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2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七卷 (22)

1. 半夏

(《本經》下品)

【釋名】守田(《別錄》)、水玉(《本經》)、地文(《本經》)、和姑(《吳普》)。

白話文:

【別名】守田(《別錄》)、水玉(《本經》)、地文(《本經》)、和姑(《吳普》)。

時珍曰:《禮記·月令》: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守田會意,水玉因形。

白話文:

李時珍說:《禮記·月令》中說:五月半夏生長。因為它在夏季中間生長,所以有這個名字。守田兩個字是會意的,水玉兩個字是象形的。

【集解】《別錄》曰:半夏生槐里川穀。五月、八月採根,曝乾。

普曰: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葉三三相偶。白花圓上。

弘景曰:槐里屬扶風。今第一齣青州,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半夏生長在槐裏川穀地區。五月、八月採集它的根部,曬乾。

普濟方說:半夏生長在微丘或野地中,二月開始生長,葉片三片三片成對。開白色花朵,花朵圓形向上開。

陶弘景說:槐裏指的是扶風地區。現在主要產於青州,吳中地區也有。肉質潔白的半夏品質好,陳放時間長也不影響其品質。

恭曰:所在皆有。生平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勝。然江南者大乃徑寸,南人特重之。頃來互用,功狀殊異。其苗似是由跋,誤以為半夏也。

白話文:

恭先生說:生長的地方到處都有。一種生長在沼澤裡,叫做羊眼半夏,以潔白圓潤的為上品。但是產在江南的半夏很大, 直徑達到一寸,南方人特別看重它。近些年來,人們把這兩種半夏混用,而其實它們的效用和樣子都很不一樣。羊眼半夏的葉苗像澤瀉,所以人們誤以為它也是半夏。

頌曰:在處有之,以齊州者為佳。二月生苗一莖,莖端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而生江南者似芍藥葉。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黃肉白。五月、八月採根,以灰裹二日,湯洗曝乾。《蜀圖經》云:五月採則虛小,八月採乃實大。其平澤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由跋絕類半夏,而苗不同。

白話文:

頌曰:在各處都有半夏,以齊州產的品質最好。二月份長出幼苗一莖,莖端長有三個葉子,淺綠色,很像竹葉,而在江南生長的半夏,葉子像芍藥葉。半夏根部互相疊壓,上端較大,下端較小,皮是黃色的,肉是白色的。在五月和八月採摘根部,用草木灰包裹兩天,然後用水洗淨,曬乾。《蜀圖經》中說:五月採摘的半夏乾癟小,八月採摘的半夏則堅實而大。平原地區生長的半夏非常小,叫做羊眼半夏。由跋的科屬與半夏類似,但幼苗不同。

斅曰:白傍芁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微酸,不入藥用。

白話文:

白傍芁子外觀非常像半夏,只是咬起來有一點點酸味,不能用於藥用。

【修治】弘景曰:凡用,以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有毒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須用生薑者,以制其毒故也。

白話文:

洪景說:凡是使用半夏,都要用沸水洗十多次,直到滑性都沒有了。如果不這樣,那半夏有毒,會刺傷人的咽喉。方劑中如果有半夏,就一定要用生薑,這是為了制半夏的毒性。

斅曰:修事半夏四兩,用白芥子末二兩,釅醋六兩,攪濁,將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若洗涎不盡,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白話文:

斅醫師說:將四兩的半夏和二兩的白芥子末用六兩的濃醋攪拌均勻,直到濁濁的。再將半夏丟進去,洗三遍就可以用了。如果清洗半夏的唾液沒有洗乾淨,會讓人氣血逆流,肝火旺盛。

時珍曰:今治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湯泡浸七日,逐日換湯,晾乾切片,薑汁拌焙入藥。或研為末,以薑汁入湯浸澄三日,瀝去涎水,曬乾用,謂之半夏粉。或研末以薑汁和作餅子,日乾用,謂之半夏餅。或研末以薑汁、白礬湯和作餅,楮葉包置籃中,待生黃衣,日乾用,謂之半夏曲

白話文:

李時珍說:現在炮製半夏,只洗去皮上的污垢,用熱水浸泡七天,每天都要換水,晾乾切片,加薑汁拌勻烘焙後入藥。或者研成粉末,用薑汁溶解在湯裡浸泡澄清三天,瀝乾涎水,曬乾備用,稱為半夏粉。或者研成粉末,用薑汁和成餅狀,在太陽下曬乾備用,稱為半夏餅。或者研成粉末,用薑汁和白礬水和成餅狀,用楮葉包好放在籃子裡,等生出黃色的衣膜,再曬乾備用,稱為半夏曲。

白飛霞《醫通》云:痰分之病,半夏為主,造而為曲尤佳。治濕痰以薑汁、白礬湯和之;治風痰以薑汁及皂莢煮汁和之;治火痰以薑汁、竹瀝或荊瀝和之;治寒痰,以薑汁、礬湯,入白芥子末和之,此皆造麴妙法也。

白話文:

白飛霞的《醫通》說:痰症的治療,以半夏為主要藥物,如果將它加工成麴,效果會更好。治療濕痰,可以用薑汁和白礬湯一起服用;治療風痰,可以用薑汁和皁莢煮成的汁一起服用;治療火痰,可以用薑汁和竹瀝或荊瀝一起服用;治療寒痰,可以用薑汁和礬湯,加入白芥子末一起服用,這些都是製作麴的巧妙方法。

【氣味】辛,平,有毒。《別錄》曰:生,微寒;熟,溫。生,令人吐;熟,令人下。湯洗盡滑用。

元素曰:味辛、苦,性溫,氣味俱薄,沉而降,陰中陽也。

好古曰:辛厚苦輕,陽中陰也。入足陽明、太陰、少陽三經。

白話文:

**氣味:**辛味,平性,有毒。《別錄》記載:生用,略有寒性;熟用,溫性。生用會讓人嘔吐;熟用會讓人拉肚子。先用熱水洗淨後,再去除滑溜的物質纔可使用。

**元素:**味道辛辣、苦澀,性質溫和,氣味都較淡薄,沉降特性,屬於陰中之陽。

**好古:**辛味濃烈、苦味輕微,屬於陽中之陰。進入足陽明、太陰、少陽三條經絡。

之才曰: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

白話文:

之才說:射干作為它的使者。它不喜歡皁莢。它害怕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它與烏頭相剋。

權曰:柴胡為之使。忌羊血海藻飴糖

白話文:

權(名醫)說:柴胡是使藥。忌諱與羊血、海藻、飴糖一起服用。

元素曰:熱痰佐以黃芩;風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乾薑;痰痞,佐以陳皮白朮。多用則瀉脾胃。諸血證及口渴者禁用,為其燥津液也。孕婦忌之,用生薑則無害。

白話文:

元素說:熱痰用黃芩做輔佐;風痰用南星做輔佐;寒痰用乾薑做輔佐;痰痞用陳皮、白朮做輔佐。過量服用會損傷脾胃。各種血證及口渴的人禁用,因為它會耗損津液。孕婦忌用,用生薑則無害。

【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止汗(《本經》)。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療痿黃,悅澤面目,墮胎(《別錄》)。消痰,下肺氣,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

白話文:

【主要用途】治療傷寒寒熱,胸口堅硬,胸脹咳嗽,頭暈,咽喉腫痛,腸鳴,並能治療下痢、止汗(《本經》)。消除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胸口急痛堅硬痞塊,時疫引起的嘔吐和胃酸逆流,消腫瘍,治療萎黃病,使臉色紅潤,中止妊娠(《別錄》)。消除痰液,治療肺氣,開胃健脾,止嘔吐,去除胸中的痰液滿結。

生者:摩癰腫,除瘤癭氣(甄權)。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大明)。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氣,燥脾濕,治痰厥頭痛,消腫散結(元素)。治眉稜骨痛(震亨)。補肝風虛(好古),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時珍)。

白話文:

生者:

  • 摩癰腫:治療膿腫和腫瘤。
  • 除瘤癭氣:去除腫瘤和甲狀腺腫大。

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

  • 治療嘔吐、反胃、霍亂、痙攣、腸胃寒冷和瘧疾。

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氣,燥脾濕,治痰厥頭痛,消腫散結:

  • 治療寒痰、受寒飲冷引起的咳嗽、消除胸中的脹滿、隔上的痰、去除胸中的寒氣、調和胃氣、燥濕脾臟、治療痰厥頭痛、消腫散結。

治眉稜骨痛:

  • 治療眉稜骨疼痛。

補肝風虛:

  • 補充肝風不足。

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 消除腹脹、眼睛不能閉合、白濁、遺精、帶下。

【發明】權曰:半夏使也。虛而有痰氣,宜加用之。

頌曰:胃冷嘔噦,方藥之最要。

白話文:

【發明】權說:半夏是這方劑的主藥。有虛證,且有痰氣的患者,宜加用半夏。

頌文說:胃寒嘔吐呃逆,此方劑是最主要的藥物。

成無己曰:辛者散也,潤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氣結氣,除煩嘔,發音聲,行水氣,而潤腎燥。好古曰:《經》云:腎主五液,化為五濕。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痰,入肺為涕。有痰曰嗽,無痰曰咳。痰者,因咳而動脾之濕也。

白話文:

成無己說:辛味有宣散和滋潤的作用,半夏的辛味可以化解逆氣和鬱結的氣,消除煩躁嘔吐,使聲音清亮,暢通水分,滋潤腎臟的乾燥。好古說:《內經》說:腎臟主導五種液體,化為五種濕氣。濕氣進入體內就成為唾液,進入肝臟就成為淚水,進入心臟就成為汗液,進入脾臟就成為痰液,進入肺臟就成為鼻涕。有痰的時候就稱為咳嗽,沒有痰的時候就稱為咳。痰液是指由於咳嗽而導致脾臟的濕氣移動。

半夏能泄痰之標,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腎也。咳無形,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濕潤燥也。俗以半夏為肺藥,非也。止嘔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柴胡為之使,故今柴胡湯中用之,雖為止嘔,亦助柴胡、黃芩主往來寒熱,是又為足少陽、陽明也。

白話文:

半夏只能消除痰的症狀,不能消除痰的根源。消除根源的方法是治療腎。咳嗽沒有形態,痰有形態;沒有形態的就潤澤,有形態的就乾燥,所以治法是讓流動的濕氣滋潤乾燥。俗話說半夏是治療肺的藥物,這是不對的。治療嘔吐屬於足陽明經,消除痰屬於足太陰經。柴胡是半夏的引經藥,所以現在在柴胡湯中使用半夏,雖然是為了治療嘔吐,但也幫助柴胡、黃芩治療往來寒熱,所以它也屬於足少陽經、陽明經的藥物。

宗奭曰: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言益脾,蓋能分水故也。脾惡濕,濕則濡困,困則不能治水。《經》云:濕勝則瀉。一男子夜數如廁,或教以生薑一兩,半夏、大棗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時呷之,便已也。

白話文:

宗奭說:現在的人只知道半夏能化痰,卻不知它還能益脾,這是因為半夏能夠去除水濕的緣故。脾臟不喜濕,一旦濕邪過盛,就會被濕困住,無法正常運化水濕。《黃帝內經》中說:濕邪勝盛就會導致泄瀉。有個男子夜裡頻頻如廁,有人教他用生薑一兩,半夏、大棗各三十枚,加水一升,放入瓷瓶中用文火慢火燒煮至熟水,經常服用,病症就好了。

趙繼宗曰:丹溪言:大棗治一身之痰,世醫執之,凡有痰者皆用。夫二陳內有半夏,其性燥烈,若風痰、寒痰、濕痰、食痰則相宜;至於勞痰、失血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不可不知。

白話文:

趙繼宗說:丹溪朱震亨認為,大棗可以治療全身的痰,各地的醫生都遵循這一說法,凡是有痰的都用大棗。但是,二陳湯含有半夏,性質燥烈,如果痰是風痰、寒痰、濕痰、食痰,那麼大棗就有功效;如果是勞痰、失血等痰,使用大棗反而會使血液乾燥,加重病情,不可不知。

機曰: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貝母代之。貝母乃太陰肺經之藥,半夏乃太陰脾經、陽明胃經之藥,何可代也?夫咳嗽吐痰,虛勞吐血,或痰中見血,諸郁,咽痛喉痹,肺癰肺痿,癰疽,婦人乳難,此皆貝母為嚮導,半夏乃禁用之藥。

白話文:

機先生說:一般人認為半夏性燥有毒,常常用貝母來代替它。但貝母是太陰肺經的藥物,半夏是太陰脾經、陽明胃經的藥物,怎麼可以用貝母來代替呢?咳嗽、吐痰、虛弱的人吐血,或痰中有血、各種鬱症、咽喉腫痛、肺癰、肺痿、癰疽、婦女乳房生病的,這些都是用貝母為嚮導來治療,而半夏則是禁用藥物。

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爆,皆能生脾胃濕熱,故涎化為痰,久則痰火上攻,令人昏憒口噤,偏廢僵仆,蹇澀不語,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若以貝母代之,則翹首待斃矣。

白話文:

口水是脾臟分泌的液體,美味的食物、肉類和辛辣熱性的食物都會導致脾胃濕熱,所以口水會變成痰,久而久之,痰火會攻入頭部,使人昏迷、口齒緊閉,半邊身偏癱,言語蹇澀,生死危在旦夕,非半夏和南星這類藥物不可治療。如果用貝母代替,病人只會坐以待斃。

時珍曰:脾無留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飲及腹脹者,為其體滑而味辛性溫也。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所謂辛走氣,能化液,辛以潤之是矣。潔古張氏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咳嗽自愈。丹溪朱氏云: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白話文:

時珍說:脾臟如果不把濕氣留住,就不會產生痰,所以脾臟是產生痰的根源,肺臟是貯藏痰的器官。半夏可以治療痰飲和腹脹,是因為它的性質滑膩、味道辛辣、溫和。滑膩可以潤澤,辛溫可以發散也可以潤澤,所以它可以消除濕氣而通大便,可以利竅而泄小便。所謂的辛走氣,能化液,辛以潤之是正確的。潔古張氏說:半夏、南星可以治療痰,而咳嗽自然會好起來。丹溪朱氏說:二陳湯可以使大便潤滑而小便增多。

聊攝成氏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氣而潤腎燥。又《和劑局方》,用半硫丸治老人虛秘,皆取其滑潤也。世俗皆以南星、半夏為性燥,誤矣。濕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劑也。二物亦能散血,故破傷打撲皆主之。

白話文:

聊攝成氏說:半夏辛而散,能行水氣而潤滑腎臟的燥熱。此外,《和劑局方》中,用半硫丸來治療老年人虛祕,皆取其滑潤的作用。世俗之人皆認為南星和半夏性燥熱,這是錯誤的。水濕去除之後,則土壤乾燥,痰涎也就無法產生,這並不是南星和半夏本身的性質燥熱造成的。古方中治療咽痛喉痹、吐血下血時,多用南星和半夏,這並非禁用藥劑。南星和半夏也能夠散瘀血,所以破傷打撲皆可以用這兩味藥來治療。

惟陰虛勞損,則非濕熱之邪,而用利竅行濕之藥,是乃重竭其津液,醫之罪也,豈藥之咎哉?《甲乙經》用治夜不眠,是果性燥者乎?岐伯云:衛氣行於陽,陽氣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治法: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既通,其臥立至。方用流水千里者八升,揚之萬遍,取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大沸,入秫米一升,半夏五合,煮一升半,飲汁一杯,日三,以知為度。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出則已。

白話文:

若是陰虛勞損,卻用了利竅行濕的藥,這反而會加重津液的消耗,這是醫生的罪過,難道是藥的錯嗎?《甲乙經》中治療夜不眠的方子,真是因為藥性乾燥纔有效嗎?岐伯說:衛氣運行於陽,陽氣充足,不能進入陰,陰氣虛弱,所以眼睛不能閉合。治療的方法是:服用半夏湯一劑,陰陽一旦貫通,就能很快睡著。方子裡要用流動的清澈水八升,揚動一萬遍,取清液五升,煮沸,用葦草燒火,大火煮沸,加入秫米一升,半夏五合,煮至一升半,喝一杯汁液,每天三次,以見效為度。患有新發疾病的人,喝完之後蒙上杯子就能睡著,出汗後就痊癒了。

久者,三飲而已。

【附方】舊十四,新五十四。

白話文:

病情較久者,只需服用三帖藥。

【附記】舊指服藥十四天,新指服藥五十四天。

法制半夏,清痰化飲,壯脾順氣:用大半夏,湯洗七次,焙乾再洗,如此七轉,以濃米泔浸一日夜。每一兩用白礬一兩半,溫水化,浸五日。焙乾,以鉛白霜一錢,溫水化,又浸七日。以漿水慢火內煮沸,焙乾收之。每嚼一二粒,薑湯送化下。(《御藥院方》)

白話文:

加工半夏,能清化痰飲,壯脾理氣:使用整塊的大半夏,用熱水清洗七次,烘乾後再清洗,如此反覆七次,然後用濃米泔水浸泡一日一夜。每用一兩半夏,用一兩半的白礬,用溫水溶化,浸泡五天。烘乾後,再用一錢鉛白霜,用溫水溶化,浸泡七天。用漿水文火煮沸,烘乾收好。每次嚼一到兩粒,用薑湯送服。(《御藥院方》)

紅半夏法,消風熱,清痰涎,降氣利咽:大半夏,湯浸焙制如上法。每一兩入龍腦五分,硃砂為衣染之。先鋪燈草一重,約一指厚,排半夏於上,再以燈草蓋一指厚。以炒豆焙之,候乾取出。每嚼一兩粒,溫水送下。(《御藥院方》)

白話文:

紅半夏的做法,可以消風熱,清痰涎,降氣利咽。まず半夏を大きな片に切り、熱湯に浸して焙じ、上述のやり方で行う。每一兩(約3.75グラム)に龍腦5分(約0.25グラム)、硃砂を衣のように染める。まず、燈心草を1重に敷き、約1指の厚さにして、その上に半夏を並べ、さらに燈心草で1指の厚さに覆う。炒った豆で焙じ、乾いてから取り出す。毎回1、2粒を噛んで、溫かい水で流し込む。(『御藥院方』)

化痰鎮心,祛風利膈:辰砂半夏丸:用半夏一斤(湯泡七次,為末篩過,以水浸三日,生絹濾去滓,澄清去水,曬乾)一兩,入辰砂一錢,薑汁打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七十丸。此周府方也。(《袖珍》)

白話文:

化痰鎮心,祛風利膈:辰砂半夏丸:取半夏一斤(用沸水浸泡七次,磨成細末後過篩,再用水浸泡三天,用生絹濾去渣滓,澄清後去掉水分,曬乾)一兩,加入辰砂一錢,用薑汁打糊丸,丸的大小如梧子。每次用薑湯送服七十丸。這是周府的方子。(《袖珍》)

化痰利氣:三仙丸,方見虎掌下。

白話文:

三仙丸,處方請參閱虎掌下方。

消痰開胃,去胸膈壅滯:《斗門方》:用半夏洗淨,焙乾為末,自然薑汁和作餅,濕紙裹煨香。以熟水二盞,同餅二錢,入鹽五分,煎一盞,服之。大壓痰毒,及治酒食傷,極驗。《經驗後方》:用半夏、天南星各二兩。為末,水五升,入壇內浸一宿,去清水,焙乾重研。每服二錢,水二盞,姜三片,煎服。

白話文:

消痰開胃、去胸膈壅滯的方劑:

一、《鬥門方》中的方法:

  1. 將半夏洗乾淨,焙乾研成粉末。

  2. 用新鮮的薑汁和半夏粉末做成餅狀。

  3. 用濕紙將半夏餅包起來,放在香爐中煨熟。

  4. 取熟水兩茶杯,加入半夏餅兩錢,鹽五分,煎成一茶杯,服下。

  5. 此方特別有效於治療痰毒引起的疾病,以及飲食不節導致的疾病。

二、《經驗後方》中的方法:

  1. 取半夏、天南星各二兩,研成粉末。

  2. 將五升水倒入容器中,將半夏、天南星粉末浸泡一夜。

  3. 浸泡後將水倒掉,將半夏、天南星粉末焙乾,再次研磨成粉末。

  4. 每服用時,取兩錢粉末,加入兩杯水和三片薑片,煎服。

  5. 此方特別有效於治療痰毒積聚引起的疾病。

中焦痰涎,利咽,清頭目,進飲食:半夏(泡七次)四兩,枯礬一兩,為末,薑汁打糊,或煮棗肉,和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十五丸。寒痰加丁香五錢;熱痰加寒水石(煅)四兩。名玉液丸。(《和劑局方》)

白話文:

治療中焦痰涎引起的咽喉不利、頭目不清、食慾不振等症狀:半夏(先浸泡七次)四兩、枯礬一兩,搗成細末,用薑汁調糊,或煮熟的棗肉一起和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薑湯送服十五丸。如果是寒痰,再加入丁香五錢;如果是熱痰,再加入煅過的寒水石四兩。這種丸劑取名為玉液丸。(出自《和劑局方》)

老人風痰:大腑熱不識人,及肺熱痰實,咽喉不利:半夏(泡七次,焙)、硝石各半兩,為末,入白麵一兩搗勻,水和丸綠豆大。每薑湯下五十丸。(《普濟》)

白話文:

老人因風和痰,引發了大腸熱,不認識人。而且肺熱痰多,咽喉部位不適、疼痛和吞嚥困難:半夏(浸泡七次並烘烤)、硝石各半兩,研成粉末,加入一兩白麵粉一起搗勻,再調入水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用薑湯送服五十丸。(出自《普濟方》)

膈壅風痰:半夏不計多少,酸漿浸一宿,溫湯洗五、七遍,去惡氣,日乾為末,漿水搜作餅,日乾再研為末。每五兩,入生龍腦一錢,以漿水濃腳和丸雞頭子大。紗袋盛,通風處陰乾。每服一丸,好茶或薄荷湯嚼下。(《御藥院方》)

白話文:

膈壅風痰:半夏不計多少,用酸漿浸泡一夜,用溫水洗五到七遍,去除惡氣,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再用漿水製成餅狀,曬乾後再次研磨成粉末。每五兩粉末,加入一錢生龍腦,用漿水濃稠的液體混合,搓成雞頭子大小的丸藥。將丸藥放入紗布袋中,放置在通風處陰乾。每次服用一丸,可以用好茶或薄荷湯送服。(出自《御藥院方》)

搜風化痰,定志安神,利頭目:辰砂化痰丸:用半夏曲三兩,天南星(炮)一兩,辰砂、枯礬各半兩,為末,薑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送下。(《和劑局方》)

白話文:

祛風化痰,穩定心神,消除頭暈目眩:辰砂化痰丸:使用半夏曲三兩,天南星(炮製的)一兩,辰砂、枯礬各半兩,研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和劑局方》)

痰厥中風:省風湯:用半夏(湯泡)八兩,甘草(炙)二兩,防風四兩。每服半兩,姜二十片,水二盞,煎服。(《奇效方》)

白話文:

痰厥中風:

以下是治療痰厥中風的古方「省風湯」:

用料:

  • 半夏(用湯浸泡)八兩
  • 甘草(炙過的)二兩
  • 防風四兩

服用方法:

  • 每服半兩
  • 配上二十片生薑
  • 加入二盞水
  • 煎服

(出自《奇效方》)

風痰頭暈,嘔逆目眩,面色青黃,脈弦者:水煮金花丸: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面三兩,為末,水和成餅,水煮浮起,漉出,搗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極效。亦治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潔古《活法機要》方)

白話文:

風痰引起頭暈,嘔吐、眩暈,面色青黃,脈象弦細的人:用金花丸水煎服: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面三兩,搗成細末,加水和成餅,放入水中煮沸浮起後,撈出,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療效極好。也治療風痰引起的咳嗽,大小便不通,風痰頭痛。(潔古《活法機要》方)

風痰濕痰:青壺丸:半夏一斤,天南星半兩,各湯泡,曬乾為末,薑汁和作餅,焙乾,入神麯半兩,白朮(末)四兩,枳實(末)二兩,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葉氏方)

白話文:

風痰濕痰:青壺丸:半夏一斤,天南星半兩,先將它們分別浸在湯中,然後曬乾弄碎成粉末,再用薑汁和成餅狀,烘乾後,加入神麴粉末半兩,白術粉末四兩,枳實粉末二兩,然後用薑汁和麵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葉氏方)

風痰喘逆,兀兀欲吐,眩暈欲倒:半夏一兩,雄黃三錢,為末,薑汁浸,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已吐者加檳榔。(《活法機要》)

白話文:

患有風痰喘逆,感覺頭暈目眩,想吐又吐不出來,頭暈目眩到即將昏倒的地步:半夏一兩,雄黃三錢,研成粉末,用薑汁浸潤,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蒸餅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用薑湯送服。已經吐過痰的,再加檳榔。

風痰喘急:千緡湯:用半夏(湯洗)七個,甘草(炙)、皂莢(炒)各一寸,姜二片,水一盞,煎七分,溫服。(《蘇沈良方》)

白話文:

風痰導致的喘急:用千緡湯來治療。取半夏(用湯水洗過)七個,甘草(炒過的)、皁莢(炒過的)各一寸,生薑兩片,水一碗,煎到只有七分之一,溫服。(出自《蘇沈良方》)

上焦熱痰咳嗽:制過半夏一兩,片黃芩(末)二錢,薑汁打糊丸綠豆大。每服七十丸,淡薑湯食後服。此周憲王親制方也。(《袖珍方》)

白話文:

治療上焦熱痰咳嗽的方法:將半夏加工製成藥引子一兩,黃芩片(磨成粉末)二錢,用薑汁拌勻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粒藥丸,用淡薑湯送服,飯後服用。這個藥方是周憲王親自配製的。(出自《袖珍方》)

肺熱痰嗽:製半夏、栝蔞仁各一兩,為末,薑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或以栝蔞瓤煮熟丸。(《濟生方》)

白話文:

肺熱痰嗽:

將半夏、栝蔞仁各一兩,磨成粉末,用薑汁將丸藥大小搓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也可以用栝蔞瓤煮熟後丸服。(《濟生方》)

熱痰咳嗽,煩熱面赤,口燥心痛,脈洪數者:小黃丸: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黃芩一兩半,為末,薑汁浸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薑湯下。(潔古《活法機要》)

白話文:

熱痰引起咳嗽,煩熱面紅,口乾舌燥,心臟疼痛,脈象洪數:服用小黃丸:使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黃芩一兩半,研磨成細末,用薑汁浸泡蒸餅,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七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潔古《活法機要》)

小兒痰熱,咳嗽驚悸:半夏、南星等分。為末,牛膽汁和,入膽內,懸風處待乾,蒸餅丸綠豆大。每薑湯下三、五丸。(《摘玄方》)

白話文:

小兒痰熱,咳嗽驚悸的治療方法:(用)半夏、南星等分量的藥材,研成細末,加入牛膽汁和勻,裝入豬膽囊內,懸掛在通風處使其乾燥,再製成直徑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薑湯送下三到五丸。(摘自《摘玄方》)

濕痰咳嗽,面黃體重,嗜臥驚,兼食不消,脈緩者:白朮丸:用半夏、南星各一兩,白朮一兩半,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活法機要》)

白話文:

濕痰咳嗽,臉色發黃,身體發重,喜歡睡覺、容易受到驚嚇,同時還不消化,脈搏緩弱的人:

使用白朮丸:

用半夏、南星各一兩,白朮一兩半,研磨成細末,加水製成薄荷丸,大小如梧桐子。

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薑湯送服。(《活法機要》)

氣痰咳嗽,面白氣促,灑淅惡寒,愁憂不樂,脈澀者:玉粉丸:用半夏、南星各一兩,官桂半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活法機要》)

白話文:

因氣痰引起的咳嗽,臉色發白並且呼吸短促,遇到寒冷容易發抖,憂愁而不開心,脈搏澀的人,可以使用玉粉丸治療。

玉粉丸的作法:半夏、南星各一兩,肉桂半兩,碾成細末,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吃五十丸,用薑湯送服。(《活法機要》)

小結胸痛,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半夏半升,黃連一兩,栝蔞實(大者)一個,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二味,煮取二升,分三服。(仲景《傷寒論》)

白話文:

小部位的胸口疼痛,通常會出現在心臟位置的下方並且在按壓時感到疼痛,而脈象浮滑者,可使用小陷胸湯治療:半夏半杯、黃連一兩、栝蔞實(較大者)一顆、水六杯,先將栝蔞實煮至三杯的量,並去除渣滓,再加入其餘兩味藥材煮到剩下兩杯的量,分成三次服用。(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

濕痰心痛,喘急者:半夏油炒為末,粥糊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丹溪心法》)

急傷寒病:半夏四錢,生薑七片,酒一盞,煎服。(胡洽居士《百病方》)

白話文:

濕痰心痛,喘急者:

將半夏用油炒至焦黃,磨成粉末,用稀粥糊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急傷寒病:

使用半夏四錢,生薑七片,酒一盞,煎煮後服用。

結痰不出,語音不清,年久者亦宜:玉粉丸:半夏半兩,桂心一字,草烏頭半字,為末,薑汁浸蒸餅丸芡子大。每服一丸,夜臥含咽。(《活法機要》)

白話文:

如果痰液凝結成塊並阻塞,導致言語不清楚,即使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也可以服用以下藥物:玉粉丸:半夏半兩、桂心一字、草烏頭半字,將三者研磨成細末,用薑汁浸泡過的蒸餅丸成芡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粒,在睡覺前含服,讓藥物逐漸嚥下。(出自《活法機要》)

停痰冷飲嘔逆:橘皮半夏湯:用半夏(水煮熟)、陳橘皮各一兩。每服四錢,生薑七片,水二盞,煎一盞,溫服。(《和劑局方》)

白話文:

治療痰液停積、冷飲引起的嘔吐:

材料:

  • 半夏(水煮熟)一兩
  • 陳橘皮一兩

做法:

  1. 將半夏和陳橘皮放入藥燉壺中。

  2. 加入生薑七片和水二杯。

  3. 將藥物煮沸後,改成小火燉煮。

  4. 燉煮至藥液只剩下一杯時,即可關火。

  5. 將藥液過濾後,溫熱飲用。

劑量:

每次服用四錢,一日服用三次。

停痰留飲,胸膈滿悶,氣短噁心,飲食不下,或吐痰水:茯苓半夏湯:用半夏(泡)五兩,茯苓三兩。每服四錢,姜七片,水一鍾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甚捷徑。(《和劑局方》)支飲作嘔,嘔家本渴,不渴者,心下有支飲也,或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下憒憒,並宜小半夏湯:用半夏(泡七次)一升,生薑半斤,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服。(張仲景《雞頭》)

白話文:

  • 停痰留飲,胸膈滿悶,氣短噁心,飲食不下,或吐痰水:茯苓半夏湯:

用法:用半夏(泡)五兩,茯苓三兩。每次服用四錢,加薑七片,水一鍾半,煎煮七分,去除渣滓,空腹服用,效果顯著。(《和劑局方》)

  • 支飲作嘔,嘔家本渴,不渴者,心下有支飲也,或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下憒憒,並宜小半夏湯:

用法:用半夏(泡七次)一升,生薑半斤,水七升,煮成一升五合,分服。(張仲景《雞頭》)

噦逆欲死:半夏生薑湯主之,即上方也。

痘瘡噦氣:方同上。

白話文:

噦逆欲死:使用「半夏生薑湯」主治,就是上述的方劑。

痘瘡噦氣:使用上述的方劑。

嘔噦眩悸,谷不得下: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切,以水七升,煎一升半,分溫服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噁心嘔吐,眩暈心悸,食物不能下嚥: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切片,以水七升煎至一升半,分次溫服。(《金匱要略》)

目不得眠:見發明下。

白話文:

目不得眠: 見發明下。

眼睛無法閉合睡眠:參見發明下。

心下悸忪:半夏麻黃丸:半夏、麻黃等分,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日三。(《金匱要略》)

白話文:

心臟以下跳動不安:半夏麻黃丸:半夏、麻黃等分,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30丸,每天三次。(出自《金匱要略》)

傷寒干啘,半夏熟洗,研末。生薑湯服一錢匕。(《深師方》)嘔逆厥逆,內有寒痰:半夏一升(洗滑焙研),小麥面一升,水和作彈丸,水煮熟。初吞四、五枚,日三服。稍增至十五枚,旋煮旋吞。覺病減,再作。忌羊肉、餳糖。此乃許仁則方也。(《外臺秘要》)

白話文:

傷寒乾嘔,以半夏熟洗,研成粉末,用生薑湯服用一錢匕的量。(出自《深師方》)嘔吐與打嗝,並有內寒痰:使用一升半夏(洗淨、滑潤、烘焙研磨),一升小麥麵粉,加水和成麵團,製成丸子,用清水煮熟,初次服用四、五粒,一天三次。逐漸增加至十五粒,煮好立刻服用。感覺病情減輕,再繼續服用。服用期間禁止食用羊肉、糯米糖。此乃許仁則的方子。(出自《外臺祕要》)

嘔吐反胃:大半夏湯: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水一斗二升和,揚之一百二十遍。煮取三升半,溫服一升,日再服。亦治膈間支飲。(《金匱要略》)

白話文:

嘔吐反胃:大半夏湯: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水一斗二升混和,攪動一百二十次。煮沸後取出三升半,溫熱服下一升,每天再服一次。也可用於治療膈間積飲。(《金匱要略》)

胃寒噦逆,停痰留飲:藿香半夏湯:用半夏(湯泡,炒黃)二兩,藿香葉一兩,丁香皮半兩。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煎服。(《和劑局方》)

白話文:

胃寒引起的打呃反酸,痰飲積滯:藿香半夏湯:用半夏(用熱水浸泡,炒至微黃)二兩,藿香葉一兩,丁香皮半兩。每次取四錢,加水一杯,配上生薑七片,煎煮後服用。(出自《和劑局方》)

小兒吐瀉,脾胃虛寒:齊州半夏(泡七次)、陳粟米各一錢半,姜十片。水盞半,煎八分,溫服。(錢乙《小兒》)

白話文:

小兒嘔吐腹瀉,脾胃虛寒:齊州半夏(泡七次)、陳年粟米各一錢半,薑十片。加水半茶杯,煎至八分,溫服。(出自錢乙的《小兒》)

小兒痰吐,或風壅所致,或咳嗽發熱,飲食即嘔:半夏(泡七次)半兩,丁香一錢。以半夏末水和包丁香,用面重包,煨熟,去面為末,生薑自然汁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陳皮湯下。(《活幼口議》)

白話文:

小孩吐痰,可能是受風引起的,或者因咳嗽發熱,吃了食物即嘔吐:半夏(浸泡七次)半兩,丁香一錢。將半夏末水和包丁香,用麵粉重疊包起來,用火煨熟,取出後去除麵粉,弄成藥末,用生薑自然流出的汁液和丸成麻子大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顆,用陳皮湯送服。(《活幼口議》)

妊娠嘔吐:半夏二兩,人參、乾薑各一兩,為末,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飲服十丸,日三服。(仲景《金匱要略》)

白話文:

妊娠嘔吐:

  • 半夏:2 兩
  • 人參:1 兩
  • 乾薑:1 兩

將以上三味藥研磨成細末,用薑汁和麵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每天服用 10 顆,一天服用三次。(出自仲景的《金匱要略》)

霍亂腹脹:半夏、桂等分,為末。水服方寸匕。(《肘後方》)

白話文:

霍亂腹脹:半夏、桂枝等分研末,用清水送服一茶匙分量。(《肘後方》)

小兒腹脹:半夏末少許,酒和丸粟米大。每服二丸,薑湯下。不瘥,加之。或以火炮研末,薑汁調貼臍,亦佳。(《子母秘錄》)

白話文:

小兒腹脹:取半夏末少許,用酒和丸成粟米粒大小。每次服二丸,用薑湯送服。如果還沒有治癒,就增加劑量。或者把半夏用火炒焦後研成細末,用薑汁調和後敷在肚臍上,也有效果。(《子母祕錄》)

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半夏、生薑各半斤,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再服。有人氣結而死,心下暖,以此少許入口,遂活。(張仲景方)

白話文:

當出現黃疸、呼吸困難、腹部脹滿,小便通暢,但無法消除體內熱症時,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治療:

  1. 準備半夏和生薑,各半斤(約 250 公克)

  2. 將藥材放入七升的水中煎煮,直至只剩下五合(約 1.25 公升)的藥液

  3. 將藥液分成兩次服用

對於因氣結而導致死亡的人,如果其心下溫暖,可以將少量的藥液倒在嘴裡,有機會使其復活。(出自張仲景的方劑)

伏暑引飲,脾胃不利:消暑丸:用半夏(醋煮)一斤,茯苓半斤,生甘草半斤,為末,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湯下。(《和劑局方》)

白話文:

在炎熱的夏季飲用過多冷飲,會導致脾胃不適:消暑丸:使用半夏(用醋煮過)一斤,茯苓半斤,生甘草半斤,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和麵粉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熱水送服。(出自《和劑局方》)

老人虛秘冷秘,及痃癖冷氣:半硫丸:半夏(泡炒)、生硫黃等分,為末,自然薑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五十丸。(《和劑局方》)

白話文:

針對老人引起的虛祕冷祕,以及痃癖冷氣:服用半硫丸來改善。半硫丸的製作方法是將半夏泡水,然後炒到微黃,再與生硫黃等分混合,研磨成細末備用。在服用時,取適量研磨成細末的半硫丸,加入自然薑汁調和成糊狀,再捏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五十丸。(《和劑局方》)

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用半夏捶扁,以薑汁和麵包煨黃,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直指方》)

白話文:

缺血引起的哮喘,吐血、血便,崩漏帶下,哮喘痰嘔,中滿宿瘀:將半夏搗碎,和薑汁和麵一起包著煨黃,再研磨成粉末,用米湯做糊丸,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三十丸,用白湯送服。(《直指方》)

白濁夢遺:半夏一兩,洗十次,切破,以木豬苓二兩,同炒黃,出火毒,去豬苓,入煅過牡蠣一兩,以山藥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茯苓湯送下。腎氣閉而一身精氣無所管攝,妄行而遺者,宜用此方。蓋半夏有利性,豬苓導水,使腎氣通也。與下元虛憊者不同。(許學士《本事方》)

白話文:

遺精:半夏一兩,洗十次,切碎,與二兩木豬苓一起炒至金黃色,去除火毒,去除豬苓,加入煅燒過的牡蠣一兩,用山藥粉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茯苓湯送服。腎氣閉塞,全身精氣失去控制,妄行而遺精者,宜用此方。因為半夏有利尿的作用,豬苓導水,使腎氣通暢。與下元虛憊者不同。(許學士《本事方》)

八般頭風,三次見效:半夏末,入百草霜少許,作紙捻燒煙,就鼻內搐之。口中含水,有涎,吐去再含。(《衛生寶鑑》)

白話文:

治療各種頭痛,三次見效:半夏末,加入少許百草霜,製成紙捻燃燒成煙,對準鼻孔吸入。口中含水,如果有口水,吐掉再含水。

少陰咽痛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半夏七枚打碎,雞子一枚,頭開一竅,去黃,納苦酒令小滿,入半夏在內,以鐶子坐於炭火上,煎三沸,去滓,置杯中,時時咽之,極驗。未瘥更作。(仲景《傷寒論》)

白話文:

少陰病的咽喉疼痛,生了瘡,不能說話,聲音出不來,用苦酒湯來治療它:把半夏七枚打碎,雞蛋一個,在上邊開一個小洞,把蛋黃取出,倒入苦酒,使雞蛋勉強可以裝滿,把半夏放進去,用湯匙放在火炭上,煮沸三次,去渣,倒進杯子裡,時常嚥下去,非常有驗。沒有治好,再做一次。(仲景《傷寒論》)

喉痹腫塞:生半夏末搐鼻內,涎出效。(《集簡方》)

白話文:

生半夏搗爛後塞入鼻孔,流出涎液就有效。(《集簡方》)

骨哽在咽:半夏、白芷等分,為末。水服方寸匕,當嘔出。忌羊肉。(《外臺秘要》)

白話文:

骨頭哽在咽喉中:半夏、白芷等分量,研成細末。用溫水調服方寸匕,將骨頭嘔吐出來。忌食羊肉。(《外臺祕要》)

重舌木舌,脹大塞口:半夏煎醋,含漱之。又方:半夏二十枚,水煮過,再泡片時,乘熱以酒一升浸之,密封良久,熱漱冷吐之。

白話文:

舌頭腫大塞滿口腔:用半夏煎醋,含在口中漱口。另外一個方法:用二十個半夏,用水煮過,再浸泡片刻,趁熱用一升酒浸泡,密封一段時間,熱的時候漱口,冷的時候吐出來。

小兒囟陷,乃冷也:水調半夏末,塗足心。

白話文:

小兒囟門凹陷,是因為受風寒所致:用水調和半夏末,塗抹在腳底心。

面上黑氣:半夏焙研,米醋調敷。不可見風,不計遍數,從早至晚,如此三日,皂角湯洗下,面瑩如玉也。(《摘玄方》)

白話文:

如果臉上出現黑氣:取生半夏,用火焙過研末,用米醋調勻敷於臉上。敷臉時要注意防風,也不必計較敷藥的次數,從早敷到晚,連敷三天。敷完後用皁角湯洗乾淨。臉就會變得像玉一樣潔白光亮。(《摘玄方》)

癩風眉落:生半夏、羊屎(燒焦)等分。為末。自然薑汁日調塗。(《聖濟錄》)

盤腸生產,產時子腸先出,產後不收者,名盤腸產:以半夏末,頻搐鼻中,則上也。(《婦人良方》)

產後暈絕: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納鼻中即愈。此扁鵲法也。(《肘後方》)

白話文:

癩風眉落:

製作方法:生半夏和燒焦的羊屎,等分研磨成粉末。加入天然薑汁,每日調製並塗抹。

盤腸生產:

描述:分娩時,胎兒的腸子先出,分娩後無法縮回的狀況。

治療方法:研磨半夏成粉末,經常吹進鼻腔,可以幫助腸子復位。

產後暈絕:

治療方法:研磨半夏成粉末,取冷水調和成黃豆大小的丸狀,塞入鼻腔中,即可痊癒。此法出自扁鵲的醫術。

小兒驚風:生半夏一錢,皂角半錢,為末。吹少許入鼻,名嚏驚散,即蘇。(《直指方》)

白話文:

小兒抽搐:生半夏一錢,皁角半錢,研成細末。少許吹入鼻中,孩子會打噴嚏,稱為「嚏驚散」,即可清醒。(出自《直指方》)

卒死不寤:半夏末吹鼻中,即活。南嶽夫人紫靈魏元君方也。

白話文:

猝死昏迷不醒:用半夏末吹入鼻中,立刻可以甦醒。這是南嶽夫人紫靈魏元君的祕方。

五絕急病,一曰自縊,二曰牆壓,三曰溺水,四曰魘魅,五曰產乳:並以半夏末,納大豆一丸入鼻中。心溫者,一日可活也。(《子母秘錄》)

白話文:

五種緊急的疑難病症,包括:第一種自縊、第二種房屋牆壁倒塌壓傷、第三種溺水、第四種魘魅(惡夢)、第五種產後乳汁淤積不通:都用半夏末,將一顆大豆放入患者的鼻孔中。如果是屬於心臟溫熱的體質,一天就可以救活。(《子母祕錄》)

癰疽發背及乳瘡:半夏末,雞子白調,塗之。(《肘後方》)

吹奶腫痛:半夏一個,煨研酒服,立愈。一方:以末,隨左右搐鼻效。(劉長春《經驗方》)

打撲瘀痕:水調半夏末塗之,一宿即沒也。(《永類鈐方》)

遠行足趼:方同上。(《集簡方》)

白話文:

癰疽發背及乳瘡: 半夏搗碎,與雞蛋白調和,塗抹在患處。(《肘後方》)

吹奶腫痛: 半夏一個,用火煨熱後研磨成粉,用酒送服,立即痊癒。另一種方法:用半夏粉末,左右兩邊輪流塞入鼻孔,也能見效。(劉長春《經驗方》)

打撲瘀痕: 用半夏末和水調成糊狀,塗抹在患處,次日瘀痕就會消失。(《永類鈐方》)

遠行足趼: 方法同上。(《集簡方》)

金刃不出,入骨脈中者:半夏、白蘞等分,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至二十日自出。(李筌《太白經》)

白話文:

如果金刃等尖銳器物不小心刺入骨髓,治療方法是:用半夏、白蘞等分,研成細末。用酒送服一茶匙的藥末,每天三次。服用二十天後,器物會自行出來。 (李筌《太白經》)

飛蟲入耳:生半夏末,麻油調,塗耳門外。(《本事方》)

蠍蠆螫人:半夏末,水調塗之,立止。(錢相公《篋中方》)

蠍瘻五孔相通者:半夏末,水調塗之,日二。(《聖惠方》)

咽喉骨哽:半夏、白芷等分,為末。水服方寸匕,當嘔出。忌羊肉。(《外臺秘要》)

莖涎

【主治】煉取塗發眉,墮落者即生(雷斅)。

白話文:

**飛蟲入耳:**生半夏研磨成細末,麻油調和,塗抹在耳朵外面。(《本事方》)

**蠍子螫人:**生半夏研磨成細末,用水分調和塗抹,立即可止痛。(錢相公《篋中方》)

**蠍瘻五孔相通:**生半夏研磨成細末,用水分調和塗抹,每天兩次。(《聖惠方》)

**咽喉骨哽:**半夏、白芷等分,研磨成細末。加水用水送服一湯匙,會將骨頭嘔出。忌食羊肉。(《外臺祕要》)

莖涎

**主治:**煉取膏狀塗抹眉毛,使眉毛濃密而生長(雷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