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秘傳》~ 二、醫經錄要 (4)
二、醫經錄要 (4)
1. (一)《靈樞·經脈》篇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隔,上注肺。是動則為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
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故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津液去皮節者則爪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篤丁死,火勝金也。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紫者,血先死,壬篤癸死,水勝火也。
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軟,肌肉軟則舌萎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篤乙死,木勝土也。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肉軟卻故齒長而垢,發無澤,發無澤者骨先死,戊篤己死,土勝水也。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氣,而脈絡於舌本也,故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也。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運,目運者為志先死,志先死則遠一日半死矣。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發泄,絕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於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六經絡手陽明少陽之絡,起於五指間,上合肘中。飲酒者,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絡脈先盛,故衛氣已平,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脈之卒然動者,皆邪氣居之,留於本末;不動則熱,不堅則陷且空,不與眾同,是以知其何脈之動也。
雷公曰:何以知經脈之與絡脈異也?黃帝曰: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脈之見者皆絡脈也。雷公曰:細子無以明其然也。黃帝曰: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復合於皮中,其會皆見於外。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痹也。
白話文:
(一)《靈樞·經脈》篇
若身體活動就感到口苦,善於長嘆息,心脅疼痛難以翻身,嚴重時臉上略顯灰塵樣,身體沒有光澤,腳背外側發熱,這就是陽厥。這是由於骨骼生病所致,會頭痛、頷痛、眼角銳利處疼痛、鎖骨上方凹陷處腫痛、腋下腫痛、頸部兩側腫大如馬刀狀、出汗畏寒、瘧疾、胸脅肋骨、大腿外側、膝蓋外側、脛骨外側、踝關節前方以及各個關節都疼痛,小指和次指不能活動。針對這些疾病,病情盛者就瀉,虛者就補,熱證就快速治療,寒證就緩慢治療,下陷的部位就灸治,不盛不虛的,就根據經脈取穴治療。盛者寸口脈的脈象比人迎脈大一倍,虛者人迎脈反而比寸口脈小。
肝足厥陰經脈,起始於大腳趾趾甲邊緣的毛髮處,向上沿著腳背內側上緣,距內踝一寸,向上到內踝上八寸,經過足太陰經脈之後,向上到膝蓋內側,沿著大腿內側進入陰毛處,經過陰部,到達小腹部,夾著胃,屬於肝臟並與膽經相連,向上貫穿膈肌,分佈於脅肋處,沿著喉嚨後面向上進入面頰,連接著眼睛,向上到達額頭,與督脈在頭頂相會;它的分支,從眼部經絡向下到頰內,環繞嘴唇內側;另一分支,再次從肝臟分出貫穿膈肌,向上通向肺臟。若此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則會腰痛,不能彎腰或仰臥,男性會患疝氣,女性會小腹腫脹,嚴重時會咽喉乾燥,面色灰暗,失去光澤。
這是肝臟生病引起的,會有胸悶、嘔吐、反胃、消化不良、腹瀉、陰囊腫痛、尿閉等症狀。針對這些疾病,病情盛者就瀉,虛者就補,熱證就快速治療,寒證就緩慢治療,下陷的部位就灸治,不盛不虛的,就根據經脈取穴治療。盛者寸口脈比人迎脈大一倍,虛者寸口脈反而比人迎脈小。
手太陰經脈氣血衰竭,則皮膚乾燥粗糙,因為手太陰經脈的功能是溫煦皮膚,所以氣血不充盛,皮膚就會乾燥粗糙,皮膚乾燥粗糙就會導致津液流失,津液流失就會指甲枯萎,毛髮脫落,毛髮脫落就表示毛髮先死亡,丙(火)剋丁(火),火克金。手少陰經脈氣血衰竭,則脈搏不通暢,脈搏不通暢就會血液不流通,血液不流通就會毛髮顏色不澤,所以面色黑如漆或紫色的,是血液先死亡,壬(水)剋癸(水),水克火。
足太陰經脈氣血衰竭,則肌肉不充盈,嘴唇和舌頭是肌肉的根本,脈搏不通暢則肌肉鬆軟,肌肉鬆軟則舌頭萎縮,人中飽滿,人中飽滿則嘴唇翻轉,嘴唇翻轉則肌肉先死亡,甲(木)剋乙(木),木克土。足少陰經脈氣血衰竭,則骨骼枯萎,足少陰經脈是冬季的脈絡,它潛伏運行,濡養骨髓,所以骨骼得不到濡養,肌肉就不能附著,骨肉不相連,肌肉就會鬆軟下垂,肌肉鬆軟下垂,所以牙齒會伸長並有垢,頭髮沒有光澤,頭髮沒有光澤就表示骨骼先死亡,戊(土)剋己(土),土克水。
足厥陰經脈氣血衰竭,則筋脈斷裂,厥陰是肝經,肝主筋,筋聚於陰氣,並與舌根相連,所以脈搏不通暢,筋脈就會緊張,筋脈緊張就會牽引舌頭和睾丸,所以嘴唇青紫,舌頭捲曲,睾丸收縮,就表示筋脈先死亡,庚(金)剋辛(金),金克木。五陰經脈都氣血衰竭,則眼睛的經絡會轉動,轉動則眼球會運轉,眼球運轉表示意志先死亡,意志死亡後,就會在一天半後死亡。六陽經脈氣血衰竭,則陰陽就會分離,分離就會導致腠理疏鬆,汗液大量排出,所以早晨預測晚上會死,晚上預測早晨會死。
十二經脈,潛伏在肌肉之間,很深,看不見;比較常見的是足太陰經脈經過外踝上方,沒有任何遮蓋,所以容易看見。所有浮在表面容易看見的脈絡,都是絡脈。六經絡脈中手陽明經和手少陽經的絡脈,起始於五指之間,向上會合於肘部。飲酒的人,衛氣先到達皮膚,先充盈絡脈,絡脈先充盈,所以衛氣已平息,營氣才充盈,經脈才會大盛。脈搏突然跳動的,都是邪氣停留於經脈的本末,脈搏不動就是熱證,脈搏不堅實就是下陷或空虛,與其他脈象不同,因此可以知道是哪條經脈跳動。
雷公問道:怎麼區分經脈和絡脈呢?黃帝回答:經脈通常看不見,它的虛實,可以用氣口來判斷,看得見的脈絡都是絡脈。雷公說:這點我還是不明白。黃帝回答:所有絡脈都不能經過大的關節之間,必須經過特殊的路徑出來,然後再回到皮膚中,它們的匯合點都在體表。所以,針刺絡脈時,必須刺在它的結節處,即使沒有結節,出血量多也必須立即針刺瀉血,否則久留會導致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