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五卷 (14)

回本書目錄

介部第四十五卷 (14)

1.

【修治】時珍曰: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品。

但久留易沙,見燈亦沙,得椒易䐈。得皂莢或蒜及韶粉可免沙䐈,得白芷則黃不散。得蔥及五味子同煮則色不變。藏蟹名曰蝑蟹(音瀉)。

蟹,

【氣味】咸,寒,有小毒。

弘景曰: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莨所致。人中之,不療多死也。獨螯獨目,兩目相向,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頭背有星點,足斑目赤者,並不可食,有毒害人。冬瓜汁、紫蘇汁、蒜汁、豉汁、蘆根汁,皆可解之。

楊歸厚曰:娠婦食之,令子橫生。

宗奭曰:此物極動風,風疾人不可食,屢見其事。

時珍曰: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木香汁可解。詳柿下。

【主治】胸中邪氣,熱結痛,喎僻面腫。能敗漆。燒之致鼠(《本經》。弘景曰:仙方用之,化漆為水,服之長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燒之,諸鼠畢至。頌曰:其黃能化漆為水,故塗漆瘡用之。其螯燒煙,可集鼠於庭也)。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別錄》)。散諸熱,治胃氣,理經脈,消食。

以醋食之,利肢節,去五臟中煩悶氣,益人(孟詵)。產後肚痛血不下者,以酒食之。筋骨折傷者,生搗炒罯之(《日華》)。能續斷絕筋骨。去殼同黃搗爛,微炒,納入瘡中,筋即連也(藏器)。小兒解顱不合,以螯同白芨末搗塗,以合為度(宗奭)。殺莨菪毒,解鱔魚毒、漆毒,治瘧及黃疸。

搗膏塗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時珍)。

蝤蛑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解熱氣,治小兒痞氣,煮食(《日華》)。

蟛蜞

【氣味】咸,冷,有毒。

【主治】取膏,塗濕癬、疽瘡(藏器)。

石蟹

【主治】搗敷久疽瘡,無不瘥者(藏器)。

【發明】慎微曰:蟹非蛇鱔之穴無所寄。故食鱔中毒者,食蟹即解,性相畏也。沈括《筆談》云:關中無蟹,土人怪其形狀,收乾者懸門上闢瘧。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

時珍曰:諸蟹性皆冷,亦無甚毒,為蝑最良。鮮蟹和以薑、醋,侑以醇酒,咀黃持螯,略賞風味,何毒之有?饕嗜者乃頓食十許枚,兼以葷膻雜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腹痛吐利,亦所必致,而歸咎於蟹,蟹亦何咎哉?洪邁《夷堅志》云:襄陽一盜,被生漆塗兩目,發配不能睹物。有村叟令尋石蟹,搗碎濾汁點之,則漆隨汁出而瘡愈也。

用之果明如初。漆之畏蟹,莫究其義。

【附方】新三。

濕熱黃疸,蟹燒存性研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日服二次。(《集簡方》)骨節離脫:生蟹搗爛,以熱酒傾入,連飲數碗,其渣塗之。半日內,骨內谷谷有聲即好。干蟹燒灰,酒服亦好。(唐瑤《經驗方》)

白話文:

[蟹]

處理方法:

李時珍說:螃蟹不論是活著蒸煮,或是用鹽醃漬、酒糟醃製、醬汁浸泡,都是美味的佳餚。但放置久了容易產生沙土,遇到燈光也會產生沙土,碰到花椒會變得僵直。用皂莢或大蒜及韶粉可以避免沙土僵直,加白芷則可以保持蟹黃不散開。和蔥及五味子一同煮則顏色不會改變。醃製的螃蟹稱為蝑蟹。

螃蟹

味道:

鹹味,寒性,有小毒。

陶弘景說:沒有經過霜凍的螃蟹,毒性很強,據說是吃了水莨這種植物所導致。人如果中毒,沒有醫治大多會死亡。螃蟹如果只有一個螯、只有一隻眼睛,或是兩隻眼睛相對,或是六隻腳、四隻腳,腹部有毛,肚子裡有骨頭,頭背有星點,腳上有斑點、眼睛是紅色的,都不能吃,有毒會傷害人。可以用冬瓜汁、紫蘇汁、蒜汁、豆豉汁、蘆根汁來解毒。

楊歸厚說:懷孕的婦女吃了螃蟹,會導致胎兒橫位。

陳宗奭說:螃蟹這種東西非常容易引起風邪,有風病的人不能吃,多次看到這種情況。

李時珍說:螃蟹不能和柿子及荊芥一起吃,會導致霍亂、引起風邪,可以用木香汁來解毒。詳細情形可參考柿子的相關說明。

功效:

可以消除胸中的邪氣、熱結疼痛、口眼歪斜、面部腫脹。能分解漆毒。燒成灰可以引來老鼠。《本經》記載:陶弘景說:仙人方子用它,可以把漆變成水,服用可以長生不老。用黑狗血澆灌螃蟹,三天後燒掉,所有的老鼠都會到來。蘇頌說:蟹黃能把漆變成水,所以可以塗抹漆瘡。蟹螯燒成的煙,可以把老鼠引到庭院裡。可以解開瘀結、散開瘀血,治癒漆瘡,滋養筋骨、增強氣力。《別錄》記載:可以散熱、治療胃氣、調理經脈、幫助消化。

用醋一起吃,可以使肢體關節靈活,去除五臟中的煩悶氣,對人有益。產後肚子痛、惡露不下的,可以用酒和螃蟹一起吃。筋骨斷裂受傷的,可以把生螃蟹搗爛炒熱後敷在患處。《日華》記載:能接續斷裂的筋骨。把蟹殼去除,和蟹黃一起搗爛,稍微炒一下,放入瘡口中,筋就接上了。陳藏器說:小兒顱骨沒有閉合,可以用蟹螯和白芨粉末一起搗爛塗抹,直到閉合為止。陳宗奭說:可以解莨菪毒,解除鱔魚毒、漆毒,治療瘧疾和黃疸。

搗成膏可以塗抹疥瘡、癬瘡。搗成汁,可以滴入治療耳聾。李時珍說。

蝤蛑(梭子蟹)

味道:

鹹味,寒性,無毒。

功效:

可以解熱,治療小兒痞氣,煮熟食用。《日華》記載。

蟛蜞

味道:

鹹味,寒性,有毒。

功效:

取它的膏,可以塗抹濕疹、癰瘡。陳藏器說。

石蟹

功效:

搗爛敷在久治不癒的瘡上,沒有不痊癒的。陳藏器說。

說明:

陳慎微說:螃蟹不是住在蛇和鱔魚的洞穴中就沒有地方寄居。所以吃鱔魚中毒的人,吃螃蟹就可以解毒,因為它們的性質互相畏懼。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關中地區沒有螃蟹,當地人覺得它的形狀很奇怪,把曬乾的螃蟹掛在門上來避瘧疾。不只是人不認識,鬼也不認識。

李時珍說:各種螃蟹的性質都偏寒涼,也沒有什麼毒性,其中以蝑蟹最好。新鮮的螃蟹加上薑和醋,配上美酒,細細品嚐蟹黃、持螯慢慢享用,又有什麼毒呢?那些貪吃的人,一次吃十幾個,又加上葷腥油膩的食物,飲食過量,腸胃因此受損,導致腹痛、嘔吐、腹瀉,卻把責任歸咎於螃蟹,螃蟹又做錯了什麼呢?洪邁在《夷堅志》中說:襄陽有一個小偷,被生漆塗在眼睛上,被發配後看不見東西。有個村裡的老人叫他找石蟹,搗碎後濾汁點在眼睛上,漆就隨著汁液流出,瘡也痊癒了。

用螃蟹的效果確實如同剛開始一般。漆害怕螃蟹,但無法探究其中的原因。

[附方]

新增加三個藥方。

濕熱黃疸:將螃蟹燒成炭,研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每天服用兩次。《集簡方》

骨節脫臼:把生螃蟹搗爛,倒入熱酒,連喝幾碗,並把藥渣敷在患處。半天內,骨頭就會發出聲音,表示已經復位。把乾螃蟹燒成灰,用酒送服也可以。唐瑤《經驗方》