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八卷 (1)

回本書目錄

禽部第四十八卷 (1)

1. 禽部第四十八卷

2. 禽之二

(原禽類二十三種)

白話文:

(原本禽鳥類有二十三種)

3.

(《本經》上品)

【釋名】燭夜。

時珍曰:按徐鉉云:雞者稽也,能稽時也。《廣志》云:大者,曰蜀;小者,曰荊。其雛曰𪆪。《梵書》曰:曰鳩七吒。

【集解】《別錄》曰:雞生朝鮮平澤。

弘景曰:雞屬甚多。朝鮮乃在玄菟、樂浪,不應總是雞所出也。

馬志曰:入藥取朝鮮者,良爾。頌曰:今處處人家畜養,不聞自朝鮮來。

時珍曰:雞類甚多,五方所產,大小形色往往亦異。朝鮮一種長尾雞,尾長三四尺。遼陽一種食雞,一種角雞,味俱肥美,大勝諸雞。南越一種長鳴雞,晝夜啼叫。南海一種石雞,潮至即鳴。蜀中一種鶤雞,楚中一種傖雞,並高三四尺。江南一種矮雞,腳才二寸許也。雞在卦屬巽,在星應昴,無外腎而虧小腸。

凡人家無故群雞夜鳴者,謂之荒雞,主不祥。若黃昏獨啼者,主有天恩,謂之盜啼。老雞能人言者,牝雞雄鳴者,雄雞生卵者,並殺之即已。俚人畜雞無雄,即以雞卵告灶而伏出之。南人以雞卵畫墨,煮熟驗其黃,以卜凶吉。又以雞骨占年。其鳴也知時刻,其棲也知陰晴。《太清外術》言:蓄蠱之家,雞輒飛去。

《萬畢術》言:其羽焚之,可以致風。《五行志》言:雄雞毛燒著酒中飲之,所求必得。古人言雞能辟邪,則雞亦靈禽也。不獨充庖而已。

諸雞肉

【氣味】食忌,詵曰:雞有五色者,玄雞白首者,六指者,四距者,雞死足不伸者,並不可食,害人。時珍曰:《延壽書》云:閹雞能啼者有毒。四月勿食抱雞肉,令人作癰成漏,男女虛乏。弘景曰:小兒五歲以下食雞生蛔蟲。雞肉不可合葫蒜、芥、李食,不可合犬肝、犬腎食,並令人泄痢。

同兔食成痢,同魚汁食成心瘕,同鯉魚食成癰癤,同獺肉食成遁屍,同生蔥食成蟲痔,同糯米食生蛔蟲。

【發明】宗奭曰:巽為風為雞。雞鳴於五更者,日將至巽位,感動其氣而然也。今有風病人食之,無不發作。巽為雞,信可驗矣。

震亨曰:雞屬土而有金、木、火,又屬巽,能助肝火。寇言動風者,習俗所移也。雞性補,能助濕中之火。病邪得之,為有助也。若魚肉之類皆然。且西北多寒,中風者誠有之。東南氣溫多濕,有風病者非風也,皆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耳。時珍曰:《禮記》云:天產作陽,地產作陰。

雞卵生而地產,羽不能飛,雖為陽精,實屬風木,是陽中之陰也。故能生熱動風,風火相扇,乃成中風。朱駁寇說為非,亦非矣。頌曰:雞肉雖有小毒,而補虛羸是要,故食治方多用之。

丹雄雞肉

【氣味】甘,微溫,無毒。扁鵲曰:辛。

【主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

通神,殺惡毒,闢不祥。補虛溫中止血。(本經)能愈久傷乏瘡不瘥者。(《別錄》)補肺(孫思邈)。

白話文:

雞,古籍記載為上品藥材。

雞的別名是燭夜。李時珍引述徐鉉的說法,認為「雞」字來自「稽」,意指能準確報時。古籍《廣志》記載,大的雞稱為蜀雞,小的稱為荊雞,雞的幼雛稱為「雛」。《梵書》則稱雞為「鳩七吒」。

古籍《別錄》記載,雞源自朝鮮平澤。陶弘景認為雞的品種很多,朝鮮位於玄菟、樂浪地區,並非所有雞都產自朝鮮。寇宗奭認為,藥用雞取自朝鮮者較佳;蘇頌則指出,如今雞是家家戶戶飼養的,並非都來自朝鮮。

李時珍說明,雞的種類繁多,各地所產的雞在大小、形色上都有差異。例如朝鮮有一種長尾雞,尾巴長達三四尺;遼陽有食雞和角雞,肉質肥美,勝過其他雞種;南越有一種長鳴雞,日夜啼叫;南海有一種石雞,漲潮時即鳴叫;蜀地有鶤雞,楚地有傖雞,體型都高達三四尺;江南則有矮雞,腳僅二寸長。雞在八卦中屬巽,在星宿中應昴宿,無外腎而虧損小腸。

家裡雞無緣無故群起夜鳴,稱為「荒雞」,預示不祥;黃昏時分單獨啼叫,則預示有天恩,稱為「盜啼」。老雞能說話、母雞像公雞一樣啼叫、公雞下蛋等異常現象,都要將雞殺掉。民間若家裡養雞沒有公雞,則以雞蛋告知灶神,再將雞蛋孵出小雞。南方人用雞蛋畫墨,煮熟後觀察蛋黃顏色,以此占卜吉凶,也用雞骨占卜年份。雞的啼叫能告知時間,雞的棲息狀態能預測陰晴。《太清外術》記載,家中養蠱的人,雞都會飛走。《萬畢術》記載,雞毛焚燒後可以引來風。《五行志》記載,雄雞毛燒著酒中飲用,所求必得。古人認為雞能辟邪,因此雞也是一種靈禽,其用途不僅僅是食用。

雞肉

雞肉忌諱與某些食物同食。陶弘景記載,五彩雞、黑色雞白色頭、六趾雞、四距雞以及死後腳掌不伸直的雞,都不能食用,會危害人體健康。李時珍引用《延壽書》記載,閹雞能啼叫者有毒;四月不要食用抱窩的雞,會讓人長癰疽,導致漏瘡,男女都會虛弱。陶弘景還說,五歲以下的小孩食用雞肉會生蛔蟲。雞肉不能與葫蘆、蒜、芥菜、李子一起食用,也不能與狗肝、狗腎同食,否則會導致腹瀉。

雞肉與兔肉同食會導致痢疾,與魚湯同食會導致心痛積聚,與鯉魚同食會長癰疽,與獺肉同食會導致暴斃,與生蔥同食會長蟲痔,與糯米同食會生蛔蟲。

雞肉的藥性

寇宗奭認為,巽卦代表風,也代表雞。雞在五更時啼叫,是因為太陽將要到達巽位,影響了雞體內的氣而啼叫。因此,風濕病人食用雞肉,病情會加重,說明巽卦與雞的關係確實存在。張元素則認為,雞屬土,又帶有金、木、火之性,也屬巽,能助長肝火。寇宗奭認為雞肉會導致中風,是習俗的影響。雞肉性溫補,能助長濕邪中的火氣,若病邪遇到它,反而會加重病情,其他魚肉類也是如此。西北地區寒冷,中風的人的確很多;但東南地區氣候溫暖潮濕,那裡的風病並非真正的風邪,而是濕邪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李時珍引用《禮記》的說法:天產之物屬陽,地產之物屬陰。雞蛋是地產的,雞的羽毛不能飛行,雖然屬陽精,但實際上屬於風木,是陽中之陰。所以雞肉能生熱動風,風火交織,就會導致中風。朱丹溪駁斥寇宗奭的說法是錯誤的,但李時珍認為朱丹溪的說法也不正確。蘇頌則說,雖然雞肉有小毒,但它能補虛羸,因此很多食療方劑都會使用雞肉。

丹雄雞肉

丹雄雞肉味甘,微溫,無毒(扁鵲認為其味辛)。

丹雄雞肉能治療婦女崩漏下血,赤白帶下,能通神明,殺滅邪毒,辟除不祥,補虛溫中,止血。古籍記載,丹雄雞肉能治療久傷久病不愈,以及補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