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八卷 (24)

回本書目錄

禽部第四十八卷 (24)

1. 突厥雀

(《拾遺》)

【釋名】鵽鳩(音奪)、寇雉。藏器曰:雀從北來,當有賊下,邊人候之,故名。時珍曰:案:《唐書》云:高宗時,突厥犯塞。始虜未叛,有鳴鵽群飛入塞。邊人驚曰:此鳥一名突厥雀,南飛則突厥必入寇。已而果然。案:此即《爾雅》「鵽鳩,寇雉」也。然則奪寇之義,亦由此矣。

【集解】藏器曰:突厥雀,生塞北,狀如雀而身赤。時珍曰:案:郭璞云:鵽鳩生北方沙漠地。大如鴿,形似雌雉,鼠腳無後趾,歧尾。為鳥憨急群飛。張華云:鵽生關西。飛則雌前雄後,隨其行止。莊周云:青鵽,愛其子而忘其母。

【氣味】甘,熱,無毒。

【主治】補虛暖中(藏器)。

白話文:

這種鳥叫做鵽鳩,也叫寇雉。陳藏器說,這種雀鳥從北方來,就表示會有賊寇入侵,邊境的人會觀察這種鳥來判斷,所以叫它突厥雀。李時珍說,根據《唐書》記載,唐高宗時,突厥侵犯邊塞,在突厥還沒叛亂之前,有成群的鵽鳩飛進邊塞,邊境的人很驚訝的說,這種鳥又叫突厥雀,如果往南飛,突厥一定會入侵。結果之後真的發生了。所以這種鳥就是《爾雅》說的「鵽鳩,寇雉」。那麼「奪取、侵寇」的意思,也從這裡來的。

陳藏器說,突厥雀生長在邊塞以北,外型像麻雀但身體是紅色的。李時珍說,根據郭璞的說法,鵽鳩生長在北方的沙漠地區,大小像鴿子,外型像雌雉雞,腳像老鼠一樣沒有後面的腳趾,尾巴開叉。這種鳥憨厚遲鈍但會成群結隊的飛。張華說,鵽鳥生長在關西一帶。飛行的時候雌鳥在前雄鳥在後,會跟隨雌鳥的行動。莊周說,青色的鵽鳥,會因為愛自己的孩子而忘記母親。

味道:甘甜,性熱,沒有毒性。

功效:可以補虛、溫暖脾胃(陳藏器)。

2.

(《別錄》中品)

【釋名】瓦雀、賓雀。時珍曰:雀,短尾小鳥也。故字從小,從佳。佳(音錐),鳥之短尾也。棲宿檐瓦之間,馴近階除之際,如賓客然,故曰瓦雀、賓雀,又謂之嘉賓也。俗呼老而斑者為麻雀,小而黃口者為黃雀。

【集解】時珍曰:雀,處處有之。羽毛斑褐,頷嘴皆黑。頭如顆蒜,目如擘椒。尾長二寸許,爪距黃白色,躍而不步。其視驚瞿,其目夜盲,其卵有斑,其性最淫。小者名黃雀。八九月群飛田間。體絕肥,背有脂如披綿。性味皆同,可以炙食,作鮓甚美。案:《逸周書》云:季秋雀入大水為蛤。

雀不入水,國多淫泆。又《臨海異物志》云:南海有黃雀魚。常以六月化為黃雀,十月入海為魚。則所謂雀化蛤者蓋此類。若家雀則未常變化也。又有白雀,緯書以為瑞應所感。

【氣味】甘,溫,無毒。弘景曰:雀肉不可合李食,不可合醬食。妊婦食雀肉、飲酒,令子多淫;食雀肉、豆醬,令子面䵟。凡服白朮人忌之。

【主治】冬三月食之,起陽道,令人有子(藏器)。壯陽益氣,暖腰膝,縮小便,治血崩帶下(《日華》)。益精髓,續五臟不足氣。宜常食之,不可停輟(孟詵)。

【發明】宗奭曰:正月以前、十月以後,宜食之,取其陰陽靜定未泄也。故卵亦取第一番者。頌曰:今人取雀肉和蛇床子熬膏,和藥丸服,補下有效,謂之驛馬丸。此法起於唐世,云明皇服之有驗。時珍曰:《聖濟總錄》治虛寒雀附丸,用肥雀肉三、四十枚,同附子熬膏丸藥,亦祖此意也。

【附方】新六。

補益老人:治老人臟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雀兒五隻(如常治),粟米一合,蔥白三莖,先炒雀熟,入酒一合,煮少時,入水二盞半,下蔥、米作粥食。(《食治方》)

心氣勞傷:朱雀湯:治心氣勞傷,因變諸疾。用雄雀一隻(取肉炙),赤小豆一合,人參、赤茯苓、大棗肉、紫石英、小麥各一兩,紫菀、遠志肉、丹參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細銼拌勻。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六分,去滓,食遠溫服。(《奇效方》)

腎冷偏墜疝氣:用生雀三枚,燎毛去腸,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錢,胡椒一錢,縮砂、桂肉各二錢,入肚內,濕紙裹,煨熟,空心食之,酒下,良。(《直指方》)

小腸疝氣:用帶毛雀兒一枚去腸,入金絲礬末五錢縫合,以桑柴火煨成炭,為末。空心無灰酒服。年深者,二服愈。(《瑞竹堂方》)

赤白痢下:臘月取雀兒,去腸肚皮毛,以巴豆仁一枚入肚內,瓶固濟,煅存性,研末。以好酒煮黃蠟百沸,取蠟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紅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普濟方》)

內外目障:治目昏生翳,遠視似有黑花,及內障不見物。用雀兒十個(去毛翅足嘴,連腸胃骨肉研爛),磁石(煅,醋淬七次,水飛)、神麯(炒)、青鹽、肉蓯蓉(酒浸炙)各一兩,菟絲子(酒浸三日,曬)三兩,為末。以酒二升,少入煉蜜,同雀、鹽研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溫酒下二十丸,日二服。(《聖惠方》)

白話文:

雀,又名瓦雀、賓雀,是一種短尾小鳥。因其常棲息於屋簷瓦間,接近人家,如同賓客般親近,故名瓦雀、賓雀,也稱嘉賓。體色斑褐,嘴頷黑色,頭如蒜,眼如椒,尾長約二寸,爪距黃白色,善於跳躍而不善行走。視力敏銳但夜間視力差,卵有斑點,性慾旺盛。體型較小的稱為黃雀。八九月間,雀群會飛到田間覓食,此時身體肥碩,背部脂肪豐厚如覆棉絮。無論大小,雀肉的性味相同,可炙烤食用,製成鮓也美味。古籍記載雀入大水會變成蛤,但此說法僅限於某些種類,家雀則無此變化。此外,還有白雀,古書中認為是祥瑞之兆。

雀肉味甘性溫,無毒。但不可與李子或醬一起食用。孕婦食用雀肉並飲酒,會使胎兒性慾旺盛;食用雀肉和豆醬,則會使胎兒面容發黑。服用白朮者也應忌食雀肉。

雀肉具有壯陽益氣、暖腰膝、縮小便、治療血崩帶下等功效。冬三月食用可壯陽、提高生育能力。經常食用雀肉有益精髓,能補五臟不足之氣,但不可間斷。最好在正月以前或十月以後食用,此時陰陽平和,藥效最佳,雀卵也以第一批產下的為佳。古方中常將雀肉與蛇床子熬膏製成藥丸,具有補腎功效,稱為驛馬丸。

以下列出一些運用雀肉的古方:

  • 補益老人: 用雀肉、粟米、蔥白等熬粥,適合治療老人臟腑虛損、體弱乏力。

  • 心氣勞傷: 朱雀湯,用雄雀肉、赤小豆、人參等藥材煎服,治療心氣勞傷引起的各種疾病。

  • 腎冷偏墜疝氣: 用生雀、茴香、胡椒等藥材煨熟食用,治療腎虛引起的疝氣。

  • 小腸疝氣: 用雀肉、金絲礬等藥物煨成炭末服用,治療小腸疝氣。

  • 赤白痢下: 用臘月取的雀肉、巴豆仁等製成藥丸服用,治療赤白痢疾。

  • 內外目障: 用雀肉、磁石等藥材製成藥丸服用,治療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