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囊秘喉書》~ 卷上 (3)
卷上 (3)
1. (三)蟻毒瘻
項下忽腫一塊,漸延至頸,偶破,出水碗許,爛久不合。此因食中偶食毒蟻所生,故名之。初起者,易治,久者難痊。
白話文:
突然在脖子下方長出一塊腫塊,並逐漸擴散到整個頸部,有時會自行破裂,流出的水量約有一碗左右,傷口長期潰爛無法癒合。這是由於不小心吃到有毒的螞蟻而導致的,因此有這樣的名稱。如果是在剛開始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治療,比較容易康復;但如果拖延太久,則會變得難以痊癒。
2. (四)喉癬
此虛火上炎,肺受燥熱,致攻喉間,生紅絲,如哥窯紋,又如海棠葉背紋。乾燥妨食,或痛或癢,雖不喪命,亦難速愈,如用藥遲延,不守戒忌,必生重症。久則失音不救,勞症多患之。【諤按:凡患喉症,均當忌口戒欲。前於師處臨診,見有一石姓女者,患咽痛,經師治愈後,忽一日復來診,猝然失音,帝丁紅腫,診脈尺大而浮,知其不戒欲之故。乃用養陰攝納法而愈。
又按:今人患溫病或濕溫等症,一見喉中癢痛,即以為喉癬,遂送猴齋猴,無所不至。實非喉癬症,積習之陋,可嗤可嘆。】
白話文:
(四)喉癬
這是因為虛火上升,肺部受到燥熱影響,導致喉嚨部位產生問題,喉嚨內出現紅色絲狀物,就像哥窯瓷器上的裂紋,又像海棠葉背面的紋路。喉嚨乾燥,影響進食,可能感到疼痛或搔癢,雖然不會立即致命,但也不易快速痊癒。如果治療延誤,或者患者未能遵守飲食和行為的禁忌,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失去聲音,無法挽回,這種情況在勞累過度的人身上常見。
【註解:凡是喉嚨疾病,都應當控制飲食,避免性行為。我曾經在老師那裡學習,看到一個姓石的女子,她患有咽喉疼痛,經過老師治療後康復。然而有一天,她突然再次來看診,聲音突然消失,咽喉紅腫。診斷她的脈象,發現兩手脈象大而浮,推測是因為她沒有節制性行為所致。於是使用滋陰收斂的療法,讓她痊癒。
再者:現在有些人患上溫病或濕熱疾病等,一感覺到喉嚨痛癢,就以為是喉癬,隨便找醫生治療,甚至嘗試各種方法。實際上,他們的情況並不是喉癬,這種習慣的淺薄,令人嘲笑,也令人感嘆。】
3. (五)塞喉風
喉痹敘毒,痰涎稠實,而發寒熱,關上可治,關下難治。【諤按:塞喉風純系痰氣阻塞,用余自制霹靂針開關,繼用中白烏牛散及柳華秘藥吹之。內服以滌痰通便為要。】
白話文:
(五) 塞喉風的問題
描述的是喉部受到病毒侵襲,導致痰液濃稠且實在,並伴隨發燒與畏寒的症狀。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喉部上方,較容易治療;若出現在下方,則治療上會比較困難。
【補充說明:塞喉風完全是因為痰和氣堵塞所導致,我會使用自己特製的霹靂針來打通堵塞,接著再使用中白烏牛散以及柳華的祕方藥物來吹拂患處。內部治療上,重點是要清除痰液並保持排便順暢。】
4. (六)喉癰
因過食辛辣炙爆,厚味醇酒,感熱而發,或七情鬱結而生,皆屬肺病。(景華按:林佩琴云:胃大腸二經,喉間無形,但紅腫而痛,重者亦發寒熱,頭疼四五日可愈。有白星者為蛾。無星者名癰。)
白話文:
(六)喉部膿腫
這是因為過度食用辛辣、燒烤食物,以及濃鬱風味的食物和烈酒,感受熱氣所引發,或是因情緒鬱悶積壓而產生,這些情況都與肺部健康有關。
(註解:林佩琴指出,胃和大腸這兩條經絡,並不會在喉嚨部位形成肉眼可見的症狀,只會出現喉嚨紅腫疼痛。病情嚴重時,還可能伴隨發燒、頭痛等症狀,通常約四到五天後可以康復。若喉嚨內有白色斑點,稱之為咽喉炎;若無斑點,則稱為膿腫。)
5. (七)䵟舌喉癰
肥人感熱性躁,多生此症。凡舌下生如小舌樣者,為䵟舌,如連喉腫痛為喉癰,此乃心脾二經之鬱火,上攻使然。䵟舌兼喉癰併發,其勢最重,速治可愈。傷寒後發者,難治。如氣閉不通,無形無聲,多是危症。【諤按:又有一種外喉癰,咽喉不痛,生於頦下,紅腫穿潰,一候即愈。
甲寅秋,治一張姓者,暑熱內蘊,透發肌膚,暑癤瘰瘰,頦下結核,紅腫作痛,已成下喉癰,勢難消散。宜清營化毒,速潰速愈,以止其蔓。方用銀花、連翹、大貝母、姜山梔、防風、赤苓、苡米、夏枯草、蟬衣、竹葉、西赤芍。服一劑後,即用刀開,潰後膿泄稀少,腫勢不退,脈弦勁,宜托毒化膿,腫消為要。
方用炒牛蒡、炒荊芥、防風、連翹、大貝母、金銀花、黑山梔、蟬衣、鉤鉤、白蒺藜鹽水炒、生甘草、地丁草、薑、竹茹、薄荷葉,外摻自制去解妙丹,一候即愈。(內癰以不潰為妙。)】
白話文:
[(七)扁桃腺炎與喉部膿腫]
體型較肥胖且易受熱性影響,情緒容易煩躁的人,較容易得到這種疾病。若在舌頭下方出現類似小舌狀的腫塊,稱之為扁桃腺炎;如果連同喉部也出現腫脹疼痛的情況,則被診斷為喉部膿腫。這兩種病症皆由心臟和脾臟兩個主要器官的鬱積之火向上沖擊所引起。當扁桃腺炎和喉部膿腫同時發生時,病情會非常嚴重,需立即治療纔有可能痊癒。若在感冒後產生,治療上將更困難。若病患呼吸困難,無法說話,通常代表病情已經非常危急。
另外,還有一種喉部膿腫,並不會感到喉嚨疼痛,而是出現在下巴下方,紅腫並可能形成潰瘍,但很快就能康復。
在甲寅年的秋天,曾有一位姓張的患者,因為體內暑熱過盛,導致皮膚出現異常反應,下巴下方結節紅腫疼痛,已發展成為下喉膿腫,情況難以控制。治療上應先清熱解毒,加速潰瘍形成以便快速康復,防止病情擴散。處方使用了銀花、連翹、大貝母、山梔、防風、赤苓、薏仁、夏枯草、蟬衣、竹葉、西赤芍等藥材。服用藥物後,再進行手術引流,但膿液排出量不多,腫脹情形未見改善,脈搏緊繃,需進一步治療以幫助排毒化膿,消腫為首要目標。
後續治療處方使用了炒牛蒡、炒荊芥、防風、連翹、大貝母、金銀花、黑山梔、蟬衣、鉤藤、白蒺藜、生甘草、地丁草、薑、竹茹、薄荷葉,並外敷自製的解毒藥膏,病情很快就得以控制。(對於內部的膿腫,未形成潰瘍是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