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維德

《原機啟微》~ 卷之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2)

1. 附方

上方,以爐甘石收濕除爛為君;黃連苦寒為佐;龍腦去熱毒為使。諸目病者俱可用。病宜者治病,不宜者無害也。奇經客邪之病,量加朴硝泡湯,滴眼瘀肉黃赤脂上。

龍腦黃連膏,治目中赤脈如火,溜熱炙人。余治上同。

黃連(半斤),龍腦(一錢)

先銼黃連令碎,以水三大碗,貯瓷器內,入黃連於中,用文武火慢熬成大半碗,濾去滓,入薄瓷碗內,重湯頓成膏半盞許,龍腦以一錢為率,用則旋量入之,以箸頭點入眼內,不拘時。

上方,以黃連治目痛、解諸毒為君,龍腦去熱毒為臣,乃君臣藥也。諸目痛者,俱宜用。

蕤仁春雪膏,治紅赤羞明,眊矂癢痛,沙澀。

蕤仁(去油,四錢),龍腦(五分)

先以蕤仁研細,入龍腦和勻,用生好真蜜一錢二分,再研調勻,每用箸頭點內眥銳眥。

上方,以龍腦除熱毒為君,生蜜解毒和百藥為臣,蕤仁去暴熱、治目痛為使,此藥與黃連爐甘石散、龍腦黃連膏子並用。

㗜鼻碧雲散,治腫脹紅赤,昏暗羞明,隱澀疼痛,風癢鼻塞,頭痛腦酸,外翳攀睛,眵淚稠黏。

鵝不食草(二錢),青黛,川芎(各一錢)

為細末。先噙水滿口,每用如米許,㗜入鼻內,以淚出為度,不拘時候。

上方,以鵝不食草解毒為君;青黛去熱為佐;川芎大辛,除邪破留為使,升透之藥也。大抵如開鍋蓋法,常欲使邪毒不閉,令有出路。然力少而銳,㗜之隨效,宜常㗜以聚其力,諸目病俱可用。

羌活勝風湯,治眵多眊矂,緊澀羞明,赤脈貫睛,頭痛鼻塞,腫脹涕淚,腦巔沉重,眉骨痠疼,外翳如雲霧、絲縷、秤星、螺蓋。

白朮(五分),枳殼,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桔梗,薄荷(各四分),荊芥,甘草(各三分),柴胡(七分),黃芩(五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去滓熱服。

上方,為風熱不制而作也。夫竅不利者,皆脾胃不足之證。故先以白朮、枳殼調治胃氣為君;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諸治風藥,皆主升發為臣;桔梗除寒熱,薄荷、荊芥清利上焦,甘草和百藥為佐;柴胡解熱,行少陽厥陰經,黃芩療上熱,主目中赤腫為使。又治傷寒愈後之病。

熱服者,熱性炎上,令在上散,不令流下也。生翳者,隨翳所見經絡加藥。翳凡自內眥而出者,加蔓荊子治太陽經,加蒼朮去小腸膀胱之濕,內眥者,手太陽足太陽之屬也。自銳眥而入客主人斜下者,皆用龍膽草,為膽草味苦,與膽味合,少加人參,益三焦之氣,加藁本,乃太陽經風藥,銳眥客主人者,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之屬也。凡自目系而下者,倍加柴胡行肝氣,加黃連瀉心火,目系者,足厥陰手少陰之屬也。

自抵過而上者,加木通導小腸中熱,五味子酸以收斂,抵過者,手太陽之屬也。

白話文:

[附方]

第一方:以爐甘石收斂濕氣、去除腐爛為主要藥物;黃連性苦寒,為輔助藥物;龍腦清熱解毒,為引導藥物。各種眼疾皆可使用,適合的病症能治好,不適合的也不會造成傷害。若為奇經八脈受邪所致,可酌量添加朴硝泡水,滴在眼部瘀血、黃赤、脂肪堆積處。

第二方:龍腦黃連膏,主治眼內紅筋如火,熱感灼痛。治療方法同上。

配方:黃連(半斤),龍腦(一錢)

做法:先將黃連切碎,加水三大碗,放入瓷器中,用文火慢熬至大半碗,過濾掉渣滓,倒入薄瓷碗內,再次加熱濃縮成半碗膏狀。龍腦一錢為基準用量,使用時根據情況酌量加入,用牙籤點入眼內,不限時間。

此方以黃連治療眼痛、解毒為主藥,龍腦清熱解毒為輔藥,為君臣藥的搭配。各種眼痛都適用。

第三方:蕤仁春雪膏,主治眼紅赤、怕光、視物模糊、眼癢痛、眼澀。

配方:蕤仁(去油,四錢),龍腦(五分)

做法:先將蕤仁研磨成細粉,加入龍腦混合均勻,再加入上好蜂蜜一錢二分,再次研磨混合均勻,每次用牙籤點在眼內眥及外眥。

此方以龍腦清熱解毒為主藥,蜂蜜解毒、調和諸藥為輔藥,蕤仁清熱、治眼痛為引導藥物。此藥可與黃連爐甘石散、龍腦黃連膏一起使用。

第四方:㗜鼻碧雲散,主治眼部腫脹紅赤、視物模糊、怕光、眼澀疼痛、風癢鼻塞、頭痛腦脹、眼瞼外翻遮蓋瞳孔、眼屎稠黏。

配方:鵝不食草(二錢),青黛,川芎(各一錢)

做法:研磨成細粉。先含一口水,每次取米粒大小的藥粉,塞入鼻孔,以淚水流出為度,不限時間。

此方以鵝不食草解毒為主藥;青黛清熱為輔藥;川芎辛溫,疏通經絡、祛除邪氣為引導藥物,具有向上透發的作用。其作用原理如同打開鍋蓋,讓邪氣得以排出,但藥力較弱,需多次使用以聚集藥效,各種眼疾皆可用。

第五方:羌活勝風湯,主治眼屎多、視物模糊、眼澀怕光、眼紅筋,頭痛鼻塞,眼腫流涕,頭頂沉重,眉骨酸痛,眼瞼外翻遮蓋瞳孔,形狀如雲霧、絲線、秤星、螺殼。

配方:白朮(五分),枳殼,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風,前胡,桔梗,薄荷(各四分),荊芥,甘草(各三分),柴胡(七分),黃芩(五分)

做法:一劑藥,加水兩碗,煎成一碗,過濾掉渣滓,趁熱服用。

此方針對風熱入侵所致。竅位不利,皆屬脾胃虛弱所致。故先以白朮、枳殼調和脾胃之氣為主藥;羌活、川芎、白芷、獨活、防防、前胡等祛風藥,皆具有升發之效為輔藥;桔梗清熱解寒,薄荷、荊芥疏通上焦,甘草調和諸藥為佐藥;柴胡清熱,疏通少陽厥陰經脈,黃芩清泄上焦之熱,主治眼部紅腫為引導藥物。也可治療傷寒痊癒後的後遺症。

趁熱服用,可使藥性向上散發,防止藥力下流。如有眼翳,應根據眼翳所在經絡加藥。眼翳從內眥(眼角內側)長出者,加蔓荊子治療太陽經,加蒼朮去除小腸膀胱之濕,內眥屬手太陽、足太陽經;從外眥(眼角外側)長出者,皆用龍膽草,因其苦味與膽經相合,可少量加入人參,益三焦之氣,加藁本,乃太陽經祛風藥,外眥屬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經;從目系(眼球與眼瞼交界處)向下長出者,加倍柴胡疏肝氣,加黃連瀉心火,目系屬足厥陰、手少陰經;從下眼瞼向上長出者,加木通疏導小腸之熱,加五味子斂陰,下眼瞼屬手太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