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六卷 (14)
介部第四十六卷 (14)
1. 蝸螺
(《別錄》)
【釋名】螺螄。
時珍曰:師,眾多也。其形似蝸牛,其類眾多,故有二名。爛殼名鬼眼睛。
【集解】《別錄》曰:蝸螺生江夏溪水中。小於田螺,上有稜。
白話文:
釋名
螺螄
時珍說:師,是眾多的意思。它的形狀像蝸牛,種類繁多,所以有兩個名字。破殼後稱為「鬼眼睛」。
集解
《別錄》記載:蝸螺生長在江夏的小溪中。比田螺小,殼上有稜。
時珍曰:處處湖溪有之,江夏、漢沔尤多。大如指頭,而殼厚于田螺,惟食泥水。春月,人採置鍋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煮食之。清明後其中有蟲,不堪用矣。
藏器曰:此物難死,誤泥入壁中,數年猶活也。
肉
【氣味】甘,寒,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到處的湖泊和小河裡都有田螺,江夏、漢沔尤為多。田螺像手指頭那麼大,它的外殼比田螺厚,只吃泥水。每到春季,人們採摘田螺,放在鍋中蒸熟,然後把田螺肉取出,用酒糟烹煮食用。到了清明節之後,田螺當中會生蟲,就不好吃了。
藏器曰:此物生命力強,誤入牆壁之中,即使經過好幾年仍然活著。
肉類
【氣味】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
【主治】燭館,明目下水(《別錄》)。止渴(藏器)。醒酒解熱,利大小便,消黃疸水腫,治反胃痢疾,脫肛痔漏(時珍。又曰:燭館二字疑訛誤)。
【附方】新六。
黃疸酒疸:小螺螄養去泥土,日日煮食飲汁,有效。(《永類》)
白話文:
【主治】治療燭館,眼睛視力低下,眼淚多(《別錄》)。止渴(藏器)。醒酒解熱,利尿利便,消除黃疸水腫,治療反胃痢疾,脫肛痔漏(時珍。又說:燭館二字可能寫錯了)。
【附方】新六
黃疸、酒疸:用小螺螄養殖,去除泥土,每天煮食服用其湯汁,有效。(《永類迴春》)
黃疸吐血:病後身面俱黃,吐血成盆,諸藥不效。用螺十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血止即愈。一人病此,用之經驗。(《小山怪證方》)
白話文:
黃疸吐血:病後全身和臉都發黃,吐血量多,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用十個螺螄,用水漂洗乾淨泥垢,搗碎後放置一個晚上,在天亮前服用清液,二到三次,吐血就會立即停止並痊癒。有一個人患有這種疾病,使用此藥後驗證有效。(《小山怪證方》)
五淋白濁:螺螄一碗,連殼炒熱,入白酒三碗,煮至一碗,挑肉食之。以此酒下,數次即效。(《扶壽精方》)
白話文:
五淋帶有白色的濁物:用螺螄一碗,連殼炒熱,加入白酒三碗,煮到剩一碗,挑出肉一起吃。用這個酒來送服,多喝幾次就會見效。(出處:《扶壽精方》)
小兒脫肛:螺螄二三升,鋪在桶內坐之,少頃即愈。(《簡便》)
痘疹目翳:水煮螺螄,常食佳。(《濟急仙方》)
白遊風腫:螺螄肉,入鹽少許,搗泥貼之,神效。(葉氏《摘玄方》)
爛殼,
時珍曰:泥中及牆壁上年久者良。火煅過用。
【氣味】同。
【主治】痰飲積及胃脘痛(震亨)。反胃膈氣,痰嗽鼻淵,脫肛痔疾,瘡癤下疳,湯火傷(時珍)。
白話文:
小兒脫肛:
螺螄兩到三升,鋪在桶內,讓孩子坐在上面,一會兒就會好了。(《簡便》)
痘疹和眼翳:
用水煮螺螄,經常食用。(《濟急仙方》)
白遊風腫:
將螺螄肉搗爛,加少許鹽,敷在患處,效果很好。(葉氏《摘玄方》)
爛殼:
李時珍說:在泥中或牆壁上時間長了的老螺螄殼效果好。經過火煅後再使用。
氣味:
螺螄殼與螺螄肉氣味相同。
主治:
痰飲積聚和胃痛(陳震亨)。反胃、膈氣、痰嗽、鼻淵、脫肛、痔疾、瘡癤、下疳、燙傷(李時珍)。
【發明】時珍曰:螺乃蚌蛤之屬,其殼大抵與蚌粉、蛤粉、蚶、蜆之類同功。合而觀之,自可神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螺是一種蚌蛤類的動物,它的外殼與蚌粉、蛤粉、蚶、蜆等類似的藥材具有相同的功能。把這些藥材一起研究,自然可以領悟到它們的奧妙。
【附方】新十。
卒得咳嗽:屋上白螺(或白蜆)殼,搗為末。酒服方寸匕。(《肘後方》)
濕痰心痛:白螺螄殼洗淨,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止。(《正傳》)
白話文:
【附方】新十
**突然咳喘:**在屋頂上收集白色螺殼(或白蛤蜊殼),搗成粉末。加入酒中,服用方寸匙(一湯匙左右)。(出自《肘後方》)
**濕痰導致心痛:**洗淨白色螺螄殼,燒成灰燼後研磨成粉末。加入酒中,服用方寸匙,立即可止痛。(出自《正傳》)
膈氣疼痛:白玉散:用壁上陳白螺螄燒研。每服一錢,酒下,甚效。(孫氏)
白話文:
膈氣疼痛:白玉散:使用牆壁上陳年的白色田螺,燒製並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酒送服,效果很好。(孫氏)
小兒軟癤:用鬼眼睛(即牆上白螺螄殼)燒灰,入倒掛塵等分,油調塗之。(《壽域》)
陰頭生瘡:用溪港年久螺螄燒灰,敷之。(《奇效》)
湯火傷瘡:用多年乾白螺螄殼煅研,油調敷。(《澹寮》)
楊梅瘡爛:古牆上螺螄殼、辰砂等分,片腦少許,為末,搽之。
小兒哮疾:向南牆上年久螺螄為末,日晡時以水調成,日落時舉手合掌皈依,吞之即效。葉氏《摘玄方》)
瘰癧已破:土牆上白螺螄殼為末,日日敷之。(談野翁方)
痘瘡不收:牆上白螺螄殼,洗淨煅研,摻之。(《醫方摘要》)
白話文:
小兒軟癤
用牆上的白螺螄殼燒成灰,加入等量的倒掛塵,用油調和後塗抹。
陰頭生瘡
用溪港中多年的螺螄燒成灰,敷在瘡口上。
湯火傷瘡
用多年乾的白螺螄殼煅燒研成粉,用油調和後敷在瘡口上。
楊梅瘡爛
將古牆上的螺螄殼和辰砂等分研成粉,加入少許片腦,用油調和後搽在瘡口上。
小兒哮疾
朝向南方的牆上取多年的螺螄研成粉,在下午日落時用少量水調和,雙手合掌祈求保佑後吞服即可見效。
瘰癧已破
將土牆上的白螺螄殼研成粉,每天敷在破口處。
痘瘡不收
取牆上的白螺螄殼,洗淨後煅燒研成粉,塗抹在瘡口處。
2. 蓼螺
(《拾遺》)
【集解】藏器曰:蓼螺生永嘉海中。味辛辣如蓼。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蓼螺」生長於永嘉郡的海中。味道辛辣,就像蓼草一樣。
時珍曰:按:《韻會》云:蓼螺,紫色有斑文。今寧波出泥螺,狀如蠶豆,可代充海錯。
肉,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飛屍遊蠱,生食之。浸以薑、醋,彌佳(藏器)。
白話文:
時珍說:《韻會》中說:蓼螺,紫色,有斑紋。現在寧波出產泥螺,形狀像蠶豆,可以用它來代替海鮮。
【氣味】辛辣,溫和,無毒。
【主治】能驅蟲解毒。生吃可治屍氣遊走、中毒。用薑、醋浸泡,效果更佳(本草綱目)。
3. 寄居蟲
(《拾遺》)
【釋名】寄生蟲。
白話文:
【釋名】寄生在人體內的蟲類。
【集解】藏器曰:陶注蝸牛云:海邊大有,似蝸牛,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人。按:寄居在螺殼間,非螺也。候螺蛤開,即自出食。螺蛤欲合,已還殼中。海族多被其寄。又南海一種似蜘蛛,入螺殼中,負殼而走。觸之即縮如螺,火炙乃出。一名𧶺。無別功用。
白話文:
藏器說:陶注中提到一種叫做蝸牛的生物,它在海邊有很多,長得像蝸牛,用火烤它的殼,它就會出來。吃了它對身體有益。有人說,寄居在螺殼裡的東西,不是螺。而是等螺蛤打開的時候,寄居物就出來吃東西。螺蛤要合上的時候,寄居物就回到殼裡。海裡的生物大部分都被它寄居。另外,在南海還有一種生物,長得像蜘蛛,它會進入螺殼裡,背著殼行走。碰到它,它就會像螺一樣縮起來。用火烤它,它才會出來。還有一種叫𧶺的東西,但沒有什麼特別的功效。
時珍曰:按孫愐云:寄居在龜殼中者名曰蝞。則寄居亦非一種也。
【氣味】缺。
【主治】益顏色,美心志(弘景)。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孫愐的說法,寄居在龜殼中者稱為蝞。那麼寄居也不是一種生物。
【氣味】無記載。
【主治】使面色紅潤,令人心智美好(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