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十五、針驗摘錄 (1)

回本書目錄

十五、針驗摘錄 (1)

1. 十五、針驗摘錄

2. (一)頭風

袁總統身體素來甚好,其思想與記憶力亦遠過常人。冬日不怕寒,頭更不畏冷,在小站練兵時,於溯風凜烈之中,常光頭出外。初不以為意,後因受風過久,時覺頭痛,一遇思想太過即發。民國初年,遇有不如意事更甚,但不過數日即瘥。三年之春,因某項事逆意,而痛增劇至三十餘日不愈。

南通張季直先生電保石屏先師,力言可愈此疾。得京電覆時,適慎庵在滬,師囑隨行。其病系前後腦痛,第一日針百會,第二日針風池、風府,皆以泄風泄熱為主。每一針刺入,袁即感覺腦中發有大聲沖牆倒壁而出,再針如服巴豆、大黃直扶腸胃而下。師曰:此即風散熱降之象,應手而愈。

袁總統稱奇不置,厚謝而歸。

白話文:

袁世凱總統平時身體非常健康,他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都遠超一般人。冬天他不怕寒冷,尤其是頭部,即便在極度嚴寒的天氣中,他在軍營練兵時也會光頭外出,起初並未覺得有何不妥。然而,由於長時間暴露在寒風中,他開始偶爾感到頭痛,尤其是當思考問題過度時更容易發作。進入民國初年,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頭痛情況更為嚴重,但通常幾天後就會好轉。然而到了民國三年春天,因為某件事情讓他心情不佳,頭痛劇烈,連續三十多天都沒有緩解。

當時,南通的張季直先生通過電報推薦石屏先師,強調他能治療這種疾病。收到北京的回電時,恰巧慎庵在上海,石屏先師便讓慎庵陪同前往。袁世凱的病情主要是前後腦部疼痛,第一天石屏先師針灸了百會穴,第二天則針灸了風池和風府穴,主要目的是驅風散熱。每次針灸,袁世凱都能感覺到頭腦中發出巨大的聲音,像是衝破牆壁般往外散發,再次針灸時,就像服用巴豆或大黃那樣,直接作用於腸胃向下疏通。石屏先師解釋說,這正是風邪散去,熱氣下降的徵兆,病情應該很快就能痊癒。

袁世凱對療效驚訝不已,對石屏先師深表感謝,並高興地回家了。

3. (二)陽痿

南通張澀老,中年即痿而不興,其時尚未生子。病原由於幼年用腦過度,可見性與腦最有關係,不盡由於性病也。耳石屏師名,情托請治。其時石屏師為富安場鹽大使,情不可卻。為針腎俞、關元、氣海、中極數穴,即日見效。後每覺疲勞時,必延往治。石屏師罷官後,常駐於通,皆澀老為東道主也。

一次隨師往,見其僅針關元一穴。因詢一針足乎?師曰:此補精而活其氣,不宜太過,過之則興奮,過甚反於年老陽強陰弱之體不宜。予亦承賜一聯(能以金針引痾起,曾從黃石受書來),並長跋於側,今尚什襲藏之耳。

白話文:

【二】陽痿

南通有位張澀老先生,他從中年起就患有陽痿,無法勃起,當時他還未有子嗣。他的病因是年輕時用腦過度,這顯示性功能和腦力活動有密切的關聯,並非完全由性病導致。他曾請耳石屏師幫忙治療。當時石屏師在富安場擔任鹽大使,礙於情面,不能拒絕。於是石屏師為他針灸了腎俞、關元、氣海、中極幾個穴位,當天就見到效果。之後每次感到疲勞,張澀老都會請石屏師來治療。石屏師卸任後,經常住在南通,張澀老成了他的東道主。

有一次我跟隨老師去張家,看到他只針灸了關元一個穴位。我問這樣一針夠嗎?老師回答說:這是為了補充精力,活化氣血,不宜過度,過度會讓人亢奮,對於年老體質,陰虛陽盛的人來說反而不好。我也得到了一副對聯的禮物(能以金針引痾起,曾從黃石受書來),並且在旁邊寫了一篇長跋,至今仍珍藏著。

4. (三)中風

戊辰之秋,張盛全病中風不語。在中西醫束手之時,余為之針百會一穴而蘇,其時人皆以余為善治中風。其實中國之針,何病不可治。己巳春,櫪城曹幼珊先生,忽中風而神昏不語,由張盛全急邀余往,脈已停止,兩目緊閉,呼之不應。詢其家人知病發僅一小時,數日前已覺口眼歪斜。

此乃實症,不可誤認為虛,乃為針肩井、三里等處,其脈立出,口已能言。詢其本人,則云四肢麻甚。余復針頭之風府。足之湧泉,三日即能起坐。復刺口角之地倉而口正,刺目眥之睛明而眼不斜,七日即康復如常。八年來體健身輕,雖七十有一,視之如五十許人也。曾以神針壽我四字為贈。

白話文:

在戊辰年的秋季,張盛全先生患了中風,無法說話。當時,中醫和西醫都對他的病情束手無策,我為他針灸了一個名為「百會」的穴位,他就恢復了意識。那時候,大家都認為我特別擅長治療中風。但事實上,中國的針灸術,對於各種疾病都有治療效果。

己巳年的春天,櫪城的曹幼珊先生突然中風,陷入昏迷,無法說話。張盛全先生緊急邀請我去診治。當時曹先生的脈搏已經停頓,雙眼緊閉,呼喚他也不回應。從他的家人那裡得知,他發病才一小時,但在幾天前就已經感覺到口眼有些歪斜。

這種情況是實證,不能錯誤地當作虛證來處理。於是,我在他肩膀的「肩井」穴和手臂的「三里」穴進行針灸,他的脈搏馬上恢復,嘴也能說話了。問他自己,他說四肢非常麻木。我再在他的頭部「風府」穴和腳底的「湧泉」穴進行針灸,三天後,他就能坐起來了。再針灸嘴角的「地倉」穴讓嘴巴恢復正常,針灸眼睛旁邊的「睛明」穴讓眼睛不再斜視,七天後,他就完全康復了。

八年來,他的身體健康,動作靈活,雖然已經七十一歲,看起來卻像五十多歲的人。他還送我「神針壽我」四個字作為感謝。

5. (四)臂痛

臂痛不能舉,在醫理上緣因甚多,虛實寒熱皆可使其病也。初起人不留意,後至半身不遂,全體不用,大病造成,治之已遲,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褚德彝先生之夫人,臂痛經年,中西雜治,百藥無靈,最後就診於余。其右手不能平肩,日夜酸楚無寧息,斷為肺絡之痰阻滯血脈。

為針曲池、合谷,應手而瘥。是以褚先生贈聯(疢石名言徵呂覽,針俞神術闡倉公),有一針而愈之跋,所以紀實也。

白話文:

【手臂疼痛】

手臂疼痛到無法抬起,從醫學角度來看,原因繁多,無論是體質虛弱、實證、寒證或熱證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起初人們往往不在意,等到病情加重,半邊身體無法活動,整個人無法自理,大病一發,治療就來不及了,這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

褚德彝先生的夫人,長年受到手臂疼痛的困擾,中醫西醫都看過,用過各種藥物卻都無效,最後來找我診治。她的右手無法平舉到肩膀的高度,日日夜夜感到痠痛,無法得到片刻安寧,我判斷這是因為肺部循環的痰濕阻塞了血液流通。

我為她針灸曲池穴和合谷穴,病情隨即獲得改善。因此,褚先生送了一幅對聯給我(疢石名言徵呂覽,針俞神術闡倉公),並寫下只用一針就讓病情好轉的經過,以此來記錄事實。

6. (五)手麻

吳興陸連奎先生體健無疾,惟左手常麻,曾經中西雜治而不效,皆云防作風疾。前年其夫人因患偏頭風痛為余治愈。而信金針必可療斯疾,針手三里即愈。是以本書序文中曾道及也。凡手足微麻,人都不在意,而不知風症之初多有此類現狀。如不即早圖之,引起他症以至不救者甚多,如腦充血、腦裂、心臟病等。

在中醫醫理上追本窮源,皆中風一症之分門別類也。

白話文:

吳興的陸連奎先生身體健康,沒有什麼疾病,但是他的左手常常會感到麻木。他曾經接受過中醫和西醫的治療,但效果不佳,醫生們都擔心這可能會發展成風濕病。前年,他的夫人因為偏頭痛且伴有風濕痛,經過我的治療後康復了。因此,陸先生相信針灸一定可以治療這種疾病,在針灸了手三里的穴位後,病情果然得到了改善。這件事也在本書的序言中有所提及。

通常,當人們的手腳只是微微感到麻木時,他們往往不會太在意,卻不知道這可能是風濕病症狀的初期表現。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到無法救治的地步,例如腦溢血、腦出血、心臟病等。

根據中醫的理論,從根本上深入研究,這些疾病都可以歸類為中風的不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