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九卷 (15)

回本書目錄

禽部第四十九卷 (15)

1. 治鳥

(《綱目》)

【集解】時珍曰:按干寶《搜神記》云:越地深山有治鳥,大如鳩,青色。穿樹作窠,大如五六升器,口徑數寸,飾以土堊,赤白相間,狀如射侯。伐木者見此樹即避之,犯之則能役虎害人,燒人廬舍。白日見之,鳥形也;夜聞其鳴,鳥聲也;時或作人形,長三尺,入澗中取蟹,就人間火炙食,山人謂之越祝之祖。又段成式《酉陽雜俎》云:俗說昔有人遇洪水,食都樹皮,餓死化為此物。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根據幹寶的《搜神記》記載:在越地的深山中有一種叫「治鳥」的鳥,牠的大小像鳩,羽毛是青色的。牠們在樹上築巢,巢很大,能容納五六升的東西,巢口直徑幾寸,牠們用泥土和白堊粉裝飾巢穴,赤白相間,形狀像射侯。砍柴的人看到這種樹就會避開,如果有人觸犯了牠們,牠們就會役使老虎傷害人,甚至燒毀人的房屋。白天看到牠們時,牠們是鳥的形狀,但晚上聽到牠們的叫聲時,牠們卻像鳥叫的聲音,有時牠們還會變成人形,身高約三尺,牠們會進入山澗中抓螃蟹,然後拿到人類的火堆上烤熟吃,山裡的人稱牠們為越祝的祖先。另外,根據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民間傳說,曾經有人遭遇洪水,吃了都樹的樹皮,餓死後就化成了這種生物。

居樹根者為豬都,居樹中者為人都,居樹尾者為鳥都。鳥都左脅下有鏡印,闊二寸一分。南人食其窠,味如木芝也。竊謂獸有山都、山𤢖、木客,而鳥亦有治鳥、山蕭、木客鳥。此皆戾氣所賦,同受而異形者歟與?今附於下:

白話文:

棲息在樹根的是豬都,棲息在樹中間的是人都,棲息在樹尾的是鳥都。鳥都的左脇下有一枚鏡印,寬二寸一分。南方人吃它的巢,味道像木芝。我私下認為獸類有山都、山𤢖、木客,而鳥類也有治鳥、山蕭、木客鳥。這些都是由於戾氣(負面能量)造成的,它們雖然有著不同的形狀,但卻有著相同的本質。現在,我把這些獸類和鳥類的資料附在下面:

【附錄】木客鳥,時珍曰:按《異物志》云:木客鳥,大如鵲,千百為群,飛集有度。俗呼黃白色有翼有綬,飛獨高者為君、長,居前正赤者為五伯,正黑者為鈴下,緗色雜赤者為功曹,左脅有白帶者為主簿,各有章色。廬陵郡東有之。

白話文:

附錄:木客鳥,李時珍說:根據《異物志》的記載:木客鳥,體型像喜鵲,成千上百隻聚集在一起,飛行時很有規律。民間稱牠們為黃白色有翅膀有長尾的鳥,飛得最高的被稱為君王、首領,居中的紅色的被稱為五伯,黑色的被稱為鈴下,淺紅色的被稱為功曹,左肋有白帶的被稱為主簿,各自都有不同的顏色,並且有秩序。在廬陵郡的東部有這種鳥。

獨足鳥,一名山蕭鳥。《廣州志》云:獨足鳥,閩廣有之。大如鵠,其色蒼,其聲自呼。《臨海異物志》云:獨足,文身赤口,晝伏夜飛,或時晝出,群鳥噪之。惟食蟲豸,不食稻粱。聲如人嘯,將雨轉鳴。即孔子所謂一足之鳥,商羊者也。《山海經》云:羭次之山,有鳥狀如梟,人面而一足,名曰橐蜚(音肥),冬則蟄,服之不畏雷。孫愐《唐韻》云:𪂅,土精也,似雁,一足黃色,毀之殺人。

白話文:

獨足鳥,又名山蕭鳥。《廣州志》中記載:獨足鳥,福建和廣東有。體型像天鵝,顏色蒼青,叫聲像人在呼叫。《臨海異物志》中記載:獨足鳥,身上有花紋,嘴巴呈紅色,白天隱藏起來,夜晚才飛翔,偶爾在白天出現時,其他鳥羣會對牠鳴叫。獨足鳥只吃蟲子,不吃稻穀。叫聲像人在呼叫,快下雨時會不停鳴叫。這就是孔子說的只有單腳的鳥,商羊就是這種鳥。《山海經》中記載:羭次山上,有一種鳥,形狀像貓頭鷹,長著人臉和單腳,名叫橐蜚(音肥),冬天會冬眠,吃牠的肉就不會怕雷。孫愐的《唐韻》中記載:𪂅,是土精,長得像雁,單腳呈黃色,吃牠的肉會殺死人。

窠表

【主治】作履屜,治腳氣(時珍。出《酉陽雜俎》)。

白話文:

【主治】用來製作鞋墊,治療腳氣(李時珍。出自《酉陽雜俎》)。

2. 鬼車鳥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昔日俞和仲、汪伯寬,傳在吳下(蘇州)。先生足耽醫業,慨然為世道急。每詢疾,必問形體所至,察其疾病之所由。雲:「人身之病,皆是由於五臟六腑氣血盛衰火熱寒涼,四肢百節屈伸利鈍而成。人之形色,隨其起居寒暖,或黑或白,或肥或瘦,或胖或枯,皆有定理。其脈絡氣息,自然有奇有平。若形體有異,即脈息自殊矣。」故云:「形之相者,乃神之舍也。神形合和,則身強體健。形神離散,則百病滋生矣。」譬如一物,若正,則影正。若傾,則影傾。若凹,則影凹。若凸,則影凸。人身之形體,一若此也。則醫者不可不察其形色氣息,審其脈絡,方能知其疾病之所由。

昔有俞汪所治,多用《傷寒論》。雲:「此書系張仲景所著,乃後世醫家之聖經。凡遇傷寒溫熱,或寒濕風痺,但詳審其形色脈息,用其治法,無不效驗。」

又云:「夫人之形體,自幼至老,無不有異。」或有面龐白嫩,而心腹微痠。或有形色枯槁,而胸胃常溫。或有肥胖者,而喜熱惡寒。或有瘦小者,而惡熱喜寒。或有高大者,而足底冷。或有矮小者,而足底熱。皆是人之陰陽表裏不和,氣血偏頗之故。醫者不可不知詳察。

又云:「凡人面色,遇喜則紅,遇怒則赤,遇思則青,遇悲則白,遇恐則黃,遇驚則黑。此乃人之五臟六腑見於面部之徵也。」如肝氣不足之人,其面部常顯色青。脾氣不足之人,其面部常顯色黃。肺氣不足之人,其面部常顯色白。腎氣不足之人,其面部常顯色黑。心氣不足之人,其面部常顯色紅。若五臟氣血和順,則面色紅潤。若五臟氣血偏頗,則面色則有所偏差。醫者不可不知察其面色,辨其氣血。

【釋名】鬼鳥(《拾遺》)、九頭鳥(同上)、蒼鸆(《白澤圖》)、奇鶬。時珍曰:鬼車,妖鳥也,取周易載鬼一車之義。似鶬而異,故曰奇鶬。

白話文:

【譯文】

別名:鬼鳥(《拾遺》)、九頭鳥(同上)、蒼鸆(《白澤圖》)、奇鶬。李時珍說:鬼車是一種妖鳥,取自《周易》中「載鬼一車」的意思。它看起來像鶬鳥,但又有不同,所以稱為奇鶬。

【集解】藏器曰:鬼車,晦瞑則飛鳴,能入人家,收人魂氣。相傳此鳥昔有十首,犬齧其一,猶餘九首。其一常滴血,血著人家則凶。荊楚人夜聞其飛鳴,但滅燈、打門、捩狗耳以厭之,言其畏狗也。《白澤圖》蒼鸆有九首,及孔子與子夏見奇鶬九首,皆此物也。《荊楚歲時記》以為姑獲者,非矣。二鳥相似,故同名鬼鳥。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鬼車是一種鳥,在黃昏和黎明時分飛翔並鳴叫,能夠進入人家,收取人的魂魄。相傳這種鳥過去有十個頭,被狗咬掉一個,還剩下九個頭。其中一個頭經常滴血,血滴在人家裡就會發生凶事。荊楚人如果在晚上聽到鬼車飛鳴,就會熄滅燈火、猛烈敲打門窗、扭轉狗的耳朵來厭勝它,因為據說鬼車害怕狗。《白澤圖》提到蒼鸆有九個頭,及孔子與子夏看到的神奇鶬有九個頭,都是鬼車。《荊楚歲時記》認為鬼車就是姑獲鳥,這是錯誤的。兩種鳥外形相似,所以都稱鬼鳥。

時珍曰:鬼車狀如鵂鶹,而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按:劉恂《嶺表錄異》云:鬼車出秦中,而嶺外尤多。春夏之交,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聲如刀車鳴。愛入人家,鑠人魂氣。血滴之家,必有凶咎。《便民圖纂》云:冬月鬼車夜飛,鳴聲自北而南,謂之出巢,主雨;自南而北,謂之歸巢,主晴。周密《齊東野語》云:宋·李壽翁守長沙,曾捕得此鳥。

白話文:

李時珍說:鬼車是一種外形似山雞的鳥,而較大的鬼車其翅膀寬約一丈左右,牠們在白天看不見東西,但在晚上卻能看見。據說在火光下牠們就會掉落。根據劉恂的《嶺表錄異》記載:鬼車產於秦中,但是在嶺南更多。在春夏交接之際,只要天色稍微昏暗,牠們就會飛鳴而過,牠們的叫聲就像刀車的聲音一樣。鬼車喜歡飛入人家,並傷害人的靈魂。鬼車經過的地方,必定會發生兇禍災難。《便民圖纂》中說:每到冬天的夜晚,鬼車就會飛翔,牠們的鳴叫聲從北邊傳到南邊,這叫做「出巢」,主雨;從南邊傳到北邊,這叫做「歸巢」,主晴。周密的《齊東野語》中說:宋朝時,李壽翁在長沙任知州,曾經捕獲過一隻鬼車。

狀類野鳧,赤色,身圓如箕。十頸環簇,有九頭,其一獨無而滴鮮血。每頸兩翼,飛則霍霍並進。又周漢公主病,此鳥飛至砧石即薨。嗚呼!怪氣所鍾,妖異如此,不可不知。

白話文:

牠們的形狀像是野鴨,遍身都是鮮紅色的,身體圓滾滾像簸箕。牠們有十個頸環緊緊相連,長著九個頭,其中一個頭獨自存在,還滴著鮮血。每一個頸項上都長著一對翅膀,飛起來的時候,翅膀呼呼扇動著,同時快速地向前飛行。在周朝和漢朝期間,有一位公主患了重病,這種鳥飛到公主的砧石上,公主就去世了。唉!天地之間真是充斥著古怪的氣息,妖異的事情如此之多,實在是不能不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