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二、醫經錄要 (10)

回本書目錄

二、醫經錄要 (10)

1. (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黃帝曰:願聞五臟六腑所出之處。岐伯曰: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氣至而去之。

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腋與膺;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反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害中而去,則致氣。精泄則病益甚而恇,致氣則生為癰瘍。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大陵二。

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衝,太衝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太白二。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太谿,太谿二。膏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脹取三陽,飧泄取三陰。

今夫五臟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汙也,猶結也,猶閉也。刺雖久,猶可拔也;汙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汙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無殆,氣下乃止,不下復始也。疾高而內者,取之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也。

白話文:

(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針灸時,如果針刺後氣血沒有到達病灶,不用管針刺的次數;如果針刺後氣血到達病灶,就應該拔針,不要再繼續針刺。不同的針灸穴位適合不同的針具,針具形狀也不同,各有其作用。針灸的要領是:氣血到達病灶且有療效,療效明顯,如同風吹散雲朵,如同看到晴朗的天空一樣清晰,這就是針灸的最高境界。

黃帝問道:我想知道五臟六腑的經脈起始位置。岐伯回答:五臟各有五個經脈起始穴位,總共二十五個穴位;六腑各有六個經脈起始穴位,總共三十六個穴位。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十五條絡脈,共二十七條氣脈的運行路線。這些氣脈的起始點稱為井穴,循行路線中的穴位依次為滎穴、輸穴、經穴、合穴。二十七條氣脈的運行,都經過這五種穴位。人體三百六十五個關節的交會點,了解其關鍵所在,就能一言以蔽之;如果不了解其關鍵,就會無休止地流散講解。

所謂的「節」,是指神氣遊走出入的地方,不是指皮膚、肌肉、筋骨。觀察病人的面色、眼神,就能知道氣血的散布和恢復情況;觀察病人的身形、動作,就能知道疾病的邪正虛實。右手推拿,左手扶持,氣血到達後便拔針。

凡是用針灸治療,必須先診斷脈象,觀察病氣的輕重緩急,才能進行治療。如果五臟的氣血已經衰竭,而針灸卻加強其表面的氣血,這就是所謂的「重竭」,「重竭」必定死亡,死相安詳;治療這種情況,要反其道而行之,針刺腋窩和胸部。如果五臟的氣血已經衰竭於體表,而針灸卻加強其內部的氣血,這就是所謂的「逆厥」,「逆厥」必定死亡,死相不安;治療這種情況,要針刺四肢末端。針刺傷到內臟且不拔針,就會導致精氣洩漏;針刺傷到內臟並及時拔針,就會導致氣血淤滯。精氣洩漏,病情會加重並伴有畏懼;氣血淤滯則會產生癰瘍。

五臟有對應的六腑,六腑有對應的十二原穴,十二原穴出自四關穴,四關穴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病,應該針刺其對應的十二原穴。十二原穴,是五臟接受三百六十五節氣的精華之所。五臟有疾病,就會反映在十二原穴上,明確了解十二原穴的所在位置及其反應,就能了解五臟的病症。少陰經(肺)的原穴是太淵穴(兩個);太陽經(心)的原穴是大陵穴(兩個);少陽經(肝)的原穴是太衝穴(兩個);至陰經(脾)的原穴是太白穴(兩個);太陰經(腎)的原穴是太谿穴(兩個);膏穴的原穴是鳩尾穴(一個);肓穴的原穴是脖胦穴(一個)。這十二個原穴,主治五臟六腑的疾病。腹部脹滿取三陽經穴,腸胃功能紊亂取三陰經穴。

五臟的疾病,可以比作刺、汙、結、閉。刺雖然久留,還是可以拔出的;汙垢雖然久積,還是可以清洗的;結塊雖然久存,還是可以解開的;阻塞雖然久閉,還是可以疏通的。有人說久病難治,這是不對的。善於針灸的人,治療疾病就像拔刺、清洗汙垢、解開結塊、疏通阻塞一樣。疾病雖然久病,還是可以治癒的。說疾病不可治療的,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

針刺熱證,如同用手探入熱水中;針刺寒清證,如同人不願行走一樣。陰經有陽性疾病,針刺下陵穴和三里穴,直刺而下,氣血下行就停止,不下行就繼續針刺。疾病位於體表深層者,針刺陰陵泉穴;疾病位於體表淺層者,針刺陽陵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