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31)
序例第一卷上 (31)
1. 陶隱居《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
摩膏滓可敷病上。膏中有雄黃、硃砂、麝香輩,皆別搗如面,絞膏畢乃投中,疾攪勿使沉聚在下。有水銀、胡粉者,於凝膏中研令消散。
時珍曰:凡熬貼癰疽、風濕諸病膏者,先以藥浸油中三日乃煎之,煎至藥枯,以絹濾淨,煎熱下黃丹或胡粉或密陀僧,三上三下,煎至滴水成珠不散,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若用松脂者,煎至成絲,傾入水中,拔扯數百遍乃止。俱宜謹守火候,勿令太過、不及也。
其有硃砂、雄黃、龍腦、麝香、血竭、乳香、沒藥等料者,並待膏成時投之。黃丹、胡粉、密陀僧並須水飛瓦炒過。松脂須煉數遍乃良。
凡丸中用蠟,皆烊投少蜜中攪調以和藥。
杲曰:丸藥用蠟,取其固護藥之氣味勢力,以過關膈而作效也。若投以蜜,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臟中。若有毒藥,反又害之,非用蠟之本意也。
凡用蜜,皆先火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黃,則丸藥經久不壞。
雷斅曰:凡煉蜜,每一斤止得十二兩半是數,火少火過,並不得用也。修合丸藥,用蜜只用蜜,用餳只用餳,用糖只用糖,勿交雜用,必瀉人也。
白話文:
膏藥渣可以敷在患處。膏藥裡如果有雄黃、硃砂、麝香等藥材,都要先磨成粉末狀,等膏藥熬製完成後再加入,要充分攪拌均勻,不要讓它們沉到底下。如果膏藥裡含有水銀、胡粉,就要在膏藥凝固前研磨使其溶解分散。
李時珍說:凡是熬製治療癰疽、風濕等疾病的膏藥,都要先將藥材浸泡在油中三天,然後再煎熬。煎熬到藥材乾燥後,用細絹過濾乾淨,再煎熬,加入黃丹或胡粉或密陀僧,如此反覆三次,煎熬到滴下的膏藥能像水珠一樣凝聚不散開為止,然後倒入容器中,再用水浸泡三天,去除火毒後方可使用。如果使用松脂,要煎熬到成絲狀,然後倒入水中,反覆拉扯數百次才能停止。所有這些過程都要嚴格控制火候,不能過火也不能不到火候。
如果膏藥中含有硃砂、雄黃、龍腦、麝香、血竭、乳香、沒藥等藥材,都要等到膏藥熬製完成後再加入。黃丹、胡粉、密陀僧都必須用水飛法加工並用瓦片炒制。松脂則需要煉製數次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凡是丸藥中使用蜂蠟的,都要先將蜂蠟熔化,再加入少量蜂蜜攪拌均勻,然後再和藥材混合。
杲(gǎo)先生說:丸藥使用蜂蠟,是為了保護藥材的氣味、藥性及功效,使其能通過膈膜發揮作用。如果加入蜂蜜,藥丸更容易在咽喉溶解,很難到達臟腑。如果遇到毒藥,反而會加重病情,這與使用蜂蠟的本意相違背。
凡是用蜂蜜的,都要先用火煎熬,去除浮沫,使顏色略微發黃,這樣丸藥才能長期保存不壞。
雷斅(léi yǎo)先生說:凡是熬製蜂蜜,每斤只能得到十二兩半,火候太小或太大都不行。製作丸藥時,用蜂蜜就只用蜂蜜,用麥芽糖就只用麥芽糖,用砂糖就只用砂糖,不要混合使用,否則會導致瀉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