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2)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五卷 (2)

1. 檀桓

(《拾遺》)

【集解】藏器曰:檀桓乃百歲柏之根,如天門冬,長三四尺,別在一旁,以小根綴之。一名檀桓芝。出《靈寶方》。

時珍曰:《本經》但言黃柏根名檀桓。陳氏所說乃柏旁所生檀桓芝也,與陶弘景所說同。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飢渴。久服,輕身延年通神(《別錄》)。

長生神仙,去萬病。為散,飲服方寸匕,盡一枚有驗(藏器)。

白話文:

檀桓

檀桓是百年柏樹的根,形狀像天門冬,長約三四尺,長在樹旁,以細小的根莖與主根相連。也叫檀桓芝,記載於《靈寶方》。

《本經》只說黃柏的根叫檀桓。陳氏所說的,是柏樹旁生長的檀桓芝,與陶弘景所說相同。

檀桓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心腹各種疾病,安神定魂,不感到飢渴。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甚至能通達神明。

服用檀桓可以長生成仙,去除萬病。將其研磨成粉末服用,每次一錢(約3克),服用整塊效果更佳。

2. 小柏

(《唐本草》)

【釋名】子柏(弘景)、山石榴。

時珍曰:此與金櫻子、杜鵑花併名山石榴,非一物也。

【集解】弘景曰:子柏樹小,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又一種多刺,皮亦黃。並主口瘡。

恭曰:小柏生山石間,所在皆有,襄陽峴山東者為良。一名山石榴,其樹枝葉與石榴無別,但花異,子細黑圓如牛李子及女貞子爾。其樹皮白,陶云皮黃,恐謬矣。今太常所貯,乃小樹多刺而葉細者,名刺柏,非小柏也。

藏器曰:凡是柏木皆皮黃。今既不黃,非柏也。小柏如石榴,皮黃,子赤如枸杞子,兩頭尖。人銼枝以染黃。若雲子黑而圓,恐是別物,非小柏也。

時珍曰:小柏山間時有之,小樹也。其皮外白里黃,狀如柏皮而薄小。

【氣味】苦,大寒,無毒。

【主治】口瘡疳䘌,殺諸蟲,去心腹中熱氣(《唐本》)。治血崩(時珍。《婦人良方》治血崩,阿茄陀丸方中用之)。

白話文:

小柏是一種植物,樹形矮小,外觀類似石榴,但果實和花朵與石榴不同。 它的樹皮顏色描述不一,有人說是黃色,也有人說是外白內黃,但都說它帶有苦味。 不同種類的小柏,有的帶刺,有的不帶刺。 小柏的果實有的說是黑色圓形,像牛李子或女貞子;有的說是紅色,像枸杞子,兩頭尖。 它可以用來治療口瘡、疳(gān)積,以及去除心腹中的熱氣,還能止血崩。 古籍中對小柏的描述有些出入,可能指的是不同的植物。

3. 黃櫨

(宋《嘉祐》)

【集解】藏器曰:黃櫨生商洛山谷,四川界甚有之。葉圓木黃,可染黃色。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除煩熱,解酒疸目黃,水煮服之(藏器)。洗赤眼及湯火、漆瘡(時珍)。

【附方】新一。

大風癩疾:黃櫨木五兩(銼,用新汲水一斗浸二七日,焙研),蘇方木五兩,烏麻子一斗(九蒸九曝),天麻二兩,丁香、乳香各一兩,為末。以赤黍米一升淘淨,用浸黃櫨水煮米粥搗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漿水下,日二、夜一。(《聖濟總錄》)

白話文:

黃櫨

黃櫨生長在商洛山谷,四川地區也很多。葉子圓圓的,木材呈黃色,可以用来染黃色。

其味苦、性寒,無毒。

可以去除煩躁發熱,治療酒疸(黃疸)、眼睛發黃,用水煮後服用。也可以用來洗滌紅眼病以及燙傷、漆瘡。

治療大風癩疾的藥方:取黃櫨木五兩,切碎後用一斗新汲水浸泡二十七天,再烘乾研磨成粉;另取蘇方木五兩、烏麻子一斗(經過九蒸九曬)、天麻二兩、丁香、乳香各一兩,研磨成粉。將一升赤黍米淘洗乾淨,用浸泡過黃櫨木的水煮成粥,再與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