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九、十二經四肢各穴分經主治病症 (3)

回本書目錄

九、十二經四肢各穴分經主治病症 (3)

1. (六)手少陽三焦經

(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

1.關衝:二穴金也,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治喉痹,舌卷,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針入一分,可灸一壯,慎豬、魚、酒、麥、生冷之物。

白話文:

  1. 關衝穴:屬金,在手的小指次指之端,距離指甲角如韭葉。手少陽脈由此而出,為井穴。主治喉痹、舌卷、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疼痛不可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針刺入一分,可灸一壯,慎食豬肉、魚、酒、麥、生冷之物。

2.液門:二穴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流也,為滎。治驚悸妄言,咽外腫,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目眩,頭痛,暴得耳聾,目赤澀,齒齲痛。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液門:這兩個穴位是水的泉源,位於手小指與次指之間的凹陷處。手少陽經脈由此流注,屬於滎穴。主治:驚悸妄言,咽喉腫大,寒戰,手臂疼痛不能自由上下活動,瘧疾,寒熱往來,頭暈,頭痛,突然耳聾,眼睛紅澀,牙齒齲痛。針刺深度為二分,艾灸三壯。

3.中渚:二穴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針入一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中渚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位於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治療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針刺入穴深 一分,可灸壯三壯。

4.陽池:二穴,一名別陽,在手表腕上陷中。手少陽脈之所過也,為原。治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肩背痛不得舉。針入二分,留三呼,不可灸,慎生冷物等。

白話文:

  1. 陽池穴:共有兩個穴位,別名為別陽穴,位於手腕關節背側,掌側凹陷處。是手少陽三焦經脈氣血流經的穴位,為原穴。可以治療寒熱瘧疾,或因折傷手腕,抓握物件無力,肩背疼痛不能抬起。針刺陽池穴深度為二分,留針三呼,不可灸,注意不要接觸生冷之類的食物。

5.外關:二穴手少陽絡,在腕後二寸陷中。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盡痛,不能握物,耳聾無所聞。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七呼。

白話文:

  1. 外關穴:一對穴位,分屬於手少陽三焦經。位於手腕背面,靠近尺骨遠端,在腕橫紋上兩寸,凹陷處。主治肘和胳膊無法彎曲伸直,五個手指疼痛,無法握物,耳朵失聰,聽不見聲音。可用艾灸治療三次,針刺三寸,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

6.支溝:二穴火也,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中。手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腫,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不開,暴啞不能言。可灸二十七壯,針入二分,慎酒、麥、生冷豬魚物。

7.會宗:二穴在腕後三寸,空中一寸。治肌膚痛,耳聾,風癇。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支溝穴:這兩個穴位都是屬於火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處,兩骨之間的凹陷處。手少陽三焦經脈通過這裡,是經穴。主治熱病不出汗,肩、臂痠痛腫脹,脅肋和腋下疼痛,四肢不能舉起,霍亂,嘔吐,嘴巴緊閉張不開,突然間不能說話。可以用艾灸的方法灸27壯,針刺深度為二分,注意忌酒、麥子、生冷、豬肉和魚類。

8.三陽絡:二穴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治嗜臥,身體不欲動,耳卒聾,齒齲,暴啞不能言,可灸七壯,切記不可針。

9.四瀆: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治暴氣耳聾,齒齲痛。可灸三壯,針入六分,留七呼。

白話文:

  1. 三陽絡:兩個穴位都在手臂上的大交脈,支溝穴上方一寸處。治療嗜睡、身體不願意動、耳朵突然失聰、牙齒蛀蝕、突然啞了不能說話,可以用灸法,灸七壯,切記不可針刺。

10.天井:二穴土也,在肘外大骨後,肘後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甄權云: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治心胸痛。咳嗽上氣,唾膿,不嗜食,驚悸,瘛瘲,風痹,臂肘痛,捉物不得。可灸三壯,針入三分,慎如常法。

白話文:

  1. 天井穴:屬土,位於手肘外側大骨後方一寸,背向手掌彎曲手肘後,在兩條筋中間的凹陷處。屬手少陽經的交匯穴。甄權說:這個穴位位於彎曲手肘後一寸處,雙手交叉放在膝蓋上,然後在兩條筋骨的縫隙中尋找。用於治療心胸疼痛、咳嗽、氣往上逆、吐膿或痰、不愛吃東西、驚悸、癲癇、風濕痹痛、手臂及手肘疼痛、抓東西無力等症狀。可灸三壯,針刺深度三分,其餘操作手法與其他穴位類似。

11.清冷淵:二穴在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治臑縱肩臂不舉,不得帶衣。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12.消濼:二穴在肩下臂外腋,斜肘分下行。治寒熱,風痹,項痛,肩背急。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清冷淵:這兩個穴位位於肘部上方兩寸處,伸直手肘抬起手臂就可以找到。適用於治療上臂肌肉無力、肩臂抬不起來、無法穿衣服等症狀。可以進行艾灸三次,針刺深度為三分。

  2. 消濼:這兩個穴位位於肩膀下方,在外側腋窩靠近手肘方向向下延伸的位置。適用於治療發熱怕冷、風濕痛、頸部疼痛、肩背緊張等症狀。針刺深度為六分,可以進行艾灸三次。

2. (七)足厥陰肝經

(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1.大敦:二穴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足厥陰脈之所出也,為井。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脹腫滿,少腹痛,中熱,喜寐,屍蹶狀如死,婦人血崩不止,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六呼。

白話文:

  1. 大敦穴:五行屬木,位於足大拇指的末端,距離指甲如同韭葉的寬度,在三個腳趾甲的中央。是足厥陰肝經的起始穴,為井穴。主治疝氣發作、小便頻數、遺尿、陰莖疼痛、心痛、汗出、陰部疼痛並連及腹部、陰部一側腹部脹大、臍中疼痛、抑鬱不樂,左側疾病取右側穴位治療,右側疾病取左側穴位治療。又主治腹部脹滿、少腹疼痛、體內熱盛、嗜睡、僵直昏迷狀如死亡、婦女血崩不止。可以用艾灸進行治療,灸三壯,針刺入三分佈,留針六呼。

2.行間:二穴火也,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溺難,又曰濁,寒疝,少腹腫,咳逆,嘔血,腰痛不可俯仰,腹中脹,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口喎,四肢逆冷,嗌乾煩渴,瞑不欲視,目中淚出,太息,癲疾,短氣。可灸三壯,針入六分,留十呼。

白話文:

  1. 行間穴:兩個穴位都是火穴,位於足大拇指間動脈搏動的陷中處。屬於足厥陰肝經的滎穴。可以治療溺水、寒疝、少腹腫脹、咳嗽氣逆、嘔吐出血、腰痛不能俯仰、腹中脹滿、心絞痛、面色蒼白如死狀,整日不得安息、口歪、四肢逆冷、咽喉乾燥煩渴、閉目不願睜開、眼淚直流、長籲短嘆、癲癇、呼吸短促。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六分,留針十呼。

3.太衝:二穴土也,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陷中。今附凡診大沖脈,可訣男子病死生。足厥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腰引少腹痛,小便不利狀如淋,㿉疝,少腹腫,溏泄,遺溺,陰痛,面目蒼色,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發寒,嗌乾,肘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腫,馬刀瘍瘻,唇腫。針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太衝穴:這個穴位屬土,位於足大拇指本節後方二寸或一寸半,在凹陷處。現在附加凡診斷大沖脈,可以判斷男子的病死和生死。足厥陰脈流注於此處,為俞穴。治療腰部疼痛且延及下腹部,小便不利狀如淋病,腹股疝氣,小腹腫脹,溏泄,遺溺,陰部疼痛,面色蒼白,胸脅滿脹,足部寒冷,大便不通暢,嘔吐血,女子月經不止,小兒得暴疝,嘔吐,發冷,咽喉乾澀,肘部腫脹,內踝前方疼痛,精液黏稠且發酸,腋下腫脹,馬刀瘡癤,脣部腫脹。針刺三分深,留針十個呼吸,可以艾灸三壯。

4.中封:二穴金也,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陰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痎瘧,色蒼蒼,振寒,少腹腫,食怏怏,繞臍痛,足逆冷,不嗜食,身體不仁,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熱。針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中封穴:在足內踝前方一寸處,仰起足踝取之,足向前伸直才能取到它。屬於足厥陰肝經。用於治療瘭瘧,面色蒼白,發抖、畏寒,小腹腫脹,食慾不振,臍周圍疼痛,足部逆冷,不思飲食,身體麻木不仁,寒疝引起腰部疼痛,或全身微微發熱。針刺入四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5.蠡溝:二穴在足內踝上五寸,別走少陽、足厥陰絡。治卒疝,少腹腫時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腹中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狀,背拘急不可俯仰。針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白話文:

5.蠡溝:兩個穴位在足內踝上五寸,分別在少陽經和足厥陰絡上。治療忽然出現的疝氣、小腹腫脹時小腹劇烈疼痛、小便不利像是阻塞閉塞、經常打嗝、害怕恐慌、呼吸急促、腹中疼痛、悶悶不樂、咽喉阻塞像是卡著息肉、背部僵直緊繃而無法俯仰。針灸深度二分,留針三口氣的時間,可以灸三壯。

6.中都:二穴,一名中郄,在內踝上七寸䯒骨中,與少陰相值。治腸澼,㿉疝,少腹痛,婦人崩中,因產惡露不絕。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7.膝關:二穴在犢鼻下二寸陷中。治風痹,膝內痛引臏不可屈伸,喉咽中痛。針入四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中都穴:共有兩個穴位,一個是中郄穴,位於內踝上方七寸尺骨的中央,與少陰經相交。另一個是中都穴,位於尺骨的中央。這兩個穴位可以治療腸胃不適、腹痛、疝氣、腹痛、婦女崩漏、產後惡露不止等症狀。針灸時,將針刺入三分,可以灸五壯。

8.曲泉:二穴水也,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足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浸股內,少腹腫,陰挺出,丈夫㿉疝,陰股痛,小便難,腹脅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即身熱,目眩痛,汗不出,目䀮䀮,膝痛,筋攣不可屈伸,發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針入六分,灸三壯。

白話文:

  1. 曲泉穴:雨水為本,取穴位於膝內側的輔骨下,大筋上而小筋下陷中,屈曲膝蓋時取穴。在足厥陰肝經脈氣流進入之處,有匯聚之意,稱為「合」,主治女子血瘕,按壓該穴時有如熱湯浸泡大腿內側的感觸,小腹部腫滿,陰部挺出來,男人疝氣疼痛,陰部和大腿疼痛,小便困難,兩側腹脅支脹滿,小便閉塞不通,氣短,洩瀉,四肢不舉,實證是身體發熱,眼睛眩暈作痛,汗水不出,眼睛模糊不清,膝蓋疼痛,筋脈抽搐,無法屈曲伸展,發狂,鼻子出血,氣喘呼呼,小腹部疼痛延伸至喉嚨和咽喉。針刺深度六分,艾灸三壯。

又云:正膝屈內外兩筋間宛宛中,又在膝曲橫紋頭。治風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利膿血,陰腫,䯒痛。可灸三壯,針入六分,留十呼。

白話文:

也有人說,正膝內外兩條筋交接的地方,也就是膝蓋彎曲處橫紋的頂端,是針灸的穴位。可以治療風濕痹痛、遺精、全身劇痛、尿頻、膿血便瀉、陰囊腫痛、腰痛等疾病。灸艾三壯,針刺六分深,留針十個呼吸的時間。

9.陰包:二穴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足厥陰別走。治腰尻引中腹痛,遺溺不禁。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10.五里:二穴在氣衝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治腸中滿、熱閉不得溺。可灸五壯,針入六分。

白話文:

9.陰包:這兩個穴位位於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條肌腱之間,是足厥陰肝經的分支。可以治療腰部、臀部以及腹部疼痛,還有小便失禁的症狀。針刺深度為六分,可以進行三壯的艾灸。

10.五里:這兩個穴位位於氣衝穴下方三寸,在大腿內側能夠摸到動脈跳動的地方。可以治療腸胃脹滿、熱閉導致的小便不暢。可以進行五壯的艾灸,針刺深度為六分。

11.陰廉:二穴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中。治婦人絕產若未經生產者。可灸三壯,即有子。針入八分,留七呼。

白話文:

  1. 陰廉穴:這兩個穴位在羊矢穴的下方,距離氣衝穴二寸,位於動脈中。治療婦女不孕不育症,特別是那些未曾生育過的婦女。可以用艾灸壯灸三壯,就有可能懷孕。針刺深度八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