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七、奇經八脈孔穴圖說及歌括 (4)

回本書目錄

七、奇經八脈孔穴圖說及歌括 (4)

1. (十四)陽維脈穴歌

陽維脈起穴金門,陽交日月臑俞經,臂臑肩井天髎過,風池腦空接承靈,正營目窗並臨泣,陽白仍還循本神,風府啞門會督脈,左右三十四穴成。

陽維脈分寸歌

陽維穴起足太陽,外踝一寸金門藏,踝上七寸陽交郄,肋端日月會少陽,肩後胛上尋臑俞,臂臑肘上七寸當,肩上陷中肩井地,天髎穴在缺盆鄉,耳後陷中風池會,枕骨之下腦空彰,腦前寸五承靈市,靈前一寸正營場。目窗只隔正一寸,入發五分臨泣詳,陽白眉端一寸度,本神入發四分量,項後啞門入髮際,入發一寸風府疆。

考正陽維穴道

粵稽陽維穴道,《類經》凡十三穴,則無日月、臂臑、承靈、目窗四穴。李時珍左右凡三十二穴,有居髎、臑會而無日月、風府、啞門三穴。又考《針灸大成》穴凡三十四,有臑會而無臂臑。合諸家稽之《圖經》穴道,無陽維之會郄者去之,有陽維之會郄者紀之,實得一十七穴,左右亦成三十四矣。今遵圖經穴屬,逐一而縷明之。

金門穴足太陽之郄,陽維別屬也。起足外踝下一寸,行於足少陽經之足外踝上七寸。陽蹺穴乃陽維之郄也,三肋端橫之。日月穴,足太陰、少陽、陽維之會。又與手足太陽及蹺脈會於肩後大骨下,胛骨上,廉臑俞穴也。肘上七寸之臂臑,是手足太陽、陽維之會。又會於肩上陷中肩井穴,缺盆中上毖骨際之天髎穴,乃手足少陽、陽維之會也。

耳後陷中之風池,枕骨下之腦空,腦前寸五之承靈,靈前一寸之正營,隔營一寸之目窗,眉上一寸之陽白,入發四分之本神,俱屬少陽、陽維之會。足太陽、少陽、陽維三脈之會者,入發五分之臨泣穴也。項後入發之啞門,入發一寸之風府二穴者,系督脈、陽維之會也。約上諸穴,實陽維之左右三十四穴也。

晰明於此,求正後之賢者。

白話文:

【十四】陽維脈穴的歌訣

陽維脈起始於金門穴,經過陽交、日月、臑俞等穴位,沿著經絡行走。它穿越臂臑、肩井、天髎等部位,再通過風池、腦空,最後到達承靈穴,連接正營、目窗和臨泣等穴位。陽白穴之後,循行至本神穴。風府和啞門兩穴在此與督脈相會。左右兩側共有三十四個穴位。

【陽維脈分寸歌】

陽維脈起始於足太陽膀胱經,金門穴隱藏在外踝下的一寸處。從外踝向上七寸是陽交穴。肋骨末端的日月穴,與少陽膽經相會。在肩胛骨後方可找到臑俞穴,臂臑穴位於肘部上方七寸。肩井穴位於肩部凹陷中,天髎穴在缺盆附近。風池穴位於耳後凹陷中,腦空穴在枕骨下方。承靈穴在腦前一寸五分,正營穴則在承靈前方一寸。目窗穴距離正營一寸,臨泣穴深入頭髮五分。陽白穴在眉毛上方一寸,本神穴進入髮際四分。項後的啞門穴進入髮際,風府穴深入髮際一寸。

【考正陽維穴道】

查閱陽維穴道資料,《類經》記載了十三個穴位,但缺少日月、臂臑、承靈、目窗四穴。李時珍所列的左右共三十二個穴位,包括居髎、臑會,但沒有日月、風府、啞門三個穴位。根據《針灸大成》,總共有三十四個穴位,包括臑會,但未提及臂臑穴。綜合各家學說,參考《圖經》中的穴道資料,去除不屬於陽維脈的穴位,記錄那些確實屬於陽維脈的穴位,最終確定了十七個穴位,左右兩側共計三十四個。

金門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郄穴,也是陽維脈的分支。它起始於腳外踝下一寸,沿著足少陽膽經行至外踝上七寸的陽蹺穴,這是陽維脈的郄穴。日月穴為足太陰脾經、少陽膽經和陽維脈的交匯點。在肩後大骨下、胛骨上方的廉臑俞穴,與手足太陽及蹺脈相遇。臂臑穴在肘上七寸,是手足太陽和陽維脈的交匯點。肩井穴位於肩上凹陷中,天髎穴在缺盆中、上毖骨邊緣,這是手足少陽和陽維脈的交匯點。

風池穴位於耳後凹陷中,腦空穴在枕骨下方。承靈穴在腦前一寸五分,正營穴在承靈前方一寸。目窗穴距離正營一寸,陽白穴在眉毛上方一寸,本神穴深入髮際四分。這些穴位都屬於少陽和陽維脈的交匯點。臨泣穴是足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和陽維脈三脈的交匯點,深入髮際五分。項後的啞門和風府兩穴,分別深入髮際,是督脈和陽維脈的交匯點。

總結以上各穴位,實際上左右兩側共有三十四個穴位,這些都是陽維脈的穴位。

對於後世追求正確知識的人們,希望這份詳細的解析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2. (十五)陰維脈穴圖

內關:心包經穴,去掌二寸,兩筋間,緊握拳取之。主心、膽、脾、胃之病,與公子、小主、客相應。凡治必先取內關而刺之。

白話文:

【內關穴】這是心包經上的穴位,位置在手掌橫紋上約兩寸,兩條大筋之間,患者需緊握拳頭以便找到正確位置。這個穴位主要用於治療心臟、膽、脾胃等相關疾病,與公子、小主、客相等穴位相呼應。在進行針灸治療時,必須先找到並刺激內關穴。

3. (十六)陰維脈穴歌

陰維之穴起築賓,府舍大橫腹哀循,期門天突連舌本,此是陰維脈維陰。

陰維脈分寸歌

陰維脈起足少陰,內踝之上尋築賓,少腹之下稱府舍,大橫平臍是穴名,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期門直乳二肋縫,天突結喉下一寸,喉上中央舌本下,穴名廉泉通腎津。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者,謂起於足少陰腎經之內踝後上腨分中築賓穴,與足太陰交於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又平臍去中行三寸半大橫穴,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縫之下二寸腹哀穴,又與足厥陰交於乳下二肋端縫期門穴,又與任脈交於結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從天突上行,在頷下結喉上,口中舌本下廉泉穴而終。此陰維脈氣所發也。

白話文:

【陰維脈穴歌的現代解釋】

陰維脈的起始點在築賓穴,這穴位於腳的內踝上方。接著,脈絡經過府舍穴,此穴在腹部下方;再來到大橫穴,它在肚臍水平位置;然後沿著腹哀穴的路線行走,這個穴位在乳下兩肋末端下方二寸處。

脈絡繼續向上,到達期門穴,這穴在乳下第二肋間隙;再來到天突穴,位於喉結下方一寸處;最後,脈絡到達舌根下的廉泉穴,此穴能通向腎臟的津液。

【陰維脈分寸歌的現代解釋】

陰維脈開始於腳的少陰腎經的內踝後方,即築賓穴。脈絡向下到達腹部下方的府舍穴,該穴在腹部中心線旁開三寸半的位置;再來到大橫穴,位於肚臍水平位置,同樣離腹部中心線三寸半。

脈絡繼續向上,到達乳下兩肋末端下方二寸的腹哀穴;再來到期門穴,位於乳下第二肋間隙;再來到天突穴,位於喉結下方一寸處,就在喉嚨的中央。最後,脈絡到達舌根下的廉泉穴,這個穴位可以幫助腎臟的津液流通。

【陰維脈起於諸陰之交者的現代解釋】

陰維脈起始於腳的少陰腎經的內踝後方,即築賓穴,此穴與腳的太陰交會。脈絡向下,經過腹部下方,離腹部中心線三寸半的府舍穴,再來到大橫穴,同樣離腹部中心線三寸半。脈絡再來到乳下兩肋末端下方二寸的腹哀穴,此穴與腳的厥陰交會。脈絡再來到乳下第二肋間隙的期門穴,再來到喉結下方一寸處的天突穴,此穴與任脈交會。脈絡最後到達舌根下的廉泉穴,這個穴位能通向腎臟的津液。這就是陰維脈的氣流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