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秘傳》~ 二、醫經錄要 (5)
二、醫經錄要 (5)
1. (七)《素問·離合真邪論》篇
此篇論審症候氣,引針補瀉之法,至詳且盡,為後世針家所宗祖,亟錄之以示模範。
黃帝問曰:余聞九針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於滎輸,余知之矣。此皆榮衛之傾移,虛實之所生,非邪氣從外入於經也。余願聞邪氣之在經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岐伯對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
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帝曰:不足者補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
帝曰:候氣奈何?岐伯曰:夫邪去絡入於經也,舍於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湧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逢其沖而瀉之。真氣者,經氣者,經氣太虛,故曰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
不可掛以發者,待邪之至時而髮針瀉矣,若先若後者,血氣已盡,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扣之不發,此之謂也。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處也,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逆而刺之,溫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岐伯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減者,審其病藏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陰陽不別,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調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雖有大過且至,工不能禁也。
誅罰無過,命曰大惑,反亂大經,真不可復,用實為虛,以邪為真,用針無義,反為氣賊,奪人正氣,以從為逆,榮衛散亂,其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長。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其病立已。
白話文:
在這篇討論中,詳細講述瞭如何根據病症氣候來使用針灸的補瀉方法,這是後世針灸學者所遵從的典範,因此急於記錄下來作為學習的模式。
黃帝詢問:我聽聞了九針九篇的內容,先生您又將它們擴展到了八十一章,我已經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意思。經書上說到氣的盛衰,左右偏移,用上方調理下方,用左邊調理右邊,有餘或不足,都在滎輸穴進行補瀉,這些我都明白。這些都是營衛之氣的偏移,虛實的生成,並非是邪氣從外部進入經絡。我想知道邪氣進入經絡,病人的症狀如何?該如何治療?岐伯回答:聖人制定度數,必然要與天地相應,所以天有星宿的度數,地有河流的走向,人有經脈的運行。
當天地溫和,經脈就平穩;天寒地凍,經脈就會凝固;天熱地溫,經脈就會沸騰;突然風暴來臨,經脈就像河水一樣波動起伏。邪氣進入脈絡,寒冷會使血液凝固,暑熱會使氣血變得濕潤,虛邪乘機侵入,就像經脈受到風吹一樣,脈搏會隨之起伏。其在脈絡中的運行,有時大有時小,大的表示邪氣到達,小的表示平穩,其運行沒有固定的位置,可能在陰經也可能在陽經,無法預測,只能觀察三部九候,一旦發現異常,就要立即阻止其發展。
吸氣時針刺,不要讓氣阻塞,靜靜等待,不要讓邪氣擴散,吸氣時轉動針頭,目的是為了得到氣感,等到呼氣時拔針,呼完氣才離開,邪氣都排出,這就是瀉法。黃帝問:氣不足該怎麼補?岐伯回答:一定要先按摩,再按揉,推拿,拍打,使其興奮,然後針刺,向外拉針,關閉其門戶,保持神氣,呼氣時針刺,靜靜等待,直到氣感出現,像等待重要的事情,不知道天黑,氣感一到,就自我保護,等到吸氣時拔針,防止氣出,各自回到原位,關閉其門戶,讓神氣保存,大氣停留,這就是補法。
黃帝問:如何等候氣感?岐伯回答:邪氣從絡脈進入經脈,停留在血脈中,寒熱未達到平衡,就像湧起的波浪,時來時去,所以不會一直存在。因此,當邪氣來臨時,必須按住它,抓住機會治療,不要在邪氣最盛時瀉掉。真氣,也就是經脈的氣,如果太虛,就不能在邪氣來臨時治療,這就是所謂的「其來不可逢」。如果不能準確判斷邪氣,等到大氣已過,再瀉就會使真氣流失,一旦流失就無法恢復,邪氣再次來臨,病情就會加重,這就是所謂的「其往不可追」。
不能在邪氣未到時就下針,應該等邪氣到來時再下針瀉掉,如果提前或延遲,血氣已經耗盡,病就無法治療,這就是所謂的「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黃帝問:補瀉該如何做?岐伯回答:這是在攻擊邪氣,快速出血以去除多餘的血,恢復真氣,邪氣剛剛侵入,還未固定位置,推它會前進,拉它會停止,逆向針刺,溫熱的血就會出來,刺出血,病就會立刻好。
黃帝說:很好。但如果真氣和邪氣混合,波浪不起,該如何診斷?岐伯回答:仔細檢查三部九候的盛虛情況,觀察左右上下是否有差異,確定病臟,預測病情。如果不瞭解三部,就無法區分陰陽,天地也就無法分辨。用地來觀察地,用天來觀察天,用人來觀察人,調整中府,以確定三部,所以說,如果不懂三部九候和病脈的位置,即使有大的危機即將來臨,醫生也無法阻止。
過度的懲罰,會造成大亂,這叫做大惑,違反了大的原則,真氣就無法恢復,將實當虛,將邪當真,用針無意義,反而會成為氣的盜賊,奪取人的正氣,這就是逆境,營衛混亂,氣已經失去,邪氣獨佔,截斷人的壽命,給人帶來天災,如果不瞭解三部九候,就無法長期保持健康。因為不瞭解四時五行的配合,導致邪氣攻正,截斷人的壽命。邪氣新來時,沒有固定的位置,推它會前進,拉它會停止,遇到它就瀉掉,病就會立刻好。
2. (八)《素問·刺要論》篇
此篇與下篇《刺齊論》,全元起本原為一篇,王冰分而為二。統論刺法之淺深,戒以過深致害,針家不可不知。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胰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脈,肺動則秋病溫瘧,泝泝然寒慄。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胻酸,體解㑊然不去矣。
白話文:
在這一段文字中,黃帝詢問了關於針灸治療的關鍵點。岐伯回答說:疾病有不同的深度,針灸的深度也應相應調整,每一種情況都應達到適當的療效,不能超出或低於應有的範疇。如果過度深入,會導致身體內部受損;如果太淺,就會造成外部瘀滯,這種瘀滯反而可能讓病邪趁虛而入。針灸深度掌握不當,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影響五臟運作,引發嚴重的疾病。
他進一步解釋,疾病可能出現在不同的部位,如皮毛、皮膚、肌肉、脈絡、筋腱、骨骼和骨髓等。因此,針灸時,若只針對皮毛層,就不該傷及皮膚,否則可能會影響到脈絡,導致肺部受損,進而在秋天出現類似溫熱病的症狀,如寒戰。
同樣地,針灸皮膚時,不能傷及肌肉,否則會影響脾臟,導致在每季最後一個月,也就是72天裡,病人會感到腹部脹滿、心情煩躁且食慾不振。針灸肌肉時,不能傷及脈絡,否則會影響心臟,導致夏季心痛。針灸脈絡時,不能傷及筋腱,否則會影響肝臟,導致春季出現熱病和筋骨鬆弛。針灸筋腱時,不能傷及骨骼,否則會影響腎臟,導致冬季腰部腫脹疼痛。針灸骨骼時,不能傷及骨髓,否則會導致骨髓消耗,腳部酸軟,全身乏力,病情難以康復。
3. (九)《素問·刺齊論》篇
義已見前。
黃帝問曰:願聞刺淺深之分。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帝曰:余未知其所謂,願聞其解。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針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無傷脈者,至脈而去,不及肉也。刺脈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脈也。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針入皮中,無傷肉也,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此之謂反也。
白話文:
黃帝詢問道:我希望聽聽針刺深度的區別是什麼。岐伯回答說:在刺骨時不要傷到筋,刺筋時不要傷到肉,刺肉時不要傷到脈,刺脈時不要傷到皮,刺皮時不要傷到肉,刺肉時不要傷到筋,刺筋時不要傷到骨。黃帝說: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希望你能解釋一下。岐伯解釋說:在刺骨時不傷筋的意思是,針刺到筋的位置就停止,不要深入到骨頭。刺筋時不傷肉的意思是,針刺到肉的位置就停止,不要深入到筋。
刺肉時不傷脈的意思是,針刺到脈的位置就停止,不要深入到肉。刺脈時不傷皮的意思是,針刺到皮的位置就停止,不要深入到脈。所謂刺皮不傷肉,是指病變在皮層中,針刺入皮層,但不要傷到肌肉。刺肉不傷筋,是針通過肉層,但不傷到筋。刺筋不傷骨,是針通過筋層,但不傷到骨頭。這就是所謂的逆向操作。
4. (十)《素問·刺禁論》篇
此篇論禁刺之要害,凡針家皆宜三複之。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岐伯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傍,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
刺脊間中髓,為傴。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魚腹內陷,為腫。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膝髕出液,為跛。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刺掖下脅間內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腨腸內陷,為腫。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白話文:
在這篇文字中,討論了針灸時應避免的一些重要部位,所有針灸師都應該謹慎再三地遵循。
黃帝詢問:「我想聽聽有哪些禁忌?」岐伯回答:「內臟中有些非常重要的地方,不能不加以注意。肝臟位於左側,肺臟則藏於右側,心臟處於外層,腎臟負責內層的運作,脾臟像是信使,而胃部就像市場。膈膜與盲腸上方,是生命源頭的所在,腰椎旁邊,有個被稱為小心的地方。遵從這些知識會帶來好運,若違反則可能引發問題。如果針刺到心臟,可能會在一天內死亡,其反應可能是打嗝。刺中肝臟,可能在五天內死亡,其反應可能是說話。刺中腎臟,可能在六天內死亡,其反應可能是打噴嚏。
刺中肺臟,可能在三天內死亡,其反應可能是咳嗽。刺中脾臟,可能在十天內死亡,其反應可能是吞嚥。刺中膽囊,可能在一天半內死亡,其反應可能是嘔吐。刺到腳背的大血管,若血流不止,可能會導致死亡。刺到臉上的淋巴脈管,可能不幸造成失明。刺到頭部的腦戶穴,若進入腦部,可能會立即死亡。刺到舌下脈管過度,若血流不止,可能會導致失聲。刺到腳底的網絡脈管,若血流不出,可能會導致腫脹。刺到特定穴位的大血管,可能會讓人突然倒下,面色蒼白。刺到氣街穴的大血管,若血流不出,可能會形成腫瘤或鼠瘡。
刺到脊椎間的髓質,可能會導致駝背。刺到乳房上方,若中了乳房,可能會導致腫脹並侵蝕。刺到鎖骨凹陷處,可能會導致氣息洩漏,讓人喘息咳嗽。刺到手掌魚紋處,若深入內陷,可能會導致腫脹。不要在人喝得大醉時進行針刺,可能會讓人氣息混亂。不要在人極度憤怒時進行針刺,可能會讓人氣息逆轉。不要在人極度勞累、剛吃完飯、極度飢餓、極度口渴、極度驚嚇時進行針刺。刺到大腿內側的大血管,若血流不止,可能會導致死亡。刺到眼周的穴位,若深入內陷並中了脈管,可能會導致內漏和耳聾。
刺到膝蓋後方的滑液囊,可能會導致跛行。刺到手臂太陰脈,若出血過多,可能會立即死亡。刺到腳部少陰脈,若重刺且出血,可能會導致舌頭難以言語。刺到胸膛中間,若深入肺部,可能會導致喘息,呼吸困難。刺到手肘中間,若深入內陷,氣血迴流,可能會導致手部無法伸縮。刺到大腿內側下方三寸處,若深入內陷,可能會導致尿失禁。刺到腋下肋間,若深入內陷,可能會導致咳嗽。刺到小腹中的膀胱,若尿液流出,可能會導致小腹腫脹。刺到小腿肚,若深入內陷,可能會導致腫脹。刺到眼眶上方的凹陷骨中脈管,可能會導致漏液和失明。
刺到關節中間,若滑液流出,可能會導致無法彎曲或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