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13)
木部第三十五卷 (13)
1. 檀
(《拾遺》)
【釋名】時珍曰:朱子云:檀,善木也。其字從亶以此。亶者善也。
白話文:
釋義
李時珍說:朱熹曾說:「檀」是一種好的木材,它的字形從「亶」,表示「善」,因此「檀」有「善」的意思。
【集解】藏器曰:按:蘇恭言:檀似秦皮。其葉堪為飲。樹體細,堪作斧柯。至夏有不生者,忽然葉開,當有大水。農人候之以占水旱,號為水檀。又有一種葉如檀,高五、六尺,生高原,四月開花正紫,亦名檀樹,其根如葛。頌曰:江淮、河朔山中皆有之。亦檀香類,但不香爾。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根據蘇恭的說法,檀樹的樹皮類似於秦皮。它的葉子可以煮水飲用。樹幹比較細,可以做斧柄。到了夏天,有檀樹不生長,忽然長出葉子,這時會發生大水。農民們以此來預測水旱情況,稱這種檀樹為水檀。還有一種葉子像檀樹的植物,高五、六尺,生長在高原上,四月開花,花呈紫紅色,也叫檀樹,它的根像葛根。頌曰:江淮、河朔一帶的山中都有檀樹。檀樹也是檀香類的植物,只是不香而已。
時珍曰:檀有黃、白二種,葉皆如槐,皮青而澤,肌細而膩,體重而堅,狀與梓榆、莢蒾相似。故俚語云:斫檀不諦得莢蒾,莢蒾尚可得駁馬。駁馬,梓榆也。又名六駁,皮色青白,多癬駁也。檀木宜杵、楤、錘器之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檀木有黃色和白色兩種,葉子都像槐樹葉,樹皮青色而光滑,樹幹細密而光滑,樹木沉重而堅硬,形狀與梓榆、莢蒾相似,所以民間有諺語說:砍檀木不仔細,可能會得到莢蒾。而莢蒾還可以換到駁馬。駁馬,就是梓榆。又名六駁,樹皮青白色,皮上有很多癬斑。檀木適合用來製作杵、楤、錘等器物。
皮及根皮
【氣味】辛,平,有小毒。
【主治】皮和榆皮為粉食,可斷谷救荒。根皮:塗瘡疥,殺蟲(藏器)。
白話文:
氣味:辛辣,性質平和,略有毒性。
主治:
- 樹皮與榆樹皮研成粉末食用,可在糧食短缺時充飢救急。
- 樹根皮:外用塗抹於瘡疥上,具有殺蟲消炎作用。
2. 莢蒾
(《唐本草》)
【釋名】系迷(《詩疏》)、羿先(同上)。
白話文:
【釋名】繫迷(《詩經疏》)、羿先(同前)。
【集解】恭曰:莢蒾葉似木槿及榆,作小樹,其子如溲疏,兩兩相併,四四相對,而色赤味甘。陸機《詩疏》云:檀、榆之類也。所在山谷有之。藏器曰:生北土山林中。皮堪為索。
白話文:
[集解] 恭曰:莢蒾的葉子像木槿和榆樹,長成小樹,它的果實像溲疏,兩個兩個並排在一起,四個四個相對,顏色紅,味道甜。陸機《詩疏》說:檀木、榆樹一類的植物。各地的山谷中都有。藏器曰:生長在北方的山林中。它的樹皮可以做繩子。
枝葉
【氣味】甘、苦,平、無毒。
【主治】三蟲,下氣消穀。煮汁和米作粥,飼小兒甚美(《唐本》)。作粥,灌六畜瘡中生蛆,立出(藏器)。
白話文:
**氣味:**甘甜、苦澀,溫和,沒有毒性。
**主治:**寄生蟲病,幫助消化。用其汁液和米煮粥,給小兒食用有益(《唐本》)。煮成粥,灌入牲畜傷口中有蛆蟲的部位,蛆蟲會立即爬出來(藏器)。
3. 秦皮
(《本經》中品)
【校正】併入(《拾遺》樳木。
白話文:
【校正】併入《拾遺》中的樳木。
【釋名】梣皮(音岑)、樳木(音尋)、石檀(《別錄》)、樊槻(弘景)、盆桂(《日華》)、苦樹(蘇恭)、苦櫪。時珍曰:秦皮本作梣皮。其木小而岑高,故以為名。人訛為樳木,又訛為秦。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高誘注《淮南子》云:梣,苦櫪木也。恭曰:樹葉似檀,故名石檀。俗因味苦,呼為苦樹。
白話文:
釋名:
- 梣皮(讀音岑):也稱為樳木(讀音尋)、石檀(《別錄》)、樊槻(弘景)、盆桂(《日華》)、苦樹(蘇恭)、苦櫪。
- 李時珍說:秦皮原本寫作梣皮。這種樹木個頭不高,但生長得非常高,因此以此為名。「梣」字被訛傳為「樳木」,又訛傳為「秦」。還有人說這種樹木原本生長在秦地,因此得名為「秦」。
- 高誘在註解《淮南子》時說:梣,就是苦櫪木。
- 蘇恭說:這種樹的葉子形狀像檀木,因此取名為「石檀」。民間因其味道苦澀,稱其為「苦樹」。
【集解】《別錄》曰:秦皮生廬江川穀及冤句水邊。二月、八月採皮,陰乾。
弘景曰: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漬以和墨書,色不脫,微青。
恭曰:此樹似檀,葉細,皮有白點而不粗錯,取皮漬水便碧色,書紙看之皆青色者,是真。
白話文:
集解:
《別錄》記載:秦皮生長在廬江的水溝、山谷和冤句的水邊。在二月和八月採集樹皮,陰乾。
弘景說:
民間傳說秦皮是樊槻的樹皮。用秦皮水浸泡後寫墨書,墨跡不會脫落,呈現微微的青色。
恭說:
這種樹長得像檀香樹,葉子細小。樹皮上有白點,但排列得不密。取樹皮浸泡在水中,會變成碧綠色。用這種綠水在紙上寫字,乾後字跡會呈現青色,纔是真正的秦皮。
頌曰:今陝西州郡及河陽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枝幹皆青綠色。葉如匙頭許大而不光。並無花實,根似槐根。俗呼為白樳木。
白話文:
此藥產地在今陝西省及河南省一帶,也有。它的樹木形狀都像檀樹,枝幹皆呈青綠色;葉子像湯匙的頭那麼大,但不光滑;沒有花果實,根部像槐樹根,俗稱之為白樳木。
皮
【氣味】苦,微寒,無毒。《別錄》曰:大寒。
普曰:神農、雷公、黃帝、岐伯:酸,無毒;李當之:小寒。
權曰:平。惡苦瓠、防葵。
之才曰:惡吳茱萸。大戟為之使。
【主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久服,頭不白,輕身(《本經》)。
白話文:
【氣味】苦,微寒,無毒。《別錄》說:大寒。
普說:神農、雷公、黃帝、岐伯:酸,無毒;李當之:小寒。
權說:平。不喜與苦瓠、防葵同用。
之才說:不喜與吳茱萸同用。大戟可以做它的助手藥材。
【主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眼睛中的青翳白膜。長期服用,頭不白,身體輕盈(《本經》)。
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久服,皮膚光澤,肥大有子(《別錄》)。明目,去目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淚不止。作湯,浴小兒身熱。煎水澄清,洗赤目極效(甄權)。主熱痢下重,下焦虛(好古)。同葉煮湯洗蛇咬,並研末敷之(藏器)。
白話文:
-
治療男子少精,婦女帶下,小兒驚癇,身體發熱。可製作洗眼湯。長期服用,皮膚光澤,身體肥大,有子嗣(《別錄》)。
-
明目,去除眼睛中的長期熱症,雙眼紅腫疼痛,風淚不止。製作湯水,沐浴小兒發熱的身體。將水煎煮澄清後,用來清洗紅眼非常有效(甄權)。
-
治療熱痢下重,下焦虛弱(好古)。與葉子一起煮湯,清洗被蛇咬傷的部位,並研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藏器)。
【發明】弘景曰:秦皮俗方惟以療目,道家亦有用處。大明曰:秦皮之功,洗肝益精,明目退熱。元素曰:秦皮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治風寒濕邪成痹,青白幻翳遮睛,女子崩中帶下,小兒風熱驚癇。好古曰:痢則下焦虛,故張仲景白頭翁湯,以黃柏、黃連、秦皮同用,皆苦以堅之也。
白話文:
【發明】弘景說:秦皮在一般的民間藥方中主要用來治療眼疾,而在道教的醫學中也有其用途。大明說:秦皮的功效包括清洗肝臟、增強精氣、明亮視力和退燒。元素說:秦皮屬性偏沉降,性質為陰。它的用途主要有四種:治療由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改善眼睛視力模糊不清的問題,治療婦女的月經失調及白帶異常,以及用於小兒因風熱所導致的驚厥和癲癇。好古說:當患有痢疾時,下焦(指小腸和大腸)會虛弱,因此張仲景的「白頭翁湯」中,將黃柏、黃連與秦皮一起使用,因為它們都具有苦味,可以起到收斂和鞏固的作用。
秦皮浸水青藍色,與紫草同用,治目病以增光暈,尤佳。時珍曰:梣皮,色青氣寒,味苦性澀,乃是厥陰肝、少陽膽經藥也。故治目病、驚癇,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帶,取其收澀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澀而補也。故《老子》云:天道貴澀。此藥乃服食及驚癇崩痢所宜,而人只知其治目一節,幾於廢棄,良為可惋。
白話文:
秦皮(又稱梣皮)浸入水中會呈現青藍色,加上紫草一起使用,治療眼疾有加強視力的效果,非常適合。李時珍說到:梣皮的顏色是青色的,氣味是寒冷的,味道是苦澀的。是厥陰肝經、少陽膽經的藥物。所以用以治療眼疾、驚厥,是取它的平木作用。治療腹瀉、崩帶,是取它收斂澀固的作用。還能治療男子精子數量少,增加精子,有利於生育,都是取它澀而補的作用。所以《道德經》上說:天之道,貴在澀。這種藥適合服食,也適合治療驚厥、崩痢,但人們只知道它治療眼疾這一項,幾乎被廢棄了,令人感到惋惜。
《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藥也。又《萬畢術》云「梣皮止水」,謂其能收淚也。高誘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謬也。
【附方】舊三,新三。
白話文:
《淮南子》中說:梣樹皮顏色是青色的,是治療眼睛疾病的重要藥物。又《萬畢術》中說「梣皮止水」,意思是它能收住淚水。高誘解釋成引水,說它能使水沸騰,這是錯誤的。
【附方】舊三,新三。
赤眼生翳:秦皮一兩,水一升半,煮七合,澄清。日日溫洗。一方加滑石、黃連等分。(《外臺秘要》)
白話文:
治療眼紅有眼翳:秦皮一兩,水一升半,煎煮至剩七合,澄清雜質。每天用溫熱藥液洗眼。另一種方法是將滑石、黃連等分量加入上述藥方中一同煎煮。(出自《外臺祕要》)
眼暴腫痛:秦皮、黃連各一兩,苦竹葉半升,水二升半,煮取八合,食後溫服。此乃謝道人方也。(《外臺秘要》)。
白話文:
眼睛嚴重腫痛:秦皮、黃連各 60 克,苦竹葉 300 克,水 1,500 毫升,煮沸後取 500 毫升,飯後溫服。這是謝道人的配方。(《外臺祕要》)。
赤眼睛瘡:秦皮一兩。清水一升,白碗中浸,春夏一食頃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仰臥點令滿眼,微痛勿畏,良久瀝去熱汁。日點十度以上,不過兩日瘥也。(《外臺秘要》)
白話文:
治療眼睛紅腫的瘡:用秦皮一兩重,放進一碗清水中浸泡,在春夏季浸泡一頓飯的時間以上,看到水變成碧綠色後,用筷子頭纏上棉花,仰臥點眼,讓藥水充滿整個眼睛,即使有點輕微疼痛也不要害怕,過一會兒後再把熱藥水瀝乾。每天點藥十次以上,兩天內就可以痊癒。(出自《外臺祕要》)
眼弦挑針:乃肝脾積熱。銼秦皮,夾沙糖,水煎,調大黃末一錢,微利佳。(《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眼弦挑針:是由於肝脾積熱引起的。用銼碎的秦皮和夾砂糖一起煎煮,加入一錢的大黃末,稍微利水就好。(《仁齋直指方》)
血痢連年:秦皮、鼠尾草、薔薇根等分,以水煎取汁,銅器重釜煎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丸,日二服。稍增,以知為度。亦可煎飲。(《千金方》)
白話文:
血痢連年:秦皮、鼠尾草、薔薇根等分,用水煎取汁液,用銅器重釜煎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如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六丸,一天服用兩次。藥量可以逐漸增加,以治療效果為準。也可以把藥煎成湯藥服用。(《千金方》)
天蛇毒瘡,似癩非癩:天蛇,乃草間黃花蜘蛛也。人被其螫,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以秦皮煮汁一斗,飲之即瘥。(沈存中)
白話文:
天蛇毒瘡,是一種似癩非癩的瘡毒:天蛇,就是草叢中黃花蜘蛛。人被它螫了之後,被露水淋到,就會得這種病。用秦皮煮水一斗,喝下去就會痊癒。(沈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