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八卷 (10)

回本書目錄

禽部第四十八卷 (10)

1.

【附方】舊十四,新三十一。

雞屎醴:《普濟方》云:治鼓脹,旦食不能暮食。由脾虛不能制水,水反勝土,水穀不運,氣不宣流,故令中滿。其脈沉實而滑。宜雞屎醴主之。何大英云:諸腹脹大,皆屬於熱。精氣不得滲入膀胱,別走於腑,溢於皮裡膜外,故成脹滿,小便短澀。雞屎性寒利小便,誠萬金不傳之寶也。

用臘月乾雞屎白半斤,袋盛,以酒醅一斗,漬七日。溫服三杯,日三。或為末服二錢亦可。《宣明》:用雞屎(乾者)、桃仁、大黃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湯調下,食後,臨臥服。《正傳》:用雞屎炒研,沸湯淋汁,調木香、檳榔末二錢服。一方:用雞矢、川芎藭等分為末,酒糊丸服。

牽牛酒:治一切肚腹、四肢腫脹,不拘鼓脹、氣脹、濕脹、水脹等。有峨嵋一僧,用此治人得效,其人牽牛來謝,故名。用乾雞矢一升炒黃,以好酒三碗,煮一碗,濾汁飲之。少頃,腹中氣大轉動,利下,即自腳下皮皺消也。未盡,隔日再作。仍以田螺二枚,滾酒瀹食,後用白粥調理。

(《積善堂經驗方》)

小兒腹脹黃瘦:用乾雞矢一兩,丁香一錢,為末,蒸餅丸小豆大。每米湯下十丸,日三服。(《活幼全書》)

心腹鱉症及宿症,並卒得症:以飯飼白雄雞取糞,同小便於瓦器中熬黃為末。每服方寸匕,溫酒服之,日四五服,以消為度。或以膏熬飯飼之,彌佳。(《集驗方》)

食米成瘕:好食生米,缺之則口中出清水。以雞矢同白米各半合,炒為末,以水一鐘調服。良久,吐出如米形,即瘥。昔慎道恭病此,飢瘦如勞,蜀僧道廣處此方而愈。(《醫說》)

反胃吐食:以烏骨雞一隻,與水飲四五日,勿與食。將五蒲蛇二條,竹刀切與食。待雞下糞,取陰乾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分,桃仁湯下。五七服即愈。(《證治發明》)

中諸菜毒發狂,吐下欲死:用雞矢燒末,水服方寸匕。(葛氏方)

石淋疼痛:雞矢白,日中半乾,炒香為末。以酸漿飲服方寸匕,日二,當下石出。(《古今錄驗》)

小兒血淋:雞矢尖白如粉者,炒研,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酒下,四、五服效。

產後遺溺不禁:雞矢燒灰,酒服方寸匕。(《產寶》)

轉筋入腹:其人臂腳直,其脈上下行,微弦。用雞矢為末,水六合,和方寸匕,溫服。(張仲景方)

中風寒痙口噤,不知人:以雞矢白一升炒黃,入酒三升攪,澄清飲。(葛氏)白虎風痛:詵曰:鋪飯於患處,以丹雄雞食之。良久,取熱糞封之。取訖,使伏於患人床下。破傷中風:腰脊反張,牙緊口噤,四肢強直。用雞矢白一升,大豆五升,和炒黃,乘熱以酒沃之,微烹令豆澄下。隨量飲,取汗避風。(《經驗後方》)

白話文:

雞屎醴: 《普濟方》提到,這種療法可以治療肚子脹大,早上能吃東西但晚上就吃不下的情況。這是因為脾虛無法控制體內的水分,導致水分反過來影響脾土,使得食物無法正常消化運輸,氣機也不順暢,因此造成肚子脹滿。這種情況的脈象通常是沉實而滑。這時可以使用雞屎醴來治療。何大英認為,各種腹部腫脹都是因為體內有熱。精氣無法進入膀胱,反而跑到其他地方,溢出到皮膚和肌肉之間,因此造成腹部脹滿,小便量少且排尿困難。雞屎性寒,可以利小便,是非常珍貴的藥材。

具體做法是,用臘月收集的乾燥雞屎白色部分半斤,用布袋裝好,放入一斗酒中浸泡七天。每天溫服三次,每次三杯。也可以把雞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 《宣明》中記載,用乾燥的雞屎、桃仁、大黃各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水,加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飯後臨睡前服用。《正傳》中記載,用雞屎炒過後研磨成粉,用開水沖泡後取汁,加入木香、檳榔末二錢服用。還有一個方子,用雞屎和川芎等份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藥丸服用。

牽牛酒: 可以治療各種腹部和四肢腫脹,不管是鼓脹、氣脹、濕脹還是水脹都有效果。有一個峨嵋山的僧人,用這個方子治好了很多人,被治療好的人牽著牛來感謝他,因此這個方子得名。 做法是用乾燥的雞屎一升炒黃,加入三碗好酒煮成一碗,濾掉渣滓後飲用。過一會兒,肚子裡的氣會開始大幅度轉動,然後排泄出來,腳上的水腫也會逐漸消退。如果還沒完全消腫,可以隔天再服用。同時吃兩個用熱酒沖泡的田螺,然後用白粥調理身體。

(《積善堂經驗方》)

小兒腹脹黃瘦: 用乾燥的雞屎一兩,丁香一錢,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天用米湯送服三次,每次十丸。 (《活幼全書》)

心腹鱉症及宿症,並卒得症: 讓白公雞吃米飯,然後收集它的糞便,和人的小便一起放在瓦器中熬製成黃色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古代容量單位),用溫酒送服,每天四五次,直到症狀減輕。也可以用膏藥熬飯餵雞,效果更好。 (《集驗方》)

食米成瘕: 有些人喜歡吃生米,如果不吃生米,嘴裡就會流出清水。用雞屎和白米各一半,炒過後磨成粉末,用一碗水調和服用。過一會兒會吐出像米一樣的東西,病就會好。以前慎道恭得了這個病,餓得像得了痨病一樣,有個蜀地的僧人道廣給他用了這個方子,病就好了。 (《醫說》)

反胃吐食: 用一隻烏骨雞,只給它水喝四五天,不要給它吃東西。然後把五步蛇兩條用竹刀切開給它吃。等雞拉出糞便後,收集起來陰乾磨成粉末,用水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分,用桃仁湯送服。服用五七次就會好。 (《證治發明》)

中諸菜毒發狂,吐下欲死: 如果中了蔬菜的毒導致發狂,又吐又瀉快要死了,可以用雞屎燒成灰,用水調服方寸匕。 (葛氏方)

石淋疼痛: 收集雞屎白色部分,在太陽下曬到半乾,炒香後磨成粉末。用酸漿水送服方寸匕,每天兩次,就會排出結石。 (《古今錄驗》)

小兒血淋: 用雞屎尖端白色像粉末的部分,炒過後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丸,用酒送服,服用四五次就有效。

產後遺尿不止: 將雞屎燒成灰,用酒送服方寸匕。 (《產寶》)

轉筋入腹: 這種情況的病人手臂和腿會僵直,脈象會上下移動,微微發弦。可以用雞屎磨成粉末,用六合水調和方寸匕,溫服。 (張仲景方)

中風寒痙口噤,不知人: 用雞屎白色部分一升炒黃,加入三升酒攪拌,澄清後飲用。 (葛氏)

白虎風痛: 詵說:把米飯鋪在患處,讓大公雞吃掉。過一會兒,取雞的熱糞敷在患處。敷完後,讓雞趴在病人的床下。

破傷中風: 腰背反張,牙關緊閉,四肢僵硬。用雞屎白色部分一升,大豆五升,一起炒黃,趁熱用酒淋在上面,稍微煮一下讓豆子沉澱。根據情況飲用,發汗後注意避風。 (《經驗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