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十三、腹部及側脅各經穴主治病症 (2)

回本書目錄

十三、腹部及側脅各經穴主治病症 (2)

1. (三)腹部第三行

(左右凡二十四穴)

1.不容:二穴在幽門兩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脈二寸,直四肋端,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腹滿痃癖,不嗜食,腹虛鳴,嘔吐,胸背相行痛,喘咳口乾,痰癖,脅下痛,疝瘕。針入五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不容:這兩個穴位在幽門兩側各一寸五分,距離任脈二寸,直達四根肋骨的末端,是足陽明經脈氣息發出的地方。可以治療腹脹、胃腸疾病、不愛吃東西、肚子咕嚕響、嘔吐、胸背部疼痛、喘咳口乾、痰液粘稠、脅下疼痛、疝氣和腫塊。針灸深度為五分,可以灸五壯。

2.承滿:二穴在不容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腸鳴腹脹,上喘氣逆,食飲不下,肩息,唾血。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承滿:這兩個穴道在不容於一寸的地方,是足陽明脈氣發出的地方。可治療腸鳴腹脹、上喘逆氣、飲食不下、肩息、唾血等症狀。可以灸五壯,針入三分。

3.梁門:二穴在承滿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脅下積氣,食飲不思,大腸滑泄,穀不化。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梁門穴:這兩個穴位位於承滿穴的下方一寸處,是足陽明脈氣發出的地方。可以治療脅肋下積聚的氣體,食慾不振,大腸滑泄,穀物不能消化吸收。可以使用艾灸治療,灸五壯,針刺深度為三分。

4.關門:二穴在梁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遺溺,善滿,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俠臍急,痰瘧振寒。針入八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關門穴:這個穴位在梁門穴下一寸,是足陽明胃經脈氣發出的地方。可以治療小便失禁,腹部脹滿,腸胃積氣、腸鳴,腹部突然疼痛、腹瀉,不想吃東西,腹中氣體遊走,環繞肚臍疼痛,或痰濕引起的瘧疾、寒戰。針刺深度為八分,可以灸五壯。

5.太乙:二穴在關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癲疾狂走,心煩吐舌。可灸五壯,針入八分。

6.滑肉門:二穴在太乙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癲疾,嘔逆,吐舌。可灸五壯,針入八分。

7.天樞:二穴,大腸之募穴,一名長溪,一名谷門。去肓腧一寸五分,夾臍傍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療夾臍切痛,時上衝心,煩滿嘔吐,霍亂,寒瘧,泄利,食不化,女子月事不時,血結成塊,腸鳴腹痛,不嗜食。可灸百壯,針入五分,留七呼。

白話文:

  1. 天樞穴:共有兩個穴位,是大腸的募穴,別名長溪、谷門。位於肓俞的下方一寸五分,距離肚臍旁兩寸的位置,是足陽明脈氣發出的地方。治療肚臍旁劇烈疼痛、疼痛上沖到胸中、心煩嘔吐、霍亂、寒性瘧疾、腹瀉、食物消化不良、女性月經不調、血塊凝結、腸鳴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可用艾灸一百壯,針灸刺入五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

8.外陵:二穴在天樞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腹中痛,心如懸,引臍腹痛。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9.大巨:二穴在外陵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少腹脹滿,煩渴㿉疝,偏枯,四肢不舉。可灸五壯,針入五分。

白話文:

9.大巨穴:此穴有兩個,位於在外陵穴的下方一寸,是足陽明經脈氣血發源的部位。可治療小腹脹滿、煩渴、小腸疝氣、偏癱,四肢不能舉起。可以艾灸五壯,針灸深度五分。

10.水道:二穴在大巨下三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少腹滿,引陰中痛,腰背強急,膀胱有寒,三焦結熱,小便不利。可灸五壯,針入二寸五分。

白話文:

  1. 水道:水道穴位於大巨穴的下方三寸處,是大腿前側的肌肉中,主要負責足陽明胃經的氣血運行。這個穴位可以治療小腹脹滿、陰部疼痛、腰背強硬、膀胱受寒、三焦熱結、小便困難等疾病。可以用艾灸治療,艾灸量為五壯;針刺治療,深度為二寸五分。

11.歸來:二穴在水道下二寸。治少腹賁豚,卵縮,莖中痛,婦人血藏積冷。可灸五壯,針入八分。

12.氣衝,二穴,一名氣街。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宛宛中,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腸中大熱,不得安臥,腹有逆氣上攻,心腹脹滿,淫濼,月水不利,身熱,腹中痛,㿉疝陰腫,難乳子,上搶心痛,不得息,氣衝腰痛不得俯仰,陰痿,莖中痛,兩丸蹇痛不可忍。可灸七壯立愈,炷如大麥,禁不可針。

白話文:

12.氣衝穴,又稱氣街穴,共有兩個穴位。位於歸來穴的下方,股骨小轉子上方一寸處。按壓時,能夠感受到動脈搏動明顯,是足陽明經氣起始的地方。能夠治療腸中大熱,無法安穩入睡,腹中有逆氣上攻,心腹脹滿,陰道異常分泌物增多,月經不調,身體發熱,腹中疼痛,陰囊腫痛,難以哺乳,心痛上衝,無法休息,氣衝穴導致的腰痛,無法彎腰俯臥,陰莖痿縮,莖中疼痛,兩側睾丸疼痛難忍。可以在穴位上灸七壯,立馬痊癒。灸炷如大麥大小即可,禁止針刺。

2. (四)腹部第四行

(左右凡一十四穴)

1.期門:二穴,肝之募。在不容傍一寸五分,直兩乳第二肋端,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治胸中煩熱,賁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泄利,腹堅硬大,喘不得安臥,脅下積氣,女子產後余疾,食飲不下,胸脅支滿,心中切痛,善噫。若傷寒過經不解,當針期門,使經不傳。針入四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期門:兩個穴位,是肝臟的募穴。位於脅下,乳頭旁開一寸五分,直對乳頭的第二肋間端,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陰維脈的交會穴。主治胸中煩熱,食物反上反下,眼珠發青伴嘔吐,霍亂泄瀉,腹堅硬脹大,呼吸困難無法安臥,脅肋之下積聚氣脹,女子產後餘疾,飲食不入,胸脅脹滿,心中疼痛,老是打嗝。若因外感寒邪發生的傷寒,經過治療後仍未治癒,應針刺期門穴,以阻止病邪的傳變。針刺深度四分,艾灸可灸五壯。

2.日月:二穴,膽之募。在期門下五分,足太陰、少陽、陽維之會。治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可灸五壯,針入七分。

白話文:

  1. 日月穴:左右對稱兩穴,膽經的腧穴。位於期門穴下五分,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陽維脈的交會穴。主治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可用灸法,灸五壯,針刺入七分。

3.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陰、陰維之會。治大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針入三分。

4.大橫:二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臍傍,足太陰、陰維之會。療大風,逆氣,多寒,善悲。可灸五壯,針入七分。

白話文:

  1. 大橫穴:兩個穴位位於肚臍下方三寸五分,在肚臍旁,是足太陰脾經和陰維脈的交會穴。治療大風、逆氣、畏寒、情緒低落。可以灸五壯,針灸深度七分。

5.腹結:二穴在大橫下三分,一名腸窟。治繞臍痛,上衝搶心,腹寒泄利,咳逆。針入七分,可灸五壯。

6.府舍:二穴在腹結下三寸,足太陰、厥陰、陰維之交會。此三脈上下三入腹,絡肝脾,結心肺,從脅上至肩,此太陰郄三陰、陽明支別。治疝痛,脾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滿積聚,厥氣,霍亂。針入七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府舍穴:兩個穴位都在肚臍下方三寸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陰維脈交會的穴位。這三條經脈上下三次進入腹部,連接肝臟和脾臟,連接心臟和肺臟,從肋部向上到肩膀,是足太陰脾經的郄穴、三陰經和陽明經的支別。主治疝氣疼痛,脾臟疼痛,肋部上下牽引心臟,腹部脹滿積聚,厥逆,霍亂。針灸深度為七分,可灸五壯。

7.衝門:二穴,一名慈宮。上去大橫五寸,府舍下橫骨兩端,約中動脈,足太陰、厥陰之會。治腹寒氣滿,積聚疼,淫濼,陰疝,難乳子,上衝心,不得息。針入七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衝門穴:兩個穴位,別名慈宮穴。從大橫骨向上五寸,在府舍穴下橫骨的兩端,接近動脈,足太陰脾經和厥陰肝經的交會處。主治腹中寒氣滿滿,積聚腹痛、腹水、陰囊疝氣,難以哺乳,上衝心臟,不得安寧。針刺入七分,可灸五壯。

3. (五)側脅部

(左右凡一十二穴)

1.章門:二穴,脾之募,一名長平,一名脅髎。在大橫外,直季脅肋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足厥陰、少陽之會。治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支滿,喘息,心痛,腰不得轉側,傷飽,身黃羸瘦,賁豚,腹腫,脊強,四肢懈惰,善恐少氣厥逆,肩臂不舉。可灸百壯,針入六分,忌如常法。

白話文:

章門穴:有兩個穴位,是脾臟的募穴,別名長平、脅髎。位於大橫穴的外側,正對著季脅的肋骨端。病人側臥,屈曲上肢,伸展下肢,舉起手臂,用針灸取穴。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在此交會。治療腸鳴盈盈作響,飲食不消化,脅痛不能睡覺,煩熱口乾,不愛吃東西,胸脅脹滿,喘息氣短,心痛,腰部不能轉動,飽食受傷,身體發黃消瘦,賁豚病,腹部長腫脹,脊柱強直,四肢疲軟無力,容易恐懼和氣虛厥逆,肩臂不能舉起。可以溫灸一百壯,針刺六分,忌用一般的刺法。

2.京門:二穴,腎之募,一名氣腧,一名氣府,在監骨下腰中,季脅本俠脊,治腰痛不得俯仰,寒熱,䐜脹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黃,少腹急腫,腸鳴洞泄,髀樞引痛。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七呼。

白話文:

  1. 京門穴:共有2個穴位,為腎臟的募穴,別名氣腧穴或氣府穴,穴道位置在腰部監骨下方,腰椎兩側,接近脊骨邊緣,主治腰痛、彎腰與仰頭都有困難、寒熱交替、脹氣疼痛並擴散至背部、尿道不通暢、小便黃、小腹部腫脹、腹鳴、腹瀉、大腿關節疼痛。可以灸療3壯,針刺深度三分,留針7個呼吸之後即可拔針。

3.帶脈:二穴在季脅下一寸八分。治婦人少腹堅痛,月事不調,帶下赤白,裡急,瘛瘲。可灸五壯,針入六分。

白話文:

  1. 帶脈穴:兩個穴位位於季脅下一寸八分處。可以治療婦女的少腹堅痛、月經不調、帶下赤白、裡急下墜、瘛瘲。可以灸五壯,針刺深度六分。

4.五樞:二穴在帶脈下三寸,一云在水道傍一寸五分。治男子寒疝,陰卵上入小腹痛。針入一寸,可灸五壯。

5.維道:二穴在章門下五寸三分,足少陽、帶脈之會。治嘔逆不止,三焦不調,水腫,不嗜食。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維道穴:這個穴位位於章門穴下方五寸三分處,是足少陽膽經和帶脈的交會穴位。它可以治療嘔吐不止、三焦不調、水腫、食慾不振等疾病。針刺深度為八分,可以灸三壯。

6.居髎:二穴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中,陽蹺、足少陽之會。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攣急,手臂不得舉而至肩。灸三壯,針入八分。

白話文:

  1. 居髎穴:此穴位於章門穴下八寸三分,在監骨上陷處,是陽蹺脈與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可治療腰部及少腹疼痛,肩部疼痛、胸部及手臂攣急,手臂無法舉起甚至延伸到肩膀的疼痛。灸三壯,針刺深度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