陰作為臣藥;石決明明目祛障,草決明益腎明目,防風散風祛滯,黃芩清熱瀉火,治療眼睛紅腫作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黃柏滋陰助腎,知母瀉火清熱,用作使藥。這個藥方主要作用是滋陰清熱。可以治療內熱外寒的疾病。

川芎行經散,治目中青黤,如物傷狀,重者白睛如血貫。

枳殼,炙草(各六分),白芷,防風,荊芥,薄荷,獨活(各四分),川芎,當歸(各六分),紅花(少許),柴胡(六分),茯苓(三分),蔓荊子,羌活(各四分),桔梗(五分)

白話文:

枳殼、炙草各六分,白芷、防風、荊芥、薄荷、獨活各四分,川芎、當歸各六分,紅花少許,柴胡六分,茯苓三分,蔓荊子、羌活各四分,桔梗五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熱服,食後。

上方,以枳殼、甘草和胃氣為君;白芷、防風、荊芥、薄荷、獨活療風邪,升胃氣為臣;川芎、當歸、紅花行滯血,柴胡去結氣,茯苓分利除濕為佐;蔓荊子、羌活引入太陽經,桔梗利五臟為使。則胃脈調,小腸膀胱皆邪去凝行也。見熱者,以消凝大丸子主之。

白話文:

上方,以枳殼、甘草調理胃氣為君藥;白芷、防風、荊芥、薄荷、獨活治療風寒邪氣,幫助胃氣上升為臣藥;川芎、當歸、紅花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鬱,茯苓健脾利濕為佐藥;蔓荊子、羌活引藥導入太陽經,桔梗宣利五臟為使藥。這樣,胃脈調和,小腸、膀胱的邪氣都被去除,凝滯也消除了。如果出現發熱的症狀,可以用消凝大丸子來主治。

消凝大丸,治證同上。或有眵淚沙澀者,並皆療之。

川芎,當歸(各七錢),防風,荊芥,羌活,藁本,薄荷(各半兩),桔梗,甘草(炙,各七錢),滑石,石膏,白朮,黃芩,山梔(各一兩),連翹,菊花(各七錢)

白話文:

川芎、當歸(各七錢),防風、荊芥、羌活、藁本、薄荷(各半兩),桔梗、甘草(炙,各七錢),滑石、石膏、白朮、黃芩、山梔(各一兩),連翹、菊花(各七錢)

先將滑石、石膏另研,余作細末,和勻,煉蜜為劑,每劑一兩,分八丸。每服一丸,或二丸,茶湯嚼下。

上方,消凝滯藥也。君以川芎、當歸,治血和血;臣以羌活、防風、荊芥、藁本、薄荷、桔梗,療風散邪,引入手足太陽經;佐以白朮、甘草、滑石、石膏,調補胃虛,通泄滯氣,除足陽明經熱;使以黃芩、山梔、連翹、菊花,去熱除煩。淫熱反克,風熱不制者,俱宜服也。

白話文:

上方,是能夠消除凝滯的藥物。君藥選用川芎和當歸,用來調理血氣和血。臣藥選用羌活、防風、荊芥、藁本、薄荷、桔梗,用來治療風邪,並引導藥物進入手足太陽經。佐藥選用白朮、甘草、滑石、石膏,用來調理虛弱的脾胃,並通通通滯氣,消除足陽明經的熱。最後,選用黃芩、山梔、連翹、菊花作為使藥,用來除熱解煩。當淫熱反克,或風熱不制時,都適合服用此藥方。

千金磁朱丸,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中行,漸睹空中有黑花,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淡白色者。

白話文:

「千金 磁朱丸」用於治療「神水」(指眼部晶狀體)寬大逐漸散開,看起來像是在霧中行走,漸漸地能看到空中有黑花,漸漸地能看到東西變成兩個,時間久了則光線無法収縮,以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或淡白色的情況。

磁石(吸針者,二兩),辰砂(一兩),神麯(四兩)

先以磁石置巨火中煅,醋淬七次,曬乾另研極細二兩,辰砂另研極細一兩,生神麯末三兩,與前藥和勻,更以神麯末一兩,水和作餅,煮浮為度,搜入前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飯湯下。

白話文:

  1. 先將磁石放在大火中煅燒,用醋淬取七次,曬乾後另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二兩。
  1. 再將辰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一兩。

  2. 再取生神麯的末三兩,與前兩味藥混合均勻。

  3. 另外取生神麯一兩,加入水調和成麵糰,煮沸後浮起即可,將其搗碎,加入前面的藥物中,再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

  4. 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空腹時用飯湯送服。

上方,以磁石辛鹹寒鎮墜腎經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辰砂微甘寒鎮墜心經為臣,肝其母,此子能令母實也,肝實則目明;神麯辛溫甘,化脾胃中宿食為佐,生用者,發其生氣,熟用者,斂其暴氣也,服藥後,俯視不見,仰視漸睹星月者,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發者,服之則永不更作。空心服此,午前更以石斛夜光丸主之。

白話文:

在方藥中,以磁石,味辛、鹹,性寒,歸於腎經,鎮靜安神,使神水不外泄,為君藥。以辰砂,味微甘,性寒,歸於心經,鎮靜安神,肝是它的母體,此子能使母體充盈,肝臟充盈則眼睛明亮,為臣藥。

再以神曲,味辛、溫、甘,能在脾胃中化解積食,為佐藥。生用神曲,能激發人體的生氣,熟用神曲,能收斂人體的暴氣。服用此方藥後,俯視不見物,仰視漸漸能看見星月,這就是藥效。

此方藥也可用來治療心火過旺,金水衰弱,反過來剋制心火的疾病。長期病症反覆發作者,服用此方藥可以使病情不再發作。空腹服用此方藥,上午再服用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丸,治證上同。

天門冬(焙),人參,茯苓(各二兩),五味(炒,半兩),干菊花(七錢),麥門冬,熟地黃(各一兩),菟絲子(酒浸),乾山藥,枸杞(各七錢),牛膝(浸),杏仁(去皮尖,各七錢半),生地黃(一兩),蒺藜,石斛,蓯蓉,川芎,炙草,枳殼(麩炒),青葙子,防風,黃連(各半兩),草決明(八錢),烏犀(鎊),羚羊角(鎊,各半兩)

白話文:

  • 天門冬(烘焙過),人參,茯苓(各200克)

  • 五味子(炒過,50克)

  • 幹菊花(70克)

  • 麥門冬,熟地黃(各100克)

  • 菟絲子(用酒浸泡過),乾山藥,枸杞(各70克)

  • 牛膝(浸泡過),杏仁(去皮和尖端,各75克)

  • 生地黃(100克)

  • 蒺藜,石斛,蓯蓉,川芎,炙草,枳殼(用麩皮炒過),青葙子,防風,黃連(各50克)

  • 草決明(80克)

  • 烏犀(磨成粉末),羚羊角(磨成粉末,各50克)

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上方,羨補藥也,補上治下,利以緩,利以久,不利以速也。故君以天門冬、人參、菟絲子之通腎安神,強陰填精也;臣以五味子、麥門冬、杏仁、茯苓、枸杞子、牛膝、生熟地黃之斂氣除濕,涼血補血也;佐以甘菊花、蒺藜、石斛、肉蓯蓉、川芎、甘草、枳殼、山藥、青葙子之療風治虛,益氣祛毒也;使以防風、黃連、草決明、羚羊角、生烏犀之散滯泄熱,解結明目也。陰弱不能配陽之病,並宜服之。

白話文:

上方,是令人羨慕的補藥,補益上部可以治療下部,用攻下的方法來緩解病勢,用攻下的方法來持久治療,不要用攻下的方法來急速治療。所以君藥用天門冬、人參、菟絲子來溝通腎臟,使神安寧,強壯陰精,補益精血;臣藥用五味子、麥門冬、杏仁、茯苓、枸杞子、牛膝、生熟地黃來收斂元氣,去除濕邪,涼血補血;佐藥用甘菊花、蒺藜、石斛、肉蓯蓉、川芎、甘草、枳殼、山藥、青葙子來治療風邪,治療虛弱,益氣排毒;使藥用防風、黃連、草決明、羚羊角、生烏犀來疏散停滯,瀉下熱邪,消散結塊,明目醒腦。陰氣虛弱不能調配陽氣的疾病,都適宜服用本方。

此從則順之治法也。

益陰補氣丸,治證上同。

熟地黃(三兩),歸尾(酒製,半兩),牡丹皮,五味子,乾山藥(各五錢),茯苓,澤瀉(各二錢半)生地黃(酒製,炒,四兩),山茱萸,柴胡(各半兩)

白話文:

熟地黃(180克),歸尾(用酒製過,30克),牡丹皮,五味子,乾山藥(各30克),茯苓,澤瀉(各15克)生地黃(用酒製過,炒過的,240克),山茱萸,柴胡(各30克)

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水飛辰砂為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上方,壯水之主,以鎮陽光,氣為怒傷,散而不聚也。氣病血亦病也。肝得血而後能視,又目為心之竅,心主血,故以熟地黃補血衰,當歸尾行血,牡丹皮治積血為君;茯苓和中益真氣,澤瀉除濕瀉邪氣,生地黃補腎水真陰為臣;五味子補五臟,乾山藥平氣和胃為佐;山茱萸強陰益精通九竅,柴胡引入厥陰經為使。蜜劑者,欲泥膈難下也;辰砂為衣者,為通於心也。

白話文:

上方是專治水氣盛的人,以鎮住陽光,氣因憤怒而受傷,散而不聚在一起。氣病同時也有血病。肝得到血以後才能看清東西,而眼睛是心的竅,心主血,所以用熟地黃補益血衰,當歸尾行血,牡丹皮治積血為君藥;茯苓和中益真氣,澤瀉除濕瀉邪氣,生地黃補腎水真陰為臣藥;五味子補五臟,乾山藥平氣和胃為佐藥;山茱萸強陰益精通九竅,柴胡引入厥陰經為使藥。蜜劑希望藥物在膈間難以下行;辰砂作衣,是為了讓其通於心。

然必兼《千金》磁朱丸服之,庶易為效。

滋陰地黃丸,治證上同。眵多眊矂者,並皆治之。

黃連(一兩),黃芩,歸身(酒製,各半兩),生地黃(酒製,一兩半),熟地黃(半兩),五味子(三錢)人參(二錢),天門冬(焙),炙草(各三錢),地骨皮(二錢),枳殼,柴胡(各三錢)

白話文:

黃連(60克),黃芩、當歸身(用酒浸製,各30克),生地黃(用酒浸製,90克),熟地黃(30克),五味子(18克),人參(12克),天門冬(焙製)、炙草(各18克),地骨皮(12克),枳殼、柴胡(各18克)。

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每服百丸,食後茶湯下,日三服。

上方,治主以緩,緩則治其本也。以黃連、黃芩,苦寒除邪氣之盛為君;當歸身辛溫,生熟地黃苦甘寒,養血涼血為臣;五味子酸寒,體輕浮上,收神水之散大,人參、甘草、地骨皮、天門冬、枳殼苦甘寒,瀉熱補氣為佐;柴胡引用為使也。亡血過多之病,有熱者,亦宜服。

白話文:

上方,治療的重點在於緩和,緩和就能治癒病根。以黃連、黃芩苦寒的藥性清除邪氣的盛大為君藥;當歸身辛溫,生熟地黃苦甘寒,養血涼血為臣藥;五味子酸寒,質地輕盈浮在上層,收攝神水的大量散失,人參、甘草、地骨皮、天門冬、枳殼苦甘寒,清熱補氣為佐藥;柴胡引用為使藥。出血過多的疾病,如果有發熱的症狀,也應服用。

防風散結湯,治目上下睫隱起肉疣,用手法除病後服之。

防風,羌活,白芍藥,歸尾(各五分),紅花,蘇木(各少許),茯苓,蒼朮,獨活,前胡,黃芩(各五分),炙草,防己(各六分)

白話文:

防風、羌活、白芍藥、歸尾(各五分),紅花、蘇木(各少量),茯苓、蒼朮、獨活、前胡、黃芩(各五分),炙甘草、防己(各六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熱服,渣再煎。

上方,以防風、羌活,升發陽氣為君;白芍藥、當歸尾、紅花、蘇木,破凝行血為臣;茯苓瀉邪氣,蒼朮去上濕,前胡利五臟,獨活除風邪,黃芩療熱滋化為佐;甘草和諸藥,防己行十二經為使。病在上睫者,加黃連、柴胡,以其手少陰足厥陰受邪也;病在下睫者,加藁本、蔓荊子,以其手太陽受邪也。

白話文:

上方,用防風、羌活,升發陽氣為君藥;白芍藥、當歸尾、紅花、蘇木,破凝行血為臣藥;茯苓瀉邪氣,蒼朮去上濕,前胡利五臟,獨活除風邪,黃芩療熱滋化為佐藥;甘草和諸藥,防己行十二經為使藥。病在上眼瞼者,加黃連、柴胡,因其手少陰足厥陰經受邪;病在下眼瞼者,加藁本、蔓荊子,因其手太陽經受邪。

竹葉瀉經湯,治眼目癮澀,稍覺眊矂,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浸浸膿出。

白話文:

竹葉瀉經湯:

主治:眼睛困澀,眼球略感刺痛,視物稍微昏暗,眼瞼內縫紅絲,如針刺一般,眼部疼痛,用手按壓,可見膿液慢慢滲出。

柴胡,梔子,羌活,升麻,炙草(各五分),赤芍藥,草決明,茯苓,車前子(各四分),黃芩(六分),黃連,大黃(各五分),青竹葉(一十片),澤瀉(四分)

白話文:

柴胡、梔子、羌活、升麻、炙甘草(各 5 分),赤芍藥、草決明、茯苓、車前子(各 4 分),黃芩(6 分),黃連、大黃(各 5 分),青竹葉(10 片),澤瀉(4 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稍熱服。

上方,逆攻者也。先以行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之藥為君,柴胡、羌活是也;二經生意,皆總於脾胃,以調足太陰足陽明之藥為臣,升麻、甘草是也;肝經多血,以通順血脈,除肝邪之藥,膀胱經多濕,以利小便,除膀胱濕之藥為佐,赤芍藥、草決明、澤瀉、茯苓、車前子是也;總破其積熱者,必攻必開,必利必除之藥為使,梔子、黃芩、黃連、大黃、竹葉是也。

白話文:

上方,是逆行於上部的藥物。 ابتدا以走足厥陰肝經,以及足太陽膀胱經的藥物為主,如柴胡、羌活等;這兩條經絡的生發和衰落,都與脾胃總合,所以以調和足太陰脾經,以及足陽明胃經的藥物為輔,如升麻、甘草等;肝經多血,所以用疏通血脈,消除肝邪的藥物;膀胱經多濕,所以用利小便,消除膀胱濕氣的藥物為佐,如赤芍藥、草決明、澤瀉、茯苓、車前子等;總的來說,破除積熱的方法,必定是攻堅必開,利尿必除的藥物為使,如梔子、黃芩、黃連、大黃、竹葉等。

蜜劑解毒丸,治證上同。

杏仁(去皮尖,二兩,另研),山梔(十兩,末),石蜜(煉,一斤),大黃(五兩,末)

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湯下。

上方,以甘潤治燥為君,為燥為熱之原也;山梔子微苦寒治煩為臣,為煩為熱所產也;石蜜甘平溫,安五臟為佐,為其解毒除邪也;大黃苦寒,性走不守,瀉諸實熱為使,為攻其積,不令其重疊不解也。

白話文:

上方以性味甘潤的甘草作為君藥,因為燥熱是發生燥證的根源。山梔子微 苦微寒,能清熱除煩,做為臣藥,因為煩熱是燥證產生的症狀。石蜜甘平溫和,能調和五臟,做為佐藥,因為它能解毒祛邪。大黃苦寒,性走不守,能瀉除各種實熱證,做為使藥,因為它能攻下積滯,不讓積滯堆積而難以消。

決明夜靈散,治目至夜則昏,雖有燈月,亦不能視。

石決明(另研),夜明沙(另研,各二錢),豬肝(一兩,生用,不食豬者,以白羯羊肝代之)

白話文:

石決明(另研)、夜明沙(另研,各 12 公克)、豬肝(60 公克,生用,不吃豬肉的人,可以用山羊肝代替)

二藥末和勻,以竹刀切肝作二片,以上藥鋪於一片肝上,以一片合之,用麻皮纏定,勿令藥得泄出,淘米泔水一大碗,貯沙罐內,不犯鐵器,入肝藥於中,煮至小半碗,臨睡,連肝藥汁服之。

白話文:

將兩種藥末拌勻,用竹刀將肝臟切成兩片,將藥鋪在一片肝上,再用另一片肝蓋上,用麻皮捆綁固定,不要讓藥漏出來。在一大碗淘米水中放入沙罐,不要碰觸鐵器,將肝臟和藥一起放入水中,煮到水量只剩小半碗,在睡覺前連同藥汁一起服用。

上方,以決明鎮腎經益精為君;夜明沙升陽主夜明為臣;米泔水主脾胃為佐;肝與肝合,引入肝經為使。

沖和養胃湯,治內障初起,視覺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變淡綠色,次則視岐,睹一成二,神水變淡白色,久則不睹,神水變純白色。

白話文:

沖和養胃湯,用於治療內障的初期,視力稍微昏暗,空中有黑點,白睛變成淡綠色;再嚴重一點,視力分成兩半,看到一個東西變成兩個,白睛變成淡白色;時間久了,看不見東西,白睛變成純白色。

柴胡(七錢),人參,當歸(酒浸,各一兩),五味子(二錢),白芍藥(六錢),白茯苓(三錢),羌活(一兩半),炙草(一兩),防風(半兩),黃耆(一兩半),白朮,升麻,葛根(各一兩),乾生薑(一錢)

白話文:

柴胡(七錢),人參,當歸(酒浸,各一兩),五味子(二錢),白芍藥(六錢),白茯苓(三錢),羌活(一兩半),炙草(一兩),防風(半兩),黃耆(一兩半),白朮,升麻,葛根(各一兩),乾生薑(一錢)

柴胡(七錢),人參,當歸(用酒浸泡,各一兩),五味子(二錢),白芍藥(六錢),白茯苓(三錢),羌活(一兩半),炙甘草(一兩),防風(半兩),黃耆(一兩半),白朮,升麻,葛根(各一兩),乾生薑(一錢)

每服六錢,水三盞,煎至二盞,入黃芩、黃連各一錢,再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後服。

上方,因肝木不平,內挾心火,故以柴胡平肝,人參開心,黃連瀉心火為君;酒製當歸榮百脈,五味斂百脈之沸,心包絡主血,白芍藥順血脈、散惡血為臣;白茯苓瀉膀胱之濕,羌活清利小腸之邪,甘草補三焦,防風升膽之降為佐;陰陽皆總於脾胃,黃耆補脾胃,白朮健脾胃,升麻、葛根行脾胃之經,黃芩退壯火,乾生薑入壯火為導為使。此方逆攻、從順、反異、正宜俱備。

白話文:

上方,由於肝木不調,內夾心火,所以用柴胡平肝,人參開心,黃連瀉心火為君藥;用酒製當歸來調和百脈,五味斂百脈之沸,心包絡主血,白芍藥通順血脈、散去惡血為臣藥;用白茯苓瀉膀胱之濕,羌活清利小腸之邪,甘草補三焦,防風升膽之降為佐藥;陰陽皆總於脾胃,黃耆補脾胃,白朮健脾胃,升麻、葛根行脾胃之經,黃芩退壯火,乾生薑入壯火為導為使藥。這個方劑既有逆攻之藥,又有從順之藥,既有反異之藥,又有正宜之藥,整體均衡。

益氣聰明湯,治證上同。並治耳聾耳鳴。

黃耆,人參(各一錢二分半),甘草(炙,五分),升麻(七錢半),葛根(三錢),蔓荊子(一錢半),芍藥,黃柏(酒炒,各一錢)

白話文:

  • 黃耆:1錢2分半

  • 人參:1錢2分半

  • 甘草(炙):5分

  • 升麻:7錢半

  • 葛根:3錢

  • 蔓荊子:1錢半

  • 芍藥:1錢

  • 黃柏(酒炒):1錢

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睡熱服,五更再煎服。

上方,以黃耆、人參之甘溫,治虛勞為君;甘草之甘平,承接和協,升麻之苦平微寒,行手陽明足陽明足太陰之經為臣;葛根之甘平,蔓荊子之辛溫,,皆能升發為佐;芍藥之酸微寒,補中焦,順血脈,黃柏之苦寒,治腎水膀胱之不足為使。酒製又炒者,因熱用也。或有熱,可漸加黃柏,春夏加之,盛暑倍加之,加多則不效,脾胃虛者去之。

白話文:

君藥:用溫甘補氣的黃耆和人參來治療虛勞。

佐藥:加入升發之氣的甘平人參,升發清熱解表的苦平升麻,生發陽氣的甘平葛根,發散風熱的辛溫蔓荊子。

臣藥:使用平甘固攝的甘草,調和諸藥,升發清熱解表的苦平微寒生麻,通利三陽經的苦寒黃柏。

使藥:採用能補益中焦、理血舒筋活血的酸微寒芍藥。

黃柏因為具有苦寒的性質,可以治療腎水和膀胱虛寒的病症。將藥材浸泡在酒中,炒製後使用,是因為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藥效,適合於熱證的治療。如果患者出現熱象,可以逐漸增加黃柏的用量,在春夏季節可以適當增加,在盛暑時可以加倍使用,但如果用量過多則會失去效果,脾胃虛弱的患者應該避免使用。

熱倍此者,瀉熱黃連湯主之。

瀉熱黃連湯,治內障,症同上,有眵淚眊矂。

黃芩(酒炒),黃連(酒洗),柴胡(酒炒),生地黃(酒洗,各一兩),升麻(半兩),龍膽草(三錢)

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午食前熱服,午後服之,則陽逆不行,臨睡休服,為反助陰也。

上方,治主治客之劑也。治主者,升麻主脾胃,柴胡行肝經為君;生地黃涼血為臣,為陽明太陰厥陰多血故也。治客者,黃連、黃芩,皆療濕熱為佐;龍膽草專除眼中諸疾為使,為諸濕熱俱從外來為客也。

白話文:

上方,可以治療主要症狀和次要症狀的藥方。

主要症狀的治療:升麻補養脾胃,柴胡疏通肝經,二者為君藥;生地黃涼血止血,為臣藥,因為陽明太陰厥陰有淤血。

次要症狀的治療:黃連、黃芩,都是用於治療濕熱的,為佐藥;龍膽草專門治療眼疾,為使藥,因為各種濕熱都從外而來,是客邪。

還陰救苦湯,治目久病,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黑白之間,赤環如帶,謂之抱輪紅,視物不明,昏如霧露中,睛白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口乾舌苦,眵多羞澀,上焦應有熱邪。

白話文:

「還陰救苦湯」是治療眼睛疾病時間長,眼白略微青色,眼黑帶有白色,黑白之間有一圈紅色,稱為「抱輪紅」,視力模糊,視線混濁不清,眼白不平整,顏色死白,光澤很差,口乾舌燥,眼色較多,羞澀難當,上焦熱邪明顯。

升麻,蒼朮,甘草(炙),柴胡,防風,羌活(各半兩),細辛(二錢),藁本(四錢),川芎(一兩),桔梗(半兩),紅花(一錢),歸尾(七錢),黃連,黃芩,黃柏,知母,生地黃,連翹(各半兩),龍膽草(三錢)

白話文:

升麻、蒼朮、炙甘草、柴胡、防風、羌活(各半兩),細辛(二錢),藁本(四錢),川芎(一兩),桔梗(半兩),紅花(一錢),歸尾(七錢),黃連、黃芩、黃柏、知母、生地黃、連翹(各半兩),龍膽草(三錢)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

上方,以升麻、蒼朮、甘草,諸主元氣為君,為損者溫之也;以防風、柴胡、羌活、細辛、藁本,諸升陽化滯為臣,為結者散之也;以川芎、桔梗、紅花、當歸尾,諸補行血脈為佐,為留者行之也;以黃連、黃芩、黃柏、知母、連翹、生地黃、龍膽草,諸去除熱邪為使,為客者除之也。奇經客邪之病,強陽搏實陰之病,服此亦具驗。

白話文:

上方使用升麻、蒼朮、甘草,這些都是補益元氣的藥物,作為君藥,用於溫補虛損。使用防風、柴胡、羌活、細辛、藁本,這些都是具有升陽化滯作用的藥物,作為臣藥,用於散結通滯。使用川芎、桔梗、紅花、當歸尾,這些都是具有補益氣血作用的藥物,作為佐藥,用於活血化瘀。使用黃連、黃芩、黃柏、知母、連翹、生地黃、龍膽草,這些都是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作為使藥,用於清除外邪。方劑治癒奇經客邪之病、陽氣強盛打擊陰氣的疾病,服用此方也能取得顯著的療效。

菊花決明散,治症上同。

草決明,石決明(東流水煮一伏時,另研極細入藥),木賊草,防風,羌活,蔓荊子,甘菊花,甘草(炙),川芎,石膏(另研極細入藥),黃芩(各半兩)

白話文:

草決明、石決明(在流水中煮一伏時,另研成極細藥粉入藥)、木賊草、防風、羌活、蔓荊子、甘菊花、甘草(炙)、川芎,石膏(另研成極細藥粉入藥)、黃芩(各半兩)

為細末。每服二錢,水盞半,煎八分,連末服,食後。

上方,以明目除翳為君者,草決明、石決明、木賊草也;以散風升陽為臣者,防風、羌活、蔓荊子、甘菊花也;以和氣順血為佐者,甘草、川芎也;以療除邪熱為使者,黃芩、石膏也。內急外弛之病,亦宜其治。

白話文:

上方藥物主要用來治療眼睛明亮、去除翳障,其中決明草、石決明、木賊草是君藥;用來散風升陽的臣藥有防風、羌活、蔓荊子、甘菊花;用來調和氣血的佐藥有甘草、川芎;用來治療邪熱的使藥有黃芩、石膏。內急外弛的疾病,也適合用這個方劑治療。

神驗錦鳩丸,治症上同。兼口乾舌苦,眵多羞澀,上焦邪熱。

甘菊花(半兩),草決明,蕤仁(去皮,各三兩),牡蠣(洗,火煅粉,半兩),黃連,蒺藜(炒,去尖),防風(各五兩),羌活(三兩),細辛(五兩),瞿麥(三兩),白茯苓(四兩),肉桂(二兩),斑鳩(一隻,跌死,去皮毛腸嘴爪,文武火連骨炙乾),羯羊肝(一個竹刀薄批,炙令焦,忌用鐵刀),蔓菁子(二升,淘淨絹袋盛,甑蒸一伏時,曬乾)

白話文:

甘菊花(半兩)、草決明、蕤仁(去皮,各三兩)、牡蠣(洗淨,火煅為粉,半兩)、黃連、蒺藜(炒過,去尖)、防風(各五兩)、羌活(三兩)、細辛(五兩)、瞿麥(三兩)、白茯苓(四兩)、肉桂(二兩)、斑鳩(一隻,跌死,去掉皮毛、腸、嘴、爪,用文火武火連骨炙乾)、羯羊肝(用竹刀薄薄地切片,炙烤至焦黃,忌用鐵刀)、蔓菁子(二升,淘淨後用絹袋盛裝,在蒸籠中蒸一晝夜,曬乾)。

為細末,煉蜜為劑,杵五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五十丸,空心,溫湯下。

上方,以甘菊花、草決明,主明目為君;以蕤仁、牡蠣、黃連、蒺藜,除濕熱為臣;以防風、羌活、細辛之升上,瞿麥、茯苓之分下為佐;以斑鳩補腎,羊肝補肝,肉桂導群藥入熱邪為使。此方制之大者也,腎肝位遠,服湯藥散不厭頻多之義也。

白話文:

上方,以甘菊花、草決明為主藥,主治明目;以蕤仁、牡蠣、黃連、蒺藜為臣藥,清除濕熱;以防風、羌活、細辛上升,瞿麥、茯苓分下為佐藥;以斑鳩補腎,羊肝補肝,肉桂引導諸藥進入熱邪為使藥。這個方劑的製法比較多,因為腎肝的位置比較遠,服用湯藥丸散不厭煩多。

萬應蟬花散,治證上同。

蟬蛻(去土,半兩),蛇蛻(炙,三錢),川芎,防風,羌活,炙草(各一兩),蒼朮(四兩),赤芍藥(三兩),當歸,白茯苓(各一兩),石決明(東流水煮一伏時,另研極細,一兩半)

白話文:

蟬蛻(去泥土,半兩),蛇蛻(炙一炙,三錢),川芎、防風、羌活、甘草(各一兩),蒼朮(四兩),赤芍藥(三兩),當歸、白茯苓(各一兩),石決明(在東流水中煮一晝夜,然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一兩半)

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臨臥時,濃米泔調下,熱茶清亦可。

上方,制之偶者也。奇之不去,則偶之,是為重方也。今用蟬蛻,又用蛇蛻者,取其重蛻之義,以除翳為君也;川芎、防風、羌活,皆能清利頭目為臣也;甘草、蒼朮,通主脾胃,又脾胃多氣多血,故用赤芍藥補氣,當歸補血為佐也;石決明鎮墜腎水,益精還陰,白茯苓分陰陽上下為使也。亦治奇經客邪之病。

白話文:

中醫的理論中,奇經是偶經的制約方。奇經的病症沒有消除,則用偶經來治療,這就是重方的意義。現在使用蟬蛻,又使用蛇蛻的藥物,取其重蛻的意義,以消除翳障為君藥;川芎、防風、羌活,都能清利頭目為臣藥;甘草、蒼朮,通主脾胃,脾胃多氣多血,所以使用赤芍藥補氣,當歸補血為佐藥;石決明鎮墜腎水,益精還陰,白茯苓分陰陽上下為使藥。也治療奇經客邪的病症。

黃耆防風飲子,治眼稜緊急,以致倒睫拳毛,損睛生翳,及上下瞼眥赤爛,羞澀難開,眵淚稠黏。

白話文:

黃耆防風飲劑,治療眼皮下垂嚴重,以致倒睫戳傷眼睛,並造成眼睛有翳障,以及上下眼皮紅腫腐爛、張開困難,並伴有流淚黏稠的症狀。

蔓荊子(五分),細辛(二分),葛根(一錢半),炙草,黃耆,防風(各一錢),黃芩(五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熱服。

上方,以蔓荊子、細辛為君,除手太陽手少陰之邪,肝為二經之母,子平母平,此實則瀉其子也;以甘草、葛根為臣,治足太陰足陽明之弱,肺為二經之子,母薄子單,此虛則補其母也;黃耆實皮毛,防風散滯氣,用之以為佐;黃芩療濕熱,去目中赤腫,為之使也。

白話文:

上方之中,以蔓荊子與細辛為君藥,可以除去手太陽經與手少陰經的病邪。肝是手太陽經與手少陰經的母經,當肝經病邪得除,手太陽經與手少陰經的病邪也就能平復了。因此,治療肝經病邪,就是治療手太陽經與手少陰經病邪的根本之法。

以甘草與葛根為臣藥,可以治療足太陰經與足陽明經的虛弱,肺是足太陰經與足陽明經的子經,當肺經虛弱時,足太陰經與足陽明經也難免氣血不足,因此治療足太陰經與足陽明經的虛弱,就必須要先治療肺經的虛弱。

黃耆可以斂住皮毛,防風可以散去滯氣,二藥用於上方中,可作為佐藥。黃芩可以治療濕熱,去眼中的紅腫,用於上方中,可作為使藥。

無比蔓荊子湯,治證上同。

黃耆,人參(各一錢),黃連,柴胡(各七分),蔓荊子,當歸,葛根,防風(各五分),生草(一錢)細辛葉(三分)

白話文:

黃耆、人參(各一錢);黃連、柴胡(各七分);

蔓荊子、當歸、葛根、防風(各五分);

生草(一錢);細辛葉(三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上方,為肺氣虛耶,黃耆、人參實之,為君;心受邪耶,黃連除之,肝受邪耶,柴胡除之,小腸受邪耶,蔓荊子除之,為臣;當歸和血,葛根解除為佐;防風療風散滯,生甘草大瀉熱火,細辛利九竅,用葉者,取其升上之意,為使也。

白話文:

上方,如果是肺氣虛弱,則用黃耆、人參來補益肺氣,作為君藥;如果是心臟受邪侵犯,則用黃連來清除邪氣,作為臣藥;如果是肝臟受邪侵犯,則用柴胡來清除邪氣,作為臣藥;如果是小腸受邪侵犯,則用蔓荊子來清除邪氣,作為臣藥。當歸具有和血的作用,葛根具有解肌發表的作用,因此可用作佐藥。防風可以治療風寒感冒,散去體內鬱滯之氣,生甘草可以清熱瀉火,細辛可以通利九竅,用葉子入藥,取其升發上行的意思,因此可用作使藥。

撥雲退翳丸,治陽蹺受邪,內眥即生赤脈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銳眥亦然,俗名攀睛。

白話文:

撥雲退翳丸:治療因太陽經脈遭受邪氣侵襲,導致眼睛內側產生紅色血絲,根部生長瘀肉,瘀肉上生長黃紅色脂肪,脂肪逐漸侵蝕角膜,導致視力模糊。這種情況也稱作「攀睛」。

川芎(一兩五錢),菊花(一兩),蔓荊子(二兩),蟬蛻(一兩),蛇蛻(炙,三錢),密蒙花(二兩),薄荷葉(半兩),木賊草(去節,二兩),荊芥穗(一兩),黃連,楮桃仁(各半兩),地骨皮(一兩),天花粉(六錢)炙草(三錢),川椒皮(七錢),當歸,白蒺藜(去刺,炒,各一兩五錢)

白話文:

川芎(75克),菊花(45克),蔓荊子(90克),蟬蛻(45克),蛇蛻(烤過,15克),密蒙花(90克),薄荷葉(20克),木賊草(去莖節,90克),荊芥穗(45克),黃連,楮桃仁(各20克),地骨皮(45克),天花粉(30克),炙草(15克),川椒皮(35克),當歸,白蒺藜(去刺,炒過,各75克)

為細末,煉蜜成劑,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後臨睡。細嚼,茶清下。

上方,為奇經客邪而作也。《八十一難經》曰: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風池者,腦戶也。故以川芎治風入腦,以菊花治四肢遊風,一療其上,一平其下為君;蔓荊子除手太陰之邪,蟬蛻、蛇蛻、木賊草、密蒙花除郁為臣;薄荷葉、荊芥穗、白蒺藜諸療風者,清其上也,楮桃仁、地骨皮諸通小便者,利其下也,為佐;黃連除胃中熱,天花粉除腸中熱,甘草和協百藥,川椒皮利五臟明目,諸所病處血亦病,故復以當歸和血為使也。楮桃仁,即楮實子也。

白話文:

上方,是針對奇經的客邪而做出來的藥方。《八十一難經》說:陽蹺脈起於腳跟的中間,沿著外側腳踝往上走,進入風池穴。風池穴就是腦戶穴。所以用川芎來治療風邪進入腦袋,用菊花來治療四肢遊走的風邪,一個治療上焦,一個治療下焦,作為君藥;蔓荊子去除手太陰的邪氣,蟬蛻、蛇蛻、木賊草、密蒙花去除鬱結作為臣藥;薄荷葉、荊芥穗、白蒺藜等治療風邪的藥,清熱解表作為佐藥;黃連去除胃中的熱,天花粉去除腸中的熱,甘草調和百藥,川椒皮利五臟明目,所以身體上的各個部位的病竈,血脈也都會生病,所以再用當歸和血作為使藥。楮桃仁,就是楮樹的果實。

梔子勝奇散,治症同上。並有眵淚,羞澀難開。

蛇蛻,草決明,川芎,荊芥穗,蒺藜(炒),穀精草,菊花,防風,羌活,密蒙花,甘草(炙),蔓荊子,木賊草,山梔子,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蛇蛻、草決明、川芎、荊芥穗、蒺藜(炒過)、穀精草、菊花、防風、羌活、密蒙花、甘草(炙過)、蔓荊子、木賊草、山梔子、黃芩(各等份)。

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臨睡,熱茶清調下。

上方,以蟬蛻之鹹寒,草決明之鹹苦,為味薄者通,通者通其經絡也;川芎、荊芥穗之辛溫,白蒺藜、穀精草之苦辛溫,菊花之苦甘平,防風之甘辛為臣,為氣辛者發熱,發熱者升其陽也;羌活之苦甘溫,密蒙花之甘微寒,甘草之甘平,蔓荊子之辛微寒為佐,為氣薄者發泄,發泄者清利其諸關節也;以木賊草之甘微苦,山梔子、黃芩之微苦寒為使,為厚味者泄,泄者,攻其壅滯有餘也。

白話文:

上方,是用蟬蛻的鹹寒味,草決明的鹹苦味,來通利味道薄弱的人,通利的意思就是讓他們的經絡通暢;川芎、荊芥穗的辛溫味,白蒺藜、穀精草的苦辛溫味,菊花的苦甘平味,防風的甘辛味,作為輔臣藥,辛味藥物能發熱,發熱的功效能升發陽氣;羌活的苦甘溫味,密蒙花的甘微寒味,甘草的甘平味,蔓荊子的辛微寒味,作為佐助藥,味道薄弱藥物能發泄鬱結,發泄鬱結的功效能清利諸關節;用了木賊草的甘微苦味,山梔子、黃芩的微苦寒味,作為引導藥,味道厚重的藥物能發泄,泄的意思就是攻逐壅滯有餘。

磨障靈光膏,治症上同。

黃連(銼如豆大,一兩,童便浸一宿,曬,為末),黃丹(水飛三兩),當歸(取細末,二錢),麝香(另研末),乳香(另研末,各五分),輕粉(另研),硇砂(另研末),白丁香(取末,各一錢),龍腦(少許,末),海螵蛸(取末,一錢),爐甘石(六兩,另以一兩黃連,銼,置水中,燒爐甘石通紅,淬七次)

白話文:

  • 黃連(搗成綠豆大小,一兩,用童便浸泡一晚,曬乾,研成粉末)

  • 黃丹(水飛三兩)

  • 當歸(取細末,二錢)

  • 麝香(另研磨成粉末)

  • 乳香(另研磨成粉末,各五分)

  • 輕粉(另研磨)

  • 硇砂(另研磨成粉末)

  • 白丁香(取末,各一錢)

  • 龍腦(少許,研磨)

  • 海螵蛸(取末,一錢)

  • 爐甘石(六兩,另取一兩黃連,搗碎,放在水中,燒爐甘石燒至通紅,淬火七次)

先用好白沙蜜一十兩,或銀器沙鍋內,熬五七沸,以淨紙搭去蠟面,除黃丹外,下余藥,用柳木攪勻,次下黃丹再攪,慢火徐徐攪至紫色,卻將乳香、麝香、輕粉、硇砂和勻,入上藥內,以不黏手為度,急丸如皂角刺大,以紙裹之。每用一丸,新汲水化開,旋入龍腦少許,時時點翳上。

白話文:

首先,將一百兩上好的白沙蜜放在銀器或沙鍋內,熬到沸騰五至七次,然後用乾淨的紙把蠟面去掉,除了黃丹以外,加入其他的藥物,用柳木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入黃丹,繼續攪拌,用小火慢慢攪拌到變成紫色。將乳香、麝香、輕粉、硇砂,和均勻,加入上面的藥物中,以不黏手為度,將藥物搓成像皁角刺大小的丸狀,用紙包裹起來。每次使用一丸,用新汲的水化開,加入少許龍腦,不時點在患處上。

上方,以黃連去邪熱,主明目為君;以黃丹除熱除毒,爐甘石療濕收散為臣;以當歸和血脈,麝香、乳香諸香通氣,輕粉殺瘡為佐;以硇砂之能消,海螵蛸之磨翳,白丁香之主病不移,龍腦之除赤脈去外障為使也。

白話文:

在上方的藥方中,以黃連為主藥,用於去除邪熱,明目。以黃丹為臣藥,用於除去熱毒,爐甘石則用於治療濕熱,收斂散結。以當歸為佐藥,用於和血脈,而麝香、乳香等諸香則用於通氣,輕粉則用於殺瘡。以硇砂為使藥,用於消翳,海螵蛸用於磨翳,白丁香用於治療疾病不移,龍腦則用於去除赤脈,消除外障。

消翳復明膏,治症上同。

黃丹(水飛,四兩),青鹽(一兩,另研),白沙蜜(一斤),訶子(八個,去核,取末),海螵蛸(三錢,取末)

白話文:

  • 黃丹(水飛提煉,四兩)

  • 青鹽(一兩,另研)

  • 白沙蜜(一斤)

  • 訶子(八個,去核,取末)

  • 海螵蛸(三錢,取末)

先將蜜熬數沸,淨紙搭去蠟面,卻下黃丹,用棍攪勻,旋下余藥,將至紫色取出。

黃連(十兩),蕤仁(半兩),木賊草(一兩),龍膽草(二兩),杏仁(七十五個去皮尖)

通入瓷器內,水一斗浸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入鍋內,文武火熬至小半升,濾去渣,重湯燉成膏子,卻入前藥熬之,攪成紫色,入龍腦一錢。每用少許,點上,藥干,淨水化開用。

白話文:

將藥物放入瓷器中,加入一鬥水浸泡,春天和秋天浸泡五日,夏天浸泡三日,冬天浸泡十日,然後放入鍋中,用文火和武火熬煮至藥液剩下一小半升,將藥渣濾除,再用重湯燉煮成膏狀,將之前熬好的藥液倒入其中,攪拌至藥膏變成紫色,加入一錢龍腦。每次使用時,取少許藥膏,點在患處,藥膏乾後,用清水化開藥膏即可使用。

上方,以黃連為君,為療邪熱也;蕤仁、杏仁、龍膽草為臣,為除赤痛,潤煩燥,解熱毒也;黃丹、青鹽、龍腦、白沙蜜為佐,為收濕爛,益腎氣,療赤腫,和百藥也;訶子、海螵蛸、木賊草為使,為澀則不移,消障磨翳也。

白話文:

上方的處方中,以黃連為君藥,用於治療邪熱;蕤仁、杏仁、龍膽草為臣藥,用於消除紅腫疼痛,潤燥止煩,解熱毒;黃丹、青鹽、龍腦、白沙蜜為佐藥,用於收斂濕爛,益腎氣,治療紅腫,調和諸藥;訶子、海螵蛸、木賊草為使藥,用於澀而不移,消除障礙,磨滅翳障。

除風益損湯,治目為物傷者。

熟地黃,當歸,白芍藥,川芎(各一錢),藁本,前胡,防風(各七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熱服。

上方,以熟地黃補腎水為君,黑睛為腎之子,此虛則補其母也;以當歸補血,為目為血所養,今傷則血病,白芍藥補血又補氣,為血病氣亦病也,為臣;川芎治血虛頭痛,藁本通血去頭風為佐;前胡、防風,通療風邪,俾不凝留為使。兼治亡血過多之病。傷於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手少陰有隙也,加黃連療之。

白話文:

上方:以熟地黃作為補腎水的君藥,因為目為腎之子,補腎水就是補其母親;以當歸補血為臣藥,因為目為血所養,如今眼睛受傷就是血病;白芍藥既能補血又能補氣,因為血病同時也是氣病。川芎治療血虛頭痛,藁本通血去頭風為佐藥。前胡、防風一起治療風邪,使其不滯留為使藥。兼治失血過多的病症。眉骨受傷的,病從眼睛的部位以下,因為手少陰經那裡有空隙,加入黃連治療。

傷於䪼者,病自抵過而上;傷於耳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太陽有隙也,加柴胡療之。傷於額交顛耳上角及腦者,病自內眥而出,以其足太陽有隙也,加蒼朮療之。傷於耳後、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傷於頰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療之。傷於額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味子療之。

白話文:

  1. 傷害到眉毛的地方,病症會從眉毛往上發展;傷害到耳朵的地方,病症會從眼角銳利的地方進入,因為手太陽經有間隙,所以用柴胡治療。
  1. 傷害到額頭、交界處、顛頂、耳朵上方和腦子的地方,病症會從眼角裡面出來,因為足太陽經有間隙,所以用蒼朮治療。

  2. 傷害到耳朵後面、耳朵上方、耳朵前面的地方,病症會從客主人斜下方發展;傷害到臉頰的地方,病症會從眼角銳利的地方進入,因為足少陽經有間隙,所以用龍膽草治療。

  3. 傷害到額角和頭頂的地方,病症會從眼睛系統往下發展,因為足厥陰經有間隙,所以用五味子治療。

凡傷甚者,從權倍加大黃,瀉其敗血。眵多淚多,羞澀赤腫者,加黃芩療之。

加減地黃丸,治症上同。

生地黃,熟地黃(各半斤),牛膝,當歸(各三兩),枳殼(二兩),杏仁,羌活,防風(各一兩)

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淡鹽湯亦可。

上方,以地黃補腎水真陰為君,夫腎水不足者,相火必盛,故生熟地黃退相火也;牛膝逐敗血,當歸益新血為臣;麩炒枳殼和胃氣,謂胃為多血生血之所,是補其原,杏仁潤燥,謂血少生燥為佐;羌活、防風,俱升發清利,大除風邪,為七情五賊、飢飽勞役之病。睛痛者,與當歸養榮湯兼服;傷寒愈後之病,及血少血虛血亡之病,俱宜服也。

白話文:

上方以地黃滋補腎水真陰為君藥,因為腎水不足的人,相火必定旺盛,所以生熟地黃可以退相火;牛膝可以排出敗血,當歸可以益氣生血,這些都是臣藥;麩炒枳殼可以調和胃氣,因為胃是生血的地方,是補血的根源,杏仁可以滋潤乾燥,因為血少會生燥,這些都是佐藥;羌活、防風,都可以升發清利,大量祛除風邪,是治療七情五賊、飢飽勞役之病的藥物。眼睛疼痛的人,可以與當歸養榮湯一起服用;傷寒痊癒後身體虛弱的人,以及血少血虛血亡的人,都適合服用。

人參補陽湯,治傷寒餘邪不散,上走空竅,其病隱澀赤脹,生翳羞明,頭痛骨痛。

白話文:

人參補陽湯是治療傷寒餘邪未散,上竄至空腔,導致身體出現隱痛、發紅、腫脹、眼膜出現翳阻,畏光,頭痛、骨痛等症狀的藥方。

羌活,獨活(各六分),白芍藥,生地黃,澤瀉(各三分),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炙草,當歸(各四分),柴胡,防風(各五分),熟地黃(酒洗,炒,四分)

白話文:

羌活、獨活(各六錢),白芍藥、生地黃、澤瀉(各三錢),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炙草、當歸(各四錢),柴胡、防風(各五錢),熟地黃(用酒洗過、炒過,四錢)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上方,分利陰陽、升降上下之藥也。羌活、獨活為君者,導陽之升也;茯苓、澤瀉為臣者,導陰之降也;人參、白朮,大補脾胃,內盛則邪自不容,黃耆、防風,大實皮毛,外密則邪自不入,為之佐也;當歸、熟地黃俱生血,謂目得血而能視,生地黃補腎水,謂神水屬腎,白芍藥理氣,柴胡行經,甘草和百藥,為之使也。

白話文:

上方,是根據陰陽、升降、上下而分的藥方。羌活、獨活是君藥,引導陽氣上升;茯苓、澤瀉是臣藥,引導陰氣下降;人參、白朮是大補脾胃的藥物,內部充實了,邪氣自然不能存在;黃耆、防風是增強皮膚毛髮的藥物,外部堅固了,邪氣自然不能侵入,是佐藥;當歸、熟地黃都能生血,是指眼睛得到血就能看見東西;生地黃補腎水,是指腎主水;白芍藥理氣,柴胡行經,甘草調和百藥,是使藥。

抑陽酒連散,治神水緊小,漸如菜子許,及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然皆能睹物不昏,微有眊矂羞澀之證。

白話文:

抑陽酒連散,是用來治療神水緊縮變小,逐漸像菜籽那樣小,以及神水周圍,像蟲子咬過的樣子,但仍然能看清楚東西,不昏花,只是視力有點模糊、害羞、扭捏的症狀。

生地黃,獨活,黃柏,防風,知母(各三分),蔓荊子,前胡,羌活,白芷,生草(各四分),黃芩(酒製),寒水石,梔子,黃連(酒製,各五分),防己(三分)

白話文:

  • 生地黃:四兩半

  • 獨活:三錢

  • 黃柏:三錢

  • 防風:三錢

  • 知母:三錢

  • 蔓荊子:四錢

  • 前胡:四錢

  • 羌活:四錢

  • 白芷:四錢

  • 生草烏:四錢

  • 黃芩(以酒浸泡):五錢

  • 寒水石:五錢

  • 梔子:五錢

  • 黃連(以酒浸泡):五錢

  • 防己:三錢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熱服。

上方,抑陽緩陰之藥也。以生地黃補腎水真陰為君;獨活、黃柏、知母,俱益腎水為臣;蔓荊子、羌活、防風、白芷,群隊升陽之藥為佐者,謂既抑之,令其分而更不相犯也;生甘草、黃芩、梔子、寒水石、防己、黃連,不走之藥為使者,惟欲抑之,不欲祛除也。諸用酒製者,為引導也。

白話文:

上方藥物,具有抑制陽氣,調養陰氣的功效。以生地黃滋補腎臟水氣的真陰為君藥;獨活、黃柏、知母,都能滋補腎臟水氣,為臣藥;蔓荊子、羌活、防風、白芷,都是升陽的藥物,為佐藥,意在抑製陰陽之氣,使它們分開各自為政,互不侵犯;生甘草、黃芩、梔子、寒水石、防己、黃連,都是不瀉藥性的藥物,為使藥,意在抑制陰陽之氣,而不瀉除病邪。諸藥以酒製成,是為了引導藥物的功效。

當歸補血湯,治男子衄血便血,婦人產後崩漏,亡血過多,致睛珠疼痛,不能視物,羞明酸澀,眼睫無力,眉骨太陽,俱各痠痛。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男性鼻出血、便血,女性產後崩漏,失血過多導致眼睛疼痛,視力受損,畏光、視物模糊,眼瞼無力,眉骨、太陽穴等部位疼痛。

熟地黃,當歸(各六分),川芎,牛膝,白芍藥,炙草,白朮,防風(各五分),生地黃,天門冬(各四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噁心不進食者,加生薑煎

白話文:

製作一劑藥,用兩杯水煎煮,直到剩下一杯,去掉藥渣,趁稍熱時服用。噁心、不想吃東西的人,可以加入生薑一起煎煮。

上方專補血,故以當歸、熟地黃為君;川芎、牛膝、白芍藥為臣,以其祛風續絕定痛而通補血也;甘草、白朮,大和胃氣,用以為佐;防風升發,生地黃補腎,天門冬治血熱,謂血亡生風燥,故以為使。

白話文:

上方專門補血,所以當歸、熟地黃為君藥;配以川芎、牛膝、白芍藥為臣藥,去除風邪,通血活絡,補益氣血。甘草、白朮,補益脾胃之氣,和胃氣,用它們為佐藥。防風升發,生地黃滋補腎陰,天門冬清熱生津,因為血虛生風燥,所以用它們為使藥。

羚羊角散,治小兒斑疹後,餘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淚俱多,紅赤腫閉。

白話文:

羚羊角散,用於治療小兒出過麻疹後,餘毒未清,上攻到眼目,生翳怕光,流淚很多,眼睛紅腫疼痛閉合。

羚羊角(鎊),黃芩,黃耆,草決明,車前子,升麻,防風,大黃,芒硝(各等分)

作一服,水一盞,煎半盞,去滓,稍熱服。

上方,以羚羊角主明目為君;升麻補足太陰以實內,逐其毒也,黃耆補手太陰以實外,御其邪也,為臣;防風升清陽,車前子瀉濁陰為佐;草決明療赤痛淚出,黃芩、大黃、芒硝,用以攻其固熱為使。然大黃、芒硝乃大苦寒之藥,智者當量其虛實,以為加減。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消毒化斑湯主之。

白話文:

上方,以羚羊角為主藥,清熱明目;升麻、黃耆為臣藥,升麻補益肺氣,黃耆益氣補正,使臟腑機能健運,邪毒無所容。升麻、黃耆、防風為佐藥,升麻升發肺氣,防風升達清陽,車前子清熱化濁、瀉濁陰,協助主藥治療目疾。草決明,黃芩、大黃、芒硝為使藥,清熱解毒,攻下利濕,用以攻其固熱。但大黃、芒硝苦寒傷正,用藥時要根據虛實狀況酌情加減。二十一日內發生眼疾的,可用消毒化斑湯治療。

消毒化斑湯,治小兒斑疹,未滿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餘症上同。

羌活(五分),藁本(二分),細辛(一分),黃連(三分),黃芩(一分),酒芩(二分),酒黃柏(三分),生地黃(二分),麻黃(五分),升麻(五分),白朮(一分),蒼朮(二分),生甘草(一分),吳茱萸(半分),陳皮(二分),紅花(半分),蘇木(一分),當歸(三分),連翹(三分),防風(五分),川芎(二分),葛根(一分),柴胡(二分)

白話文:

  • 羌活(五分):是中藥材,具有祛風濕、解表散寒的作用。

  • 藁本(二分):是中藥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

  • 細辛(一分):是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祛風通絡的作用。

  • 黃連(三分):是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黃芩(一分):是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消炎解毒的作用。

  • 酒芩(二分):是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

  • 酒黃柏(三分):是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 生地黃(二分):是中藥材,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作用。

  • 麻黃(五分):是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 升麻(五分):是中藥材,具有升陽舉陷、解毒消腫的作用。

  • 白朮(一分):是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

  • 蒼朮(二分):是中藥材,具有燥濕利水、健脾益氣的作用。

  • 生甘草(一分):是中藥材,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 吳茱萸(半分):是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

  • 陳皮(二分):是中藥材,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

  • 紅花(半分):是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 蘇木(一分):是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 當歸(三分):是中藥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

  • 連翹(三分):是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的作用。

  • 防風(五分):是中藥材,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

  • 川芎(二分):是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 葛根(一分):是中藥材,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

  • 柴胡(二分):是中藥材,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上方,功非獨能於目,蓋專於斑者而置也。今以治斑之劑治目者,以其毒尚熾盛,又傍害於目也。夫斑疹之發,初則膀胱壬水克小腸丙火,羌活、藁本,乃治足太陽之藥,次則腎經癸水又克心火,細辛主少陰之藥,故為君;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用黃連、黃芩、黃柏以療二火,酒製者,反治也,生地黃益腎水,故為臣;麻黃、防風、川芎。升發陽氣、祛諸風邪,葛根、柴胡。

白話文:

上方,它的功效不只表現在眼睛上,而是專門用於治療斑疹的,其他病情則不加以考慮。現在用治療斑疹的藥物來治療眼睛,是因為它們的毒性仍然非常強烈,而且又有可能對眼睛造成傷害。斑疹發作的初期,是膀胱壬水剋制小腸丙火,所以羌活、藁本是治療足太陽的藥物。其次,腎經癸水又剋制心火,所以細辛是治療少陰的藥物,因此是君藥。最後,二火熾盛,反過來剋制寒水,所以使用黃連、黃芩、黃柏來治療二火,這些藥物經過酒製,可以起到反制的作用。生地黃可以增強腎水,所以是臣藥。麻黃、防風、川芎可以升發陽氣,祛除各種風邪。葛根、柴胡。

解利邪毒,升麻散諸鬱結,白朮、蒼朮。除濕和胃,生甘草大退諸熱,故為佐;氣不得上下,吳茱萸、陳皮通之,血不得流行,蘇木、紅花順之,當歸愈惡瘡,連翹除客熱,故為使。此方君臣佐使,逆從反正,用藥治法俱備,通造化明藥性者能知也。如未見斑疹之前,小兒耳尖冷,呵欠,睡中驚,嚏噴,眼澀,知其必出斑者,急以此藥投之。甚者則稀,稀者立已,已後無二出之患。

白話文:

  • 「解利邪毒,升麻散諸鬱結,白朮、蒼朮。除濕和胃,生甘草大退諸熱,故為佐」:

這些藥物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緩解身體不適,白朮和蒼術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生甘草可以降低體溫,因此作為輔助藥物使用。

  • 「氣不得上下,吳茱萸、陳皮通之,血不得流行,蘇木、紅花順之,當歸愈惡瘡,連翹除客熱,故為使」:

這些藥物可以幫助身體氣血運行順暢,促進血液循環,連翹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熱氣,因此作為引導藥物使用。

  • 「此方君臣佐使,逆從反正,用藥治法俱備,通造化明藥性者能知也」:

這個藥方君臣佐使搭配得當,正反作用互相制約,用藥和治療方法都非常完善,只有通曉造化和藥性的醫生能夠理解。

  • 「如未見斑疹之前,小兒耳尖冷,呵欠,睡中驚,嚏噴,眼澀,知其必出斑者,急以此藥投之。甚者則稀,稀者立已,已後無二出之患」:

如果在孩子出現紅疹之前,有耳朵尖冷、打哈欠、睡覺中驚醒、噴嚏、眼睛乾澀等症狀,就知道他一定會出紅疹,應該立即服用這個藥方。症狀嚴重的孩子服用後會變輕微,症狀輕微的孩子服用後會立即痊癒,之後就不會再出現紅疹。

茯苓燥濕湯,治小兒易飢而渴,瘦瘠,腹脹下利,作𧬊𧬊聲,目病生翳,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俗謂之疳毒眼。

白話文:

茯苓燥濕湯,治療小兒容易飢餓口渴,瘦削,腹脹下瀉,伴有咕嚕咕嚕的聲音,眼睛有翳障,眼皮閉合困難,眼淚粘稠如糊,時間久了還會流膿,俗稱疳毒眼。

甘草(炙,二分),人參(一分),柴胡(四分),白朮(二分),枳殼(麩炒,二分),蒼朮(三分),茯苓(二分),澤瀉(一分半),前胡(三分),川芎(三分半),薄荷葉(二分),羌活(三分半),獨活(三分),蔓荊子(二分)

白話文:

  • 甘草(二錢,烤過)

  • 人參(一錢)

  • 柴胡(四錢)

  • 白朮(二錢)

  • 枳殼(炒過,二錢)

  • 蒼朮(三錢)

  • 茯苓(二錢)

  • 澤瀉(一錢五分)

  • 前胡(三錢)

  • 川芎(三錢五分)

  • 薄荷葉(二錢)

  • 羌活(三錢五分)

  • 獨活(三錢)

  • 蔓荊子(二錢)

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稍熱服。

上方,為小兒寒暑飲食不調而釀成此症。夫寒暑飲食不節,皆能傷動脾胃,脾胃陰陽之會元也。故清陽下而不升,濁陰上而不降。今以白朮、人參,先補脾胃為君;柴胡、甘草、枳殼,輔上藥補脾胃為臣;蒼朮燥濕,茯苓、澤瀉導濁陰下降為佐;然後以羌活、獨活、防風、蔓荊子、前胡、川芎、薄荷諸主風藥以勝濕,引清陽上升為使。此正治神效之法也。

白話文:

小兒因為寒暑交替飲食不調而導致本症候。寒暑飲食不節制,皆能傷害和影響脾胃,脾胃是陰陽的交會之地。所以清陽下降而不上升,濁陰上升而不下降。現在用白朮、人參,先補脾胃為主要藥物;柴胡、甘草、枳殼,輔助補脾胃藥為輔助藥物;蒼朮燥濕,茯苓、澤瀉引濁陰下降為佐藥;然後用羌活、獨活、防風、蔓荊子、前胡、川芎、薄荷等祛風濕藥物,祛除濕氣,引清陽上升為引經藥。這種方法是針對本症候體質虛弱、濕邪偏重的具體情況,在補益脾胃健運之同時,祛除濕邪。

升麻龍膽草飲,治小兒疳眼,流膿生翳,濕熱為病。

升麻(二錢),羌活(三錢),麻黃(一錢半),炙草,穀精草,蛇蛻(各半錢),龍膽草(三錢),川鬱金(半錢),黃芩(炒,一錢),青蛤粉(三錢)

白話文:

  • 升麻(二錢):有助於提振陽氣、疏散風熱。

  • 羌活(三錢):能祛風濕、止痛。

  • 麻黃(一錢半):有助於發汗、宣肺、平喘。

  • 炙草(半錢):可以益氣補中、清熱解毒。

  • 穀精草(半錢):能利尿、消腫。

  • 蛇蛻(半錢):有助於活血化瘀、解毒。

  • 龍膽草(三錢):具有清熱、燥濕、明目的功效。

  • 川鬱金(半錢):能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 黃芩(炒,一錢):有助於清熱瀉火、祛濕消腫。

  • 青蛤粉(三錢):可以平喘、化痰、止咳。

為細末。每服二錢,熱茶清濃調服。

上方君以升麻,足陽明胃足太陰脾也;臣以羌活、麻黃,風能勝濕也;佐以甘草,承和上下,穀精草明目退翳,蛇蛻主小兒驚疳等疾;使以青蛤粉,治疳止利,川鬱金破血,龍膽草療眼中諸疾,黃芩除上熱,目內赤腫,火炒者妙,龍膽草性已苦寒,恐重之,則又過於寒也。

白話文:

上方用升麻,是針對足陽明胃足太陰脾;以羌活、麻黃為臣藥,因為風能勝濕;用甘草為佐藥,調和上下。穀精草能明目退翳,蛇蛻能治療小兒驚疳等疾病;用青蛤粉為使藥,可以治療疳疾、止瀉;川鬱金能破血,龍膽草能治療眼中的各種疾病;黃芩能清除上焦熱,治療眼睛內部發紅腫脹,火炒過的黃芩效果更好;龍膽草性味苦寒,恐怕重用,反而寒性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