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十二、側頸項膺腧側腋各部各經穴主治病症 (1)

回本書目錄

十二、側頸項膺腧側腋各部各經穴主治病症 (1)

1. (一)側頸項部

(左右凡一十八穴)

1.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頰後,手太陽脈氣所發。治喉痹寒熱,咽中如鯁。針入一寸,可灸三壯。

2.天牖:二穴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手少陽脈氣所發。治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針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補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腫眼合。先取噫嘻,後針天牖、風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針噫嘻,即難瘳其疾也。

白話文:

  1. 天牖:這兩個穴位在頸筋缺盆上,天容穴後面,天柱穴前面,完骨穴下面,髮際線上面,是手少陽經的氣血流經之處。可以治療頭風、面腫、脖子僵硬、無法轉頭向後看,針刺深度為一寸,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不宜採用補法,也不宜灸法治療。如果用灸法治療,會引起面部腫脹、眼睛閉合。先取噫嘻穴,然後針刺天牖穴、風池穴,疾病就會痊癒。如果不先針刺噫嘻穴,這種疾病就難以治癒。

3.天窗:二穴,一名窗籠。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中,手太陽脈氣所發。治耳鳴,聾無所聞,頰腫,喉中痛,暴喑不能言,肩痛引項不得回顧。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天窗穴:有兩個穴位,另一個名字叫窗籠。在天窗穴位於頸部大筋的前方,咀嚼肌下,動脈在扶突穴後方凹陷處,對應手陽明經氣血運行的部位。可以治療耳鳴、耳聾、臉頰腫脹、咽喉疼痛、突然失聲無法說話、肩痛牽拉至脖子,無法回頭看。可以使用鍼灸治療,鍼灸的深度是三壯,針刺深度是三分。

4.天鼎:二穴在頸缺盆直扶突後一寸,手陽明脈氣所發。治暴喑氣哽,喉痹咽腫,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天鼎:這兩個穴位在頸後缺盆的正上方,扶突穴的後方一寸處,是手陽明經脈氣血發出之處。用於治療突發性的聲音嘶啞、氣體哽塞、喉嚨腫痛、咽喉腫大、無法呼吸、飲食無法下嚥、喉嚨中有鳴叫聲等症狀。可以艾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三分。

5.扶突:二穴,一名水穴。在人迎後一寸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治咳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鳴。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扶突穴位:包括上扶突和下扶突兩個穴位,又名水穴。位於人迎穴後一寸五分的地方,手陽明經經氣輸注於此。主治咳嗽多痰、上氣不接下氣、咽喉緊引、喘息、喉中作響如水雞啼鳴。可艾灸三壯,針刺三分鐘。

6.缺盆:二穴,一名天蓋。在肩下橫骨陷中。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壯,針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

白話文:

  1. 缺盆穴:兩個穴位,別名天蓋穴。位於肩胛骨下方,鎖骨內側緣的凹陷處。主治感冒發燒、瘰癧、缺盆部位腫脹,若腫脹潰爛會化膿,胸中燥熱滿脹,腹部長滿積水,缺盆部位疼痛,出汗、喉嚨腫痛、咳嗽等症狀。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三分,不可直刺,刺入太深會令人呼吸不暢。

7.人迎:二穴,一名五會。在頸大脈動脈應手,俠結喉傍,仰而取之,以候五臟氣,足陽明脈所發。禁不可灸,灸之不幸傷人。治吐逆霍亂,胸滿,喘呼不得息,項氣悶腫,食不下。針入四分。

白話文:

7.人迎穴:兩個穴位,又名五會穴。位於頸部,大動脈搏動處,靠近喉嚨兩側,仰頭可取穴,用於觀察五臟之氣,足陽明經脈所發。禁止針灸,針灸不慎會傷人。可治療嘔吐腹瀉、胸悶、呼吸困難、頸部腫脹、食不下嚥等症狀。針刺深度四分。

8.水突:二穴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一名水門,足陽明脈氣所發。治咳逆上氣,咽喉癕腫,呼吸短氣,喘息不得。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水突穴:這兩個穴位位於頸部大筋前直人迎穴下方,氣舍穴上方,別名為水門,是足陽明脈氣發出的地方。用於治療咳嗽逆上氣、咽喉腫脹、呼吸急促、喘氣困難。針刺深度為三分,可灸三壯。

9.氣舍:二穴在頸直人迎,俠天突陷中,足陽明脈氣所發。治咳逆上氣,瘤癭喉痹,咽腫,頸項強不得回顧。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9、氣舍穴:這兩個穴位位於頸部,正對着人迎穴,在鎖骨上窩的凹陷中,是足陽明胃經氣血發出的部位。治療咳嗽、逆轉氣喘、腫瘤、喉嚨疾病、咽喉腫痛、頸部僵硬,無法回頭看。針灸深度爲三分,可以灸三壯。

2. (二)膺腧部中行

(凡七穴)

1.天突:一穴,在結喉下一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針入五分,留三呼,得氣即瀉。治咳嗽上氣,胸中氣噎,喉中狀如水雞聲,肺癰咯唾膿血,氣咽乾,舌下急,喉中生瘡,不得下食。灸亦得,即不及針。其下針直,橫下不得,低手即五臟之氣傷人。慎如前法,忌辛酸物等。

白話文:

1、天突穴:一穴,位於喉結下1寸的凹陷處,陰維脈和任脈交會的部位。針入5分,留3次呼吸,得氣後立即出血。主治咳嗽、上氣、胸中氣噎、喉嚨裡像水雞的聲音、肺癰咯血、氣咽乾、舌下急、喉嚨裡生瘡、不能下食。艾灸有效,但不及針灸。針直直下刺,橫著下去不行,下手過重就會傷及五臟之氣。謹慎行事,依照前面的方法,忌食辛酸等類的食物。

2.璇璣: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胸皮滿痛,喉痹咽腫,水漿不下。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璇璣穴:一個穴位,在天突穴下一寸的凹陷處。仰頭取穴,任脈之氣在此發出。用於治療胸部皮膚疼痛,喉嚨腫痛,吞嚥困難。可以灸五壯,針刺入三分。

3.華蓋:一穴,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華蓋:一個穴位,位於璇璣穴的下方一寸的凹陷處,仰起頭來取穴,是任脈氣息發出的地方。可以治療胸脅部位脹滿,疼痛牽引到胸中,咳嗽逆氣上湧,喘氣不能說話。可以灸五壯,針刺深度為三分。

4.紫宮:一穴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胸膺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紫宮穴:在華蓋穴下一寸六分,是一個小的凹陷處,仰頭取穴,是任脈氣血發出的地方。治療胸脅部的脹滿,胸骨疼痛,飲食不下,嘔吐呃逆,心情煩躁。可以灸五壯,針刺三分。

5.玉堂:一穴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一名玉英,任脈氣所發。治胸滿不得喘息,胸膺骨疼,嘔吐寒痰,上氣,煩心。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玉堂穴:這個穴位位於紫宮穴下一寸六分,在凹陷的部位,又稱玉英穴,是任脈氣開始運行的地方。主治胸部飽滿、呼吸困難、胸骨疼痛、嘔吐寒痰、氣往上逆、心情煩躁。可以灸五壯,針刺入三分。

6.膻中:一穴,一作亶,一名元兒。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中,仰臥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肺氣咳嗽上喘,唾膿,不得下食,胸中如塞。可灸七七壯。今附:療膈氣,嘔吐涎沫,婦人乳汁少。其穴禁不可針,不幸令人夭折。慎豬、魚、酒、面物等。

白話文:

6.膻中穴:一個穴位,又寫作“亶”,別名“元兒”。位於玉堂穴下一寸六分,正對兩乳之間的凹陷處,仰臥時取穴,任脈之氣由此發出。可以治療肺氣咳嗽、上喘、吐膿、不能進食、胸中憋塞等症。灸七七壯即可。現在附帶介紹:治療膈氣、嘔吐涎沫、婦女乳汁少等症。此穴禁針,否則會導致夭折。慎食豬肉、魚類、酒、麵食等。

7.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噎塞,食飲不下,嘔吐食還出。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中庭穴:此穴位於膻中穴下 1.6 寸,是任脈之氣的發源之處。主治胸脅滿痛,噎塞,飲食不下,嘔吐食物還沒有消化完就吐出來。可灸 5 壯,針刺深度 3 分。

3. (三)膺腧部第二行

(左右凡一十二穴)

1.腧府:二穴在巨骨下,璇璣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治咳逆上喘,嘔吐胸滿,不得飲食。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俞府穴:此穴位於巨骨骨下,璇璣穴旁各二寸的凹陷中,仰取穴位。為足少陰腎經的經氣發源處。主治咳嗽逆氣上喘,嘔吐胸悶,不得飲食。可用艾灸的方法,灸五壯;或用針刺入三分。

2.或中:二穴在腧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咳逆喘不能食飲。針入四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中穴:該穴位在腧府穴的下方 1 寸 6 分、凹陷處,仰著頭採穴,是足少陰經脈氣流發出的部位。主治胸脅部脹滿、咳嗽、喘息、不能飲食。針刺深度為 4 分,可灸 5 壯。

3.神藏:二穴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咳逆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嗜食。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3.神藏穴:這個穴位位於人身體中的下肢內側,距足內踝上一寸六分的陷中,向上尋找就可以找到,是足少陰經氣血發出的地方。它可以治療胸脅脹滿、咳嗽、喘息、嘔吐、胸悶、不想吃東西等症狀。可以用灸的方法治療,灸五壯,針刺時針刺深度為三分。

4.靈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嘔吐,胸滿不嗜食。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4.靈墟穴:兩穴在神藏穴下1寸6分凹陷中,仰面取穴,是足少陰經脈氣流發出的地方。治療胸脅脹滿,疼痛引至胸中,疼痛不已,咳嗽逆氣嘔吐,胸滿不思飲食。針刺入三分,可以灸5壯。

5.神封:二穴在靈墟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治胸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神封:兩個穴位在靈墟穴下一寸六分,向上取穴,是足少陰經脈氣的起始點。可治療胸悶不能呼吸,咳嗽逆氣,乳癰,灑淅惡寒。可以艾灸五壯,針刺深度三分。

6.步郎: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陰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鼻塞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步郎穴:兩個穴位在神封穴下一寸六分,取穴時仰臥採穴,是足少陰經的經氣發源處。用於治療胸脅部位疼痛,鼻塞不通氣,呼吸短促,喘息,無法舉起胳膊。針刺入三分,可以灸五壯。

4. (四)膺腧部第三行

(左右凡一十二穴)

1.氣戶:二穴在巨骨下,腧府兩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喘逆上氣,胸背急不得息,不知食味。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氣戶穴:位於巨骨下方,腧府穴兩側各二寸的凹陷處,仰臥取穴,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地方。主治胸脅氣滿,氣喘逆行上衝,胸背急痛,呼吸困難,食慾不振。針刺入三分,可灸五壯。

2.庫房:二穴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多唾濁沫膿血。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庫房:這兩個穴位位於氣戶穴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頭取穴,它是足陽明經脈的氣血所發源的地方。可以治療胸脅疼痛、胸悶氣喘、咳嗽逆氣,以及吐出濁痰和膿血。可以用艾灸五壯,針刺深度三分。

3.屋翳:二穴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治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身體腫,皮膚痛不可近衣,淫濼,瘛瘲,不仁。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屋翳穴:兩個穴位在胃的中間,一寸六分陷中,仰著身子取穴,足陽明脈氣所發出。治療咳嗽逆氣,呼吸有許多濁沫膿血,身體腫脹,皮膚痛到無法穿衣,淫邪濕氣,精神恍惚,肢體麻木不仁。可以灸五壯,針刺三分。

4.膺窗:二穴在屋翳下一寸六分,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胸滿短氣,唇腫,乳癰,寒熱,臥不安。可灸五壯,針入四分。

白話文:

4.膺窗:這兩個穴位在屋翳穴下一寸六分,是足陽明脈氣發出的地方。可以治療胸悶氣短、嘴脣腫脹、乳房化膿、寒熱交替、睡不安穩等症狀。可以灸五壯,針刺四分。

5.乳中:二穴當乳,是足陽明脈氣所發。禁不可灸,灸不幸生蝕瘡,瘡中有清汁膿血可治;瘡中有瘜肉若蝕瘡者死。微刺三分。

白話文:

  1. 乳中穴:左右乳中各有一個乳中穴,在乳頭外開3寸,與乳頭水平。此穴屬於足陽明胃經的經氣所發。禁止灸此穴,如果不小心灸出疤瘡,瘡中有清亮的膿液或血液,可以治癒;如果瘡中有像瘜肉之類的東西,或像腐肉一樣的變色,則死亡。輕輕針刺三分。

6.乳根:二穴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胸下滿痛,臂腫,乳癰,悽慘寒熱,痛不可按抑。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乳根穴:這個穴位位於乳頭正下方 1 寸 6 分的凹陷中,仰身取穴,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部位。治療胸口以下疼痛、手臂腫脹、乳房膿瘍、神智恍惚忽冷忽熱、疼痛到無法按壓。可以用艾灸 5 壯,針刺深度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