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1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17)

1. 肉豆蔻

(宋《開寶》)

【釋名】肉果(《綱目》)、迦拘勒。

宗奭曰:肉豆蔻對草豆蔻為名,去殼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瘦虛者劣。

時珍曰:花實皆似豆蔻而無核,故名。

【集解】藏器曰:肉豆蔻生胡國,胡名迦拘勒。大舶來即有,中國無之。其形圓小,皮紫緊薄,中肉辛辣。

珣曰:生崑崙,及大秦國。

頌曰:今嶺南人家亦種之。春生苗,夏抽莖開花,結實似豆蔻,六月、七月採。

白話文:

【釋義】

肉果(《本草綱目》)、迦拘勒。

唐代醫家宗奭說:肉豆蔻的名稱,相對應於草豆蔻而言,因為肉豆蔻只用去殼後的果肉。果肉顏色越深越好,乾枯、蒼白、瘦弱的較差。

明代醫家李時珍說:肉豆蔻的花和果實都像豆蔻,但沒有核,故此得名。

【收集解說】

北宋藥物學家張杲說:肉豆蔻產於西域,西域人稱之為迦拘勒。通過大船運輸而來,中國沒有。肉豆蔻形狀圓小,外皮呈紫色,緊實而薄,內部果肉辛辣。

南宋藥物學家陳珣說:肉豆蔻產於昆崙山和西亞大秦國。

唐代醫家蘇頌說:現在嶺南地區的百姓也種植肉豆蔻。春天發芽,夏天抽莖開花,結出的果實形似豆蔻,在六、七月採收。

時珍曰:肉豆蔻花及實狀雖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顆則不同。顆外有皺紋,而內有斑纈紋,如檳榔紋。最易生蛀,惟烘乾蜜封,則稍可留。

白話文:

李時珍說:肉豆蔻的花和果實雖然看起來像草豆蔻,但是果皮和果肉的顆粒卻不同。果實外面有皺紋,裡面有斑點紋理,像檳榔的紋理。肉豆蔻最容易生蟲,只有烘乾後用蜜封存,才能稍微保存。

【修治】斅曰:凡使,須以糯米粉熟湯搜裹豆蔻,於煻灰火中煨熟,去粉用。勿令犯鐵。

【氣味】辛,溫,無毒。權曰:苦、辛。好古曰:入手足陽明經。

白話文:

斅說:凡是使用豆蔻,需要用糯米粉和熟湯拌和,裹在豆蔻外面,在溫和的灰燼火中煨熟。去除米粉就可以使用了。不能讓豆蔻碰到鐵。

**氣味:**辛辣,溫熱,無毒。

藥性:

  • 權曰:苦、辛。
  • 好古曰:歸屬手足陽明經。

【主治】溫中,消食止泄,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鬼氣冷疰,嘔沫冷氣,小兒乳霍(《開寶》)。調中下氣,開胃,解酒毒,消皮外絡下氣(大明)。治宿食痰飲,止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甄權)。主心腹蟲痛,脾胃虛冷,氣並冷熱,虛泄赤白痢,研末粥飲服之(李珣)。暖脾胃,固大腸(時珍)。

白話文:

【主治】溫中、消食、止瀉,治療因體內積寒、腸胃不通引起的腹脹疼痛,霍亂中惡,邪氣冷疰,嘔吐冷氣,小兒乳霍(《開寶》)。調和中氣、下氣、開胃、解酒毒,消除皮下絡脈症狀,下氣(大明)。治療宿食、痰飲,止兒童的嘔吐、不消化乳汁、腹痛(甄權)。主治心腹疼痛,脾胃虛寒,氣候冷熱所致的氣血虛弱、赤白痢疾,研磨成粉末,用粥送服(李珣)。溫暖脾胃,固護大腸(時珍)。

【發明】大明曰:肉豆蔻調中下氣,消皮外絡下氣,味珍,力更殊。

宗奭曰:亦善下氣,多服則泄氣,得中則和平其氣。

白話文:

**大明發明:**肉豆蔻可以調整腸胃氣,消除皮下外邪鬱結。味道珍貴,功效更奇特。

**宗奭說:**肉豆蔻也能通降中氣,服多則會洩氣,服量適中則能調和中氣。

震亨曰:屬金與土,為丸溫中補脾。《日華子》稱其下氣,以脾得補而善運化,氣自下也。非若陳皮、香附之快泄。寇氏不詳其實,遂以為不可服也。

白話文:

震亨說:金與土屬性,做成丸藥溫暖中焦,補益脾臟。《日華子》說它能降氣,因為脾臟得到補益,運化功能良好,氣自然下降。不像陳皮、香附那樣快速泄氣。寇氏沒有詳加研究,所以認為不可服用。

機曰:痢疾用此澀腸,為傷乳泄瀉之要藥。

時珍曰:土愛暖而喜芳香,故肉豆蔻之辛溫,理脾胃而治吐利。

【附方】舊一,新七。

白話文:

機曰:用此(指肉豆蔻)治療痢疾,止瀉澀腸,是治療傷乳引起的腹瀉的重要藥物。

時珍曰:肉豆蔻愛好溫暖香氣,其辛溫之氣,能調理脾胃,治療嘔吐腹瀉。

機言:用肉豆蔻治療痢疾,能止瀉澀腸,是治療因餵奶造成的腹瀉的重要藥物。

時珍說:肉豆蔻喜愛溫暖和香味,它的辛溫之氣,能調理脾胃,治療嘔吐腹瀉。

**附方:**舊七克,新十三克。

暖胃除痰,進食消食。肉豆蔻二個,半夏(薑汁炒)五錢,木香二錢半,為末,蒸餅丸芥子大,每食後津液下五丸、十丸。(《普濟》)

霍亂吐利:肉豆蔻為末,薑湯服一錢。(《普濟方》)

白話文:

暖胃化痰、幫助飲食消化。肉豆蔻兩個,半夏(用薑汁炒過)五錢,木香二錢半,搗成粉末,做成芥菜籽大小的蒸餅丸劑,每次飯後,用津液送服五丸、十丸。(出自《普濟》)

霍亂腹瀉:將肉豆蔻研磨成粉末,用薑湯送服,每次一錢。(《普濟方》)

久瀉不止:肉豆蔻(煨)一兩,木香二錢半,為末,棗肉和丸,米飲服四五十丸。又方:肉豆蔻(煨)一兩,熟附子七錢。為末糊丸。米飲服四五十丸。又方:肉豆蔻(煨)、粟殼(炙)等分為末,醋糊丸,米飲服四、五十丸。(並《百一選方》)

白話文:

長期腹瀉不止:用肉豆蔻(炒熟)一兩,木香二錢半,研成細末,用棗肉和丸,用米湯送服四、五十粒。另一個偏方:用肉豆蔻(炒熟)一兩,熟附子七錢,研成細末,用水糊丸,用米湯送服四、五十粒。另一個偏方:用肉豆蔻(炒熟)、粟殼(炒熟)各等分,研成細末,用醋糊丸,用米湯送服四、五十粒。(以上方子均出自《百一選方》)

老人虛瀉:肉豆蔻三錢(麵裹煨熟,去面研),乳香一兩,為末,陳米粉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此乃常州侯教授所傳方。(《瑞竹堂方》)

白話文:

老年人虛瀉不止:肉豆蔻三錢(麵粉裹著煨熟,去面研成粉),乳香一兩,研成細末,用陳米粉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五七十丸,用米湯送服。這是常州侯教授傳授的方子。(《瑞竹堂方》)

小兒泄瀉:肉豆蔻五錢,乳香二錢半,生薑五片。同炒黑色,去薑,研為膏收,旋丸綠豆大。每量大小,米飲下。(《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腹瀉:五錢肉豆蔻、二錢半乳香、五片生薑。一同炒至黑色,去除生薑,研成膏狀收好,搓成綠豆大小的丸藥。依照兒童的大小不同,用米湯送服。 (《全幼心鑑》)

脾泄氣痢:豆蔻一顆(米醋調麵裹,煨令焦黃,和麵研末),更以欓子(炒研末)一兩,相和。又以陳廩米炒焦,為末和勻。每以二錢煎作飲,調前二味三錢,旦暮各一服,便瘥。(《續傳信方》)冷痢腹痛,不能食者。肉豆蔻一兩(去皮)。醋和麵裹煨,搗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聖惠方》)

白話文:

  1. 脾泄氣痢:
  • 肉豆蔻一顆(用米醋和麵裹著,煨到焦黃,和麵一起研成粉末)。
  • 再加上炒過研成粉末的欓子(一兩),混合均勻。
  • 再用陳年廩米炒焦,磨成粉末,和勻。
  • 每一次用二錢煎成藥飲,加入前面二味藥粉三錢,早晚各服一次,就會痊癒。(出自《續傳信方》)
  1. 冷痢腹痛,不能吃東西的:
  • 肉豆蔻一兩(去皮),用醋和麵裹著煨,搗成粉末。
  • 每一次服一錢,用粥或飲料送服。(出自《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