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2)
獸部第五十一卷 (2)
1. 虎
初生小兒煎湯浴之,辟惡氣,去瘡疥,驚癇鬼疰,長大無病(孟詵)。追風定痛健骨,止久痢脫肛,獸骨鯁咽(時珍)。
【發明】頌曰:李絳《兵部手集》有虎骨酒,治臂脛痛。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腳不隨,並有虎脛骨酒方。
宗奭曰:風從虎者,風,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從?故虎嘯而風生,自然之道也。所以治風病攣急,屈伸不得,走疰,骨節風毒,癲疾驚癇諸病,皆此義也。
汪機曰:虎之強悍,皆賴於脛,雖死而脛猶矻立不僕,故治腳脛無力用之。
時珍曰:虎骨通可用。凡辟邪疰,治驚癇溫瘧,瘡疽頭風,當用頭骨;治手足諸風,當用脛骨;腰背諸風,當用脊骨,各從其類也。按:吳球《諸證辨疑》云;虎,陰也;風,陽也。虎嘯風生,陽出陰藏之義,故其骨能追風定痛。虎之一身筋節氣力,皆出前足,故以脛骨為勝。
【附方】舊十一,新七。
健忘驚悸:預知散:用虎骨(酥炙)、白龍骨、遠志肉等分為末。生薑湯服,日三服。久則令人聰慧。(《永類鈐方》)
臂脛疼痛:虎骨酒治之,不計深淺皆效。用虎脛骨二大兩(搗碎炙黃),羚羊角(屑)一大兩,新芍藥二大兩(切)。三物以無灰酒浸之,養至七日,秋冬倍之。每日空腹飲一杯。若要速服,即以銀器物盛,於火爐中暖養三二日,即可服也。(《兵部手集》)
腰腳不隨,攣急冷痛:取虎脛骨五、六寸,刮去肉膜,塗酥炙黃搗細,絹袋盛之,以瓶盛酒一斗浸之,糠火微溫。七日後,任情飲之,當微利便效也。又方:虎腰脊骨一具,前兩腳全骨一具,並於石上以斧捶碎,安鐵床上,文炭火炙,待脂出則投無灰濃酒中密封,春夏七日,秋冬三七日。任性日飲三度。
患十年以上者,不過三劑;七年以下者,一劑必瘥。(崔元亮《海上方》)
白虎風痛走注,兩膝熱腫:用虎脛骨(塗酥炙黃)、黑附子(炮裂去皮)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酒下,日再服。(《經驗後方》)
歷節痛風:虎脛骨(酒炙)三兩,沒藥半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日三服。(《聖濟總錄》)
歷節走痛:百節皆痛不可忍。用虎頭骨一具,塗酥炙黃捶碎,絹袋盛,置二斗清酒中,浸五宿。隨性飲之,妙。(《聖惠方》)
筋骨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肚服半升。覆臥,少時汗出為效。切忌熱食,損齒。小兒齒生未足,不可與食,恐齒不生。(《食療》)
休息痢疾經時不愈:取大蟲骨炙黃焦,搗末。飲服方寸匕,日三,取效。(張文仲方)
痔漏脫肛:虎脛骨兩節,以蜜二兩炙赤,搗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凌晨溫酒下二十丸,取效。(《勝金》)
肛門凸出:虎骨燒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
白話文:
虎
剛出生的小嬰兒,用虎骨煎湯洗澡,可以避開不好的氣,去除瘡和疥癬,也能治療驚嚇、癲癇和鬼疰病,長大後就不容易生病(孟詵說法)。虎骨能驅除風邪、止痛、強健骨骼、止住長久腹瀉導致的脫肛,也能處理被動物骨頭卡住喉嚨的情況(李時珍的看法)。
【醫理闡述】
有人說:李絳的《兵部手集》記載有虎骨酒,可以治療手臂和小腿疼痛。崔元亮的《海上方》則提到虎骨可以治療腰腿無力,也都有用虎脛骨泡酒的藥方。
宗奭認為:風隨虎而起,風屬木,虎屬金,木受到金的制約,所以風會跟著虎走。就像老虎吼叫時會產生風一樣,這是自然現象。因此,虎骨可以治療風邪引起的筋脈拘攣、抽搐、肢體無法伸屈、遊走性疼痛、骨節風毒、癲癇等各種疾病,都是基於這個道理。
汪機說:老虎之所以強壯有力,都依賴於牠的腿骨。即使老虎死了,腿骨仍然堅硬挺立不倒,所以用虎骨可以治療腳腿無力。
李時珍認為:虎的全身骨頭都有藥用價值。要避開邪氣和治療鬼疰病、驚嚇、瘧疾、瘡瘍、頭痛,應該使用虎的頭骨;要治療手腳的各種風病,應該使用虎的脛骨;要治療腰背的風病,應該使用虎的脊骨,要根據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骨頭。另外,吳球在《諸證辨疑》中說:虎屬陰,風屬陽,老虎吼叫會生風,這代表陽氣從陰中散發出來,所以虎骨可以驅除風邪、止痛。老虎全身的筋骨和力氣都來自前腿,所以脛骨的藥效最好。
【附加藥方】
舊方有十一種,新方有七種。
- 健忘和驚悸: 使用預知散,將虎骨(用酥油炙過)、白龍骨、遠志肉等份磨成粉。用生薑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聰明。(出自《永類鈐方》)
- 手臂和小腿疼痛: 用虎骨酒治療,無論疼痛輕重都有效。將虎脛骨二兩(搗碎後炙黃),羚羊角一兩(磨成粉),新芍藥二兩(切片),用無灰酒浸泡,夏天浸泡七天,秋冬浸泡時間加倍。每天空腹喝一杯。如果想快速服用,可以用銀器盛裝,放在火爐旁加溫二三天即可服用。(出自《兵部手集》)
- 腰腿無力,抽筋,冷痛: 取虎脛骨五六寸,刮去肉膜,塗上酥油炙黃後搗細,用絹布袋裝起來,放在裝有一斗酒的瓶子裡浸泡,用糠火稍微加熱。七天後,隨意飲用,會稍微腹瀉,隨後就會有效。另一個藥方:取虎腰脊骨一副,前腳全骨一副,一起在石頭上用斧頭捶碎,放在鐵床上,用炭火烤,等油脂出來後就放入無灰的濃酒中密封,春夏浸泡七天,秋冬浸泡二十一天。每天可隨意飲用三次。患病十年以上的人,服用不超過三劑;七年以下的,一劑必定痊癒。(出自崔元亮《海上方》)
- 白虎風痛,遊走性疼痛,兩膝紅腫: 用虎脛骨(塗上酥油炙黃)、黑附子(炮製後去皮)各一兩,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一天服用兩次。(出自《經驗後方》)
- 關節痛風: 用虎脛骨(用酒炙過)三兩,沒藥半兩,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出自《聖濟總錄》)
- 關節遊走性疼痛: 百節疼痛難忍。用虎頭骨一副,塗上酥油炙黃後捶碎,用絹布袋裝起來,放在兩斗清酒中浸泡五天。隨意飲用,效果很好。(出自《聖惠方》)
- 筋骨疼痛: 用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用半升。趴著休息,一會兒就會出汗,就表示有效。切記不要吃熱食,會損害牙齒。小孩子的牙齒還沒長好,不能給他們吃,否則會影響牙齒生長。(出自《食療》)
- 長期腹瀉無法痊癒: 取大蟲骨(即虎骨)炙黃焦,搗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的量,一天三次,就會有效。(出自張文仲的藥方)
- 痔瘡、脫肛: 用虎脛骨兩節,用二兩蜂蜜塗抹後烤紅,搗成粉末,用蒸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用溫酒送服二十丸,就會有效。(出自《勝金》)
- 肛門凸出: 用虎骨燒成粉末,用水送服方寸匕的量,一天三次。(出自《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