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54)
草部第十六卷 (54)
1. 連翹
時珍曰:連翹狀似人心,兩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陰心經、厥陰包絡氣分主藥也。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故為十二經瘡家聖藥,而兼治手足少陽手陽明三經氣分之熱也。
【附方】舊一,新二。
瘰癧結核:連翹、脂麻等分,為末,時時食之。(《簡便方》)
項邊馬刀,屬少陽經:用連翹二斤,瞿麥一斤,大黃三兩,甘草半兩。每用一兩,以水一碗半,煎七分,食後熱服。十餘日後,灸臨泣穴二七壯,六十日決效。(張潔古《活法機要》)
痔瘡腫痛:連翹煎湯熏洗,後以刀上飛過綠礬入麝香貼之。(《集驗方》)
莖葉
【主治】心肺積熱(時珍)。
翹根,
【氣味】甘,寒、平,有小毒。普曰:神農、雷公:甘,有毒。李當之:苦。好古曰:苦,寒。
【主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面悅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本經》)。以作蒸飲酒病人(《別錄》)。治傷寒瘀熱欲發黃(時珍)。
【發明】《本經》曰:翹根生嵩高平澤,二月、八月採。
弘景曰:方藥不用,人無識者。
好古曰:此即連翹根也。能下熱氣,故張仲景治傷寒瘀熱在裡,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用之。注云:即連翹根也。
【附方】新一。
癰疽腫毒:連翹草及根各一升,水一斗六升,煮汁三升服取汗。(《外臺秘要》)
白話文:
連翹外形像人心,由兩片合成,中間的種子很香。它是治療少陰心經和厥陰包絡氣分的主藥。各種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火,所以連翹是治療十二經脈瘡瘍的聖藥,還能治療手少陽、足少陽、手陽明三經氣分熱證。
瘰癧結核:將連翹和脂麻等量研磨成粉末,隨時服用。
項部淋巴結腫大(屬少陽經):用連翹二斤,瞿麥一斤,大黃三兩,甘草半兩。每次取一兩藥材,用一碗半水煎至七分,飯後熱服。十多天后,在臨泣穴灸二七壯(十四壯),六十天必見效。
痔瘡腫痛:用連翹煎水熏洗患處,然後用刀刮取少量綠礬,加入麝香後貼在患處。
連翹莖葉:主治心肺積熱。
連翹根:味甘,性寒或平,有小毒。有些古籍記載其味甘或苦,性寒或平,有毒。 主治:瀉熱氣,滋補陰精,使人容貌美麗,眼睛明亮。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瘀熱,以及有發黃的症狀。
連翹根的採集:生長在嵩山的高地和濕地,二月和八月採收。
古代一些醫家認為連翹根在方劑中很少使用,不被世人所知,但實際上它就是連翹的根,能瀉熱氣,所以張仲景用它來治療傷寒瘀熱內在的症狀。
癰疽腫毒:用連翹的莖葉和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煎煮成三升,服用並使其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