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4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三卷 (47)

1. 徐長卿

(《本經》上品)

【校正】今據《吳氏本草》,併入石下長卿。

【釋名】鬼督郵(《本經》)、別仙蹤(蘇頌)。

時珍曰:徐長卿,人名也,常以此藥治邪病,人遂以名之。《名醫別錄》於有名未用復出石下長卿條,云一名徐長卿。陶弘景注云:此是誤爾。方家無用,亦不復識。今考二條功療相似。按《吳普本草》云:徐長卿一名石下長卿。其為一物甚明,但石間生者為良。前人欠審,故爾差舛。

弘景曰: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今狗脊散用鬼督郵者,取其強悍宜腰腳,故知是徐長卿,而非鬼箭、赤箭。

【集解】《別錄》曰:徐長卿,生泰山山谷及隴西,三月採。又曰:石下長卿生隴西山谷池澤,三月採。恭曰:所在川澤有之。葉似柳,兩葉相當,有光澤。根如細辛,微粗長,黃色而有臊氣。今俗以代鬼督郵,非也。鬼督郵自有本條。保升曰:生下濕川澤之間。苗似小桑,兩葉相對。

三月苗青,七月、八月著子,似蘿摩子而小。九月苗黃,十月凋。八月採根,曬乾。頌曰:今淄、齊、淮、泗間皆有之,三月、四月採,謂之別仙蹤。時珍曰:鬼督郵、及己之亂杜衡,其功不同,苗亦不同也。徐長卿之亂鬼督郵,其苗不同,其功同也。杜衡之亂細辛,則根苗功用皆彷彿,乃彌近而大亂也。

不可不審。

【修治】斅曰:凡採得粗杵,拌少蜜令遍,以瓷器盛,蒸三伏時,曬乾用。

【氣味】辛,溫,無毒。《別錄》曰:石下長卿:咸,平,有毒。普曰:徐長卿一名石下長卿。神農、雷公:辛。時珍曰:治鬼之藥多有毒,當從《別錄》。

【主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本經》)。益氣延年。又曰:石下長卿:主鬼疰精物邪惡氣,殺百精蠱毒,老魅注易,亡走啼哭,悲傷恍惚(《別錄》)。

【發明】時珍曰:《抱朴子》言:上古闢瘟疫有徐長卿散,良效。今人不知用此。

【附方】新二。

小便關格:徐長卿湯:治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徐長卿(炙)半兩,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一兩,滑石二兩,檳榔一分,瞿麥穗半兩。每服五錢,水煎,入朴硝一錢,溫服,日二服。(《聖惠方》)注車注船:凡人登車船煩悶,頭痛欲吐者。宜用徐長卿、石長生、車前子、車下李根皮各等分。

搗碎,以方囊系半合於衣帶及頭上,則免此患。(《肘後方》)

白話文:

[徐長卿]

說明:

現在根據《吳氏本草》,把徐長卿和石下長卿合併為同一種藥材。

別名: 鬼督郵(《本經》)、別仙蹤(蘇頌)。

李時珍說:徐長卿這個名字,是因為過去有人用這種藥來治療邪病,所以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原本《名醫別錄》將徐長卿和石下長卿分開記錄,還說石下長卿又名徐長卿。陶弘景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當時的醫家都不用石下長卿,也不認識這種藥。現在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的功效和療效很相似。《吳普本草》記載,徐長卿又名石下長卿,證明它們是同一種藥物,只是生長在石頭間的品質比較好。前人沒有仔細考證,才造成了誤解。

陶弘景說:鬼督郵這個名稱有很多指稱。現在一般人用的徐長卿,它的根部像細辛一樣細小、短而扁平,氣味也相似。現在用在狗脊散中的鬼督郵,是因為它能強筋健骨,適合治療腰腿疾病,所以知道它指的就是徐長卿,而不是鬼箭或赤箭。

藥材描述:

《別錄》記載:徐長卿生長在泰山山谷和隴西一帶,三月採摘。又說:石下長卿生長在隴西山谷的池澤邊,也是三月採摘。陳藏器說:各地河流湖澤都有。葉子像柳葉,兩片葉子相對生長,有光澤。根像細辛一樣,稍粗長,黃色且有腥臊氣味。現在一般人拿它來代替鬼督郵,是不對的。鬼督郵另有記載。保升說:生長在潮濕的河流湖澤邊,幼苗像小桑樹,兩片葉子相對生長。

三月長出青色的幼苗,七八月結果,果實像蘿摩的果實但比較小。九月苗葉變黃,十月凋零。八月採摘根部,曬乾。蘇頌說:現在淄州、齊州、淮河、泗水一帶都有,三四月採摘,叫做別仙蹤。李時珍說:鬼督郵、及己、亂杜衡這三種藥,功效不同,幼苗也不同。徐長卿和鬼督郵的幼苗不同,但功效相同。杜衡和細辛的根、苗和功效都很相似,容易混淆,必須謹慎分辨。

根部處理:

斅說:採摘根部後,稍微搗碎,拌上少許蜂蜜,用瓷器裝好,蒸三次伏天,然後曬乾使用。

藥性與味道:

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別錄》記載:石下長卿味鹹,性平,有毒。《吳普本草》記載:徐長卿又名石下長卿。神農、雷公認為它味辛。李時珍認為:治療鬼病的藥大多有毒,應該以《別錄》的記載為準。

主治功效:

主要治療鬼怪引起的疾病、各種蠱毒、傳染病、邪惡之氣以及瘧疾。長期服用可以強健身體,使人輕盈。《別錄》記載:石下長卿主要治療鬼疰(一種疾病)、精怪引起的疾病、邪惡之氣,可以殺滅各種蠱毒,治療老魅引起的疾病,以及患者精神恍惚、哭鬧悲傷等症狀。

藥理發現:

李時珍說:《抱朴子》中記載:古代有徐長卿散,能有效治療瘟疫,但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用。

附加藥方:

  1. 小便不通:徐長卿湯: 治療氣滯導致小便不通、淋漓不暢、臍下悶痛等症狀。藥方組成:炙徐長卿半兩,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各一兩,滑石二兩,檳榔一分,瞿麥穗半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加入朴硝一錢,溫服,每天服用兩次。(出自《聖惠方》)

  2. 暈車暈船: 凡是乘車船感到煩悶、頭痛想吐的人,可以用徐長卿、石長生、車前子、車下李根皮各等份,搗碎,用布袋裝好,繫在腰間或頭上,就可以避免暈車暈船。(出自《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