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15)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一卷 (15)

1. 麢羊

(《本經》中品)

【釋名】羚羊(俗)、麙羊(音鈐)、九尾羊。

時珍曰:按王安石《字說》云:鹿則比類,而環角外向以自防;麢則獨棲,懸角木上以遠害,可謂靈也。故字從鹿,從靈省文。後人作羚。許慎《說文》云:麙,山羊也,大而細角。《山海經》作羬,云:狀如羊而馬尾。費信《星槎勝覽》云:阿丹國羚羊,自胸中至尾,垂九塊,名九尾羊。

【集解】《別錄》曰:羚羊角出石城山川穀及華陰山。採無時。

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諸蠻山中及西域。多兩角,一角者為勝。角多節,蹙蹙圓繞。別有山羊角極長,惟一邊有節,節亦疏大,不入藥用。乃《爾雅》名羱羊者,羌夷以為羚羊,能陟峻阪。

恭曰:羚羊,南山、商、淅間大有,今出梁州,真州、洋州亦貢。其角細如人指,長四五寸,而紋蹙細。山羊或名野羊,大者如牛,角可為鞍橋。又有山驢,大如鹿,皮可作靴,有兩角,大小如山羊角,俗人亦用之。陶氏所謂一邊有粗紋者是此,非山羊也。

藏器曰:山羊、山驢、羚羊,三種相似,而羚羊有神,夜宿防患,以角掛樹不著地。但角彎中深銳緊小,有掛痕者為真,如此分別,其疏慢無痕者非也。真角,耳邊聽之集集鳴者良。陶言一角者謬也。

頌曰:今秦、隴、龍、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來貨。其形似羊,青色而大。其角長一二尺,有節如人手指握痕,又最堅勁。郭璞注《爾雅》云:麢似羊而大,其角細而圓銳,好在山崖間。羱似吳羊,其角大而橢,出西方。本草諸注各異。觀今所市者,與《爾雅》之羱羊,陶注之山羊,蘇注之山驢,大都相似。

今人相承用之,以為羚羊。其細角長四五寸如人指多節蹙蹙圓繞者,其間往往彎中有磨角成痕處,京師極多。詳諸說。此乃真羚羊角,而世多不用何也?又閩、廣山中,出一種野羊,彼人亦謂之羚羊也。陳氏謂耳邊聽之鳴者良。今牛羊諸角,但殺之者,聽之皆有聲,不獨羚角也。

自死角則無聲矣。

宗奭曰:諸角附耳皆集集有聲,不如有掛痕一說為盡之。然有偽作者,宜察焉。

時珍曰:羚羊似羊,而青色毛粗,兩角短小;羱羊似吳羊,兩角長大;山驢,驢之身而羚之角,但稍大而節疏慢耳。陶氏言羚羊有一角者,而陳氏非之。按《寰宇志》云:安南高石山出羚羊,一角極堅,能碎金剛石。則羚固有一角者矣。

金剛石出西域,狀如紫石英,百鍊不消,物莫能擊;惟羚羊角扣之,則自然冰泮也。又貘骨偽充佛牙,物亦不能破,用此角擊之即碎,皆相畏耳。羚羊皮,西人以作座褥。

羚羊角,

【修治】斅曰:凡用,有神羊角甚長,有二十四節,內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凡使不可單用,須要不拆元對,繩縛,鐵銼銼細,重重密裹,避風,以旋旋取用,搗篩極細,更研萬匝入藥,免刮人腸。

白話文:

麢羊

羚羊,俗稱羚羊,也叫麙羊(音qián)或九尾羊。

王安石在《字說》中說:鹿群居,角向外彎曲以自衛;麢羊獨居,將角掛在樹上以避害,非常靈巧。所以字形以「鹿」和「靈」的簡化字組成。後來人們寫作「羚」。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麙,是山羊,體型大,角細。 《山海經》記載為羬羊,說它形狀像羊,卻長著馬尾。費信在《星槎勝覽》中記載:阿丹國的羚羊,從胸部到尾巴,垂下九塊肉,所以叫九尾羊。

羚羊角產於石城山川谷和華陰山,沒有固定的採集時間。

陶弘景說:現在產於建平、宜都等蠻族居住的山區以及西域。大多數是兩角,單角的更好。角有很多節,緊密地環繞成圓形。還有一種山羊角很長,只有一邊有節,節也很稀疏粗大,不能入藥。這就是《爾雅》中所說的羱羊,羌族人把它當作羚羊,它善於攀登陡峭的山坡。

甄權說:南山、商、淅之間有很多羚羊,現在梁州、真州、洋州也進貢羚羊角。角細如人的手指,長四五寸,紋理細密。山羊又叫野羊,大的像牛一樣,角可以做成鞍橋。還有一種山驢,大小如鹿,皮可以做靴子,也有兩角,大小像山羊角,老百姓也用它。陶弘景所說的一邊有粗紋的是山驢,不是山羊。

蘇敬說:山羊、山驢、羚羊三種動物很相似,但羚羊很靈敏,晚上睡覺時會防備危險,把角掛在樹上,不著地。只有角彎曲處深而銳利,緊密,有磨損痕跡的才是真的,以此區別,那些疏鬆沒有痕跡的不是真品。真的角,靠近耳朵聽,會有微微的響聲,這樣的角質量好。陶弘景說有單角的羚羊是錯誤的。

寇宗奭說:現在秦州、隴州、龍州、蜀州、金州、商州山區都有羚羊,戎族人經常捕捉來販賣。它的形狀像羊,青色,體型大。角長一尺到兩尺,有節,像人手指握痕一樣,而且非常堅硬。郭璞注釋《爾雅》說:麢羊像羊但更大,角細而尖銳,喜歡生活在山崖之間。羱羊像吳地綿羊,角大而橢圓,產於西方。本草書中關於羚羊的記載各有不同。觀察現在市面上的羚羊角,與《爾雅》中的羱羊,陶弘景注釋中的山羊,蘇頌注釋中的山驢,大多相似。

現在人們沿用這種說法,把它當作羚羊角使用。角細長四五寸,像人的手指,有很多節,緊密環繞成圓形,其中彎曲的地方往往有磨損的痕跡,京師很多。綜合各家說法,這是真正的羚羊角,但為什麼世人很少使用呢?又閩、廣山區也有一種野羊,當地人也叫它羚羊。陳藏器說靠近耳朵聽有響聲的角質量好。現在牛羊的角,只要殺死動物,聽起來都會有聲音,不單是羚羊角。

如果是自然死亡的角就沒有聲音了。

寇宗奭說:所有角靠近耳朵都「集集」有聲,不如說有磨損痕跡更為準確。但是也有偽造的,應該仔細辨別。

李時珍說:羚羊像羊,但毛是青色,毛粗糙,角短小;羱羊像吳地的綿羊,角長大;山驢,是驢的身體,羚羊的角,只是角稍大,節疏鬆而已。陶弘景說羚羊有一角的,陳藏器否定了這個說法。《寰宇記》記載:安南高石山產羚羊,單角的非常堅硬,能敲碎金剛石。那麼羚羊確實有單角的了。

金剛石產於西域,形狀像紫色的水晶,百鍊不消,沒有東西能擊碎它;只有羚羊角敲擊它,就會自然破裂。又貘骨偽充佛牙,也沒有東西能破壞它,用羚羊角敲擊,就碎了,都是互相克制啊。羚羊皮,西方人用來製作坐墊。

羚羊角的修治方法:凡是用羚羊角,有神異的羚羊角很長,有二十四節,裡面有天生長成的木質胎。這種角有神力,相當於一千頭牛的力量。使用時不能單獨使用,必須不拆開原有的對應關係,用繩子捆綁,用鐵銼銼細,重重密密地包裹,避風,一點一點地取用,搗碎過篩,再研磨上萬次才能入藥,以免刮傷人的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