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機啟微》~ 附錄 (3)
附錄 (3)
1. 論內障外障
《龍木論》曰:眼疾有七十二般內障,二十三候外障,四十九候病狀,一一不同。據其疾狀,認識既不差錯,治療少有所憑。
謹按:諸候詳見本論。然內障為黑水神光昏翳,外障則有翳膜者是。今論中雖見諸候,而所用藥多本風熱,故並略云。然內障有因於痰熱氣鬱、血熱陽陷、陰虛脫營所致,種種病因,皆略之不議。況外障之翳,有起於內眥、外眥、睛上、睛下、睛中,當視其翳色從何絡而來。
如東垣治例:魏邦彥夫人目翳,從下而上,病自陽明來也。綠非五色之正,殆肺腎合而為病也。乃就畫家以墨調膩粉合成色,諦視之,與翳色同矣。肺腎為病者無疑,乃瀉肺腎之邪,而以入陽明之藥為之使。既效,而他日復病作者三。其所從來之經,與翳色各異。因詢此必經絡不調,目病未已,問之果然。
如所論治之,疾遂不作。若此憑其色,究其所兼所本之因,處治而不愈者,蓋邪蘊日久而實,元氣陰氣不足所致也。當以王道論治庶可。但世俗不能守此理,遂致失明者矣。悲夫!
白話文:
根據《龍木論》所述,眼睛疾病可分為七十二種內障,二十三種外障,以及四十九種不同的病狀,每種病狀都獨特不同。根據疾病的表現,只要能正確辨識,治療就能有所依憑。
仔細研究,各種外內障的詳細症狀在本論中都有描述。內障主要影響的是眼中的黑水神光,造成混濁不清;而外障則是眼中有翳膜遮蔽視線。雖然論述中列舉了各種症狀,但大多數治療方法都基於風熱原理,因此這裡只做簡要說明。
內障的形成可能由痰熱氣鬱、血熱陽陷、陰虛脫營等多種原因引起,但這些病因在這裡不深入討論。對於外障的翳,其起源可能來自內眥、外眥、睛上、睛下、睛中等部位,應觀察翳色從何經絡出現。
例如,東垣醫生曾治療魏邦彥夫人的目翳,從下向上發展,這表示病源出自陽明經。綠色並非常規的五色之一,這可能是肺腎兩臟聯手導致的病症。他參考畫家調色的方法,用墨和膩粉混合,發現顏色與病人眼中的翳色一致,因此確定是肺腎問題。於是,他使用能瀉肺腎之邪的藥物,並配以能進入陽明經的藥物作為輔助。治療有效,但後來她又有三次發病,每次的經絡和翳色都不同。進一步詢問後,確定這是因為經絡不調,眼睛的病還未完全康復。
根據這種方法治療,她的病情再沒有復發。如果根據顏色判斷,並找出根本病因,但治療仍無效,可能是因為邪氣長期積累,導致體內正氣和陰氣不足。這時,應採用全面調理的方法治療。但社會上很多人無法堅持這種治療原則,最終導致失明,這真是令人惋惜!
2. 論瞳子散大
東垣曰:瞳子散大者,由食辛熱之物太甚故也。所謂辛主散,熱則助火,上乘於腦中,其精故散,精散則視物亦散大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者也。今視物不真,則精衰矣。蓋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經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手少陰足厥陰所主風熱,連目系,邪入中人,各從其類。
故循此道而來攻,頭目腫悶而瞳子散大,皆血虛陰弱故也。當除風熱,涼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氣,則愈矣。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瞳孔散大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食用辛辣及熱性食物過多所導致。辛辣的食物有散發的特性,熱性食物容易助長火氣,這股火氣上升到腦部,影響到眼睛的精氣,使得精氣散失,進而導致看東西時,物體也會顯得散大。
精明,指的是眼睛能清楚地看到萬物的能力。現在看東西不清楚,就表示眼精的精氣已經衰退了。因為火氣和氣血是不能同時存在的,經典中提到:強烈的火氣會消耗氣血,使氣血散失。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主管的風熱,連接到眼睛,當邪氣侵入人體,會根據邪氣的種類進入相應的經絡。
因此,邪氣循著這條路徑攻擊,導致頭痛、眼睛腫脹悶痛,以及瞳孔散大,這些都是血虛和陰氣弱的表現。治療方式應該是去除風熱,冷卻血液並滋補血液,收斂散失的氣,這樣就能痊癒。
3. 論倒睫赤爛
東垣曰:夫眼生倒睫拳毛者,兩目緊急,皮縮之所致也。蓋內復熱,則陰氣外行,當去其內熱併火邪,眼皮緩則眼毛立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針鋒立愈。
目眶歲久赤爛,俗呼為赤瞎是也。當以三稜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而愈。
按:以上所論,可謂深達病情。然是證亦多是血熱陰虛火動所致。蓋血所以滋經脈、養毛髮者也。故當外治以瀉其瘀熱,內治以杜絕其源可也。
白話文:
[討論倒睫赤爛問題]
東垣先生說:眼睛長出倒生的睫毛和捲曲的毛髮,通常是因為雙眼肌肉緊繃,眼皮收縮所導致的。這通常是由於體內過熱,使得陰氣往體外流動。應當去除體內的熱氣和火氣,一旦眼皮放鬆,睫毛就會恢復正常位置,角膜上的混濁物也會消失。使用手術方法將內瞼往外拉,隨即用三稜針放血,以左手指甲對著針頭方向,馬上就能痊癒。
如果眼睛周圍長時間紅腫腐爛,民間常稱之為「赤瞎」。這種情況,應該使用三稜針刺在眼睛周圍,以排除濕熱,疾病就能得到治療。
根據以上所述,可以說是深入地理解了病情。然而,這種症狀也常常是由於血液過熱、陰虛火旺所引發的。血液本來就是滋養經脈和毛髮的,因此,治療時應當從外部清除瘀熱,內部則應切斷病源,這樣纔能有效治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病情請尋求專業醫生診斷治療。
4. 論目不能遠視為陰氣不足
東垣曰:能遠視不能近視者,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也,乃氣虛而血盛也。血盛者,陰火有餘;氣虛者,氣弱也。此老人桑榆之象也。能近視不能遠視者,陽氣有餘,陰氣不足也,乃血虛氣盛。血虛氣盛者,皆火有餘,元氣不足。火者,元氣、穀氣、真氣之賊也。元氣來也徐而和,細細如線;邪氣來也緊而強,如巨川之水不可遏。
謹按:陽氣者,猶日火也;陰氣者,金水也。先儒所謂金水內明而外暗,日火內暗而外明者也。然人目眼,備臟腑五行精華,相資而神明,故能視,即此理之常也。雖經曰目得血而能視,殊不言氣者,蓋血得氣為水火之交,而能神明之也。否則陰虛不能遠視,陽乏不能視近,是為老人桑榆之漸。然學者於目病能求諸此,則思過半矣。
白話文:
【對於看不清遠處是因為陰氣不足的探討】
東垣先生說:能看清遠處但看不清近處的人,這是因為身體的陽氣不足,陰氣過剩,也就是氣力虛弱而血液過多的現象。血液過多表示陰火過旺,氣力虛弱表示氣力不足。這正是老年人精力衰退的象徵。反之,能看清近處卻看不清遠處的人,是因為陽氣過剩,陰氣不足,也就是血液不足但氣力旺盛。血液不足氣力旺盛的人,都表示火氣過旺,元氣不足。火氣會消耗元氣、穀氣以及真氣。元氣來臨時緩慢而平和,像細線一般;邪氣來臨時卻強烈且迅速,像大河的水無法阻擋。
仔細分析:陽氣就像太陽和火一樣;陰氣就像金屬和水一樣。過去的學者所說的金水在內明亮在外昏暗,太陽和火在內昏暗在外明亮,就是這個道理。然而人的眼睛,包含了臟腑五行的精華,相互支持才能產生視覺,所以能看見東西,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雖然經典上說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東西,但並未提及氣的作用,其實血液得到氣的支援,就形成了水火交融的狀態,才能產生清晰的視覺。否則,如果陰氣不足,就無法看清楚遠處;陽氣不足,就無法看清楚近處,這正是老年人精力逐漸衰退的表現。然而,如果學者對於眼睛的疾病能夠從這方面去研究,那麼對於理解疾病的原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