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七、奇經八脈孔穴圖說及歌括 (1)

回本書目錄

七、奇經八脈孔穴圖說及歌括 (1)

1. (一)奇經八脈總說

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為十五絡也。(《難經》作陰絡陽絡。)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

白話文:

人體中有經脈和絡脈。直行的叫做經,旁支的叫做絡。經脈總共有十二條,包括手上的三條陰經、三條陽經和腳上的三條陰經、三條陽經。絡脈總共有十五條,每一條經脈都有一條別絡,脾臟還有一條大絡,加上任脈和督脈,就是十五條絡脈。(《難經》中認為有陰絡和陽絡。)全身總共有二十七條氣脈,它們相互隨順上下運行,就像泉水的流動和日月的運行一樣,永不停息。因此,陰脈運行於五臟,陽脈運行於六腑,陰陽相互貫通,就像環形沒有起始和終點,不知道它的規律,循環往復。這些氣脈的溢出之氣,進入奇經,相互灌溉,在體內溫暖臟腑,在外濡潤皮膚腠理。

奇經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滂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者也。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

白話文:

奇經總共有八脈,不受限於十二正經,也不像正經般有表裡配合,因此被稱為奇經。十二正經猶如溝渠,而奇經猶如湖泊池澤,當正經的脈氣過於充盛就會溢流至奇經。因此,秦越人將此比喻成天降大雨,導致溝渠溢滿,積水到處亂流,流入湖泊池澤之中。這是《靈樞》、《素問》中還未發表的祕密。八脈散見於各本醫書,但大多簡略不全。醫生若不知此,便無法探究病機;懂得此理,方能安置爐鼎。

茲參考諸說,以備學仙學醫者,筌蹄之用云。

2. (二)奇經八脈總歌

正經經外是奇經,八脈分司各有名。任脈在前督屬後,衝起會陰腎同行,陽蹺跟外膀胱別,陰起跟前隨少陰,陽維維絡諸陽脈,陰維維絡在諸陰,帶脈圍腰如束帶,不由常度號奇經。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則不拘於常,故謂之奇也。奇經有八。曰任、督、沖、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是也。

白話文:

除了正經之外,還有奇經,八條脈絡各有不同的名稱和作用。任脈在前,督脈在後;衝脈起源於會陰,與腎臟的脈絡相連;陽蹺脈跟隨著膀胱經的外側;陰蹺脈跟隨著少陰經的前方;陽維脈聯絡著所有的陽脈;陰維脈聯絡著所有的陰脈;帶脈圍繞著腰部,像一條束帶,不拘泥於常規,因此被稱為奇經。

脈絡有奇脈和常脈之分。十二條經脈是常脈,奇經則不拘於常規,因此稱為奇經。奇經共有八條,分別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和陰維脈。

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也。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蹺捷也。

白話文:

任脈從會陰開始,沿著腹部在身體的前面運行,是陰脈的承接,所以稱它為陰脈之海。督脈從會陰開始,沿著背部在身體的後面運行,是陽脈的總督,所以稱它為陽脈之海。衝脈從會陰開始,在肚臍兩側運行,直沖向上,是諸脈的衝要,所以稱它為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著圍繞在腰部,形狀像束帶,用來約束諸脈。陽蹺從腳後跟的中間開始,沿著外腳踝向上運行到身體的左右兩側。陰蹺從腳後跟的中間開始,沿著內腳踝向上運行到身體的左右兩側。這些經脈的作用是使關節的動作靈活迅速。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是故任沖主身前之陰,督主身後之陽,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裡,以乾坤言也。

白話文:

陽維經脈起始於諸陽經脈交會的地方,從外踝往上行,在衛氣層中運行。陰維經脈起始於諸陰經脈交會的地方,從內踝往上行,在營血層中運行。因此,陽維經和陰維經就像人體的一根綱維,貫穿全身。

任脈和沖脈主導身體前方的陰經,督脈主導身體後方的陽經,這是以南北來劃分。帶脈橫著束縛諸脈,這是以六合來劃分。陽蹺脈主導身體左右兩側的陽經,陰蹺脈主導身體左右兩側的陰經,這是以東西來劃分。陽維經主導身體的表面,陰維經主導身體的內部,這是以乾坤來劃分。

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龍虎升降,玄牝幽微之竅妙得矣。

3. (四)任脈穴歌

(經脈之循於身以前、身以後者憑任、督二脈,以分上下左右)

任脈二十四,穴行腹興胸。會陰始兮曲骨從,中極關元石門通,氣海陰交會,神闕水分逢,下脘建里兮,中脘上脘,巨闕鳩尾兮,中庭膻中,玉堂上紫宮華蓋,璇璣上天突之宮,飲彼廉泉,承漿味融。

白話文:

任脈有24個穴位,穴位所在的部位從腹部延伸到胸部。會陰穴是任脈的起始穴位,曲骨穴緊隨其後,中極穴、關元穴、石門穴相互貫通,氣海穴和陰交穴交會,神闕穴與水分穴相逢,下脘穴、建裏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上紫宮穴、華蓋穴、璇璣穴、上天突穴,飲用廉泉之水,承漿穴味覺融洽。

任脈穴分寸歌

任脈會陰兩陰間,曲骨毛際陷中安,中極臍下四寸取,關元臍下三寸連,臍下二寸石門穴,臍下寸半氣海全,臍下一寸陰交穴,臍之中央號神闕。臍上一寸為水分,臍上二寸下脘列,臍上三寸名建里,中脘臍上四寸許,臍上五寸上脘在,巨闕臍上六寸五。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寸六取,膻中卻在兩乳間。

白話文:

任脈沿着陰部和兩腿內側的中間部位向下運行,在曲骨和內踝尖之間的小凹陷處取穴,稱爲「曲骨」穴。在臍下四寸的位置取穴,稱爲「中極」穴。在臍下三寸的位置取穴,稱爲「關元」穴。在臍下二寸的位置取穴,稱爲「石門」穴。在臍下一寸半的位置取穴,稱爲「氣海」穴。在臍下一寸的位置取穴,稱爲「陰交」穴。在臍部的正中間取穴,稱爲「神闕」穴。在臍部上方的第一個寸口取穴,稱爲「水分」穴。在臍部上方第二個寸口取穴,稱爲「下脘」穴。在臍部上方第三個寸口取穴,稱爲「建裏」穴。在臍部上方第四個寸口取穴,稱爲「中脘」穴。在臍部上方第五個寸口取穴,稱爲「上脘」穴。在臍部上方第六寸五分的位置取穴,稱爲「巨闕」穴。在鳩尾穴下五分的位置取穴,稱爲「鳩尾」穴。在膻中穴下六寸的位置取穴,稱爲「中庭」穴。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

膻上寸六玉堂主,膻上紫宮三寸二,膻上華蓋四八舉,(四寸八分。)膻上璇璣五寸八,璣上一寸天突起,天突喉下約四寸。廉泉頜下骨尖已,承漿頤前唇稜下,任脈中央行腹裡。(行腹中央共二十四穴。)

白話文:

膻中穴上六寸是玉堂穴,膻中穴上紫宮穴三寸二分,膻中穴上華蓋穴四寸八分,膻中穴上璇璣穴五寸八分,璇璣穴上一寸是天突穴,天突穴在喉嚨下方約四寸。廉泉穴在下巴尖端,承漿穴在嘴脣下方,頤部正中,任脈中央行於腹中線。(任脈從胸口中央至腹部正中的二十四個穴位。)

4. (六)督脈穴歌

督脈在背之中行,二十七穴始長強,舞腰俞兮歌陽關,入命門兮懸樞當,脊中筋縮造至陽,靈臺神道身柱詳,陶道大椎至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分,後頂百會兮前頂,囟會上星兮神庭,素髎至水溝於鼻下,兌端交斷交於內唇。

白話文:

督脈在脊椎中垂直行走,共有二十七個穴位。從長強穴開始,經過腰俞穴、陽關穴,到命門穴、懸樞穴,位於脊椎中間的筋縮穴、靈臺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到啞門穴。風府穴、腦戶穴、強間穴分別位於頭部,後面是百會穴、前面是前頂穴,囟會穴、上星穴、神庭穴,從素髎穴到鼻下的水溝穴,兌端穴、交斷穴位於內脣處。

督脈穴分寸歌

督脈齦交唇內鄉,兌端正在唇端央,水溝鼻下溝中索,素髎宜向鼻端詳。頭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後髮際量,分為一尺有二寸,發上五分神庭當,發上一寸上星位,發上二寸囟會良,前頂發上三寸半,百會發上五寸央,(在頂中央旋毛中,兩耳尖上,可容爪甲。性理北溪陳氏曰:略近些北,猶天之極星居北。

白話文:

督脈從上顎內側交會到嘴脣裡面,上嘴脣中間的缺口正對著督脈的端點,水溝穴在鼻翼下方的溝中尋找,素髎穴應該朝向鼻尖仔細尋找。頭的形狀,前額高後腦勺低,先以前後髮際線為標準,將頭分為一尺二寸長,在頭頂髮際線以上五分之一處是神庭穴,在頭頂髮際線以上一寸處是上星穴,在頭頂髮際線以上二寸處是囟會穴,在頭頂髮際線以上三寸半處是百會穴,(在頭頂中央的旋毛中,兩耳尖上,可以容納一個爪甲。性理北溪陳氏說:略微靠近北邊,就如同北極星位於北邊一樣。

夫言一尺有二,而其數止一尺一寸者,何也?蓋前後髮際無穴,而必以前後髮際量起,則有一寸在也。)會後寸半即後頂,會後三寸強間明,會後腦戶四寸半。後發入寸風府行,項後髮際入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止,即百會後五寸半也。發上五分啞門在,後髮際上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之,入系舌本。

白話文:

如果說人的身高有一尺二寸,但實際上只有十一寸,這是因為額頭前面和腦後都沒有穴位,然而測量身高必須從額頭前面和腦後開始,所以有一寸的冗餘。(頭頂)與後腦以一寸半的距離展開,而從(頭頂)與後腦相交的穴位到後腦的頂部大約三寸多一點,從(頭頂)與後腦相交的穴位到後腦的凹陷處大約四寸半。在後腦的髮際線內有一處叫「風府」的穴位,約在頭頸部後髮際上入一寸處,摸起來有一條大筋,用手指輕輕按摩的話,肌肉會立即豎起來;停止按摩後,肌肉會立刻放鬆,這裡就是「百會」穴,位在前額髮際與腦後正中線的交點,距離前額邊緣約五寸五分。從前額髮際向上五分處,也就是頭頂中間摸起來柔軟的地方,往上取穴找到舌根。

)神庭至此十穴真。自此項骨下脊骶,分為二十有四椎。大椎上有項骨在,約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長強亦不算,中間廿一可排椎。大椎大骨為第一,二椎節後陶道知,第三椎間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須疑,第六靈臺至陽七,第九身內筋縮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懸樞之穴奇,十四命門腎俞並,十六陽關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長短隨。(共二十七穴。

神庭到這裡就是十個穴位。從此頸骨以下到尾骨,分為二十四個椎骨。大椎上有頸骨存在,約有三個椎骨不算在內,尾骨有長強也不算,中間二十一個可以排列的椎骨。大椎是第一個大骨,第二個椎骨節後是陶道,第三個椎骨之間是身柱,第五個是神道,不必懷疑,第六個是靈臺,到了陽七,第九個是身內筋縮思,第十一個是脊中穴,第十一個是脊中穴,第十二個是懸樞穴,第十一個是脊中穴,第十二個是懸樞穴,第十四個是命門腎俞,第十六個是陽關,第二十一個椎骨就是腰俞,脊尾骨端長短隨意。(總共有二十七個穴位)

5. (八)衝脈穴歌

衝脈俠臍起橫骨,太氣四注肓俞同,商石陰通幽門穴,至胸散布仍流行。

衝脈穴分寸見足少陰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