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秘傳》~ 六、十二經孔穴圖及歌括 (3)
六、十二經孔穴圖及歌括 (3)
1. (六)手太陽小腸經穴圖及歌括
小腸經諸穴歌
小腸穴,十九中。路從少澤,步前谷後谿之隆,道循腕骨,觀陽谷養老之崇,得支正於小海,逐肩貞以相從,值臑俞兮遇天宗,乘兼風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啟天窗兮見天容,匪由顴髎,曷造聽宮。
小腸經穴分寸歌
小指端外為少澤,前谷外側節前覓,節後捏拳取後谿,腕骨腕前骨陷側,兌骨下陷陽谷討,腕上一寸名養老,支正腕後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貞胛下兩骨解,(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臑俞大骨下陷保,(大骨下,胛上廉,舉臂取之。)天宗秉風后骨中,秉風髎外舉有空,(天髎外,肩上小髃後,舉臂有空。
)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胛後一寸從,(即外肩俞,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窗扶突後陷詳。(頸大筋間,前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中。)天容耳下曲頰後,顴髎面頄銳端量,聽宮耳端大如菽。(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白話文:
【小腸經諸穴歌】
小腸經總共有十九個穴位。起點是少澤穴,接著向前到達前谷穴,然後再到後谿穴,這三穴都在手指上。沿著手腕骨邊緣,會經過陽谷穴和養老穴,再來找到支正穴在小海穴附近,接續跟隨的是肩貞穴,然後遇到臑俞穴和天宗穴,再通過風門穴和曲垣穴。再來是肩外俞穴和肩中俞穴,打開天窗穴,就能看到天容穴,如果不是經過顴髎穴,就無法到達聽宮穴。
【小腸經穴分寸歌】
小腸經的穴道位置如下:小指外側末端是少澤穴;小指掌指關節前方是前谷穴;小指掌指關節後方是後谿穴;腕部骨頭前側凹陷處是腕骨穴;手背尺側腕橫紋頭端,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凹陷處是陽谷穴;手腕上一寸的地方是養老穴;支正穴在手腕後方五寸的位置;小海穴在肘彎端五分的地方;肩貞穴在肩胛骨下兩骨交接的地方;臑俞穴在肩胛骨上方大骨下的凹陷處;天宗穴在秉風穴後的骨縫中;秉風穴在外側肩峯的下方,抬臂可找到;曲垣穴在肩胛骨內側曲處;外俞穴在肩胛骨後一寸的地方;肩中俞穴在肩胛骨上緣二寸,大杼穴旁邊;天窗穴在頸部大筋間,前曲頰下,扶突穴後,動脈應手的凹陷處;天容穴在耳朵下方,顴髎穴後;聽宮穴在耳朵前方,大小像一粒紅豆。
2. (七)足太陽膀胱經穴圖及歌括
膀胱經諸穴歌
足太陽,六十三。睛明攢竹,詣曲差五處之鄉,承光通天,見絡卻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杼抵,風門開兮肺俞當,厥陰心膈之俞,肝膽脾胃之臟,三焦腎兮大腸小腸,膀胱俞兮中膂白環,自從大杼至此,去脊中寸半之旁。又有上次中下四髎,在腰四空以相將。
會陽居尻尾之側,始了背中二行,仍上肩胛而下,附分二椎之旁,三椎魄戶,四椎膏肓,神堂噫嘻兮鬲關,魂門兮陽綱,意舍兮胃倉,肓門志室,秩邊胞肓,承扶浮郄與委陽,殷門委中而合陽,承筋承山到飛揚,附陽崑崙到僕參,申脈金門,探京骨之場,束骨通谷,抵至陰小指之旁。
膀胱經穴分寸歌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內眥角始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曲差發際上五分,五處發止一寸是,承光發上二寸半,通天絡郄玉枕穴,相去寸五調勻看,玉枕夾腦一寸三,入發二寸枕骨現。天柱項後髮際中,大筋外廉陷中獻。
自此夾脊開寸五,第一大杼二風門,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俞五椎之下論,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大腸十六之下推,小腸十八膀十九,中膂內俞二十椎,白環廿一椎下當,以上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空好,會陽陰尾尻骨旁。
背部二行諸穴了,又從脊上開三寸,第二椎下為附分,三椎魄戶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噫嘻膈關七,第九魂門陽綱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倉穴已分,十三肓門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須論,十九胞肓廿秩邊,背部三行諸穴勻。
又從臀下陰文取,承扶居於陷中主,浮郄扶下方六分,委陽扶下寸六數,殷門扶下六寸長,膕中外廉兩筋鄉,委中膝骨約紋里,此下三寸尋合陽,承筋腳跟上七寸,穴在腨腸之中央,承山腨下分肉間,外踝七寸上飛揚,輔陽外踝上三寸,崑崙後跟陷中央,僕參亦在踝骨下,申脈踝下五分張,金門申脈下一寸,京骨外側骨際量,束骨本節後陷中,通谷節前陷中強,至陰卻在小指側,太陽之穴始周詳。(計六十三穴,左右共一百二十六穴。
)
白話文:
【膀胱經諸穴歌】
足太陽膀胱經有六十叄穴。開始於眼睛內角的睛明穴,再到眉間凹陷中的攢竹穴,接着依序是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等穴,這些穴位都在頭部後方。天柱和大杼位於頸部後方,風門與肺俞則在背部兩側。接下來是心、肝、膈、膽、脾、胃、三焦、腎、大腸、小腸、膀胱等內臟的俞穴,以及中膂、白環等穴,這些穴位都在脊椎兩側。從大杼穴開始,這些穴位都離脊椎中間約一寸半。此外,還有上次、中次、下次、下下四個髎穴,位於腰部四空之處。
會陽穴在臀部尾骨旁邊,接着穴位沿背脊兩側下行,直到肩胛骨,然後再次轉向脊椎兩側,包括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秩邊、胞肓等穴。接着是臀部的承扶穴、浮郄穴、委陽穴、殷門穴、委中穴、合陽穴,小腿的承筋穴、承山穴、飛楊穴,腳踝的輔陽穴、崑崙穴、僕參穴,以及腳底的申脈穴、金門穴,最後是小指側的至陰穴。
【膀胱經穴分寸歌】
足太陽膀胱經,開始於眼睛內角的睛明穴,眉間凹陷中的攢竹穴,髮際上五分的曲差穴,髮際一寸的五處穴,髮際二寸半的承光穴,髮際三寸的通天穴,玉枕穴則在髮際一寸五的位置。玉枕穴夾着腦部,距離一寸叄分,深入髮際二寸,可以見到枕骨。
天柱穴位於項後髮際中,大筋外側凹陷中。自此,穴位沿着脊椎兩側,離脊椎中間約一寸五分排列,包括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等穴,這些穴位都在脊椎兩側。
另外,上次、中次、下次、下下次四個髎穴,分別位於腰部第一、二、三、四空處。會陽穴位於尾骨旁。承扶穴位於臀部凹陷中,浮郄穴在承扶穴下方六分處,委陽穴在浮郄穴下方一寸六分處,殷門穴在委陽穴下方六寸處,委中穴在膝蓋骨紋裏,合陽穴在委中穴下方三寸處,承筋穴在腳跟上七寸處,承山穴在承筋穴下方的腓腸肌中央,飛楊穴在承山穴下方的腓腸肌之間,輔陽穴在外踝上三寸處,崑崙穴在後跟凹陷中央,僕參穴在外踝下方,申脈穴在外踝下方五分處,金門穴在申脈穴下一寸處,京骨穴在外側骨際處,束骨穴在本節後陷中,通谷穴在節前陷中,至陰穴在小指側。
足太陽膀胱經共有六十三穴,左右兩邊加起來共有一百二十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