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二、醫經錄要 (8)

回本書目錄

二、醫經錄要 (8)

1. (二)《靈樞·本輸》篇

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

春取絡脈諸滎大筋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腧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余如春法。冬取諸井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白話文:

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是傳輸食物糟粕的器官。心與小腸相表裡,小腸是吸收營養的器官。肝與膽相表裡,膽是貯藏精氣的器官。脾與胃相表裡,胃是容納食物的器官。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器官。少陽經屬腎,而腎又向上連接著肺,所以將這兩個臟器聯繫起來。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體內的水液由此排出,並與膀胱相通,它是單獨存在的腑臟。這些都是六腑與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

春天治療時,針刺絡脈、滎穴等穴位,針刺的深度,要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病情嚴重則針刺深一些,病情較輕則針刺淺一些。夏天治療時,針刺腧穴、孫穴、絡穴等穴位,針刺部位在肌肉皮膚的表層。秋天治療時,針刺合穴,其他方法與春天相同。冬天治療時,針刺井穴和腧穴的分支,針刺要深一些,並留針時間久一些。這是四季的順序,也是氣血運行和疾病發生以及臟腑功能的規律。治療轉筋(抽筋)時,患者站立著進行針刺治療,就能很快痊癒。治療痿厥(肢體麻痺、厥冷)時,讓患者伸展肢體再進行針刺,就能很快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