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六卷 (2)

回本書目錄

介部第四十六卷 (2)

1. 牡蠣

【發明】權曰:病虛而多熱者,宜同地黃、小草用之。

好古曰:牡蠣入足少陰,為軟堅之劑。以柴胡引之,能去脅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項上結核。以大黃引之,能消股間腫。以地黃為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血分之藥也。

成無己曰:牡蠣之咸,以消胸膈之滿,以泄水氣,使痞者消,硬者軟也。

元素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故蛤蠣之類,能止渴也。

【附方】舊七,新十四。

心脾氣痛,氣實有痰者:牡蠣煅粉,酒服二錢。(《丹溪心法》)

瘧疾寒熱: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普濟方》)

氣虛盜汗:上方為末。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虛勞盜汗:牡蠣粉、麻黃根、黃耆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一。(《本事方》)

產後盜汗:牡蠣粉、麥麩(炒黃)等分。每服一錢,用豬肉汁調下。(《經驗》)

消渴飲水:臘日或端午日,用黃泥固濟牡蠣,煅赤研末。每服一錢,用活鯽魚煎湯調下。只二三服愈。(《經驗方》)

百合變渴:傷寒傳成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欲臥不臥,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色,得藥則吐利,變成渴疾,久不瘥者。用牡蠣(熬)二兩,栝蔞根二兩,為細末。每服方寸匕,用米飲調下,日三服取效。(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病後常衄,小勞即作:牡蠣十分,石膏五分,為末。酒服方寸匕(亦可蜜丸),日三服。(《肘後方》)

小便淋閟,服血藥不效者:用牡蠣粉、黃柏(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茴香湯下,取效。(《醫學集成》)

小便數多:牡蠣五兩。燒灰,小便三升,煎二升,分三服。神效。(《乾坤生意》)

夢遺便溏:牡蠣粉,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日二服。(丹溪方)

水病囊腫:牡蠣(煅)粉二兩,乾薑(炮)一兩。研末,冷水調糊掃上。須臾囊熱如火,干則再上。小便利即愈。一方,用蔥汁、白麵同調。小兒不用幹姜。(初虞世《古今錄驗方》)

月水不止:牡蠣煅研,米醋搜成團,再煅研末。以米醋調艾葉末熬膏,丸梧子大。每醋艾湯下四五十丸。(《普濟方》)

金瘡出血:牡蠣粉敷之。(《肘後》)

破傷濕氣,口噤強直:用牡蠣粉,酒服二錢,仍外敷之,取效。(《三因方》)

發背初起:古賁粉灰,以雞子白和,塗四圍,頻上取效。(《千金方》)

癰腫未成,用此拔毒:水調牡蠣粉末塗之。干更上。(姚僧坦《集驗方》論)

男女瘰癧:《經驗》:用牡蠣(煅,研)末四兩,玄參末三兩,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日三服。服盡除根。初虞世云:瘰癧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食後,用臘茶湯調服一錢。其效如神。

白話文:

牡蠣

【前人論述】

權醫師說:如果病人體虛卻又多熱,適合將牡蠣與生地黃、小草一起使用。

朱丹溪說:牡蠣進入足少陰腎經,是屬於軟化堅硬的藥物。用柴胡來引導它,可以消除脅肋下的硬塊;用茶來引導它,可以消除頸部的結核;用大黃來引導它,可以消除大腿之間的腫脹;用地黃作為輔助,能夠增強精氣、收斂固澀、止小便,是屬於腎經血分的藥物。

成無己說:牡蠣味道鹹,可以消除胸膈的脹滿,並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使腹部痞塊消失,堅硬的部位變軟。

張元素說:牡蠣能滋養腎陰,以抑制過盛的陽氣,這樣就不會感到口渴而想喝水。因此像蛤蜊這類的藥物,能止渴。

【附方】

以下是一些古代醫書中記載使用牡蠣的配方:

  • 心脾氣痛,氣實有痰者: 將牡蠣煅燒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錢。(出自《丹溪心法》)
  • 瘧疾寒熱: 將牡蠣粉與杜仲等分為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水送服。(出自《普濟方》)
  • 氣虛盜汗: 將上方藥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一小撮(約方寸匕)。(出自《千金方》)
  • 虛勞盜汗: 將牡蠣粉、麻黃根、黃耆等分為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溫服,每日一次。(出自《本事方》)
  • 產後盜汗: 將牡蠣粉與炒黃的麥麩等分為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豬肉汁調服。(出自《經驗方》)
  • 消渴飲水: 在臘日或端午節時,用黃泥包裹牡蠣,燒紅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活鯽魚煎的湯調服,服用兩三次就會痊癒。(出自《經驗方》)
  • 百合病引起的口渴: 傷寒轉為百合病,出現忽冷忽熱、想睡又睡不著、想走又走不動、想吃又吃不下、口苦、小便赤紅等症狀,吃藥後卻出現嘔吐和腹瀉,進而變成口渴的疾病,久久無法痊癒。可以用炙烤過的牡蠣二兩,與栝樓根二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小撮(約方寸匕),用米湯調服,每日三次,就會見效。(出自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 病後常流鼻血,稍微勞累就發作: 將牡蠣十分,石膏五分,研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撮(約方寸匕),也可以用蜂蜜做成藥丸,每日三次。(出自《肘後方》)
  • 小便淋漓不盡,服用活血藥無效: 將牡蠣粉與炒過的黃柏等分為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小茴香湯送服,就會見效。(出自《醫學集成》)
  • 小便頻繁: 將牡蠣五兩燒成灰,用三升小便煎煮成二升,分三次服用,效果神奇。(出自《乾坤生意》)
  • 夢遺和大便稀溏: 將牡蠣粉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每日兩次。(出自丹溪方)
  • 水腫引起的陰囊腫大: 將煅燒過的牡蠣粉二兩,與炮製過的乾薑一兩,研成粉末,用冷水調成糊狀塗抹在患處。過一會兒陰囊會發熱如同火烤,等藥糊乾燥後再塗抹。小便順暢後就會痊癒。另一個配方是用蔥汁、白麵一起調和塗抹,兒童不使用乾薑。(出自初虞世《古今錄驗方》)
  • 月經不止: 將煅燒過的牡蠣研磨成粉,用米醋調成團狀,再次煅燒研磨成粉末。用米醋調和艾葉末熬成膏,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醋煮艾葉的湯送服四五十丸。(出自《普濟方》)
  • 金瘡出血: 將牡蠣粉敷在傷口上。(出自《肘後方》)
  • 破傷風引起的濕氣,口噤直: 用牡蠣粉,用酒送服二錢,同時將藥粉外敷在患處,就會見效。(出自《三因方》)
  • 背部疔瘡剛開始發作: 用古賁粉的灰,用雞蛋清調和,塗抹在疔瘡周圍,頻繁塗抹就會見效。(出自《千金方》)
  • 癰腫尚未成形,用來拔毒: 用水調和牡蠣粉末塗抹在患處,等藥粉乾燥後再塗抹。(出自姚僧坦《集驗方》的論述)
  • 男女瘰癧: 《經驗方》中記載:用煅燒過的牡蠣粉四兩,與玄參粉三兩,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酒送服,每日三次,服用完畢後就會痊癒。初虞世說:瘰癧無論是否破潰都可以使用。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研成粉末。每次飯後用臘茶湯調服一錢,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