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31)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卷 (31)

1.

打撲傷痛:羊角灰,以沙糖水拌,瓦焙焦為末。每熱酒下二錢,仍揉痛處。(《簡便》)

腳氣疼痛:羊角一副,燒過為末,熱酒調塗,以帛裹之,取汗,永不發也。

(三月三日取之)

【氣味】溫。

【主治】小兒羊癇寒熱(《別錄》)。

頭骨(以下並用羖羊者良)

【氣味】甘,平,無毒。

時珍曰:按張景陽《七命》云:耶溪之鋌,赤山之精。銷以羊頭,鏷以鍛成。

注云:羊頭骨能銷鐵也。

【主治】風眩瘦疾,小兒驚癇(蘇恭)。

脊骨,

【氣味】甘,熱,無毒。

【主治】虛勞寒中羸瘦(《別錄》)。

補腎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時珍)。

【附方】舊一,新八。

老人胃弱:羊脊骨一具捶碎,水五升,煎取汁二升,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常食。(《食治方》)老人虛弱:白羊脊骨一具銼碎,水煮取汁;枸杞根(銼)一斗,水五斗,煮汁一斗五升,合汁同骨煮至五升,去骨,瓷盒盛之。每以一合,和溫酒一盞調服。(《多能鄙事》)

腎虛腰痛:《心鏡》:用羊脊骨一具,捶碎煮,和蒜、齏食,飲少酒妙。

《正要》:用羊脊骨一具捶碎,肉蓯蓉一兩,草果三枚,蓽茇二錢,水煮汁,下蔥、醬作面羹食。

腎虛耳聾:羖羊脊骨一具(炙研),磁石(煅,醋淬七次)、白朮、黃耆、乾薑(炮)、白茯苓各一兩,桂三分。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服。(《普濟》)

虛勞白濁:羊骨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小便膏淋:羊骨燒研,榆白皮煎湯,服二錢。(《聖惠方》)

洞注下痢:羊骨灰,水服方寸匕。(《千金方》)

疳瘡成漏膿水不止:用羊羔兒骨不拘多少,入藏瓶內,鹽泥固濟,煅過研末,每用末五錢,入麝香、雄黃末各一錢,填瘡口。三日外必合。(《總微論》)

尾骨,

【主治】益腎明目,補下焦虛冷(《正要》)。

【附方】新一。

虛損昏聾:大羊尾骨一條,水五碗,煮減半,入蔥白五莖,荊芥一握,陳皮一兩,面三兩,煮熟,取汁搜面作索餅,同羊肉四兩煮熟,和五味食。(《多能鄙事》)

脛骨(音行。亦作䯒,又名𩩅骨,胡人名頗兒必。入藥煅存性用)

【氣味】甘,溫,無毒。

詵曰:性熱,有宿熱人勿食。

《鏡源》云:羊𩩅骨伏硇。

【主治】虛冷勞(孟詵)。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除濕熱,健腰腳,固牙齒,去䵟𪒟,治誤吞銅錢(時珍)。

【發明】杲曰:齒者,骨之餘,腎之標,故牙疼用羊脛骨以補之。

時珍曰:羊脛骨灰可以磨鏡,羊頭骨可以消鐵,故誤吞銅錢者用之,取其相制也。按:張景陽《七命》云:耶溪之鋌,赤山之精。銷以羊頭,鏷以鍛成。注云:羊頭骨能銷鐵也。又《名醫錄》云:漢上張成忠女七八歲,誤吞金鐀子一雙,胸膈痛不可忍,憂惶無措。一銀匠炒末藥三錢,米飲服之,次早大便取下。

白話文:

跌打損傷疼痛: 將羊角燒成灰,用砂糖水攪拌,再用瓦片烘烤至焦,研磨成末。每次用熱酒送服二錢,同時揉搓疼痛處。

腳氣疼痛: 將一副羊角燒成灰,用熱酒調和塗抹患處,用布包好,使其發汗,就能根治,不會再復發。

牙齒:(三月三日採取的)

【性味】溫性。

【主治】治療小兒癲癇發作時的寒熱症狀。

頭骨:(以下所用的都以公羊的為佳)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李時珍說:根據張景陽《七命》中的說法:「耶溪的鐵礦,赤山的精華,用羊頭骨融化,用鐵錘鍛造成器。」這裡註解說,羊頭骨能融化鐵。

【主治】治療因風引起的眩暈、消瘦疾病,以及小兒驚癇。

脊骨

【性味】味甘,性熱,無毒。

【主治】治療虛勞寒症引起的身體瘦弱。能補腎虛,疏通督脈,治療腰痛和下痢。

【附方】舊有1個,新有8個。

  • 老年人胃弱: 將一副羊脊骨捶碎,用水五升煎煮取汁二升,加入青粱米四合煮粥,經常食用。
  • 老年人虛弱: 將一副白羊脊骨銼碎,用水煎取汁;枸杞根(銼碎)一斗,用水五斗煎取汁一斗五升,將兩種汁混合,再加入骨頭煮至五升,撈出骨頭,用瓷器盛裝。每次取一合,用溫酒一盞調服。
  • 腎虛腰痛: 《心鏡》記載,用一副羊脊骨捶碎煮,與蒜、醬一同食用,飲少量酒效果更好。 《正要》記載,用一副羊脊骨捶碎,加入肉蓯蓉一兩、草果三枚、蓽茇二錢,用水煮汁,再加入蔥、醬做成麵羹食用。
  • 腎虛耳聾: 用公羊脊骨一副(炙烤研磨),磁石(煅燒後醋淬七次)、白朮、黃耆、乾薑(炮製)、白茯苓各一兩,桂三分。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 虛勞白濁: 將羊骨研磨成末,用酒送服一勺(方寸匕),每天三次。
  • 小便淋濁: 將羊骨燒成灰研末,用榆白皮煎湯送服二錢。
  • 腹瀉不止: 將羊骨灰用水送服一勺(方寸匕)。
  • 癰瘡流膿不止: 用羊羔骨不拘多少,放入容器內,用鹽泥封固,煅燒後研成末。每次用藥末五錢,加入麝香、雄黃末各一錢,填入瘡口。三日後就能癒合。

尾骨

【主治】能益腎明目,補益下焦的虛冷。

【附方】新有1個。

  • 虛弱昏聵耳聾: 用大羊尾骨一條,用水五碗煮至一半,加入蔥白五根、荊芥一把、陳皮一兩、麵粉三兩,煮熟。取汁和麵做成麵條,與煮熟的羊肉四兩一同食用,加入五味調料。

脛骨(也叫𩩅骨,胡人稱作頗兒必。入藥時需煅燒後使用)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孟詵說:性熱,有宿疾的人不宜食用。

《鏡源》說:羊脛骨可以降伏硇砂。

【主治】治療虛冷勞損。能健脾,治療腎虛不能固攝精液的白濁,能除濕熱,強健腰腿,鞏固牙齒,去除黑斑,還能治療誤吞銅錢。

【發明】杲說:牙齒是骨骼的餘留,是腎的表徵,所以牙痛可以用羊脛骨來補益。

李時珍說:羊脛骨灰可以磨鏡子,羊頭骨可以融化鐵,所以誤吞銅錢的人可以用它來治療,利用其相互制約的原理。根據張景陽《七命》中的說法:「耶溪的鐵礦,赤山的精華,用羊頭骨融化,用鐵錘鍛造成器。」這裡註解說,羊頭骨能融化鐵。《名醫錄》記載,漢代張成忠的女兒七八歲時,誤吞了一對金耳環,胸膈疼痛難忍,焦急無措。一位銀匠將藥物炒成末,用米湯送服三錢,第二天早上,大便時將耳環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