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二、醫經錄要 (16)

回本書目錄

二、醫經錄要 (16)

1. (十三)《難經》錄要

六十二難曰:藏井滎有五,府獨有六者,何謂也?然:府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所以府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共一氣,謂亦行於諸陽,非謂其氣皆出於三焦也。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蚑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靈·本輸》篇:臟之井皆屬木,腑之井皆屬金。此言臟腑之井皆屬木,越人或另有所本。《難經》有與《內經》互異之處,皆註明於每難之後,以俟考訂。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余皆仿此。

後半言陰陽配合之道,義頗精當。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藏,故言所入為合也。

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大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大白;腎之原,出於太谿;少陰之原,出於兌骨;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衝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谷;小腸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然:五臟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然:齊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靈·本輸》篇:心出於中衝,為井木云云,乃以手厥陰包絡之穴,為心所出入之處。因心為人身之主,精神所舍,其臟堅固,邪弗能客,故邪在心者,皆在包絡。故以大陵為心之原。然《甲乙經》以少衝為心之井云云,是以心經,仍以本經之穴為井滎俞經合,實兩經之所無。此以兌骨為少陰之原,或即甲乙之所本。

六十七難曰:五臟募皆在陰,而俞皆在陽者,何謂也?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也。

六十八難曰,五臟六腑,皆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白話文:

(十三)《難經》錄要

  1. 為何藏、井、滎穴各有五個,而府穴卻有六個呢?因為府穴屬陽,三焦通行於諸陽,故而另設一個俞穴,稱為原穴。府穴有六個的原因,也是因為與三焦共用一氣。所謂共用一氣,是指三焦也通行於諸陽,並不是說府穴之氣都來自三焦。

  2. 《十變》說,五臟六腑的經絡循行,都以井穴為起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井穴代表東方春天,萬物生長的開始。所有爬行、喘息、飛舞、蠕動的生物,所有將要誕生的東西,沒有不從春天開始的。因此,歲數從春天開始計算,日數從甲日開始計算,所以以井穴為起始。 《靈樞‧本輸》篇說:臟的井穴都屬木,腑的井穴都屬金。這句話說臟腑的井穴都屬木,越人可能另有根據。《難經》與《內經》有些不同之處,都註明在每一個難題之後,以便後人考證。

  3. 《十變》又說:陰井屬木,陽井屬金;陰滎屬火,陽滎屬水;陰俞屬土,陽俞屬木;陰經屬金,陽經屬火;陰合屬水,陽合屬土。陰陽各有不同,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剛柔相對的關係。陰井為乙木,陽井為庚金。陽井庚金,庚是乙的剛性;陰井乙木,乙是庚的柔性。乙屬木,所以說陰井屬木;庚屬金,所以說陽井屬金。其他的也以此類推。後半段講陰陽配合的道理,意義相當精妙。

  4. 經書上說,經絡的起始點是井穴,終點是合穴,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井穴代表東方春天,萬物生長的開始,所以說經絡的起始點是井穴;合穴代表北方冬天,陽氣收藏,所以說經絡的終點是合穴。

  5. 經書上說:肺的原穴在太淵;心的原穴在大陵;肝的原穴在太衝;脾的原穴在大白;腎的原穴在太谿;少陰的原穴在兌骨;膽的原穴在丘墟;胃的原穴在衝陽;三焦的原穴在陽池;膀胱的原穴在京骨;大腸的原穴在合谷;小腸的原穴在腕骨。十二經脈都以俞穴為原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五臟的俞穴,是三焦氣機運行的所在,也是氣機停留的地方。三焦運行所到的俞穴為原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腎臟以下,人體生命之氣的運動,是人體生命之本,是十二經脈的根本,所以稱為原穴。三焦是原氣的分佈和調節者,主管通行三種元氣,運行於五臟六腑。原穴是三焦的尊稱,所以三焦氣機停留的地方就稱為原穴。五臟六腑有病,都取其原穴治療。《靈樞‧本輸》篇說:心的井穴在中衝,屬木等等,是以手厥陰包絡經的穴位,作為心氣出入的地方。因為心是人體的主宰,是精神的住所,心臟堅固,邪氣不易入侵,所以邪氣侵犯心臟的,都在包絡經。因此,以大陵穴為心的原穴。《甲乙經》以少衝為心之井穴等等,是以心經的穴位,仍然以本經的井、滎、俞、經、合穴為主,事實上,這是兩經都不具備的。此處以兌骨為少陰的原穴,或許就是《甲乙經》的說法。

  6. 五臟的募穴都在陰位,而俞穴都在陽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陰經的病症會向陽經轉移,陽經的病症會向陰經轉移。所以把募穴放在陰位,俞穴放在陽位。

  7. 五臟六腑都有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它們各自主治什麼病呢?經書上說:經絡的起始點是井穴,流注的部位是滎穴,聚集的部位是俞穴,運行的路線是經穴,終止的部位是合穴。井穴主治心下痞滿,滎穴主治身熱,俞穴主治身體沉重和關節疼痛,經穴主治喘咳、寒熱,合穴主治逆氣而泄瀉。這就是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所主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