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66)
草部第十四卷 (66)
1. 香薷
益見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附方】舊四,新六。
一切傷暑:《和劑局方》香薷飲:治暑月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真邪相干,便致吐利,或發熱頭痛體痛,或心腹痛,或轉筋,或乾嘔,或四肢逆冷,或煩悶欲死,並主之。用香薷一斤,厚朴(薑汁炙)、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酒半盞,煎一盞,水中沉冷,連進二服立效。《活人書》:去扁豆,入黃連四兩,薑汁同炒黃色用。
水病洪腫:胡洽居士香薷煎:用干香薷五十斤(銼)。入釜中,以水淹過三寸,煮使氣力都盡,去滓澄之,微火煎至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服,日漸增之,以小便利則愈。(蘇頌《圖經本草》)
通身水腫:深師薷術丸:治暴水風水氣水,通身皆腫,服至小便利為效。用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極爛去滓,再熬成膏,加白朮末七兩,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五、夜一服。(《外臺秘要》)四時傷寒,不正之氣。用水香薷為末,熱酒調服一、二錢,取汗。(《衛生易簡方》)心煩脅痛,連胸欲死者。香薷搗汁一二升服。(《肘後》)
鼻衄不止:香薷研末,水服一錢。(《聖濟總錄》)舌上出血如鑽孔者。香薷煎汁服一升,日三服(《肘後方》)。
口中臭氣:香薷一把,煎汁含之。(《千金方》)
小兒發遲:陳香薷二兩,水一盞,煎汁三分,入豬脂半兩,和勻,日日塗之。(《永類鈐方》)
白禿慘痛:即上方入胡粉,和塗之。(《子母秘錄》)
白話文:
香薷
古人許多方劑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只是能否領悟其中的奧妙,全憑個人修為。
以下是一些關於香薷的古方:
治療一切中暑: 《和劑局方》中的香薷飲,適用於夏季臥濕受風、飲食不節,導致真邪相干,出現嘔吐、腹瀉、發熱頭痛、身痛、心腹痛、抽筋、乾嘔、四肢冰冷、煩悶欲死等症狀。方中用香薷一斤,厚朴(用薑汁炙制)、白扁豆(微炒)各半斤,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酒半盞,煎成一盞,趁溫熱服用,連服兩次即可見效。《活人書》中改良此方,去掉了白扁豆,加入了四兩黃連,與薑汁一起炒至黃色後使用。
治療水腫:胡洽居士的香薷煎,用干香薷五十斤切碎,放入鍋中,加水沒過三寸,煮到藥力完全釋放,濾去渣滓,澄清藥液,用小火煎熬成可製成藥丸的稠度,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小便通暢即可痊癒。(出自蘇頌《圖經本草》)
治療全身水腫:深師的薷術丸,治療因水濕、風、氣等因素引起的全身水腫,服用後小便通暢即見效。方中用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至極爛,濾去渣滓,再熬成膏狀,加入白朮末七兩,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五次,夜服一次。(出自《外臺秘要》)
治療四時傷寒及不正之氣:將香薷研磨成粉末,用熱酒調服一到二錢,以發汗。(出自《衛生易簡方》)
治療心煩脅痛,胸痛欲死:將香薷搗成汁液,服用一到二升。(出自《肘後方》)
治療鼻血不止:將香薷研磨成粉末,用水送服一錢。(出自《聖濟總錄》)
治療舌頭出血,如針孔狀:用香薷煎汁,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出自《肘後方》)
治療口臭:用一把香薷煎汁含漱。(出自《千金方》)
治療小兒發育遲緩:用陳香薷二兩,加水一盞煎成三分藥汁,加入豬脂半兩,混合均勻,每天塗抹。(出自《永類鈐方》)
治療頭部白禿及疼痛:在上一個方劑的基礎上,加入胡粉,混合後塗抹。(出自《子母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