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2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25)

1. 茅香

(宋《開寶》)

【校正】併入宋《圖經》香麻。

【釋名】嗢屍羅(《金光明經》)、香麻。

白話文:

【校正】併入宋朝《圖經》中的香麻。

【釋名】嗢屍羅(《金光明經》所載)、香麻。

時珍曰:蘇頌《圖經》復出香麻一條,云出福州,煎湯浴風甚良,此即香茅也,閩人呼茅如麻故爾。今併為一。

【集解】志曰:茅香生劍南道諸州,其莖葉黑褐色,花白色,即非白茅香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蘇頌的《圖經》中又記載了一種香麻,說它產在福州,煎湯沐浴可以治風寒,這便是香茅,福建人因其像麻而稱茅為麻。現在把這兩種合為一種。

【集解】《本草綱目》記載:茅香生長在劍南道諸州,它的莖葉呈黑褐色,花朵呈白色,並不是白茅香。

頌曰:今陝西、河東、汴東州郡亦有之,遼、澤州充貢。三月生苗,似大麥。五月開白花,亦有黃花者。有結實者,有無實者。並正月、二月採根,五月採花,八月採苗。

白話文:

頌曰:如今,陝西、河東、汴東州郡也有種植,遼州、澤州充當進獻貢品。三月生苗,似大麥。五月開白花,也有開黃花。有的結實,有的不結實。一併在正月、二月採收根部,五月採收花朵,八月採收嫩枝葉。

宗奭曰:茅香根如茅,但明潔而長。可作浴湯,同藁本尤佳。仍入印香中,合香附子用。

白話文:

宗奭說:茅香根的形狀像茅草,但很潔淨而且長。可以拿來作洗澡的熱水,和藁本一起用效果更好。還可以加入印香中,與香附子和附子一起使用。

時珍曰:茅香凡有二:此是一種香茅也;其白茅香,別是南番一種香草。《唐慎微本草》不知此義,乃以白茅花及白茅香諸注引入茅香之下,今並提歸各條。

白話文:

李時珍說:茅香總共有兩種:一是香茅;另一種是白茅香,它是南方的一種香草。《唐慎微本草》不知道這個意思,把白茅花和白茅香等相關注釋都放在茅香之下,現在把這些都提出來,分別歸入各個條目。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中惡,溫胃止嘔吐,療心腹冷痛(《開寶》)。

【附方】:新一。

白話文:

【氣味】苦,性溫和,無毒。

【主治】治療食物中毒、暖胃止嘔吐,治療心腹冷痛(《開寶本草》記載)。

【搭配處方】:無

冷勞久病:茅香花、艾葉四兩,燒存性,研末,粟米飯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湯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後用棗湯下,立效。(《聖濟總錄》)

苗、葉

【主治】作浴湯,辟邪氣,令人身香(《開寶》)。

白話文:

對於因外受寒涼,長時期的體虛疾病:茅香花、艾葉各四兩,焚燒後留存藥性,研磨成細末,用水蒸米後,搓成像梧桐籽般大小的藥丸。一開始以蛇牀子湯送服20到30粒,稍為吐出來也沒關係,之後改用棗湯送服,立即可見成效。(出自《聖濟總錄》)

【主治】用作洗澡湯,可驅除邪氣,讓人身上散發清香(《開寶本草》)。

2. 白茅香

(《拾遺》)

【集解】藏器曰:白茅香生安南,如茅根,道家用作浴湯。

珣曰:《廣志》云:生廣南山谷,合諸名香甚奇妙,尤勝舶上來者。

時珍曰:此乃南海白茅香,亦今排香之類,非近道之白茅及北土茅香花也。

【氣味】甘,平,無毒。

白話文:

《拾遺》

集解:

藏器說:白茅香產於安南,外形像茅草根,道家常拿來當作沐浴的香湯。

珣說:《廣志》一書記載:白茅香生長在廣南的山谷中,可以和其他香料搭配,香氣非常奇妙,比從海上遠道運載來的還要好。

時珍說:這種白茅香是南海一帶所產的,屬於排香的一種,不是一般常見的茅草,也不是北方的一種植物「茅香花」。

根:

**氣味:**甘味,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主治】惡氣,令人身香。煮湯服,治腹內冷痛(藏器)。小兒遍身瘡疱,合桃葉煎湯浴之(李珣)。

白話文:

【功能主治】治療人體中的邪惡之氣(惡氣),使身體散發出香味。將合桃葉煮成湯服用,可以治療腹中寒冷疼痛(藏器)的症狀。此外,如果小兒遍身都長了瘡皰,可以用合桃葉煎煮湯汁,然後將小兒浸泡在湯水中沐浴(李珣)。

3. 排草香

(《綱目》)

【集解】時珍曰:排草香出交趾,今嶺南亦或蒔之。草根也,白色,狀如細柳根,人多偽雜之。案:范成大《桂海志》云:排草香狀如白茅香,芬烈如麝香。人亦用以合香,諸香無及之者。又有麝香木,出古城,乃老朽樹心節,氣頗類麝。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闢臭,去邪惡氣(時珍)。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排草香產於交趾,現在嶺南也有種植。其實是草根,呈白色,形狀像細柳根,很多人會偽造摻雜。另據范成大《桂海志》記載:排草香像白茅根,芬芳濃烈如麝香。人們也用它與其他香料混合,其他香料比不上它。另外還有一種麝香木,產於古城,是老朽樹木樹心部位的節段,氣味有點像麝香。

氣味:辛辣,溫和,沒有毒性。

主治:消除臭味,驅邪氣(李時珍說是這樣)。

【附錄】瓶香,珣曰:案陳藏器云:生南海山谷,草之狀也。其味寒無毒。主鬼魅邪精,天行時氣,並宜燒之。水煮,洗水腫浮氣。與生薑、芥子煎湯,浴風瘧甚效。

白話文:

【附錄】瓶香,珣說:根據陳藏器記載:生長在南海的山谷之中,形態像草。它的味道寒冷,沒有毒性。主要用於驅除鬼魅邪精,預防流行性疾病,適宜焚燒。用水煮沸,用其洗水腫浮氣。與生薑、芥子一起煎湯,用於沐浴,可以有效治療風瘧。

耕香

藏器曰:生烏滸國,莖生細葉,味辛溫無毒,主鬼氣,調中去臭。

時珍曰:二香皆草狀,恐亦排草之類也,故附之。

白話文:

耕香:

藏器說:生長於烏滸國,莖部生長細葉,味道辛辣溫和,無毒。主治鬼氣,調中除臭。

時珍說:兩種香料都是草狀,恐怕也是排草的種類,所以附帶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