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人不詳

《明目至寶》~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治眼赤障

歸尾,川芎,白芷,黃連,生熟地黃(各一兩),菊花,澤瀉,白蒺藜,赤芍藥,蟬蛻(各五錢),大黃(一兩),甘草(三錢)

上㕮咀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歸尾、川芎、白芷:各一兩。

黃連、生熟地黃:各一兩。

菊花、澤瀉、白蒺藜、赤芍藥、蟬蛻:各五錢。

大黃:一兩。

甘草:三錢。

2. 治眼白障

黃連,黃芩,梔子,決明子,蔓荊子,大黃,蒺藜(各一兩),當歸,甘草(各五錢)

上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黃連、黃芩、梔子、決明子、蔓荊子、大黃、蒺藜(各 30 克),當歸、甘草(各 15 克)

3. 灸眼法

治眼痛不能視物。上星穴,其穴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陷中,灸七壯。仍先灸譩譆穴,其穴在肩膊內兼第六椎骨下兩旁三寸;其穴,抱肩取之,灸二七壯。次灸風池穴,其穴在顳顬髮際陷中,與中府正相併耶,是側邊相去各二寸。

白話文:

治療眼痛,以至於無法視物。治療方法是艾灸上星穴,這個穴位在鼻直上進入髮際一寸的凹陷處,灸七壯。仍然先灸譩譆穴,這個穴位在肩胛骨內側,第六椎骨下兩側三寸處;這個穴位,抱住肩膀尋找,灸二七壯。然後艾灸風池穴,這個穴位在太陽穴和後腦勺髮際的凹陷處,與中府穴正相對應,左右各相距二寸。

治青盲無所見遠,目中淫膚白膜覆瞳人。灸巨窌穴。其穴在鼻孔下夾水溝傍是也。

治目暗,灸大椎下數至第十節,當脊中灸二百壯,甚驗也。

白話文:

治療青盲看不見遠處,眼睛中有白色薄膜覆蓋瞳孔的情況。可以艾灸巨窌穴,這個穴位位於鼻孔下方、水溝兩側。

治療視力模糊,可以在大椎以下數到第十節脊椎的地方進行艾灸,灸二百壯,效果非常好。

治風翳,灸。若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節頭骨上五壯,艾如小麥大。患左目,灸左手亦如之。

治卒生翳,灸大指節橫紋三壯。患右灸右,患左灸左,兼治不明淚出也。

白話文:

治療風翳(眼睛視力模糊),用艾灸。如果患上的是右眼,就在右手的中指第一個關節上,艾灸五壯,每壯的艾柱像小麥那麼大。如果患上的是左眼,在左手的相同位置也以同樣的方式艾灸。

4. 一問

不開

5. 二問

酒調散

旋覆花,荊芥穗,蒼朮,甘草,菊花

各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酒調下。鹽湯調下亦可。

四順散

白話文:

  • 旋覆花:具有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腹痛、痢疾等。

  • 荊芥穗: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喘息等。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溫中散寒、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腹痛、泄瀉、嘔吐、水腫等。

  • 甘草:具有補氣益中、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氣短、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

  •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暈、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

大黃,川芎,梔子,朴硝,赤芍藥,枳殼(以上各五錢),生地黃(三錢)

白話文:

大黃、川芎,梔子,朴硝,赤芍藥,枳殼(以上每種五錢), 生地黃(三錢)。

有氣加香附子,有痛加沒藥,白湯下。

八解散

白話文:

如果有氣滯的情況就加上香附子,如果有疼痛的情況就加上沒藥,用白開水送服。

[八解散]

人參,茯苓,甘草,陳皮,藿香,白朮,厚朴,半夏,薑(三片),蔥(一根)

煎服。

白話文:

人蔘:有補氣養血、益氣生津、健脾益肺、寧神益智等功效。

茯苓:有健脾、利水、寧心、安神等功效。

甘草:有補氣、益氣、和中、解毒等功效。

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疏肝理氣等功效。

藿香:有解暑消暑、芳香化濕、止嘔等功效。

白朮:有燥濕健脾、益氣止汗等功效。

厚朴:有行氣消腫、散寒止痛、寬中理氣等功效。

半夏: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解暑止吐等功效。

薑: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止嘔止痛等功效。

蔥:有散寒發汗、解表通陽、消腫止痛等功效。

6. 三問

撥雲散

羌活,防風,柴胡,甘草(各炒一兩)

白話文:

羌活、防風、柴胡、甘草,各一兩,炒過。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湯下。

四順、八解散見上

洗心散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白開水送服。

四順、八解散見上方

洗心散

當歸,大黃,赤芍藥,甘草,天花粉,荊芥,麻黃,白朮,薄荷,豬苓,澤瀉,黃芩,茯苓

上水煎,食後服。

瀉肝散

白話文: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大黃:瀉熱通便、清肝退熱。

  • 赤芍藥: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天花粉:清熱生津、止渴除煩。

  • 荊芥:散風解表、清熱透疹。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 薄荷:疏風清熱、清利頭目。

  • 豬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 澤瀉:利尿消腫、清熱化濕。

  • 黃芩:清熱瀉火、涼血止瀉。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薄荷,當歸,羌活,防風,大黃,山梔,川芎,甘草,菊花(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服。

白話文:

薄荷、當歸、羌活、防風、大黃、山梔、川芎、甘草、菊花(各等分)

7. 四問

洗肝補膽散

當歸,羌活,蒺藜,蟬蛻,蛇蛻,荊芥(各二錢),甘草(七分),為末酒調下。

活血散

白話文:

當歸、羌活、蒺藜、蟬蛻、蛇蛻、荊芥(各 12 公克),甘草(4.2 公克),研磨成粉末,以酒送服。

山梔,當歸,菊花,熟地黃,牛蒡子,大黃,甘草,細辛,赤芍藥(各等分)

白話文:

山梔、當歸、菊花、熟地黃、牛蒡子、大黃、甘草、細辛、赤芍藥(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

還光丸

順肝散

生地黃,當歸,大黃,栝蔞仁

上等分,共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新汲水調下。

黃耆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

生地黃、當歸、大黃、栝蔞仁等量,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新鮮的水送服。

黃耆,防風,小茴香(炒),白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黃耆、防風、小茴香(炒)、刺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