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八、針法秘傳 (6)

回本書目錄

八、針法秘傳 (6)

1. (二)禁針穴歌

禁灸穴道要先明,腦戶囟會及神庭,絡卻玉枕角孫穴,顱息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並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並青靈,更加臂上三陽絡,二十二穴不可針。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同論,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無妊娠。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時令悶倒,三里急補命還平。

白話文:

【二】禁針穴歌的現代譯文:

在進行針灸前,必須清楚知道一些禁止針灸的穴位。這些包括腦戶、囟會、神庭、絡卻、玉枕、角孫、顱息、承泣、承靈、神道、靈臺、膻中、水分、神闕和會陰等穴。此外,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和青靈也是禁止針灸的部位。再者,手臂上的三陽絡穴,總共二十二個穴位,都應該避免針刺。

對於孕婦來說,更應特別小心,合谷穴和三陰交穴都是不適合針灸的。同樣地,石門穴如果進行針灸,可能會導致女性終生無法懷孕。

另外,雲門、鳩尾、缺盆和客主穴也應避免深度針灸。肩井穴如果針灸過深,可能會導致患者昏厥。而三里穴若急速補針,則可能危及生命。

2. (三)禁灸穴歌

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啞門並風府,天柱素髎臨泣上,睛明攢竹迎香數,禾髎顴髎絲竹空,頭維下關與脊中,肩貞心俞白環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榮淵液並鳩尾,腹哀少商魚際同,經渠天府中衝位,陽關陽池地五會,隱白漏谷陰陵泉,條口犢鼻並陰市,伏兔髀關及委中,殷門申脈承扶忌。

白話文:

在中醫學裡,有四十五個穴位是被禁止施以灸法的。這些穴位包括:承光穴、啞門穴和風府穴。接著是天柱穴、素髎穴、臨泣穴上方,以及睛明穴、攢竹穴、迎香穴。再來是禾髎穴、顴髎穴、絲竹空穴,還有頭維穴、下關穴、脊中穴。其餘的如肩貞穴、心俞穴、白環俞穴、天牖穴、人迎穴、乳中穴。同時也包括周榮穴、淵液穴、鳩尾穴、腹哀穴,加上少商穴、魚際穴。此外,經渠穴、天府穴、中衝穴也在其中。還有陽關穴、陽池穴、地五會穴,以及隱白穴、漏谷穴、陰陵泉穴。條口穴、犢鼻穴、陰市穴,最後是伏兔穴、髀關穴、委中穴,以及殷門穴、申脈穴、承扶穴,這些都是不建議使用灸法的穴位。

3. (四)古針法歌

先說平針法,含針口內溫,按揉令氣散,掐穴故教深,持針安穴上,令他嗽一聲,隨嗽歸天部。停針再至人,次提針向病,針退天地人,補必隨經刺,令他吹氣頻,隨吹隨左轉,逐歸天地人,待氣停針久,三彈更熨溫,出針口吸氣,急急閉其門。瀉欲迎經取,吸則內其針,吸時須右轉,依次進天人,轉針仍復吸,依法要停針,出針吹出氣,搖動大其門。

白話文:

首先來談談平針法,這方法是先將針含在口中加溫,然後輕柔地按摩穴位讓氣散開,並在下針時要確定深入到穴點。將針固定在穴道上,讓患者咳嗽一聲,隨著咳嗽將針深入到所謂的「天部」。

暫停一下,再次來到「人部」,接下來提針向病竈處,將針從「天」「地」「人」三部逐漸退出。在補針時必須依照經絡走勢來刺,讓患者頻繁地吹氣,隨著吹氣針順時針旋轉,再循序回到「天」「地」「人」三部,等到氣流穩定後,長時間保持針的位置不動,並進行三次彈針與溫熱療法,當拔針時,患者需吸氣,迅速封閉針孔。

如果要瀉針,應在經絡相對位置進行,患者吸氣時,將針刺入,且在吸氣同時,針需逆時針轉動,依序進入「天」「人」「地」三部,轉針後仍持續吸氣,按照規定停針,當拔針時,患者呼出氣,搖晃針孔使其擴大。

以上就是針灸的平針法和瀉針法的操作步驟。

4. (五)古穴法歌、論暈針吸針解救法

汪紹達先生曰:穴法歌傳世已數百年,並未說明何用,但云相應而已。昔嘗舉以問老友濮云依,據轉述其師陸九芝先生云:此針灸家一大秘密也。凡救暈針及拔針不出種種危險,皆於此相應諸穴下針,但從未有註明何穴救暈針,何穴救吸針,致後人無從措手。然果能明於各經脈中之氣機,某經與某經互相貫通,此穴法歌中所云某穴與某穴互相為應者,有如何關係,自不難由此例彼,推類而知也。愚按:吾師石屏先生於救暈針各穴,多至十餘處,皆與此歌所云之各穴相符。

蓋吾師之針法,傳於異人聶君,聶君又傳於濟寧州之高僧,除傳授針法外,尚須授以煉氣運氣諸法,故能於極柔之金針,運以剛勁之真氣,由孔穴以入經絡,濟危救急,指揮如意,又不僅在穴道之相應已也。

汪先生又云:古法救暈針者,但取奪命穴救之。其穴在手膊上側筋骨陷中,從肩至肘正在當中,即是蝦蟆兒上邊也。今各穴相應之法,既經發明,救急之法益廣。愚按:吾師石屏先生於百會、人中、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皆能隨時取以救治暈針之危急。信乎吾師門之所發明者,於古歌若合符節,尤足徵淵源之有自矣。

承漿應風府,風池應合谷,迎香應上星,翳風應合谷,聽會應合谷,啞門應人中,攢竹應大陽,大陰應合谷、睛明,內迎香應合谷,人中應委中,腎腧應委中,髖骨應風市,足三里應膏肓,肩井應足三里,陽陵泉應支溝,崑崙應命門,崑崙應行間,申脈應合谷,太衝應崑崙,髖骨應曲池,肩井應支溝,尺澤應曲池,肩髃應髖骨,間使應百勞,關衝應支溝,中渚應人中,少衝應上星,後谿應百勞,神門應後谿,通里應心腧,百勞應肺腧,膏肓應足三里,風門應列缺,照海應崑崙,鳩尾應神門,中極應白環腧,天樞應脾腧。

白話文:

汪紹達先生表示:這首穴法歌已經流傳了數百年,但它並未詳細解釋使用方法,只提到穴位之間的相互呼應。曾經,我向老朋友濮雲依詢問過,他根據他的老師陸九芝先生的轉述說:這是針灸學的一個重大祕密。無論是治療暈針或是針拔不出等各種緊急情況,都可以在與問題相應的穴位下針。但是,從來沒有具體寫明哪個穴位用來救暈針,哪個穴位用來救吸針,導致後人無法下手。然而,如果我們能理解每條經脈中的氣機,知道某些經脈和其它經脈如何相通,就能明白穴法歌中所描述的穴位相互呼應的關係,自然可以推知其它穴位的效用。

我的老師石屏先生在治療暈針的穴位上有十多個選擇,這些都與這首歌裡提到的穴位相符。

我的老師的針灸技巧是由一位特殊人物聶君所傳授,聶君再從濟寧州的一位高僧那裡學習。除了針灸技術,他們還學習了調息和運氣的各種方法,因此能夠在極細的金針上運輸剛烈的真氣,通過穴位進入經絡,救急濟危,得心應手,而不僅僅依靠穴位的相應效果。

汪先生又說:按照古法,救治暈針只需在奪命穴下針。這個穴點位於手臂上側的筋骨凹陷處,從肩膀到肘部的正中央,就在蛤蟆兒的上方。現在,穴位相應的方法已經被發現,救治緊急狀況的方法更加廣泛。我的老師石屏先生在百會、人中、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都能即時下針,救治暈針的危急情況。可以肯定的是,我老師的發明,與古歌相吻合,更證明瞭其理論淵源的真實性。

例如,承漿穴與風府穴相應,風池穴與合谷穴相應,迎香穴與上星穴相應,翳風穴與合谷穴相應,聽會穴與合谷穴相應,啞門穴與人中穴相應,攢竹穴與大陽穴相應,大陰穴與合谷、睛明穴相應,內迎香穴與合谷穴相應,人中穴與委中穴相應,腎腧穴與委中穴相應,髖骨穴與風市穴相應,足三里穴與膏肓穴相應,肩井穴與足三里穴相應,陽陵泉穴與支溝穴相應,崑崙穴與命門穴相應,崑崙穴與行間穴相應,申脈穴與合谷穴相應,太衝穴與崑崙穴相應,髖骨穴與曲池穴相應,肩井穴與支溝穴相應,尺澤穴與曲池穴相應,肩髃穴與髖骨穴相應,間使穴與百勞穴相應,關衝穴與支溝穴相應,中渚穴與人中穴相應,少衝穴與上星穴相應,後谿穴與百勞穴相應,神門穴與後谿穴相應,通裏穴與心腧穴相應,百勞穴與肺腧穴相應,膏肓穴與足三里穴相應,風門穴與列缺穴相應,照海穴與崑崙穴相應,鳩尾穴與神門穴相應,中極穴與白環腧穴相應,天樞穴與脾腧穴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