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九、十二經四肢各穴分經主治病症 (2)

回本書目錄

九、十二經四肢各穴分經主治病症 (2)

1. (三)手少陰心經

(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1.少衝:二穴木也,一名經始,在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胸中痛,口中熱,咽中酸,乍寒乍熱,手攣不伸,引肘腋痛。針一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少衝穴:屬木,又名經始,位於小指內側的末端,距離指甲角如韭葉的距離。是手少陰脈的起始穴,屬於井穴。主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胸中痛,口中熱,咽中酸,乍寒乍熱,手攣不伸,引肘腋痛。針刺深度為一分,可以艾灸三壯。

2.少府:二穴火也,在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煩滿少氣,悲恐畏人,掌中熱,肘腋攣急,胸中痛,手卷不伸。針入二分,可灸七壯。

白話文:

  1. 少府穴:兩個穴位都是火穴,位於小指第一個關節後面的凹陷處,直通勞宮穴。是手少陰經脈循行經過的地方,為滎穴。主治煩悶腹脹、氣短、悲傷恐懼怕人、手掌發熱、肘腋攣縮緊急、胸中疼痛、手卷曲不能伸直。針刺深度二分,可以灸七壯。

3.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兌沖,在掌後銳骨之端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針入三分,留七呼。

白話文:

  1. 神門穴:這兩個穴位都屬於土,另一個名稱叫做兌沖,位於手掌背側銳骨的盡頭凹陷處。是手少陰經脈的輸送之處,具有腧穴的功能。治療瘧疾引起的煩躁不安,嚴重煩躁不安並想喝冷飲,惡寒則想置身溫暖處,咽喉乾燥,不想吃東西,心臟疼痛,頻繁打嗝,恐懼慌張,氣短不足,手臂寒冷,氣息逆亂,身體發熱,狂亂悲傷啼哭,吐血,氣息上升,遺尿遺糞,男女老幼的癲癇疾病。可以用艾灸治療,每次灸七次壯,艾炷的大小像小麥粒,針刺深度三分,停留七次呼吸的時間。

4.陰郄:二穴在掌後動脈中,去腕五分。治失喑不能言,灑淅振寒,厥逆心痛,霍亂,胸中滿,衄血,驚恐。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白話文:

4.陰郄穴:左右各一穴,位於手腕後動脈中,距離腕關節約五分。治療喪失語言能力、寒戰、氣逆、心痛、霍亂、胸中滿悶、鼻出血、驚恐等症狀。針灸深度為三分,可灸七壯。

5.通里:二穴在腕後一寸。治熱病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目眩,頭痛,面赤而熱,心悸,肘臂臑痛,實則支腫,虛則不能言,苦嘔,喉痹,少氣,遺溺。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通裏穴:這兩個穴位位於腕後一寸的位置。治療發熱性疾病,突然感覺心中煩悶,頻繁地打哈欠伸懶腰,悲傷恐懼,頭暈目眩,頭痛,面部發紅發熱,心悸,手肘、手臂、大腿疼痛,實證則肢體腫脹,虛證則不能言語,嘔吐苦水,喉嚨腫痛,氣息微弱,小便失禁。針刺深度三分,可以灸三壯。

6.靈道:二穴金也,去掌後一寸五分或一寸。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治心痛悲恐,相引瘛瘲,肘攣,暴喑不能言。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靈道穴:這個穴位屬於金元素,它位於手掌後方一寸五分或一寸的位置。它屬於手少陰脈的經絡。治療心痛悲傷恐懼,互相牽引導致瘛瘲病,肘部攣縮,突然不能說話的疾病。可以用艾灸治療,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三分。

7.少海:二穴水也,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又云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手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寒熱,齒齲痛,目眩,發狂,嘔吐涎沫,項不得回顧,肘攣,腋脅下痛,四肢不得舉,針入三分,可灸三壯。甄權云:屈手向頭取之。治齒寒。腦風頭痛。不宜灸,針入五分。

8.青靈:二穴在肘上三寸,舉臂取之。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頭痛,振寒,目黃,脅痛。可灸七壯。

白話文:

7.少海穴:是水性穴位,別名曲節,位於手肘內側的皺褶,在肘關節內側突起的手臂內側,約五分的地方。是手少陰經脈的輸注穴,也是手少陰經的合穴。用於治療寒熱病、牙齒齲壞疼痛、頭暈目眩、發狂、嘔吐唾沫、脖子不能回頭看、手肘攣縮、腋下疼痛、四肢不能舉起。針灸深度為三分,可灸三壯。甄權說:彎曲手臂,朝向頭部取穴。用於治療牙齒寒冷、腦風頭痛。不宜灸,針灸深度為五分。

9.極泉:二穴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治心痛,乾嘔,四肢不收,咽乾煩渴,臂肘厥寒,目黃,脅下滿痛。可灸七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9.極泉穴:這兩個穴位在腋下筋骨間的動脈上,進入胸部。可以治療心痛、乾嘔、四肢不收、咽乾煩渴、臂肘厥寒、眼睛發黃、脅下脹滿疼痛。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療,灸七壯;或者用鍼灸的方法治療,針刺深度爲三分。

2. (四)手太陽小腸經

(左右及臂凡一十六穴)

1.少澤:二穴金也,一名小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手太陽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口乾,心煩,臂痛,瘛瘲,咳嗽,頸項急不可顧,目生膚翳覆瞳子。可灸一壯,針一分。

白話文:

  1. 少澤穴:金屬性的穴位,別名小吉,位於手小指末端,指甲下陷一分的部位。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起始穴,屬於井穴。可治療瘧疾、寒熱、多汗、喉痹、舌強、口乾、心煩、手臂痛、瘛瘲、咳嗽、頸項僵硬、眼睛生翳膜覆蓋瞳孔。可以灸一壯,針刺一分。

2.前谷:二穴水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之前陷中。手太陽脈之所流也,為滎。治熱病汗不出,痎瘧,癲疾,耳鳴,頷腫,喉痹,咳嗽,衄血,頸項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舉。可灸一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1. 前谷穴:這個穴位屬水行,在手小指外側,在第一個關節的前邊,有一個凹陷的地方。屬手太陽小腸經的流注點,是該經的滎穴。能治熱病不發汗、瘧疾、癲癇、耳鳴、腮腫、咽喉腫痛、咳嗽、鼻出血、頸項疼痛、鼻塞不通、眼中有翳膜、手臂不能抬舉。可用艾條灸壯,針刺入穴深一寸。

3.後谿:二穴木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手太陽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衄,耳聾,胸滿,頸項強不得回顧,癲疾,臂肘攣急。可灸一壯,針入一分。

白話文:

  1. 後谿穴:屬木的兩個穴位,位於手小指外側第一個關節後面的凹陷處。手太陽經脈所注,是經穴。主治瘧疾寒熱,眼睛發紅生翳膜,鼻子出血,耳朵聾,胸部滿悶,頸項僵硬不能回頭,癲癇,胳膊肘攣急。可以灸壯,針刺深度為一分。

4.腕骨: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手太陽脈之所過也,為原。治熱病汗不出,脅下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目冷淚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瘧,頭痛,煩悶,驚風瘛瘲,五指掣。可灸三壯,針入二分,留三呼。

白話文:

4.腕骨:這兩個穴位在手的外側,手腕前部的骨頭下凹處。是手太陽經的經脈所經過的地方,是原穴。治療熱病汗不出、脅下疼痛不休、頸部和下巴腫脹、寒熱交替、耳鳴、眼睛冷淚流翳障、狂躁易怒、半側肢體麻痺、手臂和手肘不能屈伸、瘧疾、頭痛、煩悶、驚風、抽搐、五指抽搐。可以用艾灸的方法灸三壯,針刺入二分,留針三呼。

5.陽谷:二穴火也,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中。手太陽脈之所行也,為經。治癲疾狂走,熱病汗不出,脅痛,頸頷腫,寒熱,耳聾耳鳴,齒齲痛,臂腕外側痛不舉,妄言左右顧,瘛瘲,目眩。可灸三壯,針入二分,留二呼。

白話文:

5.陽谷穴:這個穴位是火穴,位於手外側腕中,橈骨下方的凹陷中。是手太陽經脈的循行部位,為經穴。可以治療癲狂奔走、熱病無汗、脅痛、頸部及下巴腫脹、寒熱交替、耳聾耳鳴、牙齒齲壞疼痛、手臂和手腕外側疼痛抬不起來、胡言亂語左右亂看、抽搐、眩暈等症狀。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二分,留針兩次呼吸的時間。

6.養老:二穴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中,手太陽郄。治肩欲折,臂如拔,手臂疼不能自上下,目視不明。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養老穴:此穴位於手踝骨上的一個空隙中,在腕後一寸的凹陷處,是手太陽經的郄穴。此穴可治療肩部疼痛欲折,手臂像被拔出來一樣,手臂疼痛不能自由上下移動,視力模糊等症狀。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三分。

7.支正:二穴在腕後五寸,別走少陰。治寒熱,頷腫,肘攣,頭痛目眩,風虛,驚恐狂惕,生肬目。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7.支正:這兩個穴位在腕後五寸處,與少陰經相通。可以治療寒熱交替的症狀、腮腺腫脹、手肘彎曲疼痛、頭痛和頭暈、風虛、驚恐、狂躁不安、眼睛生瘡等疾病。可以用灸法治療,灸三壯,針刺深度三分。

8.小海:二穴土也,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甄權云:以屈手向頭取之。手大陽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寒熱,齒齦腫,風眩,頸項痛,瘍腫,振寒,肘腋腫,少腹痛,四肢不舉。可灸三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1. 小海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穴道,屬性為土,位於手肘內側大骨外緣,距離手肘端五分的凹陷處。甄權說:屈曲手肘,把手掌靠近頭部時取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經氣流入的穴道,是合穴。主治寒熱症狀、牙牀腫痛、頭暈、頸部和肩部疼痛、瘡腫、發冷怕冷、手肘和腋下腫脹、小腹疼痛、四肢無力。可以使用艾灸壯灸三壯,針灸時針刺深度為二分。

3. (五)手厥陰心主脈

(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1.中衝:二穴木也,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手厥陰心主脈之所出也,為井。治熱病煩悶,汗不出,掌中熱,身如火痛,煩滿,舌強。針入一分。

白話文:

  1. 中衝:這是兩個屬木的穴位,位於中指指尖,指甲末端有一個像韭葉一樣的陷坑。它是手厥陰心主脈的起始點,是井穴。主治熱病煩悶,汗不出,手掌發熱,身體像火燒一樣疼痛,煩躁不安,舌強。針刺深度為一分。

2.勞宮:二穴火也,在掌中央動脈中,以屈無名指取之。手厥陰脈之所流也,為滎。治中風,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熱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脅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食飲不下,大小人口中腥臭,胸脅支滿。黃疸目黃,可灸三壯。

白話文:

2.勞宮穴:勞宮穴有兩個穴位,屬於少陽肝經,在手掌中央的動脈中,以彎曲無名指來找到它。它是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穴。勞宮穴可以治療中風、善怒、悲傷、喜悅無休止、手麻痺、熱病三天不汗出、煩躁不安、胸脅疼痛無法轉身、大小便出血、鼻出血不止、氣逆嘔吐、煩渴、食飲不下、大小便入口中有腥味、胸脅支滿、黃疸和眼睛發黃。如果你有這些症狀,可以用灸的方式治療,每一穴位灸三壯。

3.大陵:二穴土也,在掌後兩筋間陷中。手厥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如飢,喜悲泣、驚恐,目赤,小便如血,嘔逆,狂言不樂,喉痹,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胸脅痛。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大陵穴:這兩個穴位都屬於土行,位於手掌背後,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手厥陰經的脈氣注於此,是經脈的輸注穴。用來治療熱病不出汗、手臂痙攣、腋下腫脹、愛傻笑不停、心就像饑餓一樣懸吊著、喜歡悲傷哭泣、驚恐、眼睛發 紅、小便像血一樣、嘔吐、胡言亂語不快樂、喉嚨腫痛、口乾、身體發熱、頭痛、氣短、胸脅疼痛。針刺深度五分,可以艾灸三壯。

4.內關:二穴在掌後去腕二寸,別走少陽。治目赤,支滿,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煩惕惕。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4.內關穴:這兩個穴位在手腕後方,距離手腕2寸,走少陽經。主治眼紅、口眼歪斜、中風、手肘攣縮,實證時會心臟劇痛,虛證時會心煩意亂。針灸深度為0.5寸,可以灸3壯。

5.間使:二穴金也,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手厥陰脈之所行也,為經。治心懸如飢,卒狂,胸中澹澹,惡風寒,嘔吐,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腋腫肘攣,卒心痛,多驚,喑不得語,咽中如鯁。可灸五壯,針入三分。岐伯云:可灸鬼邪。

6.郄門:二穴去腕五寸,手厥陰郄。治心痛,衄血,嘔噦,驚恐畏人,神氣不足。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白話文:

  1. 間使:該穴屬金,位於手掌後三寸,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手厥陰經脈經過這裡,是經脈的穴位。治療心懸如飢,突然發狂,胸悶,惡風寒,嘔吐,心悸,寒中,氣短,手掌發熱,腋下腫脹,肘部彎曲攣縮,突然心痛,多驚,失語,咽喉中好像有魚刺梗住,可用艾灸五壯,針刺深度三分。岐伯說:可用艾灸治療鬼邪。

7.曲澤:二穴水也,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手厥陰脈之所入也,為合。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血,風疹,臂肘手腕善動搖。可灸三壯,針入三分,留七呼。

白話文:

  1. 曲澤穴:曲澤穴就像水一樣,位於肘部內側的凹陷中,屈肘後就可以找到。手厥陰脈由此進入,是手厥陰脈的合穴。曲澤穴用於治療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吐、風疹、臂肘手腕自動搖動。可以艾灸3壯,針刺深度為3分,留針7次呼吸的時間。

8.天泉:二穴,一名天濕,在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治心病,胸脅支滿,咳逆,膺背胛間臂內廉痛。針入六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天泉穴:兩個穴位,一名為天濕,位於腋窩下方2寸處,舉起手臂取穴。治療心臟疾病,胸脅部位脹滿,咳嗽、嘔逆,胸背、肩胛骨內側和手臂內側疼痛。針刺深度6分,可灸3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