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秘傳》~ 二、醫經錄要 (7)
二、醫經錄要 (7)
1. (二)《靈樞·本輸》篇
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指內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內庭,內庭,次指外間也,為滎;注於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內間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為腧;過於衝陽,衝陽,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為原。
搖足而得之;行於解谿,解谿,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為經,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為合;復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液門,液門,小指次指之間也,為滎;注於中渚,中渚,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腧,過於陽池,陽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為原;行於支溝,支溝,上腕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腧,在於足大指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名曰委陽,是太陽絡也。
手少陽經也,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
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手太陽,出於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為滎;注於後溪,後谿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腧;過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行於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本節之前二間,為滎;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為腧;過於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間,為原,行於陽谿,陽谿在兩筋間陷者中也,為經,入手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是五臟六腑之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六三十六腧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腋內動脈,手太陰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刺上關者,呿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呿。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腧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頰一寸。手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髮際。陰尺動脈在五里,五腧之禁也。
白話文:
(二)《靈樞·本輸》篇
胃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第二趾尖(厲兌穴,井穴),沿內庭穴(滎穴,第二趾外側),陷谷穴(腧穴,中指內側向上二寸的凹陷處),衝陽穴(原穴,足背上五寸的凹陷處)循行。搖動腳趾可以觸摸到這些穴位。 經脈繼續經過解谿穴(經穴,衝陽穴上一寸半的凹陷處),下陵穴(合穴,膝蓋下三寸,腓骨外側三寸處),巨虛穴(上廉穴在膝蓋下六寸,下廉穴在膝蓋下九寸)。大腸經屬於巨虛穴上部,小腸經屬於巨虛穴下部,這都是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大腸和小腸都屬於胃經,所以是足陽明胃經。
三焦經上接手少陽經,起於小指次指尖(關衝穴,井穴),沿液門穴(滎穴,小指與無名指之間),中渚穴(腧穴,腕關節後方的凹陷處),陽池穴(原穴,腕背橫紋上的凹陷處)循行。經脈繼續經過支溝穴(經穴,腕上三寸,尺骨橈骨之間的凹陷處),天井穴(合穴,肘外側肱骨上方的凹陷處)。屈肘可以觸摸到天井穴。三焦經的下部腧穴位於足大趾之前,少陽經之後,從膕窩外側(委陽穴)出來,它是太陽經的絡脈。
手少陽三焦經是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陰脾經所聯繫的,也是太陽經的分支,從足踝上五寸處分出,進入貫穿腸道,從委陽穴出來,與太陽經正脈相合,再入絡膀胱,環繞下焦。三焦經實則會出現閉尿,虛則會出現尿失禁。尿失禁需補益,閉尿需瀉法治療。
手太陽小腸經上接手太陽經,起於小指尖(少澤穴,井穴),沿前谷穴(滎穴,手外側腕關節前方的凹陷處),後溪穴(腧穴,手外側腕關節後方的凹陷處),腕骨穴(原穴,手外側腕骨前方),陽谷穴(經穴,腕後尺骨莖突下方的凹陷處)循行。經脈繼續經過小海穴(合穴,肘內側尺骨鷹嘴外側半寸的凹陷處)。伸直手臂可以觸摸到小海穴,這是手太陽經。
大腸經上接手陽明經,起於大拇指外側第二指尖(商陽穴,井穴),沿本節(指節)前二間穴(滎穴),本節後三間穴(腧穴),合谷穴(原穴,拇指與食指之間),陽谿穴(經穴,腕背橈骨莖突上方凹陷處)循行。經脈繼續經過曲池穴(合穴,肘外側肱骨外上髁的凹陷處)。屈臂可以觸摸到曲池穴,這是手陽明經,也是五臟六腑的腧穴。有五個五個為一組,共二十五個腧穴,六個六個為一組,共三十六個腧穴。六腑都出自足部三陽經,上接手部經脈。
鎖骨上窩中央是任脈,稱為天突穴(一)。任脈旁的動脈是足陽明經,稱為人迎穴(二)。 其後是手陽明經,稱為扶突穴(三)。 其後是手太陽經,稱為天窗穴(四)。 其後是足少陽經,稱為天容穴(五)。 其後是手少陽經,稱為天牖穴(六)。 其後是足太陽經,稱為天柱穴(七)。 頸部中央的經脈是督脈,稱為風府穴。腋窩內的動脈是手太陰經,稱為天府穴。腋下三寸是手厥陰心包經,稱為天池穴。
刺上關穴則張口困難,刺下關穴則閉口困難。刺犢鼻穴則屈膝困難,刺兩關穴則伸腿困難。
足陽明經在喉嚨旁,其腧穴在胸部中央。手陽明經在其外側,距離嘴角約一寸。手太陽經在嘴角。足少陽經在耳下嘴角後方。手少陽經從耳後出來,經過完骨(乳突)。足太陽經在項部大筋內髮際處。陰郄穴在肘後五寸,是五腧穴的禁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