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人不詳

《明目至寶》~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治暴赤眼方

用肥生薑黃柏各一塊,將姜開孔入黃柏在內,再用薑片掩定,將黃泥封,用火煨熟,取自然汁點。

白話文:

使用肥大的生薑和黃柏各一塊,將生薑切開一個洞,把黃柏放入其中,再用薑片覆蓋封住,用黃泥密封,放在火上煨熟,取其自然流出的汁液。

又方

雞子一個去黃,用清將黃連末五分入內,攪勻封固放臭泥內一宿,次日濾清點眼有神效。

白話文:

取一個雞蛋,去除蛋黃。將黃連末五分加入蛋白中攪拌均勻。將雞蛋封口,用臭泥埋藏一晚。第二天取出雞蛋,將蛋液過濾乾淨。點眼後,可有效明目。

2. 百解散

治遠年近日血風赤眼、昏暗,皆是臟積熱毒。

白話文:

當歸尾: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赤芍藥: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木賊: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白蒺藜:平肝熄風,清熱明目。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尿。

菊花: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黃柏:清熱燥濕,固澀止瀉。

大黃:瀉火通便,清熱解毒。

北細辛:溫中散寒,祛風止痛。

天花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

羌活: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蟬蛻:清熱熄風,化痰止咳。

白芷:祛風散寒,止痛消腫。

生地黃:滋陰涼血,養肝退熱。

青葙子:清肝明目,散風熱。

香附子:理氣活血,疏肝解鬱。

上各等分㕮咀,水煎服。

3. 明目益腎丸

枸杞子(一兩),當歸(一兩,酒浸),巴戟(五錢、甘草水煮,去心),五味子(五錢),知母(十錢,酒炒),山藥(五錢),黃柏茯神(一兩),人參(五錢),甘草(五錢),生地黃(一兩,酒浸),天門冬,菟絲子(一兩,酒浸,蒸熟、搗爛、焙乾,為末)

白話文:

  • 枸杞子:1 兩

  • 當歸:1 兩,浸泡在酒中

  • 巴戟:5 錢,用甘草水煮熟後,去除中心

  • 五味子:5 錢

  • 知母:10 錢,炒過酒

  • 山藥:5 錢

  • 黃柏:適量

  • 茯神:1 兩

  • 人參:5 錢

  • 甘草:5 錢

  • 生地黃:1 兩,浸泡在酒中

  • 天門冬:適量

  • 菟絲子:1 兩,浸泡在酒中,蒸熟後搗爛並焙乾,磨成粉末

上為末,蜜丸,每服五十丸,鹽湯送下。

4. 滋陰地黃丸

熟地黃(一兩),生地黃(五錢),柴胡(八錢),天門冬甘草(炙),枳殼(麩炒),地骨皮黃連五味子(各五錢),人參(二錢),當歸身(酒浸,焙乾),黃芩(各五錢)

白話文:

熟地黃(60克),生地黃(30克),柴胡(48克),天門冬,甘草(炒製),枳殼(麩炒),地骨皮,黃連、五味子(各30克),人參(12克),當歸身(浸酒,烘乾),黃芩(各30克)

上為末,每服百丸,茶清米湯俱可下。

5. 六味地黃丸

治腎虛眼不耐神,神光不足。

蔓荊子川芎山藥山茱萸(去核,各二兩二錢),牡丹皮熟地黃(三兩),澤瀉,白茯苓(各八錢)

白話文:

蔓荊子、川芎、山藥、山茱萸(去核,各90克),牡丹皮、熟地黃(120克),澤瀉、白茯苓(各30克)

上為末,蜜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湯下。

6. 撥雲丸

治翳障遮睛疼痛。

天花粉甘草(炙),蔓荊子枳實(麩炒),川芎薄荷菊花白蒺藜木賊(去節,童便浸一宿,各五錢),密蒙花荊芥穗,地骨皮羌活(各一兩),蛇蛻(油浸,炙乾),蟬蛻(去頭足),黃連(各三錢),當歸(一兩五錢),川椒(七錢五分,炒,去殼)。生地黃(一兩五錢)

白話文:

天花粉,甘草(經過炙烤),蔓荊子,枳實(經過麩皮炒過),川芎,薄荷,菊花,白蒺藜,木賊(去除節,用童便浸泡一晚,各五錢),密蒙花,荊芥穗,地骨皮,羌活(各一兩),蛇蛻(用油浸泡,烤乾),蟬蛻(去除頭足),黃連(各三錢),當歸(一兩五錢),川椒(七錢五分,炒過,去除果殼)。生地黃(一兩五錢)

上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食後臨臥之時服三次,米湯下。

7. 點眼神膏

百草心(即羊膽),百花心(即蜂蜜),生人血(婦人初生男孩乳)

白話文:

  • 百草心:羊膽。

  • 百花心:蜂蜜。

  • 生人血:婦人初生男孩乳。

上味攪和一處,瓷罐盛貯,埋在土內,春三日,夏一日,秋七日,冬十日取出點眼,無問火眼風眼,疼痛,隱澀難開,羞明怕日。

白話文:

將所有的中藥材混和均勻,然後儲存在瓷罐中,使其密閉。將瓷罐埋在土裡,春季埋三日,夏季埋一日,秋季埋七日,冬季埋十日。然後取出藥物,用來點眼。無論是火眼、風眼,還是疼痛、隱澀、難以睜開,或者是羞明怕日,都可以用此藥物治療。

8. 針赤眼

臨泣二穴瀉,並在眼角髮際進五分是穴。合谷二穴補、太陽二穴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