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3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六卷 (33)

1. 決明

青盲雀目:決明一升,地膚子五兩,為末,米飲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二三十丸。(《普濟方》)

補肝明目:決明子一升,蔓荊子二升,以酒五升煮,曝乾為末。每飲服二錢,溫水下,日二服。(《聖惠方》)

目赤腫痛:決明子炒研,茶調敷兩太陽穴,干則易之,一夜即愈。(《醫方摘玄》)

頭風熱痛:方同上。

鼻衄不止:方見主治。

癬瘡延蔓:決明子一兩為末,入水銀、輕粉少許,研不見星,擦破上藥,立瘥。此東坡家藏方也。(《奇效良方》)發背初起:草決明(生用)一升(搗),生甘草一兩,水三升,煮一升,分二服。大抵血滯則生瘡,肝主藏血,決明和肝氣,不損元氣也。(許學士《本事方》)

【附錄】茳芒(《拾遺》),藏器曰:陶云:決明葉如茳芒。按:茳芒生道旁,葉小於決明,性平無毒,火炙作飲極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調中,隋稠禪師採作五色飲以進煬帝者,是也。又有茳芏,字從土,音吐,一名江蘺子,乃草似莞,生海邊,可為席者,與決明葉不相類。時珍曰:茳芒亦決明之一種,故俗猶稱獨佔缸。說見前集解下。

合明草(《拾遺》)

藏器曰:味甘,寒,無毒。主暴熱淋,小便赤澀,小兒瘈病,明目下水,止血痢,搗絞汁服。生下濕地,葉如四出花,向夜葉即合。

白話文:

決明

青盲雀目:用決明子一升、地膚子五兩研磨成粉,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米湯送服。(出自《普濟方》)

補肝明目:用決明子一升、蔓荊子二升,加五升酒煮,曬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溫水送服,每日服用兩次。(出自《聖惠方》)

目赤腫痛:將炒過的決明子研磨成粉,用茶水調和後敷在兩側太陽穴,乾燥後更換,一夜即可痊癒。(出自《醫方摘玄》)

頭風熱痛:用法同目赤腫痛。

鼻血不止:用法同目赤腫痛。

癬瘡蔓延:將一兩決明子研磨成粉,加入少許水銀和輕粉,研磨至看不見顆粒,塗在患處,即可痊癒。這是東坡先生家傳的方子。(出自《奇效良方》)

發背初起:用一升生草決明(搗碎)、一兩生甘草,加三升水煮成一升,分兩次服用。總而言之,血液瘀滯會導致瘡瘍,肝臟主藏血,決明子能調和肝氣,不會損傷元氣。(出自許學士《本事方》)

附錄:

關於茳芒(出自《拾遺》):陶弘景說:決明的葉子像茳芒。茳芒生長在路旁,葉子比決明子小,性平無毒,用火烤後泡水喝非常香,可以去除痰液、止渴、使人保持清醒、調理脾胃。隋朝稠禪師曾採集茳芒製成五色飲品獻給煬帝。還有一種茳芏,字從土,音同「吐」,又名江蘺子,是一種草,像莞草,生長在海邊,可以編織席子,與決明子的葉子不同。李時珍說:茳芒也是決明子的一種,所以民間仍稱其為「獨佔缸」。詳見前集解下。

關於合明草(出自《拾遺》):味甘,性寒,無毒。主治暴熱引起的尿頻、尿痛,小便赤澀,小兒驚厥,明目,利水,止血痢,將其搗碎取汁服用。生長在潮濕的地方,葉子像四瓣花,晚上葉子會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