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十四、或問 (1)

回本書目錄

十四、或問 (1)

1. 十四、或問

予編《秘傳》竟,或有進而問者曰:諸家所言某穴主某病,某病必宜取某穴,其說確不可易乎?曰:此不過示以大概,其實治病無定穴也。大凡邪中於人,與正周流上下,或在氣分,或在血分,無有定止,故喻用針正如用兵,彼動則此應,或出以奇,或守以正,無有定製。

如醫者不究病因,不察傳變,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說,執中無權,按譜施治,譬之狂潦泛溢,欲塞下流而獲安者,亦偶然耳。夫病變無窮,針法亦無窮,病或在上而從下取之,病或在下而從上取之,或正取,或直取,審經與絡,分氣與血,病隨經而在,穴隨經而取,庶得隨機應變之理。

予所以選錄《靈樞》、《素問》、《難經》置於卷首,使人熟讀深思者,正欲人知此隨機應變之理,而得圓機活法也。

或又曰:圓機活法,既得聞命矣,但學者望洋無下手處,奈何?曰:譬猶匠者教人以規矩,取方圓也。規矩之法在師,方圓之法則在弟子矣。夫聖人之於針,非經絡孔穴,無以教後學。後學非經絡孔穴,無以受之師。苟不知變通,徒執孔穴,所謂按圖索驥,安能盡其法哉!故曰:粗守形,上守神,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此之謂也。

或曰:今有專取奇穴治病,亦多有效,究竟是否?曰:人身正經十二,奇經有八,大絡十五,小絡三百餘,皆所以行氣血也。聖人取穴三百六十有六,按歲之三百六十六日也,後人以為未盡,更取奇穴,是猶置閏月也。奇穴者,絡穴六,經穴二。余絡余經,置而不用,速求巧捷,遂悖聖經。

又有六十六穴,拘於日時開合用之,猶未周備,而況拘於八穴者乎。蓋八穴病在氣分,則有可劫之功。若在血分,徒損元氣,病何由安,正是血病而瀉氣也。邪在血分,則直求病之所在而取之可也。今人泥而不用,豈非可笑。

或曰:針灸宜避天忌日,何也?曰:經云: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子己丑。左脅應春分,其日己卯。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藏應四季中州,其日戊己。

大禁太乙所在日(即前所云)。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值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或曰:後世有子午流注之說,始於南唐何若愚。謂三焦是陽氣之父,心包絡是陰氣之母,二經尊重,不繫五行所攝,主受納十經氣血養育,故只言十經陰陽二脈,逐日各注井滎俞經合,各五時,晨畢。每日遇陽干合處,注於三焦,遇陰乾合處,注於包絡,此二經亦各注井滎俞經合五穴,陽干注府,陰乾注藏。如甲日甲戌時,膽氣初出為井,乙日乙酉時,肝出穴為井云云,其說甚長。

白話文:

十四、或問

有人問我:《秘傳》編撰完成後,許多人問道:各家所說的某個穴位主治某種疾病,某種疾病就一定得用某個穴位治療,這種說法可靠嗎?我說:這只是大概的說明,實際上治療疾病沒有固定的穴位。

一般來說,邪氣入侵人體,會在人體氣血中上下周流,沒有固定的位置,所以用針灸治療就像用兵打仗一樣,敵人動,我就應,或用奇招,或用正攻,沒有固定的戰術。

如果醫生不探究病因,不觀察疾病的傳變,只死守某穴主治某病的說法,缺乏應變能力,按部就班地施治,就像洪水泛濫,想堵住下游就沒事了,那也只是偶然的。疾病變化無窮,針灸方法也無窮無盡,疾病可能在上而從下針治療,疾病可能在下而從上針治療,或正刺,或斜刺,要仔細辨別經絡、氣血,疾病隨著經絡而存在,穴位也隨著經絡而選擇,才能做到隨機應變。

我之所以將《靈樞》、《素問》、《難經》選錄在卷首,讓大家熟讀深思,正是希望大家能了解這種隨機應變的道理,掌握靈活的治療方法。

有人又問:靈活的治療方法,我們明白了,但是學習者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怎麼辦?我說:這就像工匠教徒弟使用規矩,來畫出方形和圓形一樣。規矩的使用方法掌握在老師手中,畫出方形和圓形的技巧則掌握在徒弟手中。聖人對針灸的闡述,沒有經絡和穴位就無法教導後學,而後學沒有經絡和穴位的知識就無法從老師那裡學習。如果不懂得變通,只死記穴位,就像按圖索驥,怎麼可能掌握精髓呢!所以說:粗淺的掌握穴位的位置,高明的則掌握穴位的精髓;粗淺的掌握關竅,高明的則掌握其變化規律,而這種變化規律的運用,是不能離開其根本的。

有人問:現在有些人專門用奇穴治療疾病,也往往有效,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說:人體有十二正經,八條奇經,十五條大絡,還有三百多條小絡,這些都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聖人取穴三百六十六個,是根據一年三百六十六天來定的,後人認為還不夠,又取了一些奇穴,這就好比閏月一樣。奇穴,指的是絡穴中的六個和經穴中的兩個。其他的絡脈和經脈卻不用,只想快速求得捷徑,這樣就違背了聖人的經典。

還有一些人用六十六個穴位,拘泥於每日時辰的開合來運用,都還不夠全面,更何況只拘泥於八個穴位呢?這八個穴位,如果疾病在氣分,則能起到疏通的作用;如果在血分,則會損耗元氣,疾病反而會加重,這是因為這是瀉氣而非治療血病。邪氣在血分,應該直接尋找病灶所在取穴治療就可以了。現在有些人死板地不用這些方法,不是很可笑嗎?

有人問:針灸應該避開天忌日,這是為什麼呢?我說:經書上記載:左腳踝應立春,那天的干支是戊子或己丑;左脅應春分,那天的干支是己卯;左手應立夏,那天的干支是戊辰或己巳;胸部、喉嚨、頭部應夏至,那天的干支是丙午;右手應立秋,那天的干支是戊申或己未;右脅應秋分,那天的干支是辛酉;右腳應立冬,那天的干支是戊戌或己亥;腰部、臀部、下腹部應冬至,那天的干支是壬子;六腑、膈下三焦應四季中氣,那天的干支是戊己。

嚴禁在太乙所在的日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日子)施針。這九種情況,都是根據八正所在的位置來判斷的,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有癰腫需要治療,不能在這些日子裡進行治療,這些日子就被稱為天忌日。

有人問:後世有子午流注的說法,始於南唐的何若愚。他認為三焦是陽氣之父,心包絡是陰氣之母,這兩條經絡非常重要,不受五行所制約,主管著十條經脈的氣血的吸收和滋養,所以只說十條經脈的陰陽二脈,每天各個時辰都依次流注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每個時辰結束。每天遇到陽干相合的時候,氣血就注於三焦,遇到陰干相合的時候,氣血就注於心包絡,這兩條經脈也同樣流注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陽干注於府,陰干注於藏。比如甲日甲戌時,膽氣首先出現於井穴,乙日乙酉時,肝氣首先出現於井穴等等,這種說法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