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9)
草部第十八卷 (19)
1. 萆薢
(《本經》中品)
【釋名】赤節(《別錄》)、百枝(《吳普》)、竹木(《炮炙論》)、白菝葜。
時珍曰:萆薢名義未詳。《日華本草》言:時人呼為白菝葜,象形也。赤節、百枝,與狗脊同名。
【集解】《別錄》曰:萆薢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弘景曰:今處處有之。根似菝葜而小異,根大,不甚有角節,色小淺。
恭曰:此有二種:莖有刺者根白實;無刺者根虛軟,軟者為勝。蔓生,葉似薯蕷。
頌曰:今河、陝、汴東、荊、蜀諸郡皆有之。作蔓生,苗葉俱青。葉作三叉,似山薯,又似綠豆葉。花有黃、紅、白數種,亦有無花結白子者。根黃白色,多節,三指許大。春秋採根,曝乾。今成德軍所產者,根亦如山薯而體硬,其苗引蔓,葉似蕎麥,子三稜,不拘時月採根,利刀切片,曝乾用。
時珍曰:萆薢蔓生,葉似菝葜而大如碗,其根長硬,大者如商陸而堅。今人皆以土茯苓為萆薢,誤矣。莖、葉、根、苗皆不同。《吳普本草》又以萆薢為狗脊,亦誤矣。詳狗脊下。《宋史》以懷慶萆薢充貢。
根
【氣味】苦,平,無毒。《別錄》曰:甘。
之才曰:薏苡為之使。畏葵根、大黃、柴胡、前胡、牡蠣。
【主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本經》)。
傷中恚怒,陰痿失溺,老人五緩,關節老血(《別錄》)。冷氣𤸷痹,腰腳癱緩不遂,手足驚掣,男子䐴腰痛,久冷,腎間有膀胱宿水(甄權)。頭旋癇疾,補水臟,堅筋骨,益精明目,中風失音(大明)。補肝虛(好古)。治白濁莖中痛,痔瘻壞瘡(時珍)。
【發明】時珍曰:萆薢,足陽明、厥陰經藥也。厥陰主筋屬風,陽明主肉屬濕。萆薢之功,長於去風濕,所以能治緩弱𤸷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雖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遠,豈亦一類數種乎?雷斅《炮炙論》序云:囊皺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
漩多白濁,皆是濕氣下流。萆薢能除陽明之濕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楊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白濁如膏,有萆薢分清飲,正此意也。又楊子建《萬全護命方》云:凡人小便頻數,不計度數,便時莖內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熱不通,水液只就小腸,大腑愈加干竭,甚則渾身熱,心躁思涼水,如此即重證也。此疾本因貪酒色,積有熱毒、腐物、瘀血之類,隨虛水入於小腸,故便時作痛也。
不飲酒者,必平生過食辛熱葷膩之物,又因色傷而然。此乃小便頻數而痛,與淋證澀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薢一兩,水浸少時,以鹽半兩同炒,去鹽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轉入大腸。仍以蔥湯頻洗穀道,令氣得通,則小便數及痛自減也。
【附方】舊二,新三。腰腳痹軟,行履不穩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搗篩。每旦溫酒服三錢匕。禁牛肉。(唐德宗《貞元廣利方》)小便頻數:川萆薢一斤。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鹽酒下七十丸。(《集玄方》)白濁頻數,漩面如油,澄下如膏,乃真元不足,下焦虛寒。
萆薢分清飲:用萆薢、石菖蒲、益智仁、烏藥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入鹽一捻,煎七分,食前溫服,日一服,效乃止。
腸風痔漏:如聖散:用萆薢、貫眾(去土)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酒空心服之。(孫尚藥《傳家秘寶方》)
頭痛發汗:萆薢、旋覆花、虎頭骨(酥炙)等分,為散。欲發時,以溫酒服二錢,暖臥取汗,立瘥。(《聖濟錄》)
白話文:
[萆薢]
[別名] 赤節、百枝、竹木、白菝葜。
李時珍說:萆薢這個名稱的意義還不清楚。《日華子本草》說,當時人們稱它為白菝葜,是因為它的外形相似。赤節、百枝這些名稱和狗脊的別名相同。
[產地與採集]《別錄》記載,萆薢生長在真定山谷。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曬乾。陶弘景說:現在到處都有。它的根部像菝葜但又有些不同,根比較大,沒有很多棱角和節,顏色比較淺。寇宗奭說:這種植物有兩種,莖有刺的根部白色且堅實;沒有刺的根部虛軟,軟的品質更好。它是蔓生的,葉子像薯蕷。蘇頌說:現在河南、陝西、汴東、荊州、四川一帶都有。它是蔓生的,莖和葉都是青色。葉子呈現三叉狀,像山薯,又像綠豆葉。花有黃色、紅色、白色等幾種,也有不開花只結白色果實的。根部是黃白色,有很多節,大約有三指那麼粗。春秋兩季採集根部,曬乾。現在成德軍出產的,根也像山薯但比較硬,它的莖會蔓延,葉子像蕎麥,果實呈三稜形,不論何時都可以採集根部,用利刀切片,曬乾使用。《吳普本草》又把萆薢當作狗脊,也是錯誤的。關於狗脊的詳細描述在後文。宋朝時,曾用懷慶出產的萆薢作為貢品。
[藥性]
味道:苦,性平,無毒。《別錄》說:味甘。
徐之才說:薏苡仁是它的使藥。它畏懼葵根、大黃、柴胡、前胡、牡蠣。
[主治]
主要治療腰背疼痛僵硬,骨節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麻木疼痛,難以痊癒的惡瘡,以及體內熱氣。(《本經》)
還能治療因情緒激動導致的身體損傷,男性陽痿,小便失禁,老年人肢體活動遲緩,關節部位的舊血瘀滯。(《別錄》)還可以治療寒氣引起的麻木不仁,腰腿癱軟無力,手腳抽搐,男性陰部腰痛,久病體寒,腎臟與膀胱之間有積水。(甄權)還能治療頭暈、癲癇,補養腎臟,強健筋骨,增強精氣、明亮眼睛,治療中風失音。(《大明本草》)還能補養肝虛。(李杲)還能治療白濁、陰莖疼痛、痔瘡瘺管和壞瘡。(李時珍)
[藥理說明]
李時珍說:萆薢是足陽明經和足厥陰經的藥物。厥陰經主筋,與風有關;陽明經主肌肉,與濕有關。萆薢的功效,主要在於去除風濕,所以能治療肢體軟弱麻木、小便渾濁、惡瘡等屬於風濕引起的疾病。萆薢、菝葜、土茯苓這三種藥物,雖然形狀不同,但主要治療的功效相近,或許是同一類的不同品種?雷斅在《炮炙論》序中說:“囊皺漩多,夜煎竹木”,這裡的“竹木”指的就是萆薢。
“漩多”指的是白濁,都是因為體內濕氣下注所致。萆薢可以去除陽明經的濕氣,並固攝下焦,所以能夠去除濁液,使清濁分開。楊倓的《家藏方》中,用來治療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白濁如膏的“萆薢分清飲”,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楊子建在《萬全護命方》中說:如果有人小便頻繁,沒有節制,小便時陰莖疼痛難忍,這種疾病一定是先因大腸秘結不通,熱氣積聚,導致水液只能進入小腸。大腸越發乾枯,嚴重時就會全身發熱,心煩想喝涼水,這樣就屬於重症了。這種疾病的原因,多半是貪戀酒色,積累熱毒、腐敗物、瘀血等,這些東西隨著虛弱的水液進入小腸,所以小便時就會疼痛。
不喝酒的人,肯定是平時過多食用辛辣肥膩的食物,又因房事損傷所致。這種小便頻數而且疼痛,和淋病小便澀痛的情況不同。這種情況應該用萆薢一兩,用水稍微浸泡,然後用半兩鹽一同炒製,去掉鹽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至八分,連藥渣一同服下,這樣可以使水道轉到大腸。同時,要經常用蔥湯清洗肛門,使氣機通暢,小便頻繁和疼痛自然就會減輕。
[附方]
- **腰腿麻木無力,行走不穩:**用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搗碎過篩,每天早上用溫酒送服三錢,忌食牛肉。(唐德宗《貞元廣利方》)
- **小便頻繁:**用川萆薢一斤,研磨成粉末,用酒調製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鹽酒送服七十丸。(《集玄方》)
- **白濁頻繁,尿液表面有油狀物,沉澱物像膏狀,是因為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可用萆薢分清飲:用萆薢、石菖蒲、益智仁、烏藥等量。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少許鹽,煎至七分,飯前溫服,每天一次,見效即止。
- **腸風痔漏:**用如聖散:用萆薢、貫眾(去土)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空腹送服。(孫尚藥《傳家秘寶方》)
- **頭痛發汗:**用萆薢、旋覆花、虎頭骨(用酥油炙烤)等量,研磨成粉。在頭痛要發作的時候,用溫酒送服二錢,蓋上被子取汗,很快就能好。(《聖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