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十三、腹部及側脅各經穴主治病症 (1)

回本書目錄

十三、腹部及側脅各經穴主治病症 (1)

1. (一)腹部中行

(凡一十五穴)

1.鳩尾:一穴,一名尾翳,一名𩩲骭。在臆前蔽骨下五分。治心風驚癇發癲,不喜聞人語,心腹脹滿,胸中滿,咳逆數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漿不下。不可灸,灸即令人畢世少心力。此穴大難針,大好手方可此穴下針,不然取氣多,不幸令人夭。針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肥人可倍之,忌如前法也。

白話文:

1.鳩尾穴:一個穴位,別名尾翳,又名骭。位於胸骨下五分。用於治療心風、驚癇、發癲,不喜歡聽人說話,心腹脹滿,胸中憋悶,咳嗽、反胃、噯氣不止,喘息,喉嚨腫痛、咽喉堵塞,水和食物吃不下去。不可灸,灸的話會讓人在一生中都心力不足。這個穴位很難針灸,只有非常厲害的醫生才能下針,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不幸的話會導致死亡。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瀉針五吸,肥胖的人可以加倍,但不能超過前面的方法。

2.巨闕:一穴,心之募也。在鳩尾下一寸。鳩尾拒者少,令強一寸中人,有鳩尾拒之,任脈氣所發。治心中煩滿,熱病,胸中痰飲,腹脹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賁,時唾血,蛔蟲心痛,蠱毒,霍亂,發狂不識人,驚悸少氣。針入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灸亦佳,可灸七壯,至七七壯止。忌豬、魚、生冷、酒、熱面物等。

白話文:

2.巨闕穴:一個穴位,是心的募穴。在鳩尾穴下一寸。鳩尾穴阻塞的人很少,若是任脈氣有發出來,則在強壯人體內一寸處,就有鳩尾穴阻塞。主治心煩腹滿、熱病、胸中痰飲、腹脹暴痛、恍惚不知人、氣喘息 促、時常咳血、蛔蟲引起的心痛、蠱毒、霍亂、發狂不認識人、驚悸少氣。針刺深度六分,留針七呼,得氣後就瀉針。灸療法也很好,可以灸七壯,直到灸七七壯為止。忌食豬肉、魚、生冷食物、酒、熱麵食等。

3.上脘:一穴,在巨闕下一寸,當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治心中熱煩,賁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氣狀如覆杯。針入八分,先補後瀉之神驗。如風癇熱病,宜先瀉後補,其疾立愈。灸亦良,日可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未愈更倍之,忌如常法。

白話文:

3.上脘穴:一個穴位,位於巨闕穴下一寸,當一寸五分,距離蔽骨三寸,是任脈、足陽明經、手太陽經的交會穴。主治心中煩熱,賁豚,氣脹不能飲食,霍亂吐瀉,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氣狀如覆杯。針刺入八分,先補後瀉,有顯著療效。如果風癇熱病,應該先瀉後補,其病立愈。灸法也有效,每天灸二到七壯,至一百壯,如果沒有好轉,加倍灸之,忌用常規灸法。

4.中脘:一穴,一名大倉,胃之募也。在上脘下一寸,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上紀者,上脘也。治心下脹滿,傷飽食不化,霍亂,出泄不自知,心痛,溫瘧,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氣喘,因讀書得賁豚氣上攻,伏梁心下狀如覆杯,寒癖結氣。針入八分,留七呼,瀉五吸,疾出針。

白話文:

4.中脘:它只有一個穴位,也叫大倉,是胃的募穴。位於上脘穴下方一寸,是手太陽經、手少陽經、足陽明經所生的穴位,也是任脈的會穴。上紀指的是上脘穴。本穴主治心下脹滿,消化不良,霍亂,腹瀉不能自知,心痛,溫瘧,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氣喘,讀書引起的賁豚氣上攻,俯身胸悶,心下像覆蓋著一個杯子一樣,寒癖結氣。針刺深度八分,留針七呼,瀉針五吸,迅速出針。

灸亦良,可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止。忌豬、魚、生冷、酒、面等物。

5.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治心下痛不欲食,嘔逆上氣,腹脹身腫。針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壯止。

6.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陰、任脈之會。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羸瘦。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亦良,可灸七七壯,至二百壯乃止。

白話文:

  1. 下脘穴:一個穴位,位於建裏穴下一寸,是足太陰脾經和任脈交匯的穴位。治療腹痛、六腑之氣寒、飲食不消、食慾不振、小便發赤、腹部堅硬、癖塊、臍上厥氣鼓動,日漸消瘦。針灸八分,留針三呼,瀉針五吸。灸療效果也很好,可以灸七七壯,直到二百壯為止。

7.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任脈氣之所發。治腹堅如鼓,水腫,腸鳴,胃虛脹,不嗜食,繞臍痛,沖胸不得息。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若水病灸之大良,可灸七壯,至百壯止。禁不可針,針水盡即斃。

白話文:

  1. 水分穴:穴下在肚臍下約一寸,在肚臍上約一寸,是任脈氣的發源之地。可治療腹部堅硬像鼓一樣腫脹,水腫,腸鳴,胃虛脹,沒有食慾,肚臍周圍疼痛,胸部有憋悶感,無法呼吸。針刺深度為八分,三呼之時留針,五吸之時瀉針。如果水腫疾病用灸法治療效果很好,可以灸七壯,最多灸到一百壯。禁止針灸,針灸會把水都放盡,就會死亡。

8.神闕:一穴,一名氣合,當臍中是也。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腹大,繞臍痛,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流水聲,久冷傷憊。可灸百壯,禁不可針,慎如常法。

白話文:

  1. 神闕穴:一個穴位,又名氣合,位於肚臍中央。治療腹瀉不止,小兒奶痢,腹部脹大,肚臍周圍疼痛,水腫脹大,腸鳴如流水,長期受寒的虛弱患者。可用灸法治療,禁忌針刺,應小心謹慎地按照常規方法進行。

9.陰交:一穴,一名橫戶。《素問》云:在臍下一寸。任脈氣所發。治臍下㽲痛,寒疝引少腹痛,腰膝拘攣,腹滿,女子月事不絕,帶下,產後惡露不止,繞臍冷痛。針入八分,得氣即瀉,可灸一百壯止。

白話文:

  1. 陰交穴:或稱橫戶穴,位於臍下一寸,是任脈氣息的起始點。治療臍下腹痛、寒疝引發小腹疼痛、腰膝拘攣、腹脹、女性月經不絕、白帶過多、產後惡露不止、臍周圍冷痛等症狀。針刺深度八分,得氣後立刻出針,可用灸法,灸100壯以止。

10.氣海:一穴,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臍下一寸五分,任脈氣所發。治臍下冷氣上衝,心下氣結成塊,狀如覆杯,小便赤澀,婦人月事不調,漏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針入八分,得氣即瀉,瀉後宜補之,可灸百壯。今附: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治藏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白話文:

10.氣海穴:只有一穴,別名為脖胦,又名下肓。位於肚臍下 1.5 寸,是任脈上氣的來源。主治臍下冷氣上衝,心下氣結成塊,狀如扣倒的杯子,小便赤澀,婦女月經不調,漏下崩中,產後惡露不止,繞臍疼痛。針刺 8 分,得氣即洩,洩後宜補之,可灸 100 壯。今附:氣海穴是男子生氣之海。主治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長久不愈,都可灸之,謹慎操作,依照常規方法。

11.石門:一穴,一名利機,一名精露。在臍下二寸,三焦之募,任脈氣所發。治腹脹堅硬,支滿,婦人因產惡露不止,遂結成塊,崩中漏下。灸亦良,可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止。婦人不可針,針終身絕子。

白話文:

  1. 石門:一個穴位,又叫利機穴,也叫精露穴。位於肚臍下 2 寸,是三焦經的募穴,任脈的氣血由此發出。治療腹脹堅硬、腹部飽滿、婦女產後惡露不止,逐漸結塊,崩中漏下。艾灸此穴也有效果,可灸 2 到 7 壯,至 100 壯為止。婦女不可針刺此穴,針刺此穴終身不育。

12.關元:一穴,在臍下三寸,小腸之募,足太陰、少陰、厥陰三陰、任脈之會。下紀者,關元也。治臍下㽲痛,小便赤澀,不覺遺溺,小便處痛,狀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臍下結血,狀如覆杯,轉胞不得尿,婦人帶下,瘕聚,因產惡露不止,月脈斷絕,下經冷。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亦良,可灸百壯,至三百壯止,慎如常法。

白話文:

  1. 關元穴:一個穴位,在肚臍下三寸,是小腸的募穴,是足太陰、少陰、厥陰三條陰經,以及任脈的交會穴。下紀是關元穴。治療臍下疼痛,小便赤澀,尿液不自覺的遺漏,小便處疼痛,狀如散火,尿血,突然的疝痛,臍下結血,狀如覆蓋的杯子,轉胞(指子宮脫出)而導致無法排尿,婦女帶下,瘕聚(指腹中的塊狀物),因產後惡露不止,月經斷絕,月經寒冷。針刺深度八分,留針三呼,出針五吸。灸法效果也很好,可以灸一百壯,最多到三百壯,慎重的按照常規操作。

13.中極:一穴,一名玉泉,一名氣原。在關元下一寸,膀胱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治五淋,小便赤澀,失精,臍下結如覆杯,陽氣虛憊,疝瘕,水腫,賁豚搶心,甚則不得息,恍惚屍厥,婦人斷緒,四度針,針即有子,故卻時任針也。因產惡露不止,月事不調,血結成塊。針入八分,留十呼,得氣即瀉,可灸百壯,至三百壯止。

白話文:

  1. 中極穴:一個穴位,又名玉泉、氣原。位於關元穴下一寸,膀胱經的募穴,足三陰經和任脈的交會穴。可以治療五淋、小便赤澀、失精、臍下結塊如覆杯、陽氣虛憊、疝氣、水腫、賁豚心悸,嚴重時甚至不能呼吸,恍惚屍厥,婦女斷經。四次針灸,針灸後就可以懷孕,所以經常使用針灸。產後惡露不止,月經不調,血結成塊。針刺深度為八分,留針時間為十次呼吸,得氣後立即瀉針,可以灸一百壯,至三百壯為止。

14.曲骨:一穴,在橫骨之上毛際陷中,動脈應手,任脈、足厥陰之會。治少腹脹滿,小便淋澀不通,㿉疝,少腹痛,婦人赤白帶下,惡合。可灸七壯至七七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1. 曲骨穴:一個穴位,位於橫骨上面毛際陷中,動脈在這裡可以觸摸到,任脈、足厥陰經在此交會。治療少腹脹滿,小便淋澀不通,疝氣,少腹疼痛,婦女赤白帶下,惡合。可以灸七壯到七七壯,針刺入二分。

15.會陰:一穴,一名屏翳。在兩陰間,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治小便難,竅中熱,皮疼痛,穀道搔癢,久痔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經不通,男子陰端寒衝心佷佷。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會陰:一個穴位,又稱屏翳。位於兩陰之間,是任脈的分支,與督脈、衝脈相交。可治療小便困難、竅中熱、皮膚疼痛、穀道瘙癢、久痔相通者死亡、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大小便不通、女子經不通、男子陰端寒衝心悸。可灸三壯。

2. (二)腹部第二行

(左右凡二十二穴)

1.幽門:二穴俠巨闕兩傍各一寸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胸中引痛,心下煩悶,逆氣裡急,支滿,不嗜食,數咳健忘,泄利膿血,少腹脹滿,嘔沫吐涎,喜唾,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不下。可灸五壯,針入五分。

白話文:

  1. 幽門穴:位於巨闕穴旁,兩側各1.5寸,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匯處。用於治療胸部疼痛,心窩煩悶,逆氣上竄,支滿,厭食,咳嗽健忘,腹瀉膿血,小腹部脹滿,嘔吐泡沫,唾液增多,女子心痛,逆氣經常嘔吐,食不下。可灸5壯,針刺入5分。

2.通谷:二穴在幽門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治失欠口喎,食飲善嘔,暴啞不能言。針入五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通谷穴:這兩個穴位位於幽門下一寸,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匯處。治療打嗝、食飲嘔吐、暴啞失音。針刺入五分,可以用灸五壯的方法輔助治療。

3.陰都:二穴,一名食宮。在通谷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身寒熱,瘧病,心下煩滿,氣逆。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陰都穴:共有兩個穴位,其中一個穴位又叫作食宮穴,位於通谷穴下 1 寸,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位。可以治療身體發冷發熱、瘧疾、心下煩悶、氣往上逆等疾病。可以艾灸 3 壯,針刺深度為 3 分。

4.石關:二穴在陰都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療脊強不開,多唾,大便秘澀,婦人無子,藏有惡血上衝,腹中㽲痛不可忍。可灸三壯,針入一寸。

白話文:

  1. 石關穴:這兩個穴位位於陰都穴下的一寸處,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匯處。用來治療脊柱強直不能伸展,經常吐口水,大便乾燥不通暢,婦女不孕,藏有惡血上衝,肚子痛得難以忍受。可以灸三壯,針刺一寸深。

5.商曲:二穴在石關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腹中積聚,腸中切痛,不嗜食。可灸五壯,針入一寸。

6.肓腧:二穴在商曲下一寸,臍傍各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治大腹寒疝,大便乾燥,腹中切痛。可灸五壯,針入一寸。

白話文:

  1. 育俞穴:這兩個穴位在商曲穴下一寸,臍旁各五分,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主治大腹寒疝、大便乾燥、腹中劇痛。可以使用灸法,灸五壯,針刺入一寸。

7.中注:二穴在肓腧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可灸五壯,針入一寸。

8.四滿:二穴,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臍下積聚,疝瘕,腸癖切痛,振寒,大腹石水,婦人惡血㽲痛。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8.四滿 穴(二穴):一名髓府,位於中注穴下1寸,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在臨牀上用於治療臍下積聚、疝氣、腸道癖痛,振寒,大腹水,婦女惡血經痛。 針刺三 分,灸三壯即可。

9.氣穴:二穴在四滿下一寸。一名胞門,一名子戶,衝脈、足少陰之會。治月事不調,泄利不止,賁氣上下引腰脊痛。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9.氣穴:這兩個穴位在四滿穴下1寸的地方。一個穴位叫做胞門,另一個穴位叫做子戶。是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位。可以治療月經不調、泄瀉不止、賁氣上逆引發腰脊疼痛。可以使用灸法,灸5壯;針刺深度為3分。

10.大赫:二穴,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治男子陰器結縮,女子赤帶。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1.橫骨:二穴在大赫下一寸。此穴諸經闕療病法。《外臺》云:治腹脹,小便難,陰器縱伸痛,可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