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囊秘喉書》~ 卷上 (6)
卷上 (6)
1. (二十四)崩砂口疳風
是舌下,牙根上,腫赤,口內作痛,如湯熱,牙根漸爛。亦能脫落牙齒。
白話文:
這是描述舌頭下方,以及牙根部位出現紅腫現象,口腔內會感到劇烈疼痛,就像被熱湯燙到一樣,且牙根會逐漸腐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牙齒脫落。
2. (二十五)舌癰
舌赤腫大,屬心經火盛,地角亦紅腫,又舌上腫痛色黃,名舌黃,亦屬心火。【諤按:此與下三症,均宜大清心熱,用犀羚合敗毒散之類,並宜吹秘藥及孟英錫類散等。均妙。】
白話文:
【二十五)舌部嚴重發炎】
如果舌頭呈現紅腫加大的情況,這通常代表心臟相關的火氣過旺。同時,你可能會注意到下巴角落也出現紅腫的情況。另外,若舌頭上有腫痛且色澤為黃色的現象,我們稱之為「舌黃」,這也是心臟火氣過盛的表現。
【註解:對於以上所描述的狀況,以及接下來的三種症狀,最適當的處理方式是大力清除心臟的熱氣。可以使用如犀羚合敗毒散這類的藥物,並且搭配吹入特殊藥粉,或使用孟英錫類散等治療方式。這些方法都相當有效。】
3. (二十六)重舌
舌下生小舌樣,其色或紅或紫,又名雀舌。小兒胎毒,亦有患此。
白話文:
在舌頭下方長出類似小舌的突起,顏色可能是紅色或是紫色,這種情況又被稱為雀舌。這種狀況有可能是因為小孩出生時體內帶有的毒素所導致,也有出現這種情況的例子。
4. (二十七)蟬舌
亦前症之類,如生舌根,連喉腫者,名為䵟舌,非比重舌易治,治之不明,恐難速愈。此心經受熱,毒氣出於舌下也。
白話文:
這也是屬於前面提到的症狀之一,如果舌頭底部長出異物,並且連帶喉嚨也出現腫脹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蟬舌」,這並不是一種比「重舌」容易治療的病狀,若治療方式不正確,恐怕病情很難迅速好轉。這是由於心經受到熱毒影響,導致舌下產生毒素的結果。
5. (二十八)連珠口疳風
自舌上起一小泡,發一個,又一個,甚者七八個,連珠而生,舌黃,舌上腫痛,獨生舌中者,名為舌楊梅,俱屬心火。治用口疳藥吹之。
白話文:
從舌頭上開始出現一個小水泡,長了一個之後接著又是一個,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連續長到七八個,像連串的珠子一樣,舌頭呈現黃色,且舌頭上會感到腫脹和疼痛。如果這些症狀專門出現在舌頭中央,這種情況被稱為舌楊梅,這都屬於心火旺盛的範疇。治療方法是使用專治口腔潰瘍的藥物來塗抹。
6. (二十九)木舌
舌腫大如煎熟豬肝,不能轉動,是憂鬱所致。又有一種,生舌根下,狀如白棗,即重舌,有青紫筋者,不能速愈。初起,不疼,不發寒熱,漸漸腫大。初起即治可愈,遲則難痊。【諤按:此屬陰症,治宜大辛溫,蒸動腎陽方可。若用寒涼,便誤。】
白話文:
(二十九)木舌
舌頭腫脹到像煎熟的豬肝那麼大,無法靈活轉動,這是由於長期鬱悶、精神壓力大所導致的。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舌根下方長出一塊東西,形狀類似白色的棗子,這就是所謂的「重舌」。如果這塊東西上面出現了青紫色的血管,那麼病情就比較難以迅速康復。
這種病剛開始的時候,患者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出現發燒或畏寒等症狀,但舌頭會逐漸變得更加腫大。一旦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治療,否則病情將會越來越嚴重,且難以痊癒。
諤按:這種病症屬於陰性病徵,治療上應該採用大量辛溫的藥物,以刺激腎臟陽氣的運作纔能有效。如果使用寒涼性的藥物,反而會使病情惡化。
7. (三十)蛾口
一名雪口。初生月內小兒,滿口舌上白屑,如蛾口樣者,故名之。形如腐衣,後變黃色,轉如黑色者,不治。若口如魚口,或作鴉聲者,難治。此心脾積熱,又名迷口。【諤按:此症余用柳華散吹,另以真青布濕薄荷水拭之,極效。】
白話文:
標題:(三十)口腔念珠菌感染(蛾口)
內容:在嬰兒出生一個月內,如果他的整個口腔和舌頭上出現像蛾口一般的白色斑點,因此被命名為蛾口。這些斑點看起來像腐爛的膜片,如果後期轉變成黃色,再進一步變成黑色,這病情就無法治療了。如果嬰兒的嘴部狀如魚口,或是發出烏鴉般的啼聲,這種情況也十分難以治療。這是因為心臟和脾臟積聚過多熱氣所導致,又被稱為迷口。
【補充說明:對於這種病況,我使用柳華散來進行吹敷,同時使用真正清潔的布,沾濕薄荷水來擦拭患處,效果非常顯著。】
8. (三十一)馬牙
初生小兒,胎內已受熱毒,見風而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初發,必打噴嚏,含乳在口,或吞或吐,而不吮,其病已深,若不急治,入腹而死。凡百日後,不患此症。
白話文:
[(三十一)馬牙]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如果在母體中已經受到熱毒影響,接觸到外界空氣後,就會出現此症狀。主要特徵是在牙齦根部出現類似脆骨的白色物質,那就是所謂的「馬牙」。當這種病症剛開始發生時,嬰兒會頻繁打噴嚏,喝奶時,可能含著奶嘴卻不吸吮,或是吞下去又吐出來。這表示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如果不立即治療,毒素可能會進入腹腔,導致死亡。然而,通常在嬰兒出生一百天後,就不會再出現這種病症。
9. (三十二)懸癰
生於上顎,形如紫李子樣,墜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頭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時出紅涕,若不速治,至毒入腦,即死。又有一種(堅俱蟲毒風),上顎略腫,水食不下,狀如雞子,如破爛穿顎,即名天穿,不治。(景華按:堅俱一二字,文理不通,想傳鈔之誤,姑存之備考。)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病症發生在上頜部位,病狀看起來像是一顆紫色的李子垂掛著,壓迫到舌頭,使得患者無法開口說話,舌頭無法伸展,甚至無法低下頭,只能仰著臉站立,而且鼻孔會不時流出紅色的鼻涕,如果不立即治療,毒素可能會進入大腦,進而導致死亡。
另有一種病情,同樣是上頜部稍微腫脹,使得水和食物都難以下嚥,腫脹的形狀猶如雞蛋般大小。一旦這種腫脹破裂並穿透上頜,就稱之為「天穿」,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景華按:「堅俱」二字,在此文中語意不明,可能是抄寫錯誤,暫且保留以供後人參考。)
10. (三十三)松子風
口內滿喉,赤如肝脹,口吐物出,氣逆關閉,不能飲食,凶症也。
白話文:
口腔及咽喉內部紅腫得像肝臟膨脹一樣,會從口中吐出東西,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的感覺,嚴重到無法進食,這是極為危險的病徵。
11. (三十四)結毒
隨經絡而發,或口,或舌,不拘定處,爛久不愈者是也(認定經絡部分)。【諤按:結毒隨症皆有,不必喉症為然。】
白話文:
(三十四)結毒
會沿著經絡發生,可能在口腔,也可能在舌頭,位置不固定,那些長期潰爛無法痊癒的狀況就是結毒(這是用來判斷經絡的部分)。【補充說明:結毒可能出現在各種病症上,不一定只在喉部疾病才會出現。】
12. (三十五)紫舌脹
屬心火,內必煩躁悶亂。
白話文:
紫舌脹的情況屬於心火旺盛,患者內心必然會感到煩躁且混亂不安。
13. (三十六)舌菌
多因氣鬱而生,如菌狀,或如木耳樣,色紅色紫,皆屬心火。治用金丹、碧丹和吹,內服煎劑,同舌癰法。
白話文:
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因為氣滯血瘀所導致,病狀形似菌類或是木耳,顏色呈現紅或紫色,這些都歸屬於心火旺盛的症狀。治療上會使用金丹、碧丹來外吹,並且內服煎煮的藥材,處理方式與舌癰相同。
14. (三十七)帝中喉風
即喉嚨花腫脹重者,至於發泡,蓋塞咽喉,氣難呼吸。此屬腎虛火旺,並感風熱而生。
白話文:
這是指喉嚨部位的腫脹情況嚴重到產生水泡,甚至阻塞了咽喉,使人呼吸困難。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腎臟虛弱加上火氣過旺,同時受到風熱影響所導致的。
15. (三十八)頰癰
胸前紅腫,形現在外,亦欲內攻,甚則喉腫閉而出膿。
白話文:
胸部前方出現紅腫的情況,症狀在外表顯而易見,但也可能往身體內部擴散。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喉部腫脹到封閉,甚至會有膿液排出。
16. (三十九)蜂子毒
與前症相似,或在臉腮,癢爛,或在喉間舌下,色黃如蜂者,凶症也。
白話文:
「這種病症與先前描述的類似,有的出現在臉頰上,會發癢並潰爛,有的則出現在咽喉和舌頭下方,顏色呈現像蜂一樣的黃色,這是個非常危險的病症。」
17. (四十)面癰
與前症相仿,又名爛頰風、腮頰風。毒結盡牙處腫,大抵皆屬鬱火也。
白話文:
「這種病症與前面提到的類似,又被稱為爛頰風或腮頰風。當毒素聚集在牙齒附近導致腫脹,通常都是因為鬱積的火氣所造成的。」
18. (四十一)托腮癰
生於腮下,因過食厚味,多因醇酒熱毒所結而生也。
白話文:
這是在腮部下方長出的病狀,通常是因為過度食用了重口味或高脂肪的食物,大多是由飲用烈酒或是熱毒積聚所導致的。在現代醫學中,這可能指的是腮腺炎或者是其他的腮部感染。
19. 治法
(一)治病必須明症,用藥不可閉門捉賊,又不可引賊入門,反增他疾。凡治喉症,皆君相二火,法當清降,表裡同治,驅放賊邪為要。然不可混用石膏妄清肺胃,關門留賊,傷咽而斃。如舌症屬心脾二經之火,又宜表裡兼治。亦不可亂用芩、膏,妄清肺經,引賊入門,致生喉脹痰塞之患。
又如牙症屬脾胃二經之火,不可反用芩、連,妄投過經藥味,致有喉舌腫脹之患。他若溫熱病後,腎液乾枯,不能上潤於心,心火發動上衝,咽喉干痛,宜用清心滋腎為主,知柏、川連、麥冬、硃砂等味可愈。不可誤投表味。若用發散,必致精竭神枯而死。學者須審准經絡,方可下手,不得混行施治。
【諤按:此段論喉症治法極精,示人以不可妄涼,確有至理,然亦有宜涼者,須合苔脈方可,不得膠柱豉瑟也。】
(二)凡喉症先用吹丹一二管,使其痰出,視其痰濃否緊否,如痰起濃黃緊,扯捺不開,痰黏藥管,難拭去者,危症也。如吹初管藥,其痰多緊而不出,其勢危急,死在須臾。將吹丹用薄荷、竹瀝泡湯,冷透,投入,調勻灌之,自無痰塞之患,此心法也。【諤按:亦有宜針啞門、少商、曲池、廉泉等穴,而後肺氣不致蔽塞,內關得以開轉者,針後,再用霹靂針吹之,痰無有不吐之理。惟服竹瀝一兩者,必滴入生薑汁二三匙,方妥。
】
(三)凡喉症頸項赤腫,深受時毒,赤腫不可至胸,至胸必死,謂之毒歸於心,其人必歡笑。與煎劑同服,護住其心,多服解毒之品,使毒漸平為妥,亦心法也。
(四)凡咽喉齒舌症,須辨內外二因,虛實二火。虛者或病後,或酒色,虛火上炎,宜養陰降火,又須守戒耐心,自能漸愈;實者因感時邪,觸動君相二火,重者寒熱頭疼,先宜清泄清散,開結逐毒滌痰之法,並行為妙。清心用犀角,清中有散,不宜黃連、黃芩苦寒,【諤按:如舌尖深絳有刺,亦有可用之處。
】恐扼火毒,使痊後復發。泄散宜用葛根、薄荷、防風、青蒿(然葛根最竭胃汁,不宜輕用,青蒿易荊芥為妙),不可用升麻、柴胡、桔梗,【諤按:今之桔梗,率是薺苨,亦有可用處,惟宜輕。】升提其火,然芩、連亦有用之者,齒舌之症,用亦無妨。火邪鬱結於中,而用大黃、芒硝下之,人症俱實,瀉火後,症消而愈,是霸術也。
務期認症的確,方可行之,若稍差遲,為禍非淺,愚謂症退而火自泄,津液回而大便解,亦秘法也。
(五)凡陰虛喉痹,口舌生瘡破爛,或聲啞者,皆水虧火旺之症。初起宜加味射干湯,次用滋陰消痹湯。亦有未成勞瘵,遽然音啞,以致嗽唾無休。偶或飲寒,或過用涼劑,郁其火於肺。初宜清肺散火湯,驅寒氣以泄火邪,次用滋陰降火清肺之劑。如喉痹腫痛,甚者加味射干湯,或用熊膽冰黃散吹喉中。
白話文:
治法
(一)治療疾病必須明確病症,用藥不能盲目,也不能用藥加重病情,導致其他疾病。凡是治療喉嚨疾病,都涉及心火和肝火,治療方法應該清熱降火,表裡同治,驅除邪氣為要。但是不能混用石膏,盲目清泄肺胃,反而留住邪氣,損傷咽喉,危及生命。如果舌頭疾病屬於心脾二經的火熱,也應該表裡兼治。同樣不能亂用黃芩、石膏,盲目清泄肺經,反而引邪入裡,導致喉嚨腫脹痰塞。
例如牙齒疾病屬於脾胃二經的火熱,不能反用黃芩、黃連,亂用藥物,導致喉嚨舌頭腫脹。其他像溫熱病之後,腎液枯竭,不能上潤於心,心火上炎,咽喉乾燥疼痛,應該以清心滋腎為主,知母、黃柏、麥冬、硃砂等藥物可以治愈。不能錯誤使用發散的藥物,否則會導致精氣神耗竭而死。學習者必須準確判斷經絡,才能用藥,不能混淆施治。
(二)凡是喉嚨疾病,先用吹藥的方法,讓痰排出,觀察痰的濃稠程度和粘性,如果痰濃稠、顏色黃、粘性大,不容易咳出,並且黏在藥管上,很難擦拭,這是危症。如果吹藥後,痰多而粘稠,卻咳不出,病情危急,很快就會死亡。將吹藥的藥液用薄荷、竹瀝泡冷,調勻後灌服,就不會有痰塞的危險,這是關鍵方法。
(三)凡是喉嚨疾病伴有頸項紅腫,是受到時毒侵害,紅腫不能到達胸部,到達胸部則必死,這是毒素侵入心臟,病人往往會表現出歡笑。應該與煎劑同時服用,保護心臟,多服用解毒藥物,使毒素逐漸消退,這是關鍵方法。
(四)凡是咽喉齒舌疾病,必須辨別內外兩種原因,虛實兩種火熱。虛火可能是因為疾病之後,或者縱欲傷身,虛火上炎,應該養陰降火,並且必須戒除不良習慣,耐心治療,就能逐漸痊癒;實火是因為感受外邪,觸動心火和肝火,嚴重者伴有寒熱頭痛,應該先清泄、清散,開結逐毒滌痰,同時進行最好。清心用犀角,清中有散,不宜用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以免抑制火毒,導致痊癒後復發。清泄散火宜用葛根、薄荷、防風、青蒿(但葛根很傷胃液,不宜輕用,青蒿最好用荊芥代替),不能用升麻、柴胡、桔梗,升提其火,但是黃芩、黃連也有用武之地的,齒舌疾病,用這些藥物也無妨。火邪鬱結於中,用大黃、芒硝瀉下,如果病情確實屬於實證,瀉火後,症狀消失而痊癒,這是強烈的治療方法。
務必準確辨認病症,才能施治,如果稍有偏差,後果嚴重,我認為症狀消退後火熱自然消退,津液恢復,大便通暢,也是秘訣。
(五)凡是陰虛喉痺,口舌生瘡潰爛,或者聲音嘶啞,都是陰虛火旺的症狀。初期應該服用加味射干湯,然後服用滋陰消痹湯。也有一些人沒有發展成勞瘵,突然聲音嘶啞,以至於咳嗽吐痰不止。偶然飲用寒涼之物,或者過度服用寒涼藥物,鬱積其火於肺。初期應該服用清肺散火湯,驅除寒氣以泄火邪,然後服用滋陰降火清肺的藥物。如果喉痺腫痛嚴重,加味射干湯,或者用熊膽冰黃散吹入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